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步教育:小學生必背的35個成語故事和100個國學常識

近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學知識也成為中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今天小鷹向家長們分享小學生必背的35個成語故事和100個國學常識,趕緊來看看吧~

35個經典成語故事

1、一鼓作氣(曹劌)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

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4、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複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5、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

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6、負荊請罪(廉頗)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7、臥薪嚐膽(勾踐)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

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8、三顧茅廬(劉備)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釋義: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9、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裡所,複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10、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11、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12、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

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13、暗渡陳倉(韓信)

出自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比喻用一種假像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14、怒髮衝冠(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15、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16、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准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1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釋義: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18、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19、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嘴上甜,心裡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20、風聲鶴唳(苻堅)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釋義: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21、破釜沉舟(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22、東窗事發(秦檜)

出自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洩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釋義:比喻陰謀已敗露。

23、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釋義: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24、司空見慣(劉禹錫)

出自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25、夢筆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26、成竹在胸(文與可)

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釋義: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27、馬革裹屍(馬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釋義: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28、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29、背水一戰(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30、聞雞起舞(祖逖)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31、初出茅廬(諸葛亮)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釋義: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32、完璧歸趙(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3、指鹿為馬(趙高)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34、畫龍點睛(張僧繇)

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釋義: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35、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釋義: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100個國學常識

01.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中嬋娟指的是什麼?(A)

A、月亮

B、姻緣

0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指的是:(C)

A、蘇州

B、房屋

C、酒

D、莊稼

03. “拱手而立”表示對長者的尊敬,一般來說,男子行拱手禮時應該:(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04. 我國的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紅色一般表示忠勇俠義,白色一般表示陰險奸詐,那麼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剛愎自用

05.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麼?(C)

A、窗戶

B、臥具

C、井上的圍欄

06.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B)

A、中秋節

B、元宵節

C、端午節

D、七夕節

07. 我國古代有很多計量單位,比如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的“仞”,一仞約相當於:(B)

A、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長度

08.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與項羽有關?(D)

A、隔岸觀火

B、暗度陳倉

C、背水一戰

D、破釜沉舟

09. 《百家姓》中沒有下面哪個姓?(C)

A、烏

B、巫

C、肖

D、蕭

10. 我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最初指的是什麼?(A)

A、使用十八種兵器的技能

B、十八種武術動作

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蘊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話最相似?(B)

A、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12.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

B、《莊子》

13. 我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請問“歐體”是指誰的字體?(B)

A、歐陽修

B、歐陽洵

14. 文學史上被稱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誰?(B)

A、李賀

B、李商隱

15.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治理的是哪個流域的洪水?(B)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16.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鑒真

17. 我國傳統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幾個字?(A)

A、十個

B、十二個

18. “水”字屬於下列哪種漢字構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19. 下列哪個不是北京的別稱?(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2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我”指的是誰?(B)

A、杜甫

B 、李白

21. 我們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麼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數量

B 、政治地位

22.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這幅對聯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 、班彪、班固、班超

23. 下面哪個成語和曹操有關?(B)

A、畫餅充饑

B、望梅止渴

24. 成語“白駒過隙”比喻:(B)

A、速度飛快

B、時光飛逝

25. 下列選項中與“亡羊補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B、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D、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6. 王羲之對一種動物十分偏愛,並從它的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這是什麼動物?(B)

A、鶴

B 、鵝

C、雞

D、魚

27. 俗語說“化干戈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個指的是防禦武器?(A)

A 、幹

B、戈

28. 《尚書》中的“尚”是什麼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語出《三國志》,這是誰說的?(C)

A、諸葛亮

B、曹操

C、劉備

D、周瑜

30. 在我國風俗中,常常避諱73和84這兩個歲數,因為這是兩位歷史人物去世的年齡,他們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莊子

C、漢高祖和漢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3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記》

B、《岳陽樓記》

32.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是誰的名言?(B)

A、老子

B、荀子

33. 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弟弟妹妹應該用下面哪種稱謂?(B)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34. 下麵哪位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B)

A、王維

B、王勃

35. 古代戰爭中指揮軍隊撤退時要敲擊:(B)

A、鼓

B、鑼

36. 古人用“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來勸諭人們要尊敬父母,這句話出自:(A)

A、《弟子規》

B 、《三字經》

C、《千字文》

37. 下列哪項不是端午節的習俗?(C)

A、掛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黃酒

38.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B)

A、十五歲

B、二十歲

39.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B)

A、文章

B、書法

40.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A)

A、孫武

B、孫臏

41. 算盤是中國傳統計算工具,利用算盤能進行開平方的運算嗎?(A)

A、能

B、不能

42. 唱念做打是中國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戲曲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動作

C、器械表演

43. “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時”是誰的名句?(B)

A、王勃

B、張九齡

44. 成語“機不可失”出自張九齡之筆,它的下句是:(A)

A、時不再來

B、失不再來

4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古代書信通過郵驛傳遞。唐代管理這類工作的中央管理機構是:(A)

A、尚書省

B、中書省

C 、門下省

46. 陝西省一塊著名的“無字碑”,它與哪位皇帝有關?(B)

A、秦始皇

B、武則天

47.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裡“規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條文

B、美德善行、圓規曲尺

48.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誰的詩句?(A)

A、李商隱

B、駱賓王

49.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它的別名是:(B)

A、《金陵記》

B 、《石頭記》

50. 成語“一衣帶水”中的“水”原指:(B)

A、黃河

B、長江

C 、淮河

51.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藥王“的是:(C)

A、扁鵲

B、華佗

C、孫思邈

D、李時珍

52.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上有幾條龍?(A)

A、八條

B、二十二條

53. 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有幾位女性?(B)

A、兩位

B、三位

54、切脈是中醫獨創的診法,中醫把脈時摸的是:(B)

A、靜脈

B、動脈

55、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菊花形容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隱逸者

5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誰的名言?(B)

A、孔子

B 、屈原

57、“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醫學界

58、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出自哪部書?(A)

A、《山海經》

B、《世說新語》

59、《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總稱,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義上的通史,它是:(B)

A、《漢書》

B 、《史記》

C 、《三國志》

D 、《左傳》

60、根據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面對大院的門口,你的左手邊是什麼方向?(B)

A、東

B、西

C、南

D 、北

61、元太祖鐵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們尊稱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麼“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62、“塞翁失馬”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莊子》

63、“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這個成語與以下哪部著作有關?(A)

A、左思的《三都賦》

B、司馬相如的《長六賦》

C 、班固的《兩都賦》

D 、張衡的《二京賦》

64、我們常用“社稷”來指代國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 B 、五穀之神

65、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D)

A、張飛

B、關羽

C、衛青

D 、李廣

66、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其中“衡”是指的哪個方面的標準?(D)

A、長度

B 、面積

C、體積

D、重量

67、“皰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應手,“皰丁”指的是什麼?(B)

A、一個年輕力壯的廚師

B、一個名叫“丁”的廚師

6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A)

A、《長歌行》

B 、《短歌行》

69、下列哪個成語和“道聼塗説”詞意更接近?(B)

A、空穴來風

B 、三人成虎

70、下麵哪句話是孔子說的?(A)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71、在古代,人們將樂器分為“絲”、“竹”,分別指彈絃樂器和吹奏樂器,其中哪個是指吹奏樂器?(B)

A、絲

B、竹

72、中國人常說“五福臨門”,下面哪一項是屬於“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孫成群

73、為了孩子的學習環境而三遷居的是哪個歷史故事?(A)

A、孟母教子

B、舉案齊眉

C、岳母刺字

74、陛下是古時對君王的尊稱,其中“陛”的意思是:(A)

A、宮殿的臺階

B、天的別稱三玉璽

75、唐詩“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下一句是:(A)

A、道是無晴還有晴二

B、也無風雨也無晴

76、“苦心人,無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申可吞吳”描寫的是誰?(B)

A、伍子胥

B、勾踐

77、“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是誰的詞句?(B)

A、嶽飛

B、辛棄疾

78、“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詩人登上了哪座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B)

A、黃山

B、泰山

79、“桃李滿天下”的“桃李“指什麼?(B)

A、朋友

B、學生

80、“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禮器 B、地位象徵物 C、烹煮器具

81、如果你想到圖書館借閱寓言性質的書,在下列書籍中應優先選擇哪一本?(C)

A、《史記》 B、《論語》 C、《莊子》

8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句話是誰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83、成語“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計量單位,其中“咫”和“尺”哪個更長?(B)

A、咫

B、尺

84、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四種字體當中哪一種是其餘三種的起源?(D)

A、草書

B、行書

C、楷書

D、隸書

85、“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是陸遊的一句名詩,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

A、韓愈

B、辛棄疾

C、龐統

D、宋玉

86、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種物品上發現的?(B)

A、青銅器

B、藥材

C、墓碑

D、竹筒

87、下麵四句話中,意義與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A、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B、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C、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D、一日之行在於清晨

88、“雙簧”是我們一門獨特的曲藝藝術,它得名於:(A)

A、初演的兩個人都姓黃

B、表演者使用的樂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89、曹植七步成詩,相傳歷史上還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詩的人,他是:(B)

A、王安石

B、寇准

90、《論語》中認為“為仁之本”的是:(B)

A、忠義

B、孝悌

91、“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出自誰的作品?(C)

A、陸游

B、嶽飛

C、辛棄疾

D、李清照

92、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全國文字統一成了下面哪一種?(B)

A、楷書

B、小篆

C、鳥蟲文

D、行書。

93、宣紙得名於它的:(C)

A、用途

B、材質

C、產地

D、使用人群

94、下列植物中,不應當出現在《歲寒三友圖》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

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著金、木、水、火、土。後來又增加了兩根弦,這兩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陰、陽

D、文、武

96、下面哪個詩句描寫的不是古琴?(B)

A、欲把心事付瑤琴

B、一弦一柱思華年

C、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D、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

97、“楚河”和“漢界”在今天的哪個省?(B)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98、哪個成語典故和棋文化有關?(C)

A、勢如破竹

B、出奇制勝

C、專心致志

D、渭分明

99、峻麗,骨力勁健”形容的是歷史上哪位書法家的字?(C)

A、王羲之

B、顏真卿

C、柳公權

D、吳道子

100、存最早用紙作畫的作品是:(C)

A、《清明上河圖》

B、《洛神賦圖》

C、《五牛圖》

D、《歷代帝王圖》

中國同步教育網是最全的線上教育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生等進行線上學習輔導。並且針對家長和孩子分別開發了不同的學習課程,讓孩子在家長陪伴學習中成長,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得到快樂。其中語文閱讀、作文頻道獨具特色。媽媽課堂,家庭急救,廚房烹飪,親子話題,保健養生,國學智慧、傳統文化,電腦學習,農業知識,企業管理,夕陽學院,藝術教育,商務禮儀,線上考場等20多個版塊,為孩子和家長提供了一站式學習平臺。

現誠招區域代理加盟商,歡迎垂詢。

線上教育 中國同步教育學院

線上教育 中國同步教育學院

怒發上衝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15、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16、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准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1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釋義: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18、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19、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嘴上甜,心裡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20、風聲鶴唳(苻堅)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釋義: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21、破釜沉舟(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22、東窗事發(秦檜)

出自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洩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釋義:比喻陰謀已敗露。

23、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釋義: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24、司空見慣(劉禹錫)

出自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25、夢筆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26、成竹在胸(文與可)

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釋義: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27、馬革裹屍(馬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釋義: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28、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29、背水一戰(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30、聞雞起舞(祖逖)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31、初出茅廬(諸葛亮)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釋義: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32、完璧歸趙(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3、指鹿為馬(趙高)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34、畫龍點睛(張僧繇)

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釋義: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35、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釋義: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100個國學常識

01.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中嬋娟指的是什麼?(A)

A、月亮

B、姻緣

0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指的是:(C)

A、蘇州

B、房屋

C、酒

D、莊稼

03. “拱手而立”表示對長者的尊敬,一般來說,男子行拱手禮時應該:(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04. 我國的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紅色一般表示忠勇俠義,白色一般表示陰險奸詐,那麼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剛愎自用

05.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麼?(C)

A、窗戶

B、臥具

C、井上的圍欄

06.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B)

A、中秋節

B、元宵節

C、端午節

D、七夕節

07. 我國古代有很多計量單位,比如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的“仞”,一仞約相當於:(B)

A、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長度

08.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與項羽有關?(D)

A、隔岸觀火

B、暗度陳倉

C、背水一戰

D、破釜沉舟

09. 《百家姓》中沒有下面哪個姓?(C)

A、烏

B、巫

C、肖

D、蕭

10. 我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最初指的是什麼?(A)

A、使用十八種兵器的技能

B、十八種武術動作

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蘊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話最相似?(B)

A、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12.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

B、《莊子》

13. 我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請問“歐體”是指誰的字體?(B)

A、歐陽修

B、歐陽洵

14. 文學史上被稱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誰?(B)

A、李賀

B、李商隱

15.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治理的是哪個流域的洪水?(B)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16.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鑒真

17. 我國傳統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幾個字?(A)

A、十個

B、十二個

18. “水”字屬於下列哪種漢字構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19. 下列哪個不是北京的別稱?(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2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我”指的是誰?(B)

A、杜甫

B 、李白

21. 我們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麼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數量

B 、政治地位

22.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這幅對聯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 、班彪、班固、班超

23. 下面哪個成語和曹操有關?(B)

A、畫餅充饑

B、望梅止渴

24. 成語“白駒過隙”比喻:(B)

A、速度飛快

B、時光飛逝

25. 下列選項中與“亡羊補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B、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D、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6. 王羲之對一種動物十分偏愛,並從它的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這是什麼動物?(B)

A、鶴

B 、鵝

C、雞

D、魚

27. 俗語說“化干戈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個指的是防禦武器?(A)

A 、幹

B、戈

28. 《尚書》中的“尚”是什麼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語出《三國志》,這是誰說的?(C)

A、諸葛亮

B、曹操

C、劉備

D、周瑜

30. 在我國風俗中,常常避諱73和84這兩個歲數,因為這是兩位歷史人物去世的年齡,他們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莊子

C、漢高祖和漢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3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記》

B、《岳陽樓記》

32.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是誰的名言?(B)

A、老子

B、荀子

33. 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弟弟妹妹應該用下面哪種稱謂?(B)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34. 下麵哪位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B)

A、王維

B、王勃

35. 古代戰爭中指揮軍隊撤退時要敲擊:(B)

A、鼓

B、鑼

36. 古人用“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來勸諭人們要尊敬父母,這句話出自:(A)

A、《弟子規》

B 、《三字經》

C、《千字文》

37. 下列哪項不是端午節的習俗?(C)

A、掛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黃酒

38.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B)

A、十五歲

B、二十歲

39.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B)

A、文章

B、書法

40.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A)

A、孫武

B、孫臏

41. 算盤是中國傳統計算工具,利用算盤能進行開平方的運算嗎?(A)

A、能

B、不能

42. 唱念做打是中國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戲曲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動作

C、器械表演

43. “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時”是誰的名句?(B)

A、王勃

B、張九齡

44. 成語“機不可失”出自張九齡之筆,它的下句是:(A)

A、時不再來

B、失不再來

4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古代書信通過郵驛傳遞。唐代管理這類工作的中央管理機構是:(A)

A、尚書省

B、中書省

C 、門下省

46. 陝西省一塊著名的“無字碑”,它與哪位皇帝有關?(B)

A、秦始皇

B、武則天

47.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裡“規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條文

B、美德善行、圓規曲尺

48.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誰的詩句?(A)

A、李商隱

B、駱賓王

49.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它的別名是:(B)

A、《金陵記》

B 、《石頭記》

50. 成語“一衣帶水”中的“水”原指:(B)

A、黃河

B、長江

C 、淮河

51.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藥王“的是:(C)

A、扁鵲

B、華佗

C、孫思邈

D、李時珍

52.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上有幾條龍?(A)

A、八條

B、二十二條

53. 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有幾位女性?(B)

A、兩位

B、三位

54、切脈是中醫獨創的診法,中醫把脈時摸的是:(B)

A、靜脈

B、動脈

55、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菊花形容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隱逸者

5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誰的名言?(B)

A、孔子

B 、屈原

57、“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醫學界

58、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出自哪部書?(A)

A、《山海經》

B、《世說新語》

59、《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總稱,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義上的通史,它是:(B)

A、《漢書》

B 、《史記》

C 、《三國志》

D 、《左傳》

60、根據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面對大院的門口,你的左手邊是什麼方向?(B)

A、東

B、西

C、南

D 、北

61、元太祖鐵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們尊稱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麼“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62、“塞翁失馬”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莊子》

63、“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這個成語與以下哪部著作有關?(A)

A、左思的《三都賦》

B、司馬相如的《長六賦》

C 、班固的《兩都賦》

D 、張衡的《二京賦》

64、我們常用“社稷”來指代國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 B 、五穀之神

65、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D)

A、張飛

B、關羽

C、衛青

D 、李廣

66、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其中“衡”是指的哪個方面的標準?(D)

A、長度

B 、面積

C、體積

D、重量

67、“皰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應手,“皰丁”指的是什麼?(B)

A、一個年輕力壯的廚師

B、一個名叫“丁”的廚師

6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A)

A、《長歌行》

B 、《短歌行》

69、下列哪個成語和“道聼塗説”詞意更接近?(B)

A、空穴來風

B 、三人成虎

70、下麵哪句話是孔子說的?(A)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71、在古代,人們將樂器分為“絲”、“竹”,分別指彈絃樂器和吹奏樂器,其中哪個是指吹奏樂器?(B)

A、絲

B、竹

72、中國人常說“五福臨門”,下面哪一項是屬於“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孫成群

73、為了孩子的學習環境而三遷居的是哪個歷史故事?(A)

A、孟母教子

B、舉案齊眉

C、岳母刺字

74、陛下是古時對君王的尊稱,其中“陛”的意思是:(A)

A、宮殿的臺階

B、天的別稱三玉璽

75、唐詩“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下一句是:(A)

A、道是無晴還有晴二

B、也無風雨也無晴

76、“苦心人,無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申可吞吳”描寫的是誰?(B)

A、伍子胥

B、勾踐

77、“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是誰的詞句?(B)

A、嶽飛

B、辛棄疾

78、“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詩人登上了哪座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B)

A、黃山

B、泰山

79、“桃李滿天下”的“桃李“指什麼?(B)

A、朋友

B、學生

80、“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禮器 B、地位象徵物 C、烹煮器具

81、如果你想到圖書館借閱寓言性質的書,在下列書籍中應優先選擇哪一本?(C)

A、《史記》 B、《論語》 C、《莊子》

8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句話是誰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83、成語“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計量單位,其中“咫”和“尺”哪個更長?(B)

A、咫

B、尺

84、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四種字體當中哪一種是其餘三種的起源?(D)

A、草書

B、行書

C、楷書

D、隸書

85、“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是陸遊的一句名詩,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

A、韓愈

B、辛棄疾

C、龐統

D、宋玉

86、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種物品上發現的?(B)

A、青銅器

B、藥材

C、墓碑

D、竹筒

87、下麵四句話中,意義與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A、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B、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C、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D、一日之行在於清晨

88、“雙簧”是我們一門獨特的曲藝藝術,它得名於:(A)

A、初演的兩個人都姓黃

B、表演者使用的樂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89、曹植七步成詩,相傳歷史上還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詩的人,他是:(B)

A、王安石

B、寇准

90、《論語》中認為“為仁之本”的是:(B)

A、忠義

B、孝悌

91、“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出自誰的作品?(C)

A、陸游

B、嶽飛

C、辛棄疾

D、李清照

92、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全國文字統一成了下面哪一種?(B)

A、楷書

B、小篆

C、鳥蟲文

D、行書。

93、宣紙得名於它的:(C)

A、用途

B、材質

C、產地

D、使用人群

94、下列植物中,不應當出現在《歲寒三友圖》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

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著金、木、水、火、土。後來又增加了兩根弦,這兩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陰、陽

D、文、武

96、下面哪個詩句描寫的不是古琴?(B)

A、欲把心事付瑤琴

B、一弦一柱思華年

C、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D、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

97、“楚河”和“漢界”在今天的哪個省?(B)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98、哪個成語典故和棋文化有關?(C)

A、勢如破竹

B、出奇制勝

C、專心致志

D、渭分明

99、峻麗,骨力勁健”形容的是歷史上哪位書法家的字?(C)

A、王羲之

B、顏真卿

C、柳公權

D、吳道子

100、存最早用紙作畫的作品是:(C)

A、《清明上河圖》

B、《洛神賦圖》

C、《五牛圖》

D、《歷代帝王圖》

中國同步教育網是最全的線上教育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生等進行線上學習輔導。並且針對家長和孩子分別開發了不同的學習課程,讓孩子在家長陪伴學習中成長,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得到快樂。其中語文閱讀、作文頻道獨具特色。媽媽課堂,家庭急救,廚房烹飪,親子話題,保健養生,國學智慧、傳統文化,電腦學習,農業知識,企業管理,夕陽學院,藝術教育,商務禮儀,線上考場等20多個版塊,為孩子和家長提供了一站式學習平臺。

現誠招區域代理加盟商,歡迎垂詢。

線上教育 中國同步教育學院

線上教育 中國同步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