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法國北非殖民地軍團,為解放法國立下汗馬功勞

1940年5月,德國軍隊的鋼鐵洪流沖進了法國平原,僅僅不到一個月,高傲的法蘭西陸海空軍便一敗塗地,德軍的鐵蹄輕而易舉的進入了法國首都巴黎。在這種瀕臨亡國的絕境下,

威望極高的戰爭英雄貝當6月初繼任總理,向德國求和,成立了被後人視為賣國性質的政權―維希政府。但是戴高樂前往英國成立了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堅持和德國法西斯作戰,雖然當時除了英國以外的所有國家都承認維希政府是法國的合法政權,但是戴高樂依然爭取到了法國非洲殖民地行政總督的擁護和支持,於是很多殖民地的青年被招收到自由法國的軍隊中,
為解放法國出力。

維希政權的元首貝當

二戰前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很多,在北非主要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支持戴高樂。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從這兩個殖民地徵召了大量非洲青年,從而組建了多個以殖民地青年為主的步兵師,法國殖民當局在徵召這些殖民地青年時向他們灌輸“為解放法國貢獻一份力量”的大義名號。

但是他們在軍中並沒有贏得和法國士兵一樣的地位和應有的尊嚴,不僅物資補給沒有法軍本土士兵充足,而且常常被送到戰鬥最激烈的前端衝鋒陷陣,以至於他們死傷慘重。殖民地士兵們為了平等的權益一直堅持鬥爭。一位來自摩洛哥的士兵說:“我們被法國殖民,打仗時還得高呼法國萬歲!”這體現出了他們被捲入這場戰爭的無奈與憤怒。

阿爾及利亞軍團

當時阿爾及利亞第三步兵師是成立較早的一個殖民地步兵師,也是二戰中參加戰役最多的一個殖民地師。1942年末成立後先在北非同德意聯軍作戰,在德意北非軍團投降之前,

該師在北非一共有3000多名士兵陣亡。1943年又加入到義大利戰場,為突破德軍古斯塔夫防線立下了汗馬功勞,使盟軍在義大利戰場上由被動轉為主動。1944年8月,該師登陸普羅旺斯,開始參加解放法國南部的戰役,他們一直被堅持戰鬥,甚至打到了德國本土。這樣一支戰功顯著的部隊最後得到了口頭的嘉獎,戰後解散回鄉。

摩洛哥軍團

1945年法國解放後,阿爾及利亞謀求獨立,遭到法國殖民當局的鎮壓,很多參加過二戰的阿爾及利亞老兵加入遊擊隊,經過近十年的鬥爭,1962年阿爾及利亞獲得獨立。可能之前阿爾及利亞步兵師的老兵們不明白參加對德作戰有何意義,或許只是為了生存,但是在他們參加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時他們一定明白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