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權稱帝,諸葛亮為何不派兵打孫權?

諸葛亮一生為了蜀漢政權,五次北伐,匡扶漢室,攘除奸凶,一直討伐曹魏,直到病死五丈原軍中,諸葛亮之所以討伐曹魏,是因為曹丕篡漢,而孫權稱帝時,諸葛亮都有什麼反應呢?是怎麼做的呢?為何不派兵打孫權?

孫權是在什麼時候稱帝的呢? 《三國志 吳主傳》記載: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

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吏皆進爵加賞。

黃龍元年(229年)春,文武官員都勸孫權稱帝,孫權隨即在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稱帝,建國號為吳,追尊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其母為武烈皇后,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其子孫登為皇太子。文武百官都加官進爵,給予賞賜。

對於孫權稱帝,蜀漢政權和諸葛亮都有什麼反應呢?是怎麼做的呢?

《三國志 吳主傳》記載:六月,蜀遣衛尉陳震慶權踐位。

權乃參分天下,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

當年的六月,蜀漢派遣衛尉陳震慶賀孫權稱帝,孫權劃分天下,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屬於吳國,兗州、冀州、並州、涼州屬於蜀漢。

也就是說,得知孫權稱帝,蜀漢皇帝和諸葛亮,不但不討伐孫權,相反,還派特使專門來為孫權慶賀,建立聯盟關係。

孫權稱帝,是和興複漢室的行為背道而馳的,諸葛亮為什麼不打孫權呢?

《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記載:是歲,

孫權稱尊號,其群臣以並尊二帝來告。議者鹹以為交之無益,而名體弗順,宜顯明正義,絕其盟好。

當時,群臣都說孫權稱帝,和吳國結交、聯盟沒有什麼好處,應該申明正義,和其斷絕盟好關係。諸葛亮說,孫權有篡逆之心很久了,

我們之所以不討伐他,是想和他尋求掎角之勢,作為援手,如果現在和孫權翻臉,就要和他發生戰爭,打個你死我活,需要吞併他的地盤,再北伐中原,現在,孫權的賢才還很多,將相又和睦,不是一天兩天能打敗的。如果真的一旦交戰,相持到底,就會使北方的曹魏獲得漁翁之利,這不是上策。

《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記載:亮曰:“權有僭逆之心久矣,國家所以略其釁情者,求掎角之援也。

今若加顯絕,讎我必深,便當移兵東(戍),與之角力,須並其土,乃議中原。彼賢才尚多,將相緝穆,未可一朝定也。頓兵相持,坐而須老,使北賊得計,非算之上者。

如果能和孫權建立友好關係,和睦相處,我們北伐也沒有後顧之憂了,所以,我們不能討伐孫權。

從以上情況來看,諸葛亮的看法是對的,如果一旦和孫權鬧翻,蜀漢政權就會一下面對兩個強敵,本來一個曹魏就夠強大了,現在吳國也比蜀漢強大,在兩個強大的敵人面前,蜀漢怎麼辦?所以,只能和孫權盟好,兩權相害取其輕,也就是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

現在吳國也比蜀漢強大,在兩個強大的敵人面前,蜀漢怎麼辦?所以,只能和孫權盟好,兩權相害取其輕,也就是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