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的名義》火了,高亞麟:我就是想得名,強行要求他人

最近,《人民的名義》火了,“大康書記”火了,高亞麟也火了。隨著劇中人物“劉新建”的出場,作為製片人之一的高亞麟,熱度呈日益上升之勢。顯然,拋開劇情,在投資這部劇上,高亞麟收穫巨大超出預期。

《人民的名義》是反腐劇,無論劇情,還是臺詞,尺度都非常大,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那麼,高亞麟是憑什麼接受的這部劇呢?

高亞麟說:“我跟李路導演有共同的心願,是想做一個像《大宅門》,或者是《北平無戰事》這樣的一個好劇。就覺得劇本這麼好,我們認認真真打造一個盈利不是目的,就是只是想做一個好作品,想得名。”

《大宅門》《北平無戰事》兩部劇的影響力就不用多說了,

高亞麟在投資之前,以這兩部劇為藍本,可見其野心。但是,願望雖好,如何實現呢?

據瞭解,為了取得這部劇的話語權,高亞麟的公司最終投資占比達40%,使得他成為該劇的總製片人之一。對此,高亞麟有他自己的目的:“這麼大的投資,就一個目的,不再希望有任何投資方改變我們的創作初衷。

因為你沒法兒要求別人跟我們一樣的想法,那我們只能強行要求。除非大家都不投,而且當時我跟李路導演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說如果沒有人投資方再介入的話,我們可以全投,我們可以全部兜底,就是肯定要把這個項目做了,而且做好。”

高亞麟的投資方式,算是一種策略,其實也是一種勇氣,它考驗著一個人對未來的判斷。現在,《人民的名義》火了,證明高亞麟當初的判斷沒有錯。同時,也讓其他投資人收穫頗多。回頭再想想,高亞麟的勇氣何嘗不是一種賭局呢?賭贏的人,自然就是收穫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