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元朝統治者的自我認證及明朝的正確合法性認定

關於元朝的是是非非,特別是元朝是不是外國侵略,這點大家討論的太多了……再說就沒有意思了,今天我給大家來點乾貨……用官方檔來給大家講清楚元朝的正統合法性和自唐朝滅亡以後,

各民族政權之間的關係。

第一元朝當局是怎麼定義自己的

第二明朝是怎麼定義元朝的

材料一《元世祖平雲南碑文》

碑立於元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撰文者是翰林程文海 內容系元成宗授意寫的……立碑工程經過政府同意是不折不扣的“敕造”

權威性高

部分文段如下:

國家繼天立極,日月所照,罔有內外。雲南,秦漢郡縣也,負險弗庭。憲廟踐阼之二年,歲在壬子,我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以介弟親王之重,授鉞專征。

(下面是平定雲南的過程,自處省略)

今陛下建中和之政,凡以繩祖武、厚民生,無所不用其極。中外欽承,無遠弗屆,是以藩方大臣于錢谷甲兵之外,惓惓以光昭令德為請,知為政之本也已。漢世宗從事西南夷,

天下為之騷動,蜀民諮怨,喻之諄諄,鑿池蒞習,再駕而後取之,其視今也,孰愈?穆王周行禹縣,必皆有車轍馬跡焉,初非疆理天下也,而世猶誦之至今,其視跋履山川、灑濯其民而納於禮義之域,孰多?彼碧雞金馬與夫點蒼,皆其山之望者也,漢使祭之,唐季盟之,夫各有所畏焉耳。今也鐫未始磨之崖,紀無能名之績,桓桓煜煜,與世無極,豈惟足以震百蠻、榮千古,其餘光所被,山川鬼神與嘉賴之,
嗚呼盛矣哉!臣事先皇帝,蚤受眷知,今複待罪禁林,發揚蹈厲,職也,不敢以荒落辭,謹再拜稽首而系之詩曰:

於皇維元,載地統天。大噫小噓,曰寒以暄。粵西南陬,水駛山●。風霆流形,氣交神州。跂息蠕蠕,勾萌鮮鮮。谷飲巢居,燕及跕鳶。繄誰之恩?聖祖神孫。武烈文謨,湔祓生存。既有典常,被之服章。我吏我民,我工我商。萬國一家,孰為要荒?點蒼蒼蒼,禹跡堯牆。井鉞參旗,終夜有光。威不違顏,

作善降祥。嗟爾耄倪,視此勿忘!

我們知道元朝滅大理是為了在戰略態勢上對南宋形成包圍,但古代凡是打仗略地總要有個正當的理由……元朝給出的正當理由是什麼呢——維護統一,消滅割據政權

開篇第一句就明確指出,雲南的領土自秦漢時期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唐朝中期之後割據政權“負險弗庭”,換句話說,就是依靠地勢險峻,進行民族分裂活動。(宋朝 金朝沒有能力平定)最後歌頌詩裡說“萬國一家,孰為要荒?點蒼蒼蒼,禹跡堯牆”……古代的國與今天的可不一樣,在古代國指的只是一個政權單位,它指出蒙元 金朝 西夏 西遼 南宋 大理都是國,但是這些國是萬國一家,同出一祖……而且還都是“禹跡堯牆”。由此可以看出元朝認為在自己滅金以前,金國皇帝是中國皇帝(南宋向金稱臣),現在自己是中國皇帝,而且元朝統治者胸有大志,元朝軍隊能征善戰,所以要真正實現統一把自秦漢時期的土地拿回來……

材料二:《明軍北伐檄文》

這是洪武初年明朝政府發佈的檄文……主要是表達自己討伐元朝的正當理由:

北伐檄 朱升(朱元璋發佈)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歎。自是以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曆以弟鳩兄,至於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禦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意思是:元朝能以塞外蠻夷的身份入主中原是因為元朝君主“有德”,是天意……但是元朝子孫“失德”,禍害天下,所以天意變了……朱元璋自己順應天意,要討伐元朝……但朱元璋認為蒙古不屬於“華夏族類”,可是我們還是要說,那個時期的華夏其實只是指漢族,朱元璋只是認為蒙古人不是漢族……而至於蒙古人是不是與自己同屬炎黃子孫呢? 朱元璋沒有說……

在自己中國古代,君主有德還是無德是判斷其政權是否應該延續的主要標準……從這份檄文可以看出朱元璋認為元朝在洪武元年以前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自己是以一個造反的 前元朝公民的身份繼承大統,現在要履行“天子”的義務來討伐元朝!!至於那些不是漢族的蒙古人呢?只要主觀上他認為他是明朝臣民的,就與其他漢族人沒有區別……

看到這裡大家就看出來了 元朝與明朝對於元朝定位的區別……

第一:元朝自己絕不認為自己是侵略者,元朝自己認為自己就是中國人……《元太祖本紀》裡也指出鐵木真是以金朝子民的身份起兵的……(由於南宋向金朝稱臣,所以可以說鐵木真早年效忠於唯一的中國皇帝,南宋只是個割據政權)

第二:元朝滅大理和南宋是“中國皇帝反對分裂消滅割據政權”

第三:元朝認為自己與其他民族一樣都是炎黃子孫………

第四:明朝承認元朝統治(1368年以前)的合法性

第五:明朝明確認為——蒙古人是否是“中國人”的標準在於是否願意“奉我為主”……換句話說就是是否願意為中國合法政府的臣民……

那麼金朝公民兼造反民眾的元太祖鐵木真

元朝公民兼統治者的元太祖忽必烈 都是中國人……但他們不是漢族“華夏族類”,蒙古人與漢族人是不是一個祖宗,不知道……

但是很明顯,明朝是以“造反成功”來得到政權合法性的

金國皇帝是中國皇帝(南宋向金稱臣),現在自己是中國皇帝,而且元朝統治者胸有大志,元朝軍隊能征善戰,所以要真正實現統一把自秦漢時期的土地拿回來……

材料二:《明軍北伐檄文》

這是洪武初年明朝政府發佈的檄文……主要是表達自己討伐元朝的正當理由:

北伐檄 朱升(朱元璋發佈)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歎。自是以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曆以弟鳩兄,至於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禦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意思是:元朝能以塞外蠻夷的身份入主中原是因為元朝君主“有德”,是天意……但是元朝子孫“失德”,禍害天下,所以天意變了……朱元璋自己順應天意,要討伐元朝……但朱元璋認為蒙古不屬於“華夏族類”,可是我們還是要說,那個時期的華夏其實只是指漢族,朱元璋只是認為蒙古人不是漢族……而至於蒙古人是不是與自己同屬炎黃子孫呢? 朱元璋沒有說……

在自己中國古代,君主有德還是無德是判斷其政權是否應該延續的主要標準……從這份檄文可以看出朱元璋認為元朝在洪武元年以前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自己是以一個造反的 前元朝公民的身份繼承大統,現在要履行“天子”的義務來討伐元朝!!至於那些不是漢族的蒙古人呢?只要主觀上他認為他是明朝臣民的,就與其他漢族人沒有區別……

看到這裡大家就看出來了 元朝與明朝對於元朝定位的區別……

第一:元朝自己絕不認為自己是侵略者,元朝自己認為自己就是中國人……《元太祖本紀》裡也指出鐵木真是以金朝子民的身份起兵的……(由於南宋向金朝稱臣,所以可以說鐵木真早年效忠於唯一的中國皇帝,南宋只是個割據政權)

第二:元朝滅大理和南宋是“中國皇帝反對分裂消滅割據政權”

第三:元朝認為自己與其他民族一樣都是炎黃子孫………

第四:明朝承認元朝統治(1368年以前)的合法性

第五:明朝明確認為——蒙古人是否是“中國人”的標準在於是否願意“奉我為主”……換句話說就是是否願意為中國合法政府的臣民……

那麼金朝公民兼造反民眾的元太祖鐵木真

元朝公民兼統治者的元太祖忽必烈 都是中國人……但他們不是漢族“華夏族類”,蒙古人與漢族人是不是一個祖宗,不知道……

但是很明顯,明朝是以“造反成功”來得到政權合法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