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家只做各種砂鍋燉菜的館子,沒什麼腔調,但你就是忍不住想來~

作者:零稿費搶手毛文藝

文章來自:最棗莊

一直以來,我推薦過的好吃館子,盆友們去過沒有一個找我後賬的,可見對我的口味還是認可的。唯一一個遭民憤的問題是——一直講不清詳細地址,

甚至有時候連店名都沒記住……導致他們找的很辛苦~這個真不賴我,記吃不記路,我的吃貨人設就是醬紫的。店是朋友們一起去吃的,車是我先森開的,我就是在車上刷刷盆友QUAN,等著到店而已……

我之所以先拋出上面的那段話,就是想被看我文的同樣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你的溫柔以待~因為,下面要說的這個小館子,我還是講不清,講不清,講不清準確的位址,但我可以準確的說,

是在【嶧】【城】。嶧城也不大,不是?

話說某個實在想不出吃什麼晚飯的黃昏,一位大哥拍著大腿說,有個小館子,有道 “砂鍋豬尾巴” 很ge勁~ 我對豬尾巴的情結要當真捋的話得追溯到童年,今天就不作為重點了,重點是,得到大家將信將疑的擁護後,

一行人驅車前往,藍後一番風捲殘雲,藍後就成了過陣子就想的一個去處。

坦率的說,這是我拍食物拍的最差的一次。對於一個“假處☆禁☆女座”兼偽攝影愛好者而言,我一直不允許自己發出的圖片沒有構圖,不經處理,沒有食欲。但,這個館子的盛器色彩如此之單調,食物擺盤如此不經意,實在超出我的八級美圖功力,對不住鳥。

逐個點評下我們點的菜吧。都是這種砂鍋作為容器,本著負責的態度,我抱著娃假裝溜達專門看了後廚,一個大姐接單後逐個上灶台操作,不是“大鍋燉”轉移到砂鍋裡。當然可能有些需要事先處理成半成品的菜,另當別論。

【砂鍋茄子】茄子事先沒過過油,所以油是油,茄條是茄條,有點像茄子在油裡游泳。這是歷次點菜綜合比較後感覺比較失敗的一款,油膩度偏高。如果點了,不妨和米飯來吃。

【砂鍋豬尾】鎮店之寶!!!

搶手到需要先給老闆打電話預定,

然後驅車前往,才穩妥。有幾次沒有吃上的長了心眼要了電話,否則真不一定能每次都邂逅這香香糯糯的佩琪的尾巴~豬尾巴肥而不膩,和燉豬尾的湯不是什麼高湯有關。感覺就是普通的湯水,還加了些許辣椒末,大概是為了沖抵油膩感,確實有作用。口偏清淡的,建議吃中段尾段為主,口重的盆友當然來個最大頭的部分過癮。因為尾巴是“始終運動”的器官,所以肉質口感真的蠻好,至少比一些味同嚼蠟的部位出彩很多。以我這樣的吃貨為例,4-6截佩琪的尾巴下肚,幸福感分分鐘滿溢。

【砂鍋青菜豆腐】點這個應該是葷素搭配的意思,涮腸子就靠青菜了。豆腐蠻勁道,不是那樣一戳就破的嫩豆腐。有點詬病的是這家館子幾乎所有的菜都要加辣椒碎,如果不吃辣,一定提前給老闆打招呼。切記切記~

【砂鍋豬腦】剛說完店家99%的菜都加辣椒碎,就PIAPIA打臉了。這道菜就沒有。第一次沒敢動筷子,感覺自己胃不夠堅強。但我先森說吃哪補哪,建議我正視自己的問題。是啊,漫長的婚姻需要一個智商勢均力敵的對手才有得玩。入口後發現,沒辣麼“瘮”人,就是更香一點的豆腐腦的趕腳。湯也蠻鮮的,但我判斷依然不是神馬高湯,都是急火催出來的湯汁。這個菜建議嘗試,畢竟大家智商都有提高,世界更美好~

【砂鍋雪裡蕻(酸菜?)肉片】抱歉,吃到半截才拍,對不住。真的忘記了是雪裡蕻還是酸菜,(這真的也不能賴我,在我們家的食物鏈上,我從來沒有點菜的權利)所以吃的時候是記得的,但等到忙完些日子,寫這篇文的時候……我想我還是繼續多吃一點砂鍋豬腦比較好。總體來說,這道菜60分,既然我記不住菜名,也可以說沒什麼特別的口感才如此吧。

【砂鍋粉條丸子】丸子是老闆家自己做的肉丸子,我見過冰箱裡凍著很多,肥廋相間,不像那些黑作坊不能見到加工環節的黑心丸子,為這一點至少給老闆點個贊。但肥廋相間這個也不是人人受得了的,感覺膩的時候就補充點粉條。糧食粉也蠻放心的,這道菜的湯可以澆米飯,不像砂鍋茄條那麼油膩,還有丸子的肉香。

【砂鍋排骨】因為現在的佩琪都是人工養殖,強調出欄率,所以味道都不會太好。如果不是餓了很多天,素了很多天,吃排骨很難出吃出來童年那種滿口香的感覺了。整體菜價都不高,即便是葷菜,所以排骨也不會有很多的肉,這倒是好事,誰也頂不住啃一個豬後腿這年月。要說作為必點菜,我還是有點糾結。

距離上次去吃也已有些時日,感覺五臟廟已有些思念的情緒在滋長。

嶧城是個蠻有意思的區,

從市中驅車油門踩著,似乎多踩幾下就不小心奔了台兒莊。

在一個老城,一個古城中間,

像奧利奧中間的夾心,有自己的味道,卻經常不被提及。

每次黃昏時間驅車,檀山上的燈蜿蜒如長龍,又如星光落入民間,路上行人不多,心情不堵,其實生活真的需要很多嗎?

一個小城,足以滿足一顆不太貪婪的心。

所以肉質口感真的蠻好,至少比一些味同嚼蠟的部位出彩很多。以我這樣的吃貨為例,4-6截佩琪的尾巴下肚,幸福感分分鐘滿溢。

【砂鍋青菜豆腐】點這個應該是葷素搭配的意思,涮腸子就靠青菜了。豆腐蠻勁道,不是那樣一戳就破的嫩豆腐。有點詬病的是這家館子幾乎所有的菜都要加辣椒碎,如果不吃辣,一定提前給老闆打招呼。切記切記~

【砂鍋豬腦】剛說完店家99%的菜都加辣椒碎,就PIAPIA打臉了。這道菜就沒有。第一次沒敢動筷子,感覺自己胃不夠堅強。但我先森說吃哪補哪,建議我正視自己的問題。是啊,漫長的婚姻需要一個智商勢均力敵的對手才有得玩。入口後發現,沒辣麼“瘮”人,就是更香一點的豆腐腦的趕腳。湯也蠻鮮的,但我判斷依然不是神馬高湯,都是急火催出來的湯汁。這個菜建議嘗試,畢竟大家智商都有提高,世界更美好~

【砂鍋雪裡蕻(酸菜?)肉片】抱歉,吃到半截才拍,對不住。真的忘記了是雪裡蕻還是酸菜,(這真的也不能賴我,在我們家的食物鏈上,我從來沒有點菜的權利)所以吃的時候是記得的,但等到忙完些日子,寫這篇文的時候……我想我還是繼續多吃一點砂鍋豬腦比較好。總體來說,這道菜60分,既然我記不住菜名,也可以說沒什麼特別的口感才如此吧。

【砂鍋粉條丸子】丸子是老闆家自己做的肉丸子,我見過冰箱裡凍著很多,肥廋相間,不像那些黑作坊不能見到加工環節的黑心丸子,為這一點至少給老闆點個贊。但肥廋相間這個也不是人人受得了的,感覺膩的時候就補充點粉條。糧食粉也蠻放心的,這道菜的湯可以澆米飯,不像砂鍋茄條那麼油膩,還有丸子的肉香。

【砂鍋排骨】因為現在的佩琪都是人工養殖,強調出欄率,所以味道都不會太好。如果不是餓了很多天,素了很多天,吃排骨很難出吃出來童年那種滿口香的感覺了。整體菜價都不高,即便是葷菜,所以排骨也不會有很多的肉,這倒是好事,誰也頂不住啃一個豬後腿這年月。要說作為必點菜,我還是有點糾結。

距離上次去吃也已有些時日,感覺五臟廟已有些思念的情緒在滋長。

嶧城是個蠻有意思的區,

從市中驅車油門踩著,似乎多踩幾下就不小心奔了台兒莊。

在一個老城,一個古城中間,

像奧利奧中間的夾心,有自己的味道,卻經常不被提及。

每次黃昏時間驅車,檀山上的燈蜿蜒如長龍,又如星光落入民間,路上行人不多,心情不堵,其實生活真的需要很多嗎?

一個小城,足以滿足一顆不太貪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