華文網

77萬輛召回車成功躲過“3·15” 是作秀還是恰逢其時?

車市紅點評論 年臨近3月中旬,很多企業都會噤若寒蟬,小心翼翼,其中就包括廣大車企。而今年的3.15,就在成千上萬的汽車圈的企業、公關、媒體“翹首以盼”之時,整個汽車圈卻被“冷落”於3.15,

大家“唏噓”之餘,大家卻感到“無比幸運”。那麼,沒有上3.15,是不是就覺得“萬事大吉”,其實不然,臨門一腳的召回,甚至行業集中召回成為新的“良藥”。

除了廣告投入這個原因,今年315汽車行業沒有上榜的第二個原因,應該就是密集的召回。和往年不同,今年初我國出現了大批量的汽車召回潮,

根據統計僅2017年1月份我國召回汽車的數量就能達到了588126輛,同比是去年的5倍之多。到了2月份,國內多個品牌更是發佈了超過58份召回公告。

最為誇張的是,3月份左右臨近315晚會,突然有12個廠家和8個汽車品牌,發佈了15批次的召回公告,

涉及的缺陷車輛高達77萬輛之巨,真是讓人歎為觀止!對於此小編只能說,既然人家車企如此自覺的召回,相信315也不好像意思再曝光它們了,先自曝其短不得不說一個逃避315十分行至有效的方法......

對於廠商集中召回的現象,有媒體認為這是集體“作秀”表現:廠商是想在“3.15”臨近之前通過集中關注度,以博得消費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認同。

車市紅點認為,儘管在這些召回公告中都沒有因缺陷發生事故的報告,

但相對於315召開前,企業的表現明顯好了許多。不管他們是不是在“作秀”,車企對於汽車品質管控和消費者的權益的保護意識已經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來了。

應該說,企業對消費者的服務態度對於銷售的反作用已越來越明顯,學會運用法律保障自身權益的中國消費者也越來越多。廠商們開始意識到,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有錯即改,

博得一個誠信經營的好名聲,這比通過其他宣傳手段提高品牌忠誠度實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