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鄉愁!回不去的家鄉,慘不忍睹的農村污染!

2005年,一位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生的導師,

帶領一批學生在自己的家鄉

進行生態農業實踐

他們在山東省的某個村

承包了40畝的地產地,

開辦生態農場。

這個實踐項目一直持續了10年,

這十年間他們發現

農村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觸目驚心。

以下便是他們親自調查後發現的農村真實現狀。

令人窒息的臭味

在2015年7月,

由於當地遭遇幾天的連續高溫,

白天最高溫度已經超過35攝氏度。

在當地散發出一種窒息的臭味。

氣味來源於農場西北角的

一個工廠化的養殖場,

這個養殖場在2年前便出現,

是非法養殖的黑工廠。

鴨子使用大量添加劑,

包括重金屬、抗生素、激素都添加到飼料裡。

所以鴨子可以異速增長。

這些臭氣便來源於鴨糞。

所有的鴨糞都用水沖洗,

沖到河流裡,並且加入大量火堿。

這些水裡的含火堿的鴨糞,

無法用以灌溉農田。

短時間催肥的鴨子將被拉到上游屠宰場,

被送到南方城市的消費者的餐桌上,

被不知情消費者吃掉。

一些發達城市的周邊的工廠化養殖業,

都向在農村轉移。

無法飲用的水

在2013年春節時,

我們開始發現農民開始買水喝。

而在2015年,

農民買水喝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

當地河流一共流經幾十個村莊,

在以前農民都是直接取水喝,

或者打淺井喝水。

但是現在的河水已經無法飲用。

井水也不能喝了。

只有打深井才可以喝乾淨的水。

原本不需要花錢的水,

現在也要花錢了。

河水如污染是來源於沿河的屠宰業、

工廠化養殖業排汙造成的。

而地下水源污染則是來

源于農民投放大量的化肥、除草劑導致的。

當地農民使用的量有多大呢?

據調查,當地一畝地已經到了

投放1-2百化肥、1-2斤各種農藥

大量化肥、農藥、地膜的投放

造成土地污染,

土地肥力下降又促進農藥化肥產業。

害蟲越殺越難殺

進入7月份,

當地鎮附近的村子常常會爆發蟲災。

農田裡會出現一種鑽心蟲,

專門啃食玉米芯,

這種蟲子會從頂端的幼葉頂端開始啃咬,

一直吃到植物下面的部分。

異常難治理。

每年農民至少要打四到五次農藥。

如果是種果樹,

更是要打藥20多次。

不斷被農藥殺死的害蟲,

對農藥的的坑性也越來越強。

害蟲雖然被殺死,

但其繁殖的速度依然沒有改變。

有時蟲害程度不高,

農藥商和農藥販子便向農民發佈謠言。

製造恐慌情緒,

增加農藥銷量。

一些所謂的植保專家,

通常最終的目的也只是推銷農藥。

甚至當地政府也宣傳農藥的功效,

“不打農藥,產量會減少70%,甚至會絕產。”

農藥的名稱也充滿噱頭,如一步絕、一月無蟲”等。

如果你跟農民說,“要他不要打農藥。”

他會告訴你,“你不打農藥嗎?不打莊稼都毀了。”

垃圾包圍農村

在三十年前,鄉村還是很少見到垃圾。

那個時候沒有塑膠袋,也沒有地膜,

主要是動物和人的排泄物。

這些排泄物都會被收集起來用作肥料。

如今農村裡見到的糞便越來越少,

但是垃圾越來越多了。

首要的就是地膜

一些農民種植西瓜、花生、土豆等經濟作物

都要大量使用地膜。

這些地膜基本沒有什麼回收利用的價值。

收成後,就把地膜撿起來放在地頭。

一些殘留在地裡的地膜,

就會隨著燒草的時候焚燒掉。

釋放出致癌的氣體。

其次是,農藥、化肥用完後遺棄的塑膠製品。

他們有的是塑膠瓶,有的是塑膠袋。

有的村民把它們丟到村裡的河流,

有的就直接堆放著地頭上。

或丟到沒人的樹林裡。

第三就是食品包裝袋

農村很少有垃圾桶,

許多拆開的包裝袋都都直接扔到地上。

第四就是塑膠袋。

現在農民趕集買賣東西,

幾乎都用一次性塑膠膠袋。

用完後的塑膠膠袋,

就往樹林裡、河流裡扔。

大部分的塑膠膠袋會隨著雨水沖刷

彙集到河流或溝渠裡,

一些落後的農村根本沒有

什麼垃圾處理的相關單位。

大家處理垃圾不外乎,

淹埋、焚燒、扔到河裡或樹林裡。

許多鄉村表面上看過去非常自然,

如果你仔細看道路邊的草地,河流,

許多垃圾都掛在那裡,

或飄在水面上。

勤勞難致富

村裡有位村民叫蔣堅強,

他在1979年靠著自己的努力,

做了萬元戶。

可如今他自己背下了20萬的債務難以還清。

像他這樣老老實實守著農村地的村民,

都艱難營生。

主要原因是,

幾十年來農產品價格的變化非常小。

35年以來,當地的小麥價格僅上漲了5倍,

還比不過貨幣貶值的速度。

農民把土地撂荒,到城裡打工,

每年可以獲得2~3萬的淨收入。

這相當於10畝地的收入。

打工還可以請假休息看病,

好的單位甚至有醫保社保買。

在村裡種地則一年到頭不能休息,

生病了也沒有保險。

如果一遇到自然災害,

則有可能全年都沒有收成。

蔣堅強就是因為一場豬瘟,

讓他把多年的積蓄都賠光了。

規模化養殖戶最掙錢

在1990年,

有一家村民在村裡搞起了雞蛋養殖場。

養殖的廢水直接倒在河裡。

他的雞蛋場通過大規模工廠式養雞,

這些雞常年不見光,

光靠抗生素與激素催產。

可以做到每只雞

一年產300多個蛋。

他們的雞蛋自己從來不吃,

都是賣給收購商,送到城市裡。

而當地政府把這樣的養殖場

作為典型宣傳。

因為可以帶動當地經濟。

農民看到了也就更加放心大膽

的用化學物資投放在農業生產上。

教授自己講到:

“在10年的生態農業實踐中,

我們目睹到了中國的農村污染

不但沒有改觀,反而愈加嚴重。

由於普遍採取非自然的生產方式,

同時大量的垃圾進入農村,

淘汰產業在農村落地。

因此農村出現了多種污染。”

結語:

農村總是被認為是自然資源的棲息地,

確實比起城市,

農村的空氣、土壤、水要好得多。

但是在人人只考慮自身經濟利益的今天,

農村的土地也在被大力的榨取自然資源,

環境的破壞苦果最終

只會被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吞食,

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比如陽光、水、空氣、土壤。

原本都是免費可以獲得,

而如今我們卻越來越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得到他們。

經濟與環境是否一定需要對立?

還是說可以找到共存的方式呢?

害蟲雖然被殺死,

但其繁殖的速度依然沒有改變。

有時蟲害程度不高,

農藥商和農藥販子便向農民發佈謠言。

製造恐慌情緒,

增加農藥銷量。

一些所謂的植保專家,

通常最終的目的也只是推銷農藥。

甚至當地政府也宣傳農藥的功效,

“不打農藥,產量會減少70%,甚至會絕產。”

農藥的名稱也充滿噱頭,如一步絕、一月無蟲”等。

如果你跟農民說,“要他不要打農藥。”

他會告訴你,“你不打農藥嗎?不打莊稼都毀了。”

垃圾包圍農村

在三十年前,鄉村還是很少見到垃圾。

那個時候沒有塑膠袋,也沒有地膜,

主要是動物和人的排泄物。

這些排泄物都會被收集起來用作肥料。

如今農村裡見到的糞便越來越少,

但是垃圾越來越多了。

首要的就是地膜

一些農民種植西瓜、花生、土豆等經濟作物

都要大量使用地膜。

這些地膜基本沒有什麼回收利用的價值。

收成後,就把地膜撿起來放在地頭。

一些殘留在地裡的地膜,

就會隨著燒草的時候焚燒掉。

釋放出致癌的氣體。

其次是,農藥、化肥用完後遺棄的塑膠製品。

他們有的是塑膠瓶,有的是塑膠袋。

有的村民把它們丟到村裡的河流,

有的就直接堆放著地頭上。

或丟到沒人的樹林裡。

第三就是食品包裝袋

農村很少有垃圾桶,

許多拆開的包裝袋都都直接扔到地上。

第四就是塑膠袋。

現在農民趕集買賣東西,

幾乎都用一次性塑膠膠袋。

用完後的塑膠膠袋,

就往樹林裡、河流裡扔。

大部分的塑膠膠袋會隨著雨水沖刷

彙集到河流或溝渠裡,

一些落後的農村根本沒有

什麼垃圾處理的相關單位。

大家處理垃圾不外乎,

淹埋、焚燒、扔到河裡或樹林裡。

許多鄉村表面上看過去非常自然,

如果你仔細看道路邊的草地,河流,

許多垃圾都掛在那裡,

或飄在水面上。

勤勞難致富

村裡有位村民叫蔣堅強,

他在1979年靠著自己的努力,

做了萬元戶。

可如今他自己背下了20萬的債務難以還清。

像他這樣老老實實守著農村地的村民,

都艱難營生。

主要原因是,

幾十年來農產品價格的變化非常小。

35年以來,當地的小麥價格僅上漲了5倍,

還比不過貨幣貶值的速度。

農民把土地撂荒,到城裡打工,

每年可以獲得2~3萬的淨收入。

這相當於10畝地的收入。

打工還可以請假休息看病,

好的單位甚至有醫保社保買。

在村裡種地則一年到頭不能休息,

生病了也沒有保險。

如果一遇到自然災害,

則有可能全年都沒有收成。

蔣堅強就是因為一場豬瘟,

讓他把多年的積蓄都賠光了。

規模化養殖戶最掙錢

在1990年,

有一家村民在村裡搞起了雞蛋養殖場。

養殖的廢水直接倒在河裡。

他的雞蛋場通過大規模工廠式養雞,

這些雞常年不見光,

光靠抗生素與激素催產。

可以做到每只雞

一年產300多個蛋。

他們的雞蛋自己從來不吃,

都是賣給收購商,送到城市裡。

而當地政府把這樣的養殖場

作為典型宣傳。

因為可以帶動當地經濟。

農民看到了也就更加放心大膽

的用化學物資投放在農業生產上。

教授自己講到:

“在10年的生態農業實踐中,

我們目睹到了中國的農村污染

不但沒有改觀,反而愈加嚴重。

由於普遍採取非自然的生產方式,

同時大量的垃圾進入農村,

淘汰產業在農村落地。

因此農村出現了多種污染。”

結語:

農村總是被認為是自然資源的棲息地,

確實比起城市,

農村的空氣、土壤、水要好得多。

但是在人人只考慮自身經濟利益的今天,

農村的土地也在被大力的榨取自然資源,

環境的破壞苦果最終

只會被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吞食,

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比如陽光、水、空氣、土壤。

原本都是免費可以獲得,

而如今我們卻越來越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得到他們。

經濟與環境是否一定需要對立?

還是說可以找到共存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