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社旗這位藝人真厲害,笛子弦子笙嗩呐這些民族樂器,他都會製作

王金才和他製作的樂器

笛子、弦子、笙、嗩呐……在社旗縣苗店鎮趙崗村農民樂器製作人王金才的樂器作坊裡,

各種民族樂器隨處可見,時不時地有民樂、戲劇愛好者前來演奏和演唱一番,充滿獨特的傳統韻味。

說起製作民族樂器,今年55歲的王金才可謂是“門裡出身”。他的祖父、父親都精于樂器製作,目濡目染,他自幼便迷上了這一行當。在長輩手教心傳下,十幾歲便學會了各類民族樂器的製作方法,此後還外出學習,拜師領教。

2002年,王金才到山東省菏澤民族管弦樂學校進修學習,學業結束後,他結合傳統的製作手藝和新學到的知識,對樂器製作進行大膽創新,收到顯著效果。譬如,傳統的笙只有14個簧,經過革新,可以達到二十多個到三十多個簧,他還能夠根據使用者需要,使用金屬笙管,音色更加清脆明亮。

王金才說,他學得比較雜,大部分民族樂器都能做。目前他主要做笛子、弦子、嗩呐、笙等。樂器製作非常難,

有些關鍵環節難得出奇,某些部分,需反復琢磨校正方能達到理想要求。尤其是笙、嗩呐中簧片的製作,更是難度大、功夫深,沒人講說如何校正音準,全憑製作者的經驗和感覺。

樂器製作這麼難,如何把控好製作標準呢?王金才說,那就得在各個環節細密用心。挑選材料要精良,加工要精細,組合要緊湊,塗漆要均勻,調試要靜心,在此基礎上根據使用者的需要進行小範圍調整。

由於製作精良,王金才製作的民族管弦樂暢銷省內外,供不應求。

王金才的老伴、兒子、兒媳都通音樂。忙時,他們都會過來幫忙。特別是兒子王臣忠,已能獨自完成笛子與嗩呐的製作。

採訪期間,幾個民樂、戲劇喜愛者也在場,他們操起王師傅製作的弦子、笙、嗩呐、梆子,高興地演奏並演唱了幾曲。純正優美的音色,入神的演奏演唱,若聞天籟,如醉如癡。還有一位從唐河縣過來的王金才的老客戶,

以前買過兩個笙,今天打算再買一個。問他這樂器怎麼樣,他豎起大拇指說,“音色漂亮,手感舒服,太棒了。”

(南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