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摩拜之後,這才是出行市場的最後一片藍海!

2016年是網約車最火的一年,也是發展最快的一年,這一年滴滴合併優步一統市場,並跟神州、易到劃分市場界限。與此同時,歡呼聲和謾駡生接踵而來,但無論如何,市場份額一目了然,

隨即網約車新政到來,C2C的約車行為不被政府所看好,於是隨著新政的逐步實施,滴滴訂單出現斷崖式下跌,估值也是一路水跌船低,即使滴滴成為網約車的領頭羊,第一張網約車牌照依然沒有發給他,個中原委,眾說紛紜。

後來者居上的首汽約車,

以B2C的模式呈現在大眾面前,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到合法的網約車牌照,並開始在全國佈局。隨便說一句,首汽約車確實貴,但是服務也確實是其他幾家網約車平臺沒法比擬的,畢竟客群定位不一樣。新政落地後,網約車的競爭也算告一段落。而滴滴逐步開始將用戶車輛平臺化,自此,網約車由最開始的分享經濟的C2C模式逐步演變為共用經濟的B2C模式,在各大平臺和新入局的競爭者合規化完成後,
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估計也要隨即展開。

但是這場以合規化為依據的軍備競賽中,最不可小覷的就是傳統計程車。政府出臺網約車新政的時候一共下發三個文件,第一個是《關於深化計程車行業改革實施意見》,第二個是《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服務管理細則》,第三個是《規範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根據各地的發展規劃,計程車的改革會逐步的實現新能源化,

由原有的燒氣變為純電動,這是能源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計程車與網約車是傳統出行與新興出行的對立,如果傳統計程車進行新能源化、網路化改革後,網約車將不再具有任何的競爭優勢,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車輛陳舊問題在新能源車上將不再出現,

甚至要比大部分網約車的配置要高。

2,司機路線不熟問題在傳統計程車司機身上幾乎不存在,傳統計程車司機大部分都是在本地開了很多年的司機。

3,叫車不方便問題也將不復存在,因為各地市都開始在主動推廣本地的計程車叫車平臺

4,價格將成為新能源計程車的最大殺手鐧。本身較低的起步價,加上電力的成本較低,一次性拉開與網約車的差距。

所以在新政全部落地後,合規的網約車B2C平臺將成為合規的網路計程車公司,而網路化、新能源化的計程車公司將成為新能源的網約車公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約車司機還不如計程車司機,因為畢竟改革後的計程車大部分還是屬於個人所有,而改革後的網約車,可能大部分都是屬於平臺所有了,讓我們拭目以待更加猛烈的網約車大戰吧。

進入到2017年。出行大戰進入到最後一公里,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共用單車,以摩拜單車為首的各種共用單車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大戰,補貼、紅包層出不窮。隨即而來的亂停亂放問題也在逐步凸顯,很多地市已經開始處置亂停亂放的共用單車。

於此同時,永安行作為一家老牌的共用單車提供商已經正式通過了上交所的IPO申請,永安行是以有樁單車為主,所以不存在亂停放問題,所以在大部分共用單車還在燒錢的時候,永安已經實現盈利3年,並且成功通過上市請求。這其實也是從某種意義上告訴投資人,真正的盈利模式是這樣的,我各大城市的管理者不可能讓共用單車繼續這樣亂停放下去,一定會出臺相應的規範管理措施,而這場單車大戰估計也會以規範管理措施的出臺而告一段落。

那在出行這個行業市內的中短途和最後一公里都已經被打開了,如果說還有藍海,那會是哪裡呢?答案是城際出行的中短途,在這裡,我為什麼說,城際出行是出行市場的最後一片藍海?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中短途的城際出行需求量大、客單金額較高。目前城際共用出行幾乎屬於准空白階段,而專注城際出行的幾乎沒有。

2,城際出行能體現真正的分享經濟,因為沒有人為了去掙錢而跑城際,價格等其他因素對乘客司機影響較小,用戶粘性大。

3,城際的共用出行同樣會以合規化的政策出臺為第一階段的競爭結束,但是這一階段也是樹立標杆、搶用戶的時代。

4,從共用經濟C2C的本質來看,城際出行前期的發展也會同樣以C2C的方式發展,但是速度應該較快。

5,城際出行想像空間較大,在一次創業者大會上,來回拼車APP創始人曾經說過,僅僅是小件捎帶當日達功能市場份額都不可估量。你能想像500公里內當日快遞當日達是一種什麼體驗嗎?

去年的網約車,今年的共用單車,那在出行這個行業裡面,城際出行的共用還會遠嗎?專注於城際的來回拼車已經嗅到血腥,各大城際拼車共用平臺也在層出不窮,相信資本助推補貼大戰的時代很快就會來臨,讓我們拭目以待誰能在出行領域的最後一篇藍海裡面奪得先機!

出行大戰進入到最後一公里,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共用單車,以摩拜單車為首的各種共用單車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大戰,補貼、紅包層出不窮。隨即而來的亂停亂放問題也在逐步凸顯,很多地市已經開始處置亂停亂放的共用單車。

於此同時,永安行作為一家老牌的共用單車提供商已經正式通過了上交所的IPO申請,永安行是以有樁單車為主,所以不存在亂停放問題,所以在大部分共用單車還在燒錢的時候,永安已經實現盈利3年,並且成功通過上市請求。這其實也是從某種意義上告訴投資人,真正的盈利模式是這樣的,我各大城市的管理者不可能讓共用單車繼續這樣亂停放下去,一定會出臺相應的規範管理措施,而這場單車大戰估計也會以規範管理措施的出臺而告一段落。

那在出行這個行業市內的中短途和最後一公里都已經被打開了,如果說還有藍海,那會是哪裡呢?答案是城際出行的中短途,在這裡,我為什麼說,城際出行是出行市場的最後一片藍海?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中短途的城際出行需求量大、客單金額較高。目前城際共用出行幾乎屬於准空白階段,而專注城際出行的幾乎沒有。

2,城際出行能體現真正的分享經濟,因為沒有人為了去掙錢而跑城際,價格等其他因素對乘客司機影響較小,用戶粘性大。

3,城際的共用出行同樣會以合規化的政策出臺為第一階段的競爭結束,但是這一階段也是樹立標杆、搶用戶的時代。

4,從共用經濟C2C的本質來看,城際出行前期的發展也會同樣以C2C的方式發展,但是速度應該較快。

5,城際出行想像空間較大,在一次創業者大會上,來回拼車APP創始人曾經說過,僅僅是小件捎帶當日達功能市場份額都不可估量。你能想像500公里內當日快遞當日達是一種什麼體驗嗎?

去年的網約車,今年的共用單車,那在出行這個行業裡面,城際出行的共用還會遠嗎?專注於城際的來回拼車已經嗅到血腥,各大城際拼車共用平臺也在層出不窮,相信資本助推補貼大戰的時代很快就會來臨,讓我們拭目以待誰能在出行領域的最後一篇藍海裡面奪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