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培養孩子獨立,這幾個時期千萬不要錯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早晚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在人生最初的十幾年裡,每一個孩子都會對自己的父母、親人產生依賴特別是小時候那會兒,

當然在青春期也會出現叛逆想法,這都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而作為父母,我們一定不要錯過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關鍵階段,注意在不同的階段給與孩子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走向獨立。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走向獨立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以下3個關鍵的時期:

1、六歲左右,脫“領”

六歲左右,是孩子與自己的父母親真正分離的起點

在這個起點階段,孩子既想要獨立自主,又想要想要脫離父母“過度”的“領導”,可是現實又讓孩子必須依賴爸爸媽媽。六歲左右理論上才是孩子與自己父母真正開始分離、培養孩子獨立性的起點。孩子的內心裡充滿矛盾,容易走兩個極端,這也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糾葛最多的年齡段之一。

2、九歲左右有了自己的主張,“秀”出獨立性

孩子在九歲左右,是獨立而執著的年齡

在這個階段裡,孩子的獨立性已經增強了不少,在情感上表現出對他人不再過度依賴,特別希望擺脫對父母的依戀。他們的自我意識也逐步增強,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生活中事情,有較強的安全感。隨著獨立性的增強,這個時期的孩子愛思考、喜歡交朋友,這兩個特徵也就成為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特徵。

3、青春期前後,秀出自我為獨立向各方宣戰

獨立是孩子整個青春期一直在追尋的東西,既渴望脫離父母,又想樹立起自己的形象特別是女孩子。一個孩子在整個青春期期間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尋找自我、認識自己、界定自己、依靠自己。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宣告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上述每一個關鍵階段,孩子的獨立性發展任務和需要具備的自理能力都不一樣,

所以父母的關注點也會不同。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錯過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這些關鍵期。否則,我們的孩子就將永遠無法長大成人,即使生理上長大,心理上仍然處於孩子的時期。

六歲到九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六歲以後,孩子將告別沒有太多壓力的幼兒階段,進入小學,迎來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階段。而學習這件事,

要靠孩子自己來,父母不能成為主角。因而,在小學低年級,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

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引導一下孩子:

1.回家後主動做作業;

2.作業之前先複習,做好作業後要預習;

3.做完作業自己檢查一遍;

4.不會的題目自己先想辦法解;

5.每天按時完成作業,不磨蹭;

6.自己整理書包;

7.留心觀察生活;

8.喜歡獨立思考等;

九歲到青春期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九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同時也在學校裡學到一些基礎知識,因而愛思考就成為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其實,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會獨立思考。一個從小喜歡獨立思考的人,長大以後就比較有主見,不容易隨波逐流,更不會盲目跟風。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需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而好奇心和觀察力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開始,如果孩子喜歡探究身邊的所見所聞,無論多麼微小的事情,父母都需要多鼓勵,讓孩子覺得他的想法很重要。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家長們就要鼓勵孩子學會質疑和多問為什麼,即使在成人看來很無厘頭的想法,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會自發產生的質疑,就很容易引發他獨立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家長們需要跟孩子討論更多話題,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引發孩子的獨立思考,還可以利用一些話題來拓展孩子的思維。

青春期:重點關注獨立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青春期階段,孩子都處於自我定位的階段。很多時候,他們就會以反叛的形式來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對很多事情,一旦形成自己的觀念和主張,他們就會堅持自己的見解和立場,不會輕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和干預。因此,父母需要多花點心思學會引導孩子形成獨立的價值觀。

獨立的價值觀不是靠父母強加給他的,一定是跟他多討論多交流,到了他們那個年齡段雖然有些叛逆但很講道理的。我們多給他講講生活當中發生的重大的事,比如說老人倒在地上要不要扶的問題。到底扶不扶?扶了怕被訛,但是不扶良心上又過不去。因為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優良美德。我們跟孩子討論,討論之後說他可以去判斷,這樣的情況下我可以扶,另外一個情況下不扶最好。這個時候他就有了獨立價值觀,他可以判斷這種好事做不做。如果說我自己可能會受到牽連,我周邊有朋友幫忙,或者是旁邊有人看著,拍點視頻就好了,孩子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這就好了,孩子的獨立價值觀就有了。

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開始得越早越好,需要從幼兒階段延續到小學階段,甚至是中學階段。

生活能夠自理,是孩子慢慢走向獨立的起點。其實,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們都需要學會自己動腦筋解決可以自理的事情。如果在本該自理的各個階段,卻沒有掌握這個階段的基本技能,或者在思想上總是依賴大人,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獨立。

一向認為,好的家庭教育遠遠勝過100所學校。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吧!

九歲到青春期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九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同時也在學校裡學到一些基礎知識,因而愛思考就成為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其實,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會獨立思考。一個從小喜歡獨立思考的人,長大以後就比較有主見,不容易隨波逐流,更不會盲目跟風。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需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而好奇心和觀察力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開始,如果孩子喜歡探究身邊的所見所聞,無論多麼微小的事情,父母都需要多鼓勵,讓孩子覺得他的想法很重要。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家長們就要鼓勵孩子學會質疑和多問為什麼,即使在成人看來很無厘頭的想法,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會自發產生的質疑,就很容易引發他獨立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家長們需要跟孩子討論更多話題,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引發孩子的獨立思考,還可以利用一些話題來拓展孩子的思維。

青春期:重點關注獨立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青春期階段,孩子都處於自我定位的階段。很多時候,他們就會以反叛的形式來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對很多事情,一旦形成自己的觀念和主張,他們就會堅持自己的見解和立場,不會輕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和干預。因此,父母需要多花點心思學會引導孩子形成獨立的價值觀。

獨立的價值觀不是靠父母強加給他的,一定是跟他多討論多交流,到了他們那個年齡段雖然有些叛逆但很講道理的。我們多給他講講生活當中發生的重大的事,比如說老人倒在地上要不要扶的問題。到底扶不扶?扶了怕被訛,但是不扶良心上又過不去。因為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優良美德。我們跟孩子討論,討論之後說他可以去判斷,這樣的情況下我可以扶,另外一個情況下不扶最好。這個時候他就有了獨立價值觀,他可以判斷這種好事做不做。如果說我自己可能會受到牽連,我周邊有朋友幫忙,或者是旁邊有人看著,拍點視頻就好了,孩子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這就好了,孩子的獨立價值觀就有了。

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開始得越早越好,需要從幼兒階段延續到小學階段,甚至是中學階段。

生活能夠自理,是孩子慢慢走向獨立的起點。其實,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們都需要學會自己動腦筋解決可以自理的事情。如果在本該自理的各個階段,卻沒有掌握這個階段的基本技能,或者在思想上總是依賴大人,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獨立。

一向認為,好的家庭教育遠遠勝過100所學校。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