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救母,9歲女孩毅然捐獻造血幹細胞:媽媽別怕 還有我!

近日,唐山市遵化地北頭鎮義王莊村9歲的小女孩諾諾為媽媽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情感動著眾人。諾諾母親劉玲年前被查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得知媽媽生病了,諾諾堅持要救媽媽。每次捐獻幹細胞都長達幾小時,可她從未喊過一聲疼。如今,小姑娘的造血幹細胞已經移植到媽媽身體裡,兩人身體恢復都十分良好,過幾天諾諾就可以上學了。

怕孩子有壓力隱瞞病情

16日,記者在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看到了諾諾,

她正在無菌病房外隔著玻璃和恢復中的媽媽說話。“媽媽,你別擔心,我一點事都沒有。我會好好學習,你也要加油啊。”看到媽媽狀態不錯,小姑娘的眼睛裡都充滿笑意。一旁的王愛華有些哽咽,作為姥姥,看到孩子毫不猶豫捐獻幹細胞,既心疼又驕傲。其實,早在去年10月份,女兒劉玲被查出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時,他們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諾諾,
“我們怕孩子心裡有壓力,一直沒敢告訴他。

“醫生告訴我們,女兒得進行幹細胞移植。”王愛華稱,於是她帶著兒子到天津檢測,可結果卻讓她涼透了心,“不光是我,劉玲情緒也十分低落,直言不想治病了,家裡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雖然大家什麼都沒說過,但孩子還是覺察出家裡有變化,“孩子說,姥姥,爺爺奶奶最近總愛哭,是不是家裡出事了。”王愛華稱,兄弟姐妹的不匹配,

要救女兒只能靠父母或子女的造血幹細胞了,於是大家商議下決定把事情告訴諾諾。

為救媽媽不做小公主

“孩子才9歲,我也怕中間有啥問題,仔細詢問了醫生,這才放心和她說。”王愛華稱,沒想到孩子一聽媽媽出事了,立刻表示要去檢測。於是,去年12月王愛華和諾諾一起前往北京醫院做檢測,“結果出來說,我們兩個都匹配,建議最好用孩子的,因為我歲數太大,細胞不如外孫女的活躍,

我聽了又心疼又難過。”

“突然感覺女兒一下子就長大了。”諾諾的父親張偉感慨到,女兒知道第二天要去北京檢測,頭天晚上就沒吃晚飯,到了第二天坐車、檢測,一直到快中午才弄完,但諾諾一聲累都沒說過,“小眼睛特別堅定。”

為媽媽捐獻幹細胞的事情定下來後,諾諾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9歲的孩子開始愛美了,以前她90多斤,天天嚷著要減肥,要做小公主。可為了救媽媽,

她再也沒說過要當小公主,努力把自己吃胖點。”張偉稱,從北京回來後,從不吃紅燒肉的諾諾開始每天都吃紅燒肉,體重從90斤漲到了120斤。”

三天捐獻中從未喊過疼

終於,在做完各項體檢後,諾諾在三月份,連續三天為媽媽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天6個多小時,第二天4個多小時,第三天3個多小時,張偉拉了一下諾諾的衣領,記者看到諾諾的鎖骨上,有一個米粒大小的針眼。“捐獻幹細胞的時候疼嗎”周圍的人問諾諾,“一點都不疼,只要能救媽媽,疼我也不怕。”諾諾鏗鏘有力地回答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張偉告訴記者,因為孩子年齡小,胳膊處的血管太細了,只能在鎖骨上扎針提取血液,“在鎖骨也不好紮,有時都要紮上兩三次。”

採訪時,諾諾聽話的站在張偉旁,抱著爸爸,眼睛時不時往媽媽的病房裡看。諾諾捐獻造血幹細胞血時,張偉全程陪著孩子,“我一手抓著床單,一手握著孩子的手,我看得兩個手都出汗了,問女兒疼嗎,她仍說不疼。”

母女倆恢復良好

當天,主治醫生馮玉青告訴記者,“目前是患者恢復的第8天,沒有出現發燒等狀況,檢測血常規都正常。孩子恢復的也挺好。”在採集造血幹細胞時,他們問“小美女,你要是疼了告訴我們,可她總說我不疼。看到她對母親的這種感情,我們全院都特別感動。”

對於這個家庭治療費仍是重大負擔

雖然劉玲的恢復不錯,但仍需至少一年半的治療。後期的治療費用,對於這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負擔。“以前,我每月有七八千元,妻子有兩千元收入,一家7口人,靠我們倆生活,雖不富裕,也還可以。”張偉稱,妻子生病後,他沒再去工作,目前兩人都沒了收入,“進入無菌病房,押金就要30萬,到現在我們10多萬的積蓄已經花光,好心人們捐款7萬多元,還欠下30多萬的外債。”

張偉稱,等到妻子恢復穩定後,他再去工作,“聽說排異藥物就要1萬多元,雖然我們有不小的經濟壓力,但好在妻子的病有了希望,日子過起來有盼頭。”

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記者:師源

“一點都不疼,只要能救媽媽,疼我也不怕。”諾諾鏗鏘有力地回答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張偉告訴記者,因為孩子年齡小,胳膊處的血管太細了,只能在鎖骨上扎針提取血液,“在鎖骨也不好紮,有時都要紮上兩三次。”

採訪時,諾諾聽話的站在張偉旁,抱著爸爸,眼睛時不時往媽媽的病房裡看。諾諾捐獻造血幹細胞血時,張偉全程陪著孩子,“我一手抓著床單,一手握著孩子的手,我看得兩個手都出汗了,問女兒疼嗎,她仍說不疼。”

母女倆恢復良好

當天,主治醫生馮玉青告訴記者,“目前是患者恢復的第8天,沒有出現發燒等狀況,檢測血常規都正常。孩子恢復的也挺好。”在採集造血幹細胞時,他們問“小美女,你要是疼了告訴我們,可她總說我不疼。看到她對母親的這種感情,我們全院都特別感動。”

對於這個家庭治療費仍是重大負擔

雖然劉玲的恢復不錯,但仍需至少一年半的治療。後期的治療費用,對於這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負擔。“以前,我每月有七八千元,妻子有兩千元收入,一家7口人,靠我們倆生活,雖不富裕,也還可以。”張偉稱,妻子生病後,他沒再去工作,目前兩人都沒了收入,“進入無菌病房,押金就要30萬,到現在我們10多萬的積蓄已經花光,好心人們捐款7萬多元,還欠下30多萬的外債。”

張偉稱,等到妻子恢復穩定後,他再去工作,“聽說排異藥物就要1萬多元,雖然我們有不小的經濟壓力,但好在妻子的病有了希望,日子過起來有盼頭。”

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記者: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