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考試焦慮怎麼辦?

文/安小羽

相關資料表明,在面臨考試時,75%以上的學生會有考試焦慮,

極少數屬於高度考試焦慮,甚至達到回避、逃避參加考試的程度。

當然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壓力並無好壞,適當的壓力,會讓孩子能更主動的去準備考試工作,以便獲取更好的成績。但凡事過猶不及,當壓力過度,造成焦慮,甚至形成焦慮症時,那麼就會對人有負面的影響。

那麼什麼是考試焦慮呢?

考試焦慮是指對考試成敗過渡擔憂為主要特徵,以防禦或逃避為行為方式,

通過過渡的情緒反應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面臨考試的時候由於對考試結果過高期望,但又擔心自己達不到這個目標,因此引起軀體不適等一系列症狀,考試結束後這種反應便消失。

一般考試焦慮會有如下的表現:

1、記憶下降,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頭腦發木、思維停滯。

2、情緒行為方面,容易暴躁、膽小、不安緊張。

3、生理方面:心慌、頭暈,頭痛、尿頻、腹脹、疲倦、失眠、多汗、厭食、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肌肉酸痛等。

4、不想參加考試,希望自己突然生一場病可以逃避考試或者幻想出現一個意外奇跡,使自己免去考試。

造成孩子考試焦慮的原因多樣,但一般而言有如下幾種:

1、因為社會家庭環境因素等的影響,讓孩子形成了“學而優則仕”影響將自己的前途和一次考試聯繫起來通往成功的主要途徑,視為前途的重要籌碼。

2、家長望子成龍的思想,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可以成功,孩子最好怎麼怎麼樣,很多時候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但事實上很多父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問題,而把自己的期望轉接到了孩子身上。

3、學校本身有升學壓力的影響,而學校也常常把這樣的壓力下發到老師身上,老師因此就會這樣的壓力給到學生。

4、社會名牌效應的影響,社會用工對名牌大學有優選,因此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造成了一些影響和壓力。

根據部分針對性調查顯示孩子們普遍感到苦惱的三個方面是:學業壓力大、不被人理解、成績不好。而很顯而易見的就是,過重的學習壓力會造成學生心情不好、不想學習、自卑,甚至有絕望的感受。

但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這並不是要父母、學校和社會撤掉對孩子的壓力,這個不現實也沒有必要,壓力是必須的,人無壓力輕飄飄,也就沒有了發展的行動力。

這裡只是提出壓力可能造成的一些對孩子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覺察到這些可能性的存在,進行規避和引導。當孩子出現焦慮時,要跟孩子一起去處理和面對,而不是家長本身也變得很焦慮,或者把這種焦慮全都丟回給孩子,這無助于孩子問題的解決,甚至會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