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個世紀前的藝術與3D列印技術的完美結合,迸發了最新的黑科技

狂丸菌上學時特喜歡畫書,

在連續的書頁上畫上連貫的畫,

再快速地翻動書頁就能出現動畫:

這種翻書動畫利用了人的視覺暫留,

景象在人眼中有0.1秒的存留時間,

在0.1秒內有新的圖像出現時,

人眼就會誤以為圖像是連續的,

最終形成了動畫的效果。

過去沒有電視手機的時候,

人們就是利用視覺暫留看片的:

西方人還專門為此發明了一個裝置,

把圖畫在一個圓桶的內壁,

想看就直接轉動圓桶:

這種裝置叫Zoetrope,

中文翻譯成西洋鏡或生動輪,

西洋鏡於1834年被發明出來,

堪稱是最古老的收藏片子的硬碟了:

但隨著技術的興起,

人們都已經開始追求3D的視覺享受,

西洋鏡曾一度被遺忘,

直到3D列印技術成熟了,

人們才突然意識到,

西洋鏡也能有3D效果,

而且西洋鏡的3D更逼真,還能下手摸:

原來的畫被做成了塑像,

轉起來之後看著就像是塑像在動:

要做到這種效果的話,

每個雕塑都得十分相似,

人工製造這批雕塑的話成本很高,

但有了3D印表機事情就變簡單了,

不需要用到模具,

設計師在電腦上就能微調雕塑:

調好之後交給印表機打就是了:

圓盤上擺幾個雕塑就能有3D效果,

3D西洋鏡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有3D印表機的網友紛紛大開腦洞,

製作了各種風格各異的3D西洋鏡,

有動漫人物大雜燴:

再現巧克力的製作過程:

打造呆萌的小動物:

當然也有寫實的人物雕塑:

白色的石膏像動起來特別莊嚴凝重,

加入各種場景細節之後,

純白的3D西洋鏡就像在訴說一部史詩:

3D西洋鏡也不一定要做得多複雜,

哪怕只有一個主體,

利用主體表面的起伏變化,

一樣能產生奇幻的效果:

日本藝術家Akinori Goto還劍走偏鋒,

不直接用雕塑展現動畫,

而是利用光的反射,

在3D西洋鏡上展現一個律動小人:

這款流光3D西洋鏡看上去就像團網:

只有在黑暗的環境下,

用光照射才會露出真容:

那3D西洋鏡如此炫酷,

看了想自己做一個,

沒事偷偷看個3D大片,

可又沒有3D印表機怎麼破?

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除了3D印表機,

規格統一的樂高也特別適合製作3D西洋鏡:

而且樂高搭建起場景來更方便:

還有蝙蝠俠等人氣角色供你選擇:

雖然樂高3D西洋鏡也很棒,

不過狂丸菌最想要的,

還是上面那款要在黑暗環境下,

利用光照實現動畫效果的流光3D西洋鏡,

把妹子拉進小黑屋,

再給她看個寶貝,

想想就很刺激!

打造呆萌的小動物:

當然也有寫實的人物雕塑:

白色的石膏像動起來特別莊嚴凝重,

加入各種場景細節之後,

純白的3D西洋鏡就像在訴說一部史詩:

3D西洋鏡也不一定要做得多複雜,

哪怕只有一個主體,

利用主體表面的起伏變化,

一樣能產生奇幻的效果:

日本藝術家Akinori Goto還劍走偏鋒,

不直接用雕塑展現動畫,

而是利用光的反射,

在3D西洋鏡上展現一個律動小人:

這款流光3D西洋鏡看上去就像團網:

只有在黑暗的環境下,

用光照射才會露出真容:

那3D西洋鏡如此炫酷,

看了想自己做一個,

沒事偷偷看個3D大片,

可又沒有3D印表機怎麼破?

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除了3D印表機,

規格統一的樂高也特別適合製作3D西洋鏡:

而且樂高搭建起場景來更方便:

還有蝙蝠俠等人氣角色供你選擇:

雖然樂高3D西洋鏡也很棒,

不過狂丸菌最想要的,

還是上面那款要在黑暗環境下,

利用光照實現動畫效果的流光3D西洋鏡,

把妹子拉進小黑屋,

再給她看個寶貝,

想想就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