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的名義》刷爆朋友圈?HBO和Netflix如何頻出爆款

最近,《人民的名義》刷爆朋友圈,豆瓣評分高達9.1,被冠以“中國十年來第一反貪大劇”的頭號,成為現象級的作品。

大洋彼岸,HBO的《權利的遊戲》、《西部世界》,Netflix的《紙牌屋》、《女子監獄》更是跨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廣受追捧,

為何HBO和Netflix能持續不斷產出現象級作品,中國卻這麼久才出現一部《人民的名義》?

4月19日【暴娛讀書會】就以“破局創新”為主題,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內容付費新浪潮:HBO和Netflix教你如何破局與創新”的讀書分享活動,活動現場高朋滿座。

HBO是付費電視時代內容端代表公司 Netflix在互聯網視頻時代無可匹敵

2016年,

HBO營業收入將近400億人民幣,Netflix更是超過600億人民幣,無論是HBO還是Netflix的規模比中國互聯網視頻整個行業都大很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互聯網視頻行業龍頭營業收入在120億左右。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那麼HBO是如何誕生並重塑電視產業的?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又採取了哪些舉措,使其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保持領先地位?

Netflix又跨過了哪些不同的關口,經歷了哪些撕逼、背叛和不靠譜,從坑裡爬出來,最終達到了今天這樣一個成績?

本次主講嘉賓麥銳娛樂創始人兼CEO王叢先生,選擇了兩本書:分析研究HBO和美國有線電視行業歷史最為透徹和細緻的《Inside the rise of HBO》,以及目前唯一一本系統還原和分析Netflix20年歷史的英文書《Netflixed:The epic battle for America’s eyeballs》。

90分鐘的演講乾貨滿滿,觀眾頻頻舉起手機拍PPT。

首次參加讀書會活動的映美傳媒創始人&CEO吳延表示: 王叢看似輕鬆的演講背後其實是很辛苦的,他用90分鐘讓我們瞭解一個產業,一個時代的變遷,這對我們都是物超所值的;藍港影業總裁嚴雨松更是絲毫不掩飾想要將此次讀書會PPT拿回公司分享的念頭。

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飯店,CEO專業解讀全英文書籍,泛娛樂領域從業者共同交流,這次的【暴娛讀書會】可謂是全程高配,直播累計收看人數超過第一期的230萬,達到319.6萬。

下面讓暴娛君帶大家簡單回顧下本次讀書會的亮點:

HBO關鍵轉捩點

1.1972年開創付費電視商業模式,1975年通過衛星覆蓋全美。

公共電視網唯收視率論、追求安全內容的模式催生了付費電視的誕生。HBO成立初期採取拼覆蓋率、拼時長、拼播出速度的三大戰略,但陷入同質競爭的困境。

2.1995年傑夫·比克斯擔任CEO,確認HBO核心競爭力為具有品牌效應的自製劇。

傑夫·比克斯親自確立並領導完成了HBO內容的根本性轉型:從只是播出電影和拳擊的電視頻道,到製作像《黑道家族》這樣的原創內容。

3.在20世紀初通過連續三部爆款內容確立HBO品牌。

HBO願意承擔創新和特立獨行的風險,做公共電視網不敢做的內容:《欲望都市》彌補了女性題材的空白;《黑道家族》開創性地以寫實鏡頭呈現了美國暴力支配的世界與道德的灰色地帶;《六尺之下》是歷史上第一部將死亡作為主要話題的美劇,這三部劇樹立了HBO專做精品的口碑。

HBO的成功要素

1.通過差異化內容樹立HBO品牌

HBO要做的不是複製好萊塢而是區別於好萊塢,即使不知道出品方,HBO的電視劇也能讓觀眾一眼就看出這是HBO的內容。

2.敢於高舉高打通過大手筆投資樹立品牌

HBO今天的品牌認可度和江湖地位也是靠錢燒出來的,今天的觀眾只要一看到HBO劇就本能認為一定有超高的製作預算保證內容品質。

3.持續穩定且內部提拔的管理層

王叢對於美國過去50年優秀的娛樂公司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在卓越公司各自最好的階段,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持續穩定的管理層,這保證了品牌和內容的延續性。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HBO一共只經歷了4位CEO。

HBO踩過的坑

1.多種模式試錯獲取電影版權

HBO從70年代起先後嘗試了獨家播出權、優先購買權、打包協定等多種模式,歷經30年的多種模式試錯,HBO目前採取與主流電影發行商也就是六大Studio打包合作的模式獲得熱門電影的獨家電視播映權。

2.互聯網戰略遠遠落後於Netflix

雖然在電視使用者訂閱方面取得了成功,但HBO沒能及時轉型擁抱新技術、新管道、新用戶,就像手機領域的諾基亞,PC領域的IBM等,不論是新增訂閱用戶還是流媒體的全球收入以及市值,HBO都遠遠落後於Netflix。可見成功如HBO,未來的發展也是任重而道遠。

Netflix的三次業務方向戰略選擇

1.確認主業為DVD互聯網租賃

兩位創始人哈斯廷斯和蘭多夫創建了不賣圖書的類似亞馬遜的網站即Netflix,並提出了影響未來20年家庭娛樂產業的理念:通過資料和技術為消費者推薦和選擇想看的內容,而不是漫無目的換電視臺。

2.從DVD互聯網租賃到互聯網視頻

2011年9月18日,Netflix拆分DVD租賃業務和流媒體播放業務,成立Qwikster,但激發了用戶空前的憤怒,Netflix股價大跌,流失了100萬的用戶,哈斯廷斯不得不在2011年10月10日宣佈放棄分拆戰略。

3.從管道商到管道+內容商

最初因為使用者基數小、資金實力不足、好萊塢Network建立需要數年,哈斯廷斯一直保持低調姿態,2011年,Netflix取代iTunes,成為美國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劇的互聯網分發管道,因Studio和電視網的雙重夾擊使Netflix開始自製內容,進行正面競爭。

Netflix的三場戰爭

1.Netflix VS Blockbuster

2010年以前,除了持續不斷的提升演算法技術和客戶滿意度之外,Netflix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對抗當時看起來幾乎是不可戰勝的Blockbuster身上。兩次主動求和均遭拒絕,最後可謂是吉人自有天相,Blockbuster因內亂申請破產。

2.Netflix VS HBO

Netflix基於Cinematch大資料,決定正式進入電視劇領域,直接挑戰行業老大HBO。先後推出《發展受阻》、《紙牌屋》、《女子監獄》、《王冠》等佳作。

3.Netflix VS Amazon

在Netflix的20年歷史上,Netflix與亞馬遜曾多次直接交鋒,近兩年亞馬遜進軍互聯網視頻,成立亞馬遜影業,2017年,亞馬遜視頻內容投入高達45億美元,直追Netflix,二者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想知道更多Netflix與Blockbuster、HBO、亞馬遜三場戰爭細節的同學們,請關注暴娛君後續上線的音訊、視頻精華版。

暴娛互動的願景是打造泛娛樂領域首個知識分享平臺。暴娛互動依託《暴娛》、《首席娛樂官》、《文三板》等自媒體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活動,近三年來各平臺累計用戶超300萬,聚集文娛行業高管、投資人、媒體等行業意見領袖近萬人。旗下短視頻高端人物訪談節目《娛視乎》,先後採訪了馬東、高曉松、賈樟柯等明星人物,累計播放量過千萬。如今,有實力搭建一個知識分享平臺,聚攏行業裡像王叢總這樣優質、專業的分享嘉賓,聚焦全球,引爆泛娛樂。馬東老師,容藝傳媒創始人、知名主持人李霞女士,著名製片人、網劇一哥白一驄老師等都願意聚集到暴娛讀書會這樣一個平臺來,跟大家共用交流資源。

暴娛互動承諾每個月舉辦一次讀書會活動,為大家解讀歐美、日韓優秀公司的商業模式。大家可以加入暴娛年度會員,和我們一起做泛娛樂領域的“弄潮兒”。

>>招聘資訊

招新媒體主筆、運營、實習生等,點擊查看!

發送“姓名+職位”和個人簡歷至郵箱:hr@entbang.com

到製作像《黑道家族》這樣的原創內容。

3.在20世紀初通過連續三部爆款內容確立HBO品牌。

HBO願意承擔創新和特立獨行的風險,做公共電視網不敢做的內容:《欲望都市》彌補了女性題材的空白;《黑道家族》開創性地以寫實鏡頭呈現了美國暴力支配的世界與道德的灰色地帶;《六尺之下》是歷史上第一部將死亡作為主要話題的美劇,這三部劇樹立了HBO專做精品的口碑。

HBO的成功要素

1.通過差異化內容樹立HBO品牌

HBO要做的不是複製好萊塢而是區別於好萊塢,即使不知道出品方,HBO的電視劇也能讓觀眾一眼就看出這是HBO的內容。

2.敢於高舉高打通過大手筆投資樹立品牌

HBO今天的品牌認可度和江湖地位也是靠錢燒出來的,今天的觀眾只要一看到HBO劇就本能認為一定有超高的製作預算保證內容品質。

3.持續穩定且內部提拔的管理層

王叢對於美國過去50年優秀的娛樂公司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在卓越公司各自最好的階段,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持續穩定的管理層,這保證了品牌和內容的延續性。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HBO一共只經歷了4位CEO。

HBO踩過的坑

1.多種模式試錯獲取電影版權

HBO從70年代起先後嘗試了獨家播出權、優先購買權、打包協定等多種模式,歷經30年的多種模式試錯,HBO目前採取與主流電影發行商也就是六大Studio打包合作的模式獲得熱門電影的獨家電視播映權。

2.互聯網戰略遠遠落後於Netflix

雖然在電視使用者訂閱方面取得了成功,但HBO沒能及時轉型擁抱新技術、新管道、新用戶,就像手機領域的諾基亞,PC領域的IBM等,不論是新增訂閱用戶還是流媒體的全球收入以及市值,HBO都遠遠落後於Netflix。可見成功如HBO,未來的發展也是任重而道遠。

Netflix的三次業務方向戰略選擇

1.確認主業為DVD互聯網租賃

兩位創始人哈斯廷斯和蘭多夫創建了不賣圖書的類似亞馬遜的網站即Netflix,並提出了影響未來20年家庭娛樂產業的理念:通過資料和技術為消費者推薦和選擇想看的內容,而不是漫無目的換電視臺。

2.從DVD互聯網租賃到互聯網視頻

2011年9月18日,Netflix拆分DVD租賃業務和流媒體播放業務,成立Qwikster,但激發了用戶空前的憤怒,Netflix股價大跌,流失了100萬的用戶,哈斯廷斯不得不在2011年10月10日宣佈放棄分拆戰略。

3.從管道商到管道+內容商

最初因為使用者基數小、資金實力不足、好萊塢Network建立需要數年,哈斯廷斯一直保持低調姿態,2011年,Netflix取代iTunes,成為美國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劇的互聯網分發管道,因Studio和電視網的雙重夾擊使Netflix開始自製內容,進行正面競爭。

Netflix的三場戰爭

1.Netflix VS Blockbuster

2010年以前,除了持續不斷的提升演算法技術和客戶滿意度之外,Netflix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對抗當時看起來幾乎是不可戰勝的Blockbuster身上。兩次主動求和均遭拒絕,最後可謂是吉人自有天相,Blockbuster因內亂申請破產。

2.Netflix VS HBO

Netflix基於Cinematch大資料,決定正式進入電視劇領域,直接挑戰行業老大HBO。先後推出《發展受阻》、《紙牌屋》、《女子監獄》、《王冠》等佳作。

3.Netflix VS Amazon

在Netflix的20年歷史上,Netflix與亞馬遜曾多次直接交鋒,近兩年亞馬遜進軍互聯網視頻,成立亞馬遜影業,2017年,亞馬遜視頻內容投入高達45億美元,直追Netflix,二者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想知道更多Netflix與Blockbuster、HBO、亞馬遜三場戰爭細節的同學們,請關注暴娛君後續上線的音訊、視頻精華版。

暴娛互動的願景是打造泛娛樂領域首個知識分享平臺。暴娛互動依託《暴娛》、《首席娛樂官》、《文三板》等自媒體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活動,近三年來各平臺累計用戶超300萬,聚集文娛行業高管、投資人、媒體等行業意見領袖近萬人。旗下短視頻高端人物訪談節目《娛視乎》,先後採訪了馬東、高曉松、賈樟柯等明星人物,累計播放量過千萬。如今,有實力搭建一個知識分享平臺,聚攏行業裡像王叢總這樣優質、專業的分享嘉賓,聚焦全球,引爆泛娛樂。馬東老師,容藝傳媒創始人、知名主持人李霞女士,著名製片人、網劇一哥白一驄老師等都願意聚集到暴娛讀書會這樣一個平臺來,跟大家共用交流資源。

暴娛互動承諾每個月舉辦一次讀書會活動,為大家解讀歐美、日韓優秀公司的商業模式。大家可以加入暴娛年度會員,和我們一起做泛娛樂領域的“弄潮兒”。

>>招聘資訊

招新媒體主筆、運營、實習生等,點擊查看!

發送“姓名+職位”和個人簡歷至郵箱:hr@ent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