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是什麼意思?

我生在北方的一個農村家庭,雖然家裡不種小麥,但是家裡人都非常喜歡吃麵食。尤其是我更喜歡吃麵食,但是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麵條,各式各樣的麵條我都喜歡,其它的麵食偶爾吃一次還可以,

多吃的話就膩了。

雖然我們吃麵食比較多,但是從小我就特別討厭吃餃子,過年吃餃子的時候,家裡都會給我做一大碗麵條。那時候家裡很窮,跟現在不一樣,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吃到餃子的,也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吃到麵食的,因為那時候的麵食屬於細糧,價格要比粗糧貴好多呢。吃麵食都是在那幾個固定的節日才吃的,過年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頭伏吃餃子、二伏吃面、三伏吃烙餅……

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媽媽曾經告訴我的“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因為每年我們家都是這樣吃。我最喜歡的就是二伏的時候,媽媽總是會換著花樣給我做幾頓麵條吃,至今我都記憶猶新,尤其是忘不了母親做的手擀面。

雖然現在我已經人到中年了,但是家裡還是一直保持著這個傳統。今天我忽然想到了這件事,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吃呢,是誰規定的呢?起源於什麼時候呢?這樣吃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

頭伏吃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北方人的傳統,

因為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乾燥,老百姓的胃口就不好,容易食欲不振,吃不下去東西。但是餃子在北方人眼裡是最美味、最解饞的、最開胃的一種食物,所以老輩人認為在這個時候吃餃子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另外,因為餃子外形酷似“王冠”,而且“頭伏”又與“頭福”諧音,所以老百姓認為在這個時候吃餃子又有“天官賜福”的寓意。

二伏吃面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六月沾著惡月的邊兒,所以也要“辟”。

對於農村的老百姓來說,二伏的時候正好是農村麥收的季節,農民就會把最新的營養豐富的小麥加工成麵粉,再做成美味的熱湯麵或者打鹵麵,呼嚕呼嚕的吃完後,

就會冒出一身的汗,這樣就能排除留在體內的潮氣和暑氣,讓身體變的更健康。

此外,中醫認為,夏季雖熱,但是卻容易造成體寒,因此吃熱面,會給人體增加更多的熱量,也能起到一定的抗寒功效。所以二伏吃面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伏烙餅攤雞蛋

老人們常說“秋後一伏”,就是指的三伏天。那時候的北方雖然天氣也很熱,但是早晨和晚上相對就涼了許多,晝夜的溫差就逐漸變大了,天氣也將隨著伏天的過去而逐漸轉涼了。在這時候,如果還吃熱湯麵,弄得大汗淋漓的,比較容易著涼。

而且這個時候,也正是農村家裡養的母雞又恢復下蛋的時候了(母雞下蛋會歇伏,一般20天左右),母雞們開始工作後,就可以給農民的餐桌上增加一道美味又營養的美食了了。新鮮的小麥粉做的大餅,加上母雞新下的雞蛋做的炒雞蛋,這對農民來說,絕對稱得上是美味又營養的伙食了。農民一邊享受著美食和收穫帶來的歡樂,另外還有歡送伏天過去的一層意思。

其實這些來自民間的老話,雖然看似平凡,但是這些老話中的智慧真的是深不可測的,它是我國幾千年來,無數勞動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和經歷中總結之後的來的,說算是我們中國民族的瑰寶也真的不為過。

本文原創,禁止轉載。

老人們常說“秋後一伏”,就是指的三伏天。那時候的北方雖然天氣也很熱,但是早晨和晚上相對就涼了許多,晝夜的溫差就逐漸變大了,天氣也將隨著伏天的過去而逐漸轉涼了。在這時候,如果還吃熱湯麵,弄得大汗淋漓的,比較容易著涼。

而且這個時候,也正是農村家裡養的母雞又恢復下蛋的時候了(母雞下蛋會歇伏,一般20天左右),母雞們開始工作後,就可以給農民的餐桌上增加一道美味又營養的美食了了。新鮮的小麥粉做的大餅,加上母雞新下的雞蛋做的炒雞蛋,這對農民來說,絕對稱得上是美味又營養的伙食了。農民一邊享受著美食和收穫帶來的歡樂,另外還有歡送伏天過去的一層意思。

其實這些來自民間的老話,雖然看似平凡,但是這些老話中的智慧真的是深不可測的,它是我國幾千年來,無數勞動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和經歷中總結之後的來的,說算是我們中國民族的瑰寶也真的不為過。

本文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