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川舊志提要」「嘉慶」《嘉定府志》(四十八卷·首一卷)

清宋鳴琦修,陳一沺纂。宋鳴琦,江西奉新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舉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進士。嘉慶四年(1799)入蜀,次年任興文知縣,六年(1801)升任嘉定知府。陳一沺,四川金堂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舉人,

後更名陳沺。

陳鳴琦蒞任後,未能得見萬曆州志,僅尋得康熙州志殘本數十頁。而嘉定州已于雍正十二年(1734)升置嘉定府,百餘年間之政事滄桑,無所稽考。便特請陳一沺和奉新人宋宴春總其事而開局重修府志,數易寒暑而編纂成帙,于嘉慶八年(1803)刊行。後至嘉慶十七年(1812),

宋鳴琦取原本批覽並參校,為之增遺補缺,加入了“峨邊廳志”(峨邊廳設置于嘉慶十三年(1808))。

此志分九門四十一目附十三目,約40萬字,各門類記事均詳,書首附有四川省眾多高級官員撰寫的序文,計有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禦史、四川總督勒保(滿州鑲紅旗人),提督四川全省學政、國史館總纂官錢栻(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進士),四川布政使楊揆(江蘇金匾縣(令無錫市)舉人),

四川等處提刑按察使劉清(貴州廣順縣(今長順縣北)拔貢),四川分巡上南建昌兵備道方積(安徽定遠縣拔貢),分巡建昌兵備道鄭成基(順天大興縣監生)等。如此眾多的大小官員為一府之志書撰寫序跋,這是不多見的,即便是成都府的志書也不及於此。卷首附刻之輿圖、山川、城池、公署、學校、各縣以及本府歷代沿革圖等多達三十五幅,繪刻俱佳。其中又以樂山縣境、府城、府署、文廟、大峨山、淩雲山、九峰書院等圖最為精細。
正卷以藝文門收載最多,約12萬字,自唐代以下,不乏名人著述,如李白、杜甫、岑參、韋皋、陳子昂、蘇軾、范成大、陸游、安盤、楊慎、袁宏道、吳偉業、王士禎、李調元等。其中又以吟頌、記敘峨眉山、淩雲山、岷江、青衣江等名山勝水之詩文為多,最多是有關峨眉山之詩文,不下百篇,以詩為多,賦和記篇目雖不及而字數超過之,宋范成大《峨眉山行記》,
明袁子讓《遊大峨山記》,清胡世安《登峨眉山道裡記》等文均各在四、五千字以上。史料價值即以藝文門為最高。其他門類則以職官、選舉、人物、山川、古跡、學校等記述為詳,亦有價值。典籍門中收錄了一部分已經失傳之歷代州人著作目錄,有一定參考價值,可資瞭解本地區之文化史。

今存嘉慶八年(1803)刻本和嘉慶十七年(1812)增補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