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戳!戳!戳!快看行業“門外漢”怎麼啃白酒這塊“肥肉”?

近幾年,不少門外漢紛紛抄底白酒行業,更多是基於白酒行業良好的成長性和較高的毛利率,白酒的消費前景良好,消費群體和市場相對比較穩定,而且,伴隨著新一輪“消費升級”的大趨勢,

白酒的銷售價格正在逐步提升。

白酒行業的毛利率相對較高,因此為業外資本所青睞,業外資本以這種方式表達對白酒行業的認同和支持,對於目前正處於劇烈震盪的白酒行業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對振興中國白酒行業是特大的利好。

隔行如隔山,業外資本的門外漢進入酒業卻鮮有成功的案例,究其緣由,無外乎如下三點:

其一,老闆不瞭解白酒行業

作為行業外資本能夠收購酒企的,都是在其他行業取得了較大成功的,老闆在其主業有更多的事務,也更關注其主業的發展,沒有更多精力關注到新收購的酒企的發展,只是完成了收購而已,然而,這樣是很難做大酒企的。

楊承平就曾接觸過一位房地產企業老闆,

他收購酒企的理由居然是,他本人和他的企業每一年要花200多萬元購酒消費,他說:以後我就喝自己酒企的酒,一年都好幾百萬呢,再加上一些同行、供應商、朋友來捧場,這樣,一年下來的銷售規模就是近千萬了,再加上。。。。

聽到這裡,我只能“呵呵”了。

據楊承平觀察,極少有像郎酒的汪俊林汪老闆一樣的人,自收購郎酒以後就一頭紮進酒行業,親自摸索,恢復並超越了郎酒曾經的輝煌,

成功的將郎酒打造成了百億企業,成了酒行業的新兵老將。

酒行業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行業,舉個例子,從行銷層面來講,酒行業屬於快消品,然而,細心的你認真一琢磨你就會發現,白酒沒有保質期,不需要像副食品、飲料一樣天天緊盯著生產日期,快進快出,老話說:“酒是陳的香”,酒存放的時間越長,酒越好喝,近幾年,老酒備受市場和消費者追捧。

在這樣的背景下,

以前那些讓老闆發愁的,在庫房裡放置了十年以上的酒,居然身價翻了幾倍,有的甚至是百倍千倍萬倍,老闆們一算帳,存酒比存錢划算得多;作為業外資本,只有充分的瞭解酒行業的本質,才能做好酒企。

其二、對職業經理人授權不足

幾乎沒有老闆會承認他們對職業經理人的授權不足,

在他們看來,授權是非常充分的,難道豐聯酒業“柳老爺子”也不懂得充分授權?楊承平認為,懂管理與懂行業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豐聯酒業之所以敗走酒業,其根本原因就是豐聯酒業“柳老爺子”不懂酒行業。

早在豐聯酒業剛剛完成收購四家酒企之初,業內人士就指出豐聯不懂酒;於是,豐聯招聘了大批酒行業的專業人才來充實團隊,但最終仍未解決其敗走酒業,為何?

據楊承平觀察,老闆的充分授權一般是居於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方面是所謂的“親信”,就是跟隨自己多年,獲得了老闆的充分信任,這個是前提;

另一個方面是“能力”,能力一般包含個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等;老闆只有居於上述兩方面,在完全認可的前提下,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充分授權,這是中國式管理與西方式管理的本質的區別,這是由人性的弱點所決定的;

對於老闆來說,企業“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用一個能力一般但可靠的人是企業安全的保障,這個是老闆思維,站在這個角度,授權是否充分就一目了然了。

其三、以財務為中心

許多業外資本收購酒企後,都會引進酒行業內的人才,大多數還會引進高級人才,然而,行業人士加盟以後普遍都會感到驚訝,也常常抱怨:“這個企業的財務權力太大了”。

財務是企業的核心部門,企業賺錢或不賺錢,賺多少錢,虧多少錢,為什麼賺錢,為什麼虧錢,凡此種種,作為一個業外資本進入一家酒企業,抓住財務就等於抓住了整個企業,這個肯定是對的,因為財權是所有權力的支撐,老闆為了企業更加“安全”,一般都會賦予財務比較大的權力,在老闆的“授意”下,財務的權力至高無上,甚至有“一票否決”權。

儘管這不大符合在酒行業形成已久“一切服務於行銷”的一慣認知,在酒行業,財務承擔的更多是“服務”的角色,財務服務於市場,服務於行銷,也支撐著行銷。

“法海他不懂愛”,行業外資本不懂酒行業的財務,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被收購酒企的財務都是老闆委派,大部分都不懂酒行業的特點,外行領導內行,如此,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決策,更會直接影響到對行銷的支援。

面對這樣的事實,行業人士不免唏噓感歎,束手無策,除了適應(然而,“這種財務環境”很難做好業績),就只有離職。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隨著茅臺晉級“世界新酒王”,業外資本對於收購酒企更是趨之若鶩,志在必得,整個酒行業正在上演一場行業內外資本爭相吞併地方酒企的悲喜劇。對於業外資本,要如何吞下白酒這塊“肥肉”,確實值得深思。

但最終仍未解決其敗走酒業,為何?

據楊承平觀察,老闆的充分授權一般是居於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方面是所謂的“親信”,就是跟隨自己多年,獲得了老闆的充分信任,這個是前提;

另一個方面是“能力”,能力一般包含個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等;老闆只有居於上述兩方面,在完全認可的前提下,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充分授權,這是中國式管理與西方式管理的本質的區別,這是由人性的弱點所決定的;

對於老闆來說,企業“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用一個能力一般但可靠的人是企業安全的保障,這個是老闆思維,站在這個角度,授權是否充分就一目了然了。

其三、以財務為中心

許多業外資本收購酒企後,都會引進酒行業內的人才,大多數還會引進高級人才,然而,行業人士加盟以後普遍都會感到驚訝,也常常抱怨:“這個企業的財務權力太大了”。

財務是企業的核心部門,企業賺錢或不賺錢,賺多少錢,虧多少錢,為什麼賺錢,為什麼虧錢,凡此種種,作為一個業外資本進入一家酒企業,抓住財務就等於抓住了整個企業,這個肯定是對的,因為財權是所有權力的支撐,老闆為了企業更加“安全”,一般都會賦予財務比較大的權力,在老闆的“授意”下,財務的權力至高無上,甚至有“一票否決”權。

儘管這不大符合在酒行業形成已久“一切服務於行銷”的一慣認知,在酒行業,財務承擔的更多是“服務”的角色,財務服務於市場,服務於行銷,也支撐著行銷。

“法海他不懂愛”,行業外資本不懂酒行業的財務,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被收購酒企的財務都是老闆委派,大部分都不懂酒行業的特點,外行領導內行,如此,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決策,更會直接影響到對行銷的支援。

面對這樣的事實,行業人士不免唏噓感歎,束手無策,除了適應(然而,“這種財務環境”很難做好業績),就只有離職。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隨著茅臺晉級“世界新酒王”,業外資本對於收購酒企更是趨之若鶩,志在必得,整個酒行業正在上演一場行業內外資本爭相吞併地方酒企的悲喜劇。對於業外資本,要如何吞下白酒這塊“肥肉”,確實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