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官貪污鉅款的有很多,嘉慶朝的這個工部書吏膽兒更大!

看過國產神劇《人民的名義》的小夥伴都知道侯勇飾演的趙德漢,這位趙處長按級別來說不算太高,但因為手握礦產資源審批大權,極盡貪腐之能事,他住宅的背景牆內居然藏匿了兩億多贓款!藝術來源於生活,

現實中的前股票發審委兼職委員馮小樹利用職務之便,違法買賣股票獲利2.48億元。網友驚歎:這又得塞滿一面牆了!

在行政體系中,一些官吏雖然職級不高,但他們十分熟悉工作流程和行業內幕,鑽空子弄錢的本事往往比那些大領導還厲害。清王朝嘉慶年間的書吏假印案就是這樣一個明證,工部書吏王書常就膽大到在皇帝眼皮底下撈錢。

據《清實錄嘉慶朝實錄》記載,這起書吏假印舞弊案案發時是嘉慶十四年,因為底下的一名工頭向官府告發實情,皇帝下旨令內閣、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徹查,

結果令所有人大吃一驚。工部書吏王書常謊報工程項目、偽造工部公章,借之冒領布匹顏料和款項,甚至還出現了假冒官員向內務府和戶部支取庫銀的事情,“計冒領得贓、已有八次之多”。嘉慶皇帝“閱之殊為憤懣”。

令皇帝大動肝火的還不止於此。自“三省六部制”創立以來,工部即成為管理全國工程營造事物的重要機關。甚至連皇陵的修繕和部分貨幣的鑄發都要經過工部稽核執行。如此核心的國家部門出現“小官巨貪”,政府事務審批和監察一定出了問題。

以冒領內務府庫銀為例,

按理說,兩個部門領導應該對申請流程“兩處移文,俱應閱看”,但像這樣必要的程式都被忽略了,史料記述,“近來部院衙門堂司各官、於一切奏牘文移。不但不細心詳核。竟全不看視”,“今內務府於偽造工部假印文領。屢次照文給發。毫無覺察。”

主管官員“怠玩不職”無疑助長了王書常等人的賊心。氣憤的嘉慶皇帝直接罵娘,他說內務府大臣蘇楞額和工部堂官河明阿“直同瞽目(瞎子)”。據統計,當時王書常一干人共作案十四起,冒領了五萬餘兩白銀之多,此外,布匹顏料另算,也有19000多兩。

小官貪污之禍的影響不比那些大貪巨惡要小,據近代思想家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統計的資料,“吏部四司,歲約三百萬;兵部官少而費更巨;戶部有監漕,工部有河工,計四部歲不下千萬。外省大小衙門人數尤眾,婪贓更多,更不啻千萬”。顧炎武更把小貪官禍國殃民比作“養百萬虎狼於民間是也”。

據近代思想家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統計的資料,“吏部四司,歲約三百萬;兵部官少而費更巨;戶部有監漕,工部有河工,計四部歲不下千萬。外省大小衙門人數尤眾,婪贓更多,更不啻千萬”。顧炎武更把小貪官禍國殃民比作“養百萬虎狼於民間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