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排隊1小時,在廣州在東莞就要吃這家超火爆的潮汕小吃店

這家叫“物依”的是一間專注做潮汕小吃的店,堅持原始的味道,

堅持正統的食材。整合了來自潮汕地區的30餘種名小吃,哪怕是一份簡單的辣椒醬,也保證來自潮汕。店面不大,經常遭遇土豪包場。飯點過後,服務員仍然很忙碌!每個碗裡能吃的,都被消滅得乾乾淨淨。

【牛丸牛腩粿條】這款牛丸牛腩粿條是必點主食。

手錘牛丸是該店的主打產品,一斤牛丸九兩牛肉;牛腩採用祖傳秘方熬制,湯底熬足8個小時。

【鮮蝦砂鍋粥】很少人能拒絕潮汕的砂鍋粥。在物依的新品裡,這碗甜美的鮮蝦砂鍋粥呼聲最高。

【酸甜豬頸肉】豬頸肉也是潮汕人青睞的一種小吃,配上物依秘制的甜酸醬,這酸爽~

【鱟粿】潮汕的粿食有千百種,然而鱟(hòu)粿之于潮陽(棉城)人,就像面窩之與武漢人、餃子之與東北人、紫菜包飯之與韓國人,

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浮洋炒粿】在潮州,幾乎每個鎮都有一兩個聞名的小吃。“炒粿”就是浮洋鎮的一絕。這個粿特別之處在於,蒸粿的時候,需要一層一層蒸,蒸熟一層再淋上新的米漿,如此反復,直至厚度超過10公分。炒的時候切成條狀,

用醬油染色調味、加上雞蛋、蔥花、菜脯、南薑末等一起炒,口感鬆軟,清香古樸。

【潮州咸水粿】咸水粿是一種潮州傳統的粿食小吃,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用米漿做成的如同小碟子的粿皮,中間是盛放著熱的菜脯幹,色澤嫩白,口感潤滑。

【無米粿】潮汕粿類通常都與米有關,但也有個別是特殊的,無米粿就是其中一種。其皮是用薯粉製作,呈半透明狀;餡料則多採用蔬菜雜糧。物依提供的是韭菜和綠豆雙拼的經典版本。

【荷蘭薯粿】潮汕人將馬鈴薯稱為荷蘭薯、幹筒。荷蘭薯粿是將土豆煮熟去皮,壓成泥狀,加入剁碎的香菇、蝦米、蒜、肥肉、臘腸、魷魚幹、紅蘿蔔等輔料,做成條狀再切片油煎,酥脆噴香。

【春餅菜頭丸拼盤】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II》的春餅,在潮州已有逾百年的歷史。

創始人:物依-徐銳鋒

這小夥子原來是騰訊的高級經理,後來就離開了騰訊,創辦了“物依”。

“從汕頭大學畢業以後,我去了北京,進入奇虎360做公關,當時在北京的時候,想家的感覺特別強烈,會經常去農業部的飯堂吃飯,因為那裡有牛肉火鍋,雖然不是很好吃,但是還能滿足思鄉之情。就算後來離開360,去了騰訊,在深圳的時候,也會和朋友常常聊到潮汕的小吃,可他們總會問哪裡可以吃到。”徐銳鋒說。

這時,徐開始思考,潮汕這麼多的美食,為什麼沒有人把它帶出來做大,而他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於是就有了物依的存在。

一開始的時候,只有徐銳鋒和他的合夥人兩人經營物依,當時還是一家比較小的店,面積不到30平方,只賣4款產品:牛肉湯丸、鴨母撚、豬腸糯米、粽子,因為他們都不是廚師出身,這四款產品只需蒸煮,比較簡單,又能確保味道不變,所以他們選擇了這4款比較經典的潮汕小吃。

這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驗證市場的方式,也是一個小步快跑的過程。驗證成功與否決定是否繼續投入更多的人力和金錢。

但如他們預期所想那樣,他們的產品確實很受歡迎。於是他們才開始搭建核心團隊,吸引更多專業的人加入,有做餐飲十多年的運營總監,有第三代潮汕小吃的製作者,隨著這些專業的人的加入,物依又開始了更大的嘗試,開始往精品化路線走。

然而這時又遇到一個難題,如何選擇潮汕小吃的種類?

因為潮汕小吃有200多種,沒有辦法一家店呈現這麼多的產品,只能挑選比較受歡迎的產品,盡力打造爆款。但這時又沒有人給他們提供一份詳細的資料,所以他們只能不斷嘗試,不斷進行資料分析,不斷做減法,挑選符合潮汕當地市場的小吃,接受市場的驗證。最終從200種到60種,再減到20多種。

繼續上菜!

【牛肉丸湯】提起潮汕美食,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肉丸。牛肉丸的好壞標準是什麼?彈牙?勁道?這些詞都太虛。物依出售的每一斤牛肉丸,牛肉含量高達九兩,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標準。是的,一斤丸子,九兩牛肉!

【石橄欖豬肺湯】橄欖豬肺湯是一道知名的潮菜,但為何加個“石”字?其實,石橄欖跟橄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石橄欖是生長在深山林蔭岩石壁上的多年草本植物。《本草綱目》記載:“本草甘涼質潤,入肝、卑、腎三經,既能斂陰養胃以生津,又能清肺潤燥以止咳,素有‘仙桃’之稱。”以新鮮石橄欖作為湯料,氣味獨特,一聞即覺“潮味”。

【糕燒芋頭】糕燒是潮州菜的一種烹飪方法,就是把像番薯、芋頭這樣的材料切成塊,放入糖漿中熬煮。這樣做出的番薯和芋頭,香甜而韌性,不像清水蒸出來的番薯和芋頭一樣容易膩。

【南瓜芋泥】南瓜芋泥作為宴會上的壓軸甜點,與閩菜繁雜的做法不同,潮汕人化繁為簡,主打一味芋泥的香味,佐以清甜的南瓜泥,既顯芋香又顯品相。

【果蔬清心丸】“清心丸”聽起來有點像藥名。其實,這是潮汕地區很有名的糖水。清心丸是用鳳凰山一種叫“佘鵝”的植物磨粉製作的,色澤潔白透明,韌中帶有彈性。因具有清熱消暑的作用,故得此名。

【海石花】海石花是一種海生藻類,主要生長在近海的礁石上,熬煮後放置常溫會成為淡黃色的膠狀。潮汕人將熬煮的海石花刨絲或切塊放入冰水中食用,具有清涼潤肺的功效。

後記

在廣州曾經一位89歲的潮汕老太太走進物依,和徐說她在她表哥的朋友圈看到關於物依的資訊,她很激動,因為在廣州很少吃到正宗的潮汕美食,所以她今天一定要來嘗嘗。

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物依的潮汕美食,但是它至少會讓在廣州的潮汕人能吃到那份熟悉的家鄉的味道。

【荷蘭薯粿】潮汕人將馬鈴薯稱為荷蘭薯、幹筒。荷蘭薯粿是將土豆煮熟去皮,壓成泥狀,加入剁碎的香菇、蝦米、蒜、肥肉、臘腸、魷魚幹、紅蘿蔔等輔料,做成條狀再切片油煎,酥脆噴香。

【春餅菜頭丸拼盤】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II》的春餅,在潮州已有逾百年的歷史。

創始人:物依-徐銳鋒

這小夥子原來是騰訊的高級經理,後來就離開了騰訊,創辦了“物依”。

“從汕頭大學畢業以後,我去了北京,進入奇虎360做公關,當時在北京的時候,想家的感覺特別強烈,會經常去農業部的飯堂吃飯,因為那裡有牛肉火鍋,雖然不是很好吃,但是還能滿足思鄉之情。就算後來離開360,去了騰訊,在深圳的時候,也會和朋友常常聊到潮汕的小吃,可他們總會問哪裡可以吃到。”徐銳鋒說。

這時,徐開始思考,潮汕這麼多的美食,為什麼沒有人把它帶出來做大,而他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於是就有了物依的存在。

一開始的時候,只有徐銳鋒和他的合夥人兩人經營物依,當時還是一家比較小的店,面積不到30平方,只賣4款產品:牛肉湯丸、鴨母撚、豬腸糯米、粽子,因為他們都不是廚師出身,這四款產品只需蒸煮,比較簡單,又能確保味道不變,所以他們選擇了這4款比較經典的潮汕小吃。

這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驗證市場的方式,也是一個小步快跑的過程。驗證成功與否決定是否繼續投入更多的人力和金錢。

但如他們預期所想那樣,他們的產品確實很受歡迎。於是他們才開始搭建核心團隊,吸引更多專業的人加入,有做餐飲十多年的運營總監,有第三代潮汕小吃的製作者,隨著這些專業的人的加入,物依又開始了更大的嘗試,開始往精品化路線走。

然而這時又遇到一個難題,如何選擇潮汕小吃的種類?

因為潮汕小吃有200多種,沒有辦法一家店呈現這麼多的產品,只能挑選比較受歡迎的產品,盡力打造爆款。但這時又沒有人給他們提供一份詳細的資料,所以他們只能不斷嘗試,不斷進行資料分析,不斷做減法,挑選符合潮汕當地市場的小吃,接受市場的驗證。最終從200種到60種,再減到20多種。

繼續上菜!

【牛肉丸湯】提起潮汕美食,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肉丸。牛肉丸的好壞標準是什麼?彈牙?勁道?這些詞都太虛。物依出售的每一斤牛肉丸,牛肉含量高達九兩,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標準。是的,一斤丸子,九兩牛肉!

【石橄欖豬肺湯】橄欖豬肺湯是一道知名的潮菜,但為何加個“石”字?其實,石橄欖跟橄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石橄欖是生長在深山林蔭岩石壁上的多年草本植物。《本草綱目》記載:“本草甘涼質潤,入肝、卑、腎三經,既能斂陰養胃以生津,又能清肺潤燥以止咳,素有‘仙桃’之稱。”以新鮮石橄欖作為湯料,氣味獨特,一聞即覺“潮味”。

【糕燒芋頭】糕燒是潮州菜的一種烹飪方法,就是把像番薯、芋頭這樣的材料切成塊,放入糖漿中熬煮。這樣做出的番薯和芋頭,香甜而韌性,不像清水蒸出來的番薯和芋頭一樣容易膩。

【南瓜芋泥】南瓜芋泥作為宴會上的壓軸甜點,與閩菜繁雜的做法不同,潮汕人化繁為簡,主打一味芋泥的香味,佐以清甜的南瓜泥,既顯芋香又顯品相。

【果蔬清心丸】“清心丸”聽起來有點像藥名。其實,這是潮汕地區很有名的糖水。清心丸是用鳳凰山一種叫“佘鵝”的植物磨粉製作的,色澤潔白透明,韌中帶有彈性。因具有清熱消暑的作用,故得此名。

【海石花】海石花是一種海生藻類,主要生長在近海的礁石上,熬煮後放置常溫會成為淡黃色的膠狀。潮汕人將熬煮的海石花刨絲或切塊放入冰水中食用,具有清涼潤肺的功效。

後記

在廣州曾經一位89歲的潮汕老太太走進物依,和徐說她在她表哥的朋友圈看到關於物依的資訊,她很激動,因為在廣州很少吃到正宗的潮汕美食,所以她今天一定要來嘗嘗。

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物依的潮汕美食,但是它至少會讓在廣州的潮汕人能吃到那份熟悉的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