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法國前總統——總統戴高樂,“山崩於前而不變色”

戰爭是生與死的殘酷競爭,無論哪一方,任何的不冷靜,荒謬舉動都會讓你戰死沙場,甚至會全軍覆沒。明智的將帥面對事情,總能靜下心來考慮,分析其利與弊。在有利的情況下考慮到不利的方面,

從而使事情順利進行,在不利的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面,使禍患解除。在二戰所有優秀將帥中,戴高樂在殘酷激烈的戰爭中表現出的冷靜和鎮定自若尤為出色。

1938年,49歲的戴高樂從梅斯凋到阿爾薩斯、負責指揮第五集團軍的坦克部隊。

這時戴高樂,面抓緊訓練部隊,一面冷靜地觀察著局勢。由於遠離巴黎,·根本沒有機會也不可能和各方接觸,所以戴高樂只有著書立說,闡述經過冷靜觀察、分析得出自己的觀點。

1938年,正當國際形勢劍拔弩張、戰雲密佈的時候,戴高樂所著帕蘭西和他的軍唚一書問世了。在這本書中,戴高樂以豐富的資料闡明了國家的靈魂和命運何以一直都反映在軍隊這一面鏡子裡面。

這便是戴高樂在法國大難臨頭的前夕,為法國提出的最後一次警告。

就在戰爭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相互勾結,狼狽為奸,醉心於搞綏靖,他們不顧國內外人們的反對,決心犧牲捷克斯洛伐克來贏得“時代和平”。這種荒謬不理智的舉動為德國發動戰爭提供了契機。

1939年9月1日淩晨,德軍按照預先制定的“閃擊”波蘭的所謂“白色”方案,在航空兵實施大規模襲擊後,一隊隊鋼鐵的巨流,碎人肝膽般地吼叫著,狂奔著,駛進波蘭領土。

在希特勒瘋狂進攻波蘭的時候,戴高樂上校率部駐守阿爾薩斯。他冷靜地面對著發生的這一切。他看到了德國運用裝甲部隊對波蘭進行閃電戰,風馳電掣,

所向披靡。而西方呢?比利時前線不堪一擊,因為它連馬奇諾防線那樣的屏障都沒有,而政治家們卻盲目樂觀,軍隊技術落後,缺乏鬥志,戰鬥力日漸衰退。

1940年1月26日,戴高樂寫了一份備忘錄,題為晰械化部隊的產蚴。在這份備忘錄中,他冷靜地分析了當時形勢和法國軍隊的狀況和需要,建議採取的緊急措施。但他的這一建議未被政府採納。

1940年5月10日,德軍集中了136個師,其中10個坦克師、7個摩托化師,2580輛坦克,3824架飛機,分A、B、C,3個集團軍群向荷蘭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主攻部隊A集團軍群的7個坦克師三天之內就奪取了迪南到色當之在萬森城堡,甘梅林大元帥的司令部裡,呈現出一片絕望的恐慌。法德兩國剛一交火,法軍的攻擊行動即被德軍徹底粉碎,總參謀部依仗“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的美夢,也化為了一枕黃粱。

形勢越發逼人5月14日,希特勒的愛將古德里安率領的裝甲軍在色當跨過馬斯河,以勢如破竹之勢突破法國第9軍團和第2軍團的防線,迅速地向在比利時的盟軍背後的英吉利海峽推進。

面對著敵人的瘋狂進攻,50歲的戴高樂鎮定白若。殘酷的現實容不得他驚惶失措,如果那樣,將意味著不戰而敗。

戴高樂上校受命指揮第4裝甲師,佈防拉昂。他一到拉昂,就在城東南方的布魯耶設立了他的指揮所,並驅車巡視周圍的地區。那裡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匆匆忙忙,一群X.--群的難民拼命向南雲湧,堵塞了所有的道路,其中許多人是被敵人解除了武裝的士兵。

當時德國裝甲部隊正飛速前進,突然出現在這些士兵面前,德國人叫喊著讓他們放下武器,乘車或徒步南行,以免妨礙德國人向前推進。德國人高聲喊著: “我們沒有時間來俘虜你們!”。隨後是一陣戲謔的大笑。

戴高樂看到許多驚惶失措的平民;、潰敗的土兵,又聽到敵人這樣蔑視狼狽不堪的法國保衛者。他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思考怎麼對付這群可惡的敵人。他暗暗發誓:只要自己還活著,自己就要戰鬥;不論叫我打到哪裡,不論叫我打多久,不打垮敵人,洗雪國恥,決不往後撤退。戴高樂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從這一天決定的。

5月17日,天色微明,戴高樂集中了調來的3個坦克旅投人戰鬥。他們一路上橫掃敵人,迅速到達蒙科爾內,,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勝利,但是好景不長。坦克到達塞爾河,由於缺乏後援,無法搶渡。戴高樂又調來了第四輕步兵營,冷靜地派這支部隊奮勇衝殺。

當夜幕降臨時,他們俘虜了130名德軍,擊斃敵人數百名,而法軍方面損失不到200人。這一勝利穩定了軍心,他們背後的難民也不再向南跑了。

戴高樂的部隊雖然在局部地區取得了小的勝利,然而,整個局勢已不可挽回。法國軍隊缺乏作戰經驗,戰前又沒有很好的進行訓練和動員。許多坦克兵的累計駕駛時數還不到4個小時。炮兵是由許多不同地點派來的分遣隊組成的,許多軍官還是第一次在戰場上和土兵見面。法國人連無線電之類最起碼的設備都沒有,命令只能由摩托專送兵送到各下屬部隊。各單位都缺乏一般應有的運輸、補給和食物。儘管如此,戴高樂仍然看到了在這臨時湊成的軍隊中,已經普遍地出現了土氣昂揚的景象。這激勵他繼續指揮部隊英勇作戰。

一星期後,他又奉命來到埃納河一線率部阻擊敵人。戴高樂接到了上級前後矛盾的命令,先是要他向北進擊,接著又要他去攻打德軍在亞眠的橋頭堡,最後又命令他進攻阿布維爾的敵軍。

這時已是5月27日了,他的殘缺不全的裝甲師一直在連續作戰。儘管他不可避免地在時間和空間方面受到限制,但經過他冷靜、出色的指揮,他的部隊又一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取得了勝利。

戴高樂在指揮新建的第四裝甲師在拉昂和阿布維爾戰鬥中重創德軍,俘敵600多人,並繳獲了大量戰利品。戴高樂因此被晉升為準將。

在此後的戰爭生涯中,戴高樂憑著“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心理素質以及出色的軍事、指揮智慧,帶領法國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取得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每個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無論在生活、工作過程中,動盪、意外都在所難免;人們時常會遭受對手的挑戰。在這種動盪的情況下,必須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才能幫助人們做出正確地判斷、決策,進行合理的行動。任何不理智、衝動的情緒都會讓你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做出缺乏理舉動,從而使你陷入被動之中。

更多世界歷史故事,敬請關注:歐陽說史

總參謀部依仗“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的美夢,也化為了一枕黃粱。

形勢越發逼人5月14日,希特勒的愛將古德里安率領的裝甲軍在色當跨過馬斯河,以勢如破竹之勢突破法國第9軍團和第2軍團的防線,迅速地向在比利時的盟軍背後的英吉利海峽推進。

面對著敵人的瘋狂進攻,50歲的戴高樂鎮定白若。殘酷的現實容不得他驚惶失措,如果那樣,將意味著不戰而敗。

戴高樂上校受命指揮第4裝甲師,佈防拉昂。他一到拉昂,就在城東南方的布魯耶設立了他的指揮所,並驅車巡視周圍的地區。那裡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匆匆忙忙,一群X.--群的難民拼命向南雲湧,堵塞了所有的道路,其中許多人是被敵人解除了武裝的士兵。

當時德國裝甲部隊正飛速前進,突然出現在這些士兵面前,德國人叫喊著讓他們放下武器,乘車或徒步南行,以免妨礙德國人向前推進。德國人高聲喊著: “我們沒有時間來俘虜你們!”。隨後是一陣戲謔的大笑。

戴高樂看到許多驚惶失措的平民;、潰敗的土兵,又聽到敵人這樣蔑視狼狽不堪的法國保衛者。他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思考怎麼對付這群可惡的敵人。他暗暗發誓:只要自己還活著,自己就要戰鬥;不論叫我打到哪裡,不論叫我打多久,不打垮敵人,洗雪國恥,決不往後撤退。戴高樂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從這一天決定的。

5月17日,天色微明,戴高樂集中了調來的3個坦克旅投人戰鬥。他們一路上橫掃敵人,迅速到達蒙科爾內,,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勝利,但是好景不長。坦克到達塞爾河,由於缺乏後援,無法搶渡。戴高樂又調來了第四輕步兵營,冷靜地派這支部隊奮勇衝殺。

當夜幕降臨時,他們俘虜了130名德軍,擊斃敵人數百名,而法軍方面損失不到200人。這一勝利穩定了軍心,他們背後的難民也不再向南跑了。

戴高樂的部隊雖然在局部地區取得了小的勝利,然而,整個局勢已不可挽回。法國軍隊缺乏作戰經驗,戰前又沒有很好的進行訓練和動員。許多坦克兵的累計駕駛時數還不到4個小時。炮兵是由許多不同地點派來的分遣隊組成的,許多軍官還是第一次在戰場上和土兵見面。法國人連無線電之類最起碼的設備都沒有,命令只能由摩托專送兵送到各下屬部隊。各單位都缺乏一般應有的運輸、補給和食物。儘管如此,戴高樂仍然看到了在這臨時湊成的軍隊中,已經普遍地出現了土氣昂揚的景象。這激勵他繼續指揮部隊英勇作戰。

一星期後,他又奉命來到埃納河一線率部阻擊敵人。戴高樂接到了上級前後矛盾的命令,先是要他向北進擊,接著又要他去攻打德軍在亞眠的橋頭堡,最後又命令他進攻阿布維爾的敵軍。

這時已是5月27日了,他的殘缺不全的裝甲師一直在連續作戰。儘管他不可避免地在時間和空間方面受到限制,但經過他冷靜、出色的指揮,他的部隊又一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取得了勝利。

戴高樂在指揮新建的第四裝甲師在拉昂和阿布維爾戰鬥中重創德軍,俘敵600多人,並繳獲了大量戰利品。戴高樂因此被晉升為準將。

在此後的戰爭生涯中,戴高樂憑著“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心理素質以及出色的軍事、指揮智慧,帶領法國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取得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每個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無論在生活、工作過程中,動盪、意外都在所難免;人們時常會遭受對手的挑戰。在這種動盪的情況下,必須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才能幫助人們做出正確地判斷、決策,進行合理的行動。任何不理智、衝動的情緒都會讓你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做出缺乏理舉動,從而使你陷入被動之中。

更多世界歷史故事,敬請關注:歐陽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