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桃花紅!梨花白!春光惹人醉,鄉間賞花正當時!

鄉間

賞花正當時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進入春天,隴原大地從南到北,百花爭奇鬥豔,賞花景區遊人如織,“賞花+鄉村旅遊、賞花+古鎮遊、賞花+休閒體驗遊”等頗受遊客青睞。

秦安桃花會、東鄉杏花遊、什川古梨園等都是人們賞花的好去處。近年來,我省不少地方開始借著優勢資源,圍繞“賞花經濟”,揚長避短,將地域特色山水與鄉愁結合,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農事節慶。山花爛漫,遊人如織,如何將賞花踏青與農業生產有機融合,在打出地方特色牌的同時,將短暫的花期變為地方產業的長久發展值得思考,請看本期報導。

皋蘭:“世界第一古梨園”催熱鄉村旅遊

今年的旅遊節,皋蘭縣以“印象梨園、親近自然”為主題,以花為媒,以水為魂,深度挖掘鄉村文化旅遊資源,

推動鄉村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本次旅遊節從4月持續至10月,其間將舉辦“走進梨園·親近自然”等活動,並進行消費者最滿意農家樂評選。由當地“老中青幼”農民組成的太極隊、非遺文化太平鼓隊、舞獅隊、鼓舞隊、鐵芯子隊等也輪番上陣,為遊客奉上精彩的演出。

皋蘭什川景區內現存古梨園面積達3939畝,其中百年以上古梨樹就有9000株。2013年,什川古梨園正式錄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被譽為“世界第一古梨園”。依託什川百畝梨園,每年進入4月,什川鎮上車村村民魏至剛全家就忙碌起來了,農家樂開得紅紅火火,旺季平均每天接待遊客200多人,年收入20多萬元。而在十幾年前,魏至剛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還只是梨果,年收入不過2000元。

王釗 曹西利

秦安:桃鄉花海遊人如織鄉村遊再次發力

近日,為期一個月的秦安桃花會拉開帷幕,本屆桃花會以“相約桃鄉秦安·感受美麗田園”為主題,旨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宣傳推介特色觀光農業發展新成就,扎實推動全縣林果業與文化旅遊業深度,

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據悉,按花期開放順序依次在該縣西川宋場李堡、劉坪秦窪、西川李堡、王尹成小、興國康灣、劉坪何灣六大桃園開展踏青賞花、歌舞贊花、賦詩吟花、聚焦拍花、潑墨寫花、巧手編花、科普育花等活動。

近年來,秦安把培育發展蜜桃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來抓,大力培育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打造提升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初步形成了集“自然——生產——休閒——娛樂——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生態觀光農業景觀,“桃花經濟”正逐漸升溫。目前該縣蜜桃種植總面積達到10.25萬畝,年產值達4.55億元。

特約記者 王新莊

東鄉:借“杏花經濟”打造脫貧首位產業

今年,東鄉縣依託唐汪杏花及杏產業的獨特優勢,舉辦了唐汪杏花旅遊節,推動鄉村游游與文化融合發展,增加當地群眾收入。4月2日至10日,唐汪杏花旅遊接待遊客3.29萬人,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萬元。

唐汪川地勢開闊平坦,四季風光秀麗。每年的清明前後,洮河沿岸萬畝杏花競相開放,被譽為“隴上杏花第一村”。臨夏州委書記楊元忠日前也在調研指導旅遊產業發展和旅遊扶貧工作時指出,東鄉縣要按照打造“隴上杏花第一村”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旅遊開發和旅遊服務中來,促進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真正把旅遊業打造成帶動千家萬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首位產業。

通訊員 胡發偉

打造提升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初步形成了集“自然——生產——休閒——娛樂——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生態觀光農業景觀,“桃花經濟”正逐漸升溫。目前該縣蜜桃種植總面積達到10.25萬畝,年產值達4.55億元。

特約記者 王新莊

東鄉:借“杏花經濟”打造脫貧首位產業

今年,東鄉縣依託唐汪杏花及杏產業的獨特優勢,舉辦了唐汪杏花旅遊節,推動鄉村游游與文化融合發展,增加當地群眾收入。4月2日至10日,唐汪杏花旅遊接待遊客3.29萬人,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萬元。

唐汪川地勢開闊平坦,四季風光秀麗。每年的清明前後,洮河沿岸萬畝杏花競相開放,被譽為“隴上杏花第一村”。臨夏州委書記楊元忠日前也在調研指導旅遊產業發展和旅遊扶貧工作時指出,東鄉縣要按照打造“隴上杏花第一村”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旅遊開發和旅遊服務中來,促進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真正把旅遊業打造成帶動千家萬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首位產業。

通訊員 胡發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