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都刷馬桶了,那掃地拖地就都交給你吧”,家務界各種微妙,你怎麼看?|好奇心研究所【好奇心日報】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 OnePoll 在調查 2000 名美國成年人關於做家務的習慣時發現:一項家務從應該被做到真正做完通常會有三天拖延。

掃地刷盤子把衣服丟進洗衣機這些瑣事,平均下來完成每項工作不超過二十分鐘,又不像畫設計稿、寫策劃方案這些只有在 deadline 前才會創造力爆棚的工作一樣富有拖延價值,拖著不做到底圖啥?

好奇心研究所一項名為“你在做家務這件事上有哪些偏執”的調查,我們收到的 5055 次表態顯示,人們在運行家庭淨化程式前,

總是要以滿足一些條件作為前提,比方說:

朋友突然要來家裡做客;
本週末不用加班且陽光明媚;
有太陽的日子才是我的大洗之日;
家庭成員內部對家務分工達成共識;
家庭成員對就做家務的 BGM 放陳奕迅還是郭德綱達成共識;
強烈感應到一種“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要 360 度無死角,最好連木地板都掀起來”的精神力量;

……

但在達成其中至少一項條件之前,床上揉成一團的被子、隨機分佈在單人沙發床頭櫃跑步機上的衣褲襪子、地面上的人類以及畜類毛髮……放著三天不處理好像也沒什麼不妥。

除了要等觸發條件,在家務和家務之間也有待遇的差別,那些做起來有滿足感或是令人不太抗拒的家務會被儘快了結,但那些討人嫌的就容易遭遇花式拖延。

為了調查人們對具體家務專案的好惡,好奇心研究所又做了一份“你最討厭的家務是什麼”的 UGC 問卷,

不過根據收到的 4137 次回饋我們發現,除了好惡,人們對家務瑣事還有其他一些更微妙的體驗。

所以,研究所決定舉辦一屆家務界頒獎禮,以表彰以下七種家務對人類的脆弱心靈和嬌嫩雙手做出的獨一無二的摧殘。

這裡是獲獎名單,以及它們的獲獎理由:

最佳“反性價比”家務——洗碗

做飯倆小時,洗碗一刻鐘,怎麼看都是洗碗更划算,但在大多數人看來,這筆賬並不是這麼算的。在研究所的調查“你最討厭做的家務是什麼”中,關於不愛洗碗的表態及票數如下:

洗碗,做飯可以,再要我洗碗不如殺了我(983 票)
洗碗,沒有之一(414 票)
洗碗,寧願做飯也不願意洗碗(191 票)
洗碗,很不想摸有油的東西(104 票)

而關於做飯的高票表態僅一條:不愛做飯,

工序複雜,結果莫測,吃力不討好(196)。

一項來自 Visually 的關於美國人的家務調查顯示, 22% 的美國人把洗碗視為自己最討厭的家務活。79% 的非單身女性和 70% 的非單身男性認為回到家水槽裡全是髒碗心情會整個垮掉。

另一項來自英國調研機構 YouGov 的調查也顯示,62% 的英國人說他們享受烹飪,但有 32% 的人討厭洗碗。

理由?水太涼;太油膩;吃飽飯就想躺在沙發上的人類本能;以及相對低下的家務達成滿足感——飯做得好還可能會得到誇獎,但碗洗得鋥亮也不會有人說“啊洗得好乾淨,了不起”。

洗碗機雖然可以適度解決這個問題,但有五分之二的朋友發現他們仍然需要在洗碗機沒有清洗乾淨時自己重洗一遍。91% 的美國受訪者都期望這事兒有一步到位的解決方案。

最具戰略意義的家務——刷馬桶

OnePoll 的調查說美國人特別討厭刷馬桶,主要是討厭那種跪在那邊擦洗時對馬桶俯首稱臣的憋屈感。

在研究所的調查中,由於條件看上去非常艱苦有近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拒絕刷馬桶。但同樣由於條件艱苦,有一部分精明的朋友會借此逃避其他更不喜歡的項目,比如“我都刷馬桶了,那掃地拖地就都交給你吧”、“非常討厭淘米,為了逃避淘米,可以刷一禮拜廁所”。

不過也有一些人是真心覺得刷馬桶的差事還不錯,其實不咋費事,而且還能收穫一種微妙的喜悅:“清洗後瓷壁發光發亮的視覺效果,超級有成就感”。

最佳背鍋家務——拖地

Yougov 說,29% 的英國人討厭吸塵,但卻有 44% 討厭拖地。在我所的調查中我們也觀察到了相同的趨勢,關於“討厭拖地”的選項收穫的贊同數是“討厭掃地”選項的大約 4 倍。

不過實際上這之間的差距可能沒有那麼懸殊,人們厭惡掃地的理由主要是“總有死活掃不起來的東西,以及掃完之後也沒看出來有多大區別”,而討厭拖地的理由則是滿地的人畜毛髮太難清理,我們懷疑這部分朋友很可能是直接省略了掃地環節。

另一個理由可能更能說得通一點——“拖地過程中一直要洗髒兮兮的拖布,不開心”。

最難保持平常心的家務——手洗衣服

買衣如山倒,洗衣如上刑。習慣了洗衣機寵愛的當代年輕人已經失去了手洗衣服的平常心,我們的調查中有 726 人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表示最討厭“手洗衣服!!!”不少朋友甚至因為“因為不愛洗衣服,根本不買洗衣機不能洗的衣服”。

最亟需科技元素介入的家務——鋪床單換被套

一些工程量巨大的家務比如洗地毯、洗車、擦窗,和一些暫時無法被機器替代的家務,比如鋪床單換被套,“買了洗碗機,烘乾機,掃地拖地機器人,就等換床單被套機器人了”,均屬於“雖然頻率不高但做起來就要人命”類家務,做這些之前往往也需要進行相當長時間的心理建設,說是開春就洗/換,結果一拖拖到中秋節的事你一定也沒少幹吧?

夫妻權力鬥爭最集中的家務——做飯

是的,剛結婚的時候你媽一定叮囑過你千萬別煮飯,並且用“不然以後你很可能要煮一輩子”的現身說法來嚇唬你。

為了保障婚後權益,即使早年間已經學會了也要深藏不露,但可以適當施展一兩道拿手菜以顯示居家屬性,無法單獨支撐一餐飯的甜點類尤佳,以期未來過上我烤蛋撻、你來燒菜的理想生活。

不過不太理想的是,你物件的媽多半也是這麼叮囑 ta 的。

最佳家庭矛盾導火索——替換廁紙

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 2007 年做過一項現代婚姻調查,他們說,現在有 62% 的人認為共同承擔家務是婚姻關係融洽的重要因素,僅次於彼此信任和性☆禁☆生☆禁☆活和諧。

另一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說,是的,家務打敗愛情,他們梳理的情侶分手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廁所裡沒有衛生紙了(45%)。

當你是你家唯一指定廁紙替換人,你物件用完廁紙從來不放新的,那你就有很大概率遭遇上完廁所卻沒有廁紙的窘境,在實施補救措施之前,鑒於行動受限,只能用來生氣。這關鍵的幾分鐘內,你很可能已經把怒意醞釀為殺心,而對方 was like “就這點小事,至於生那麼大的氣嗎”,最後雙方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其他獲得該獎項的提名還有:洗碗、買新的沐浴露、疊被子和晾衣服等。

沒有物件時,我們對靈魂伴侶的幻想往往是人美心善聊得來,而事實是,只有在“衣服洗好了誰晾”、“水槽裡的髒盤子誰洗”、“馬桶多少天擦一次”等重大問題上取得共識,才能繼續往下過。

題圖來自:林小妖
動圖來自:giphy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一個調查欄目,這是一個探討各種生活方式問題的互動平臺,它針對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個品牌的服務。你可以在這裡投票、吐槽、表明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但碗洗得鋥亮也不會有人說“啊洗得好乾淨,了不起”。

洗碗機雖然可以適度解決這個問題,但有五分之二的朋友發現他們仍然需要在洗碗機沒有清洗乾淨時自己重洗一遍。91% 的美國受訪者都期望這事兒有一步到位的解決方案。

最具戰略意義的家務——刷馬桶

OnePoll 的調查說美國人特別討厭刷馬桶,主要是討厭那種跪在那邊擦洗時對馬桶俯首稱臣的憋屈感。

在研究所的調查中,由於條件看上去非常艱苦有近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拒絕刷馬桶。但同樣由於條件艱苦,有一部分精明的朋友會借此逃避其他更不喜歡的項目,比如“我都刷馬桶了,那掃地拖地就都交給你吧”、“非常討厭淘米,為了逃避淘米,可以刷一禮拜廁所”。

不過也有一些人是真心覺得刷馬桶的差事還不錯,其實不咋費事,而且還能收穫一種微妙的喜悅:“清洗後瓷壁發光發亮的視覺效果,超級有成就感”。

最佳背鍋家務——拖地

Yougov 說,29% 的英國人討厭吸塵,但卻有 44% 討厭拖地。在我所的調查中我們也觀察到了相同的趨勢,關於“討厭拖地”的選項收穫的贊同數是“討厭掃地”選項的大約 4 倍。

不過實際上這之間的差距可能沒有那麼懸殊,人們厭惡掃地的理由主要是“總有死活掃不起來的東西,以及掃完之後也沒看出來有多大區別”,而討厭拖地的理由則是滿地的人畜毛髮太難清理,我們懷疑這部分朋友很可能是直接省略了掃地環節。

另一個理由可能更能說得通一點——“拖地過程中一直要洗髒兮兮的拖布,不開心”。

最難保持平常心的家務——手洗衣服

買衣如山倒,洗衣如上刑。習慣了洗衣機寵愛的當代年輕人已經失去了手洗衣服的平常心,我們的調查中有 726 人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表示最討厭“手洗衣服!!!”不少朋友甚至因為“因為不愛洗衣服,根本不買洗衣機不能洗的衣服”。

最亟需科技元素介入的家務——鋪床單換被套

一些工程量巨大的家務比如洗地毯、洗車、擦窗,和一些暫時無法被機器替代的家務,比如鋪床單換被套,“買了洗碗機,烘乾機,掃地拖地機器人,就等換床單被套機器人了”,均屬於“雖然頻率不高但做起來就要人命”類家務,做這些之前往往也需要進行相當長時間的心理建設,說是開春就洗/換,結果一拖拖到中秋節的事你一定也沒少幹吧?

夫妻權力鬥爭最集中的家務——做飯

是的,剛結婚的時候你媽一定叮囑過你千萬別煮飯,並且用“不然以後你很可能要煮一輩子”的現身說法來嚇唬你。

為了保障婚後權益,即使早年間已經學會了也要深藏不露,但可以適當施展一兩道拿手菜以顯示居家屬性,無法單獨支撐一餐飯的甜點類尤佳,以期未來過上我烤蛋撻、你來燒菜的理想生活。

不過不太理想的是,你物件的媽多半也是這麼叮囑 ta 的。

最佳家庭矛盾導火索——替換廁紙

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 2007 年做過一項現代婚姻調查,他們說,現在有 62% 的人認為共同承擔家務是婚姻關係融洽的重要因素,僅次於彼此信任和性☆禁☆生☆禁☆活和諧。

另一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說,是的,家務打敗愛情,他們梳理的情侶分手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廁所裡沒有衛生紙了(45%)。

當你是你家唯一指定廁紙替換人,你物件用完廁紙從來不放新的,那你就有很大概率遭遇上完廁所卻沒有廁紙的窘境,在實施補救措施之前,鑒於行動受限,只能用來生氣。這關鍵的幾分鐘內,你很可能已經把怒意醞釀為殺心,而對方 was like “就這點小事,至於生那麼大的氣嗎”,最後雙方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其他獲得該獎項的提名還有:洗碗、買新的沐浴露、疊被子和晾衣服等。

沒有物件時,我們對靈魂伴侶的幻想往往是人美心善聊得來,而事實是,只有在“衣服洗好了誰晾”、“水槽裡的髒盤子誰洗”、“馬桶多少天擦一次”等重大問題上取得共識,才能繼續往下過。

題圖來自:林小妖
動圖來自:giphy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一個調查欄目,這是一個探討各種生活方式問題的互動平臺,它針對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個品牌的服務。你可以在這裡投票、吐槽、表明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