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母注意:影響孩子一生的5項能力

[主持人(曹菊華1)]:由於時間關係網友朋友的問題不能再一一做答了,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裡,非常感謝賈老師精彩的解析和回答,謝謝網友朋友們的回應和支援,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嘉賓(賈軍老師)]:其實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她需要平行遊戲玩法,比如說我和老師坐在一起,我們希望邊上有一個人,一起玩,要麼去搶要麼去打,會變得很緊張,但是他心裡還是渴望玩伴,我建議你找一些性格溫和的,她平時不太害怕的小朋友在一起,

先從平行遊戲玩法開始,因為小孩子是沒有夥伴關係的,所謂的夥伴關係,是我知道一個角色,玩兒滑鼠我們可以分工,你先玩兒我再玩兒,小朋友之間有商議,這樣在會去交流,從而學會謙讓。 我們的目的不是回避,而是要創造類似這樣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裡教會孩子遇到的情況怎麼處理。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接著看下一位網友,小海豚媽媽,她說女兒一歲兩個月了,

對同齡寶寶比較恐懼,別的寶寶搶他玩具他也恐懼,碰到調皮寶寶就不會和他們一起玩兒了,每次我看到她受欺負我就難受,我不要求她有多大膽,但是她的膽子真的太小了。怎麼引導?

[嘉賓(賈軍老師)]:小孩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他就是要試探,他的問題跟前面網友的問題一樣,就是發了脾氣怎麼表達,這個小孩會試探說我撞牆,我躺在地上,有些孩子會哭,有些孩子會打滾,

他為什麼,他就是在試探不知道發了脾氣怎麼表達,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要告訴他,遇到這樣的情況躺在地上沒有用,你要說出來。比如拿一個杯子拿不著,你要問媽媽可以幫忙嗎?或者這個東西我夠不著,要讓他說出來。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問,我家寶寶一歲九個月了,各方面挺好的,就是脾氣怪,要東西一定要要到,得不到就發脾氣,發脾氣會用頭撞牆壁。

[嘉賓(賈軍老師)]:就像每個孩子的出生,

未來就會慢慢有說話本領,對音樂的興趣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只不過有個差別,怎麼去說話這個事情,媽媽有招數說,我有很多的工具能夠訓練他把說話的本領挖掘出來,而音樂呢媽媽看到這種現象卻不知道怎麼把音樂天賦發揮出來,所以時間久了不知道怎麼發揮的時候,到一定程度音樂的能力,沒有人引導這個能力就弱了。 這種現象是每個孩子都有的,
你缺的只是方法,怎麼教呢?其實小孩子的音樂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從他的聽力,想像和創造,甚至未來的邏輯能力都會有巨大影響,比如音樂有不同的曲式,有不同的拍子,一個節奏到一個旋律,這種變化就是一種邏輯,或者說你會發現很多大音樂家他本身學數學的,所以你要想怎麼教,我會建議你還是要瞭解孩子的音樂能力,在你孩子這個階段的時候,我們提到的是音樂的感受,對音樂的表達能力,要學會聽各種風格,各種民族,甚至是爵士音樂,你都可以讓他欣賞,先輸入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接下來在輸入音樂風格上怎麼結合音樂基本元素,比如說音樂的節奏、節拍,然後怎麼讓他理解音樂基本的元素,音樂的風格,在這個裡面要融入進去。 比如東方愛嬰課堂裡面從一歲三個月就有完整的音樂課,比如我們會讓你知道怎麼聽音樂,接受音樂的聲音,瞭解音樂的長音短音。可能一個敲門的動作,如果長的和短的,他聽到的都不一樣。同樣什麼叫重音樂什麼叫輕音樂呢,我們讓孩子模仿大象怎麼走,怎麼輕呢?我們看小鳥怎麼飛,我們可以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來訓練,如果有你可以找找東方愛嬰中心的老師們,他們可能會給你更加詳細的建議,從出生一直到四歲以前,我們會有完整的系統,將會給孩子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的欣賞,有一個完整的體系。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接著看,這位也是剛剛提過問題的寶貝媽媽,她說寶貝一歲三個月左右,愛聽音樂,平時跟著音樂節奏會做一些自創的舞蹈動作,散步的時候走到放音樂的店門口寶寶會扭屁股,家裡有電子琴寶寶也愛談,我們應該引導嗎?在什麼年齡段比較合適?

[嘉賓(賈軍老師)]:如果協調性比較差選擇一些跟運動有關的,比如有些輪滑,女孩可以學一些舞蹈,早期的嬰兒芭蕾,都是好的選擇。 另外其他的學習的特長,其實媽媽們常常在四五歲的時候有很多困惑,到底讓他學什麼,中國整個的教育體制裡邊,你現在的選擇會關係到他未來,如果又選音樂又選繪畫,又選舞蹈,到小學以後幾乎沒有時間幹別的了,所以現在重點選擇兩項左右的項目,才能堅持下來,否則你也很累,孩子也堅持不了,過兩天誰也不高興就把這個興趣班結束了,因為我兒子九歲半,我經歷過這樣的路徑。所以小孩子要不要學鋼琴,要不要學游泳啊,最後我發現可能能夠堅持下來的,因為最後還要回到學校的教育,我覺得時間已經排滿了,不可能安排太多,如果排了一大堆,我真的擔心未來有沒有時間把興趣堅持下來。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是大豆的媽媽,寶寶五歲了,現在學什麼特長比較好呢?因為她的協調能力很差,想培養動作的協調性。

[嘉賓(賈軍老師)]:一個小孩子如果這麼小就迷戀電腦遊戲的話最簡單的就是你預備環境的時候就沒有讓他打遊戲的機會,家裡電腦就沒有裝就不必為這件事情苦惱,你要戒掉他這個毛病就別讓他有這個機會。 另外還有一點,你回來之後其實七歲的小孩子,很重要的是媽媽,你要陪同他,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的習慣。你在什麼時間必須幹什麼事情,時間規則要制定好,如果一開始沒有制訂好規則,未來就沒有用了,因為七歲的孩子,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他有很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了,這時候你需要引導他,拿出時間陪同他,第三要設定好你的家規和遊戲規則,至於遊戲的事情,把電腦裡面刪掉這個遊戲,我想矛盾就會減少很多。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繼續看,這位網友是濤濤媽媽,她說兒子七歲了,爺爺奶奶管不住了,爸爸又不怎麼會管孩子,管教的重擔落在我身上了,我又要上班,只有晚上能陪他,真不知道怎麼制止他迷戀電腦遊戲,現在一跟他提學習的事就沒有精神,一玩兒電腦就生龍活虎。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什麼叫跳躍性思維,如果說跳躍性的思維的話這個孩子動作快啊,怎麼會接受能力慢呢。思維活躍的孩子語速也快,回答問題也快,加工資訊的速度也快,應該不會在接受能力上慢。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香香媽媽,她說孩子三歲了,上周老師說她跳躍性思維非常強,接受能力就會非常慢,我不知道怎麼辦。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媽媽如果孩子五歲話還是說不清楚,我建議你到當地找專門的機構做一次智商發育的測評,觀察一下。因為媽媽描述的情況,你只是說話說不清楚,但是我不知道能說多少,句子能說多長,說不清楚和能說多少是兩個問題,說不清楚可能跟舌頭發育、牙齒發育有關係,這個我比較建議先去就近找一家專業的能夠提供各種測試的機構做測評,看看他的五個能力,智商分在什麼程度上,如果都合格了,都在正常範圍,你不需要再緊張。 同時你不要太強調一個孩子,這個說不清楚,讓他再說一遍,再說一遍孩子就會很緊張,如果話還說不清楚我建議你去看看跟他本身生理有沒有什麼關係。當然如果一個孩子話都說不清楚,長期是這樣對他上學一定會有影響,先去做一個測量吧,評估一下。

[主持人(曹菊華1)]:大豆媽媽問,孩子五歲了還說不清楚話,教他的時候咬字不清楚,而且不是能很好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候對他感興趣的東西總是在不斷重複,來引起注意,才能表達清楚。別人家的孩子五歲已經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了,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這樣也許會對他上學造成影響,很著急,應該怎麼辦呢?

[嘉賓(賈軍老師)]:第一個是媽媽心態的問題,首先我們不能認為,你的小孩子一定比別人慢,然後媽媽也有了壓力,所以要讓他跟別人差不多。首先媽媽的心態,你的心態實際上是有壓力的,這個壓力會換個方式傳遞給孩子,孩子就要被迫做,這個從邏輯上來講對孩子是不公平的,首先你要先調整心態,第二個看看我們的孩子在什麼程度上,從那個程度上開始,你給他訓練,你如果設一個他根本夠不著的目標逼著他做他可能沒有興趣,相反折紙,別的小朋友折三角形,你的孩子折長方形,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幫他,從一到二再到三,一步一步過渡,你的孩子在從每一個小目標的設定變成一個大目標的完成。 我覺得媽媽首先是改變心態,第二是看看孩子實際的水準,然後你配合他,跟他共同成長,從小目標到大目標, [15:26][主持人(曹菊華1)]:接著看,這位網友說,我家孩子快五歲了,但動手能力很差,畫畫都比其他小朋友慢,對於動手做事從來不主動自覺,必須大人逼著做,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是影響很大,有什麼方法?

[嘉賓(賈軍老師)]:媽媽要求有點高,這個跟鈣沒有關係,三歲讓寶寶複述故事是很挑戰的,小孩最重要的是媽媽講故事,甚至一個晚上講五遍,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就是要把你的知識變成他自己的,所以他讓你一遍遍講故事的目的是他要記得,沒有必要讓他複述,但是你可以換個方式,比如講了五個故事,有五個人物,上一次講的白雪公主,可不可以說你幫我創編一個故事,白雪公主到了動物園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呢,你可以開一個頭,白雪公主來到動物園,你想想一下最先會看到什麼動物呢,小孩給你講,那你講講和馬有什麼關係啊,他會開始說。複述故事是四歲半左右的孩子,才有興趣給你說一點點,說一半的故事還不一定完整。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是張子宣的媽媽,她說寶寶說話晚,現在給他講故事讓他複述都講不出來,才四五句話而已,他一直沒有補過鈣,補充一下,他三歲了。

[嘉賓(賈軍老師)]:一歲三個月的寶寶還是比較好奇,小石子等東西,他都有興趣去看,這裡的問題反映出來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的觀察、好奇和他本能的探索欲望,你比如說奶奶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你是不是可以看看院子裡有花,讓他看看,地面上的葉子可以看一看,他可能不一定會放到嘴巴裡,而是把葉子拿過來,把不同的葉子分類,不同顏色進行排序,或者把葉子剪成不同的片,枝杈有不同的粗細,你要引導他主動探知和觀察,如果你不引導,孩子就自己去看,或者對周圍的環境熟視無睹,葉子每天都看但是從來沒有觀察有多少葉子,如果你引導他,下次找的可能就不是煙頭了,是各種各樣的樹葉,當然他知道樹葉不可以吃,你要告訴他樹葉有什麼好的玩法。 如果他找石頭子,你可以告訴他怎麼玩兒,你發現石頭子和樹葉除了放嘴巴裡面還有更好的方法,他還會放到嘴巴裡面嗎?他一定不會,讓他發現比吃更好玩兒的他就會放棄吃。煙頭他吃一兩次肯定不會吃了,因為沒什麼好吃的。 所以你要找到主題,今天是葉子明天是花兒,後天是石頭子,再後天可能是一群小朋友有什麼不同,衣著有什麼不同。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是寶貝的媽媽,她說我家寶貝一歲三個月左右,最近奶奶帶著在社區玩兒,發現很喜歡揀石子等小東西,還會放到嘴裡,不讓玩兒就會強嘴,如何引導。

[嘉賓(賈軍老師)]:如果是在睡覺,困了,累了,特別需求的情況下咬嘴唇,你就不要太在意,就像每個孩子都需要找一個依戀物,有些孩子咬嘴唇、咬手指,這些都很正常,媽媽不要刻意強調,你越強調他越有壓力,越緊張,如果僅僅睡覺,或者困了的時候才咬,你就不要干涉他。孩子年齡增長了就會慢慢消除掉。 另外小孩遇到問題,喜歡扔玩具,不順心的時候,他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不高興的情緒,那他怎麼辦呢?他會發現有一天我躺地上媽媽就關心我,或者我哭了媽媽關心我,或者扔一個玩具媽媽會關心我。實際上孩子在示範,當我不高興的時候用什麼方式表達,所以重要的還是要告訴孩子,對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不但要說給他聽,最關鍵的要做給他看。要創造環境給他。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優優媽,她說我寶寶25個月了,最近如果不順他的意思會把玩具弄地上去,打他也不怕,使勁哭,直到哭累了才好,還有一個問題,他自從一歲禁奶以後開始,開始咬下嘴唇,怎麼說都不行。

[嘉賓(賈軍老師)]:讀書也非常講究知識,小嬰兒讀書的方式常常是什麼?字在他眼前,爬在那裡,或者抱著他在二十五米的範圍內看。再大一點的時候,學步兒的讀書,孩子最喜歡運動,讀書姿勢建議兩個位置,一個是寶寶坐在媽媽一條側腿上,用手攬著腰,面對面讀。還有一種是讓孩子站在你的邊上。 閱讀的時候也有一個注意事項,千萬不要強調每次閱讀孩子都把書讀完,關鍵是他哪怕讀三頁,他只要是認真讀完就可以。

[嘉賓(賈軍老師)]:當然可以了,我們主張小寶寶的閱讀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孩子出生以後可以讓他看圖片,那是最早期的閱讀,所以一歲一定是可以培養的,怎麼培養呢?第一個呢,閱讀第一你要確定時間,我們建議孩子清醒的狀態,然後又不是特別興奮的狀態,比如說你早期,那個時間,或者晚上睡覺之前,可能那個時候他狀態不錯,又不那麼興奮。如果他在玩兒的特別高興的時候讓他讀書根本不可能。 所以要選擇孩子相對安靜的時候,但是狀態還比較好的時候。 第二就是要選擇好閱讀的圖書,尤其零到三歲孩子的閱讀一定不要想像父母一樣讀一本書,對孩子來說書更多的是一種玩具,也是你教育孩子的媒介,可以教會他們的行為,一個習慣。這時候閱讀書的選擇非常重要。我們會說零到六個月的書都是媽媽跟孩子共讀的書。這時候建議選擇大的硬紙版書,圖片最好是真實的,因為零到六個月需要看到真實世界的東西。第一個月從點線面開始,到三個月彩色畫面,到五個月簡單的動物圖片。六個月到一歲的時候孩子主動會玩兒書,所以書分為兩類,一種是父母孩子一起讀,還有一種是孩子玩兒的,孩子玩兒的在七八釐米大小,孩子可以去咬,可以去翻,一到兩歲的孩子讀書最好有一個簡單情節,二到三歲最好有簡單故事,這樣的書給孩子讀。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繼續看下一位網友,甯甯媽,寶寶一歲了,是否可以培養閱讀能力了?怎麼培養?

[嘉賓(賈軍老師)]:我不知道這個孩子現在有多大,我覺得應該至少一歲半到兩歲半之間,也可以問一下這個媽媽,問完以後我再回答他,因為小孩攻擊性一歲和兩歲不一樣。多數孩子一歲到兩歲半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形成他會用肢體語言表達意願,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別人來搶他的東西的時候,因為這時候小孩有一個特點叫做所有權,說這個杯子不管是誰的,我拿到了就是我的,所以孩子的本能就是見到別人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所有權的概念,完了才會認識什麼東西真正是我的,我的自我意識才會形成。你要説明他認識這個東西是別人的,這個東西是我的,運用輪流的概念。 不能講這個孩子有缺陷,完全不可以這麼定義,他有一定的身體的小的攻擊性是非常正常的,三歲之前,這種能力非常正常,他本能的就會用這種方式表現。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看下一位網友,奇奇媽,她說有一個問題,我家寶寶有一點小的攻擊性,不會主動攻擊,但是別人搶他的東西他會抓人,這是性格缺陷嗎?其他孩子不會這樣。

[嘉賓(賈軍老師)]:一個七歲的小孩子,時間的概念,規則的意識你要制定標準,我兒子現在九歲半,他曾經也有這樣的情況,你要引導孩子說出承諾就要兌現,比如說你可以跟孩子商量,遊戲我們講說你在什麼時間可以玩兒,比如說上學,你規定他,可能週一到週五不可以玩兒,週六周日,七歲下孩子已經認識鐘錶了,就玩兒二十分鐘,你要引導他,玩兒遊戲有規則,規則一,每週六玩兒二十分鐘,這些規則你列好,最後問他你同意嗎?媽媽就要讓他簽字,下次再玩兒的時候,問他遊戲規則是什麼?你提醒他,如果今天是週三你問他可以玩兒嗎?孩子說規則裡面沒有,沒有當然就不能玩兒了,因為你自己做出了承諾,你簽了名字,為什麼還要玩兒呢,所以你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只要他承諾你,當然你規則開始建立的時候孩子可能需要適應,學會兌現承諾,如果沒有你要提醒他,時間久了他一定會知道兌現承諾。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說兒子七歲了,九月一號進入小學一年級,可是他總是喜歡玩兒電腦上的小遊戲,每天都要引開他的注意力,不能讓他老是盯著電腦,請問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制止他玩兒遊戲嗎?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寶寶一歲半有這種情況很正常,有些孩子前後會差異一兩個月的時候,有一種膽小害羞的情緒出現,常常在兩歲左右,有些還是一歲半也會有。需要怎麼改善呢?一種可能你就要媽媽陪同,開始可以找一些比他大一點的孩子,因為小朋友喜歡比他略大一點的孩子,邀請他去你的家,先讓他們倆有熟悉,有了小的半徑,下次再多邀請兩個小朋友,因為家裡他是熟悉的。 再接下來你可能就需要帶著他到樓下,帶著他跟別的小朋友玩兒。還有一種是你可以設置一些活動或者遊戲,拿一個小球下樓到廣場,你在中間,你家的寶寶可能在前面,你可以穿球,這個過程中跟陌生人玩兒就不會緊張。可以做一些輪流的遊戲緩解他的壓力。

[主持人(曹菊華1)]:繼續看,魯魯媽媽說寶寶一歲半了,最近一個多月出去玩兒的時候只要碰見小朋友,不管年齡大小,都會非常緊張,表現出很害怕的感覺,在家裡又十分開朗,這是為什麼?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問題比較泛,我們講脾氣和孩子的性格一定是有關聯的,壞脾氣的寶寶不代表他一定有壞性格,壞脾氣不知道家長怎麼定義的,重要一點就是你要看如何把脾氣用什麼方式表達出來。如果他的脾氣表達的方式是符合我們的主流文化的,你比如說當我們成人不高興的時候會說我不高興,我會用肢體的動作表現出來。 當把不高興情緒表達出去的時候就意味著情緒過渡掉了,所以這兩者的關聯性是有的。 當然這個問題跟西西媽媽的問題有共性的地方,你要瞭解發脾氣的原因,做五六種的引導方法,重要的一點,媽媽做示範,不要遇到事情一點火就著,你不鎮定他一定不會很鎮定地面對。

[主持人(曹菊華1)]:這由網友是可欣的媽媽,她說對脾氣很大的寶寶,要注意怎麼樣的教育和培養性格呢?

[嘉賓(賈軍老師)]:四個半月是很正常的,我相信這個媽媽帶的比較多,當然他會依戀你,四個半月的時候陌生人多起來,這時候他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你不用擔心。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西西媽媽,她說我家寶寶四個半月,晚上會認生。別人抱會哭,這樣會對寶寶的社交有影響嗎?這樣好不好。

[嘉賓(賈軍老師)]:第三最好把他帶離發脾氣的現場,第四觀察這個小孩子脾氣還是很大,你讓他獨自待一會兒,然後再帶離現場。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是避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跟他嘮叨,所有的嘮叨都是多餘的,馬上你事情過後再嘮叨,比如今天女兒有一個壞脾氣,我女兒三歲半了,她說媽咪我要吃餃子不放蔥,已經做完了,她說我不吃了,我就不願意了。只要不願意就不離你們了。我的方式就是先不理她,等她過來,你抱著她,從沙發裡面把她拖出來,然後說發脾氣要用嘴巴說,用你的聲音說,而不是躲起來。別人猜不出來你到底想幹嗎,兩三天之後我就提醒她,文明的孩子該怎麼著?她就說媽咪我沒有發脾氣,我跟你說。這樣她有了一個情緒的表達方式。所以要教會她學會怎麼表達情緒,搖頭、跺腳,一定要讓脾氣發洩出來。

[嘉賓(賈軍老師)]:接下來讓寶寶試試看,試完再給他一些適當的幫助。 媽媽還問這個寶寶脾氣大怎麼辦,我們講說一歲半到兩歲三個月的寶寶有脾氣很正常,我們要分析寶寶產生脾氣的原因,通常一個小孩發脾氣有幾種現象,一種就是生理上不舒服,比如沒睡好覺,第二種是由於成長過程中的壓力,比如說可能桌子上放了一個糖,我想去夠,可是我夠不著。或者搬個凳子才可以夠著,他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常常會有壓力,這種壓力就會變成一種脾氣。遇到這樣的壓力我建議媽媽們給他以即時的幫助,看看他為什麼。 成長中有脾氣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種脾氣說因為孩子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比如說家裡搬家了,換阿姨了,他也會有脾氣,所以第一步還是要分清楚脾氣產生的原因。 最難判斷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脾氣,我想說一個話媽媽聽不懂,怎麼辦呢?當孩子發脾氣第一你要做的是你自己深吸一口氣,別你自己也攏不住火,如果你火一著,孩子也學會了,爆脾氣。所以你要自己默默在心裡數一到十,發脾氣的時候給寶寶一個大大的擁抱,擁抱是非常管用的,比如夫妻吵了抱一下馬上會安靜。小孩也是這樣。

[嘉賓(賈軍老師)]:第一個問題是愛發脾氣怎麼辦,然後愛弄壞東西,兩歲左右的孩子,尤其男孩子,他琢磨的不是玩具怎麼玩兒,而是如何拆,兩歲左右的孩子最大的是想瞭解事物的屬性,這個事物的形狀我想知道怎麼做的,什麼材質的,他會對事物的細節進行追究,所以就會把玩具拆裝。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引導他如何拆裝,有些能拆有些不能拆,比如你拿了一個本身就是拆裝的玩具,就可以引導他,如何用手擰,如何用扳手擰,遇到這樣的東西要正確引導他,讓他把內在需求得到滿足,可以買一些擰的玩具,這時候有一個細節,如果做直徑小於五釐米的玩具一定要有家長陪同。第二個拿來新的玩具要示範,有些孩子把玩具摔壞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麼玩兒,你需要按照說明書給孩子示範,他才知道這是一個拆裝玩具,我可以轉動,可以重新拆裝,我甚至可以讓它運動,你可以給孩子示範,讓孩子覺得有興趣。

[主持人(曹菊華1)]:新新媽媽說寶寶現在兩歲了,不讓做什麼事偏做,愛發脾氣,有什麼辦法改變?

[嘉賓(賈軍老師)]:十一個月的寶寶脾氣大還早一點,他十一個月慢慢知道自己的各種情緒了,不高興知道發脾氣來表達,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他正在看某一個東西,你要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剛才看小狗很有興趣,突然打一個噴嚏,他可能就轉到一朵花上了。所以這個階段要引導孩子觀察各種環境用什麼情緒表達。 第二當你不想讓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過渡,給孩子一個轉移,讓他適應內心的好奇。比如你可以說這兒有個杯子,我們玩兒杯子好不好,孩子就會轉移,避免對孩子情緒的正面衝突。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是子涵媽媽,寶寶十一個月了,脾氣很壞,不順著他就會鬧,到外面玩兒會抱著離開他玩兒的東西會大鬧,現在這個階段可以打嗎?和他說話可以懂嗎?

[嘉賓(賈軍老師)]:當然了,會爬的寶寶聰明是有科學依據的,剛才也有提到,會爬的寶寶是因為看世界範圍更大了,這意味著他探索世界的本領提高了,靠自己的本領可以去到他想去的地方,比媽媽抱著的半徑更大了,空間更大了,探索世界的本領增強了,還有一個是他全身的協調能力增強了,第三個是他認識空間的知覺也會好一點。

[嘉賓(賈軍老師)]:當然了,會爬的寶寶聰明是有科學依據的,剛才也有提到,會爬的寶寶是因為看世界範圍更大了,這意味著他探索世界的本領提高了,靠自己的本領可以去到他想去的地方,比媽媽抱著的半徑更大了,空間更大了,探索世界的本領增強了,還有一個是他全身的協調能力增強了,第三個是他認識空間的知覺也會好一點。

[主持人(曹菊華1)]:歡迎大家再次來到媽媽說視頻訪談,剛才賈軍老師跟我們聊了很多關於影響孩子一生的五項能力的話題,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網友朋友們都有什麼問題希望賈軍老師給予指導和幫助。 第一位網友,辰辰媽媽,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聽說會爬的寶寶特別聰明,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主持人(曹菊華1)]:非常感謝賈老師跟我們網友朋友們分享了賈老師十一年的寶貴經驗,不知不覺訪談節目已經進行了一半,讓我們稍微休息一下,下半場賈老師會針對網友的提問一一做答。十分鐘後精彩繼續,大家一定要回來。 [14:40][嘉賓(賈軍老師)]:邏輯創造能力就是認知的能力,我們剛才提到了一個大的概念,隨著孩子認知以及他經驗的增多,這樣一種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他就會變得越來越獨立,自己可以解決問題。

[主持人(曹菊華1)]:這五項能力當中,社會交往能力剛才我們有聊到,還有就是邏輯創造能力,賈老師能夠幫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嗎?

[嘉賓(賈軍老師)]:我覺得最為關鍵的幾個,第一家長首先要有意識,教育一定要五個方面均衡,第二要找出一個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里程碑,第三個找到專業機構給你去示範如何實現每個階段的里程碑,第四個,找到家庭使用的工具,然後變成一個有效的整體,合在一起,可能機構、家庭、社會,讓我們去培養健康、快樂、自信的寶寶,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主持人(曹菊華1)]:如 果有這樣一套東西家長進行早期教育就有目的性了,不會像之前那樣茫然。今天賈老師能不能系統對家長建議一下,在家裡如何對那幾項能力,家長應該怎麼在零到三歲寶寶進行引導。

[嘉賓(賈軍老師)]:這裡面有兩樣東西,一個叫做媽媽的書,每個月會有一套。第一個東西給媽媽,讓你知道這一個月的孩子的發展里程碑是什麼,第二我們提供一個DVD,是媽媽和孩子共同使用,有一部分是給孩子,跟著DVD裡面的抱抱熊進行學習,一部分是做給媽媽,DVD指導媽媽。當然還有一個CD,晨起的音樂到搖籃曲,一天的音樂遊戲編輯在裡面。 第四有個寶寶的書,書是孩子終身受用的,書是一種工具,有時候是玩具,有時候可以學習一些行為。 第五個是每個月給寶寶找一款經典玩具。 第六個是給一個測評工具,可以在網上做記錄,記錄寶寶整個成長的過程,當然這裡面就有六樣東西了。

[主持人(曹菊華1)]:剛才您提到了抱抱熊,這個抱抱熊包含什麼東西呢?裡面有什麼樣的工具來幫助家長在家庭裡面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嘉賓(賈軍老師)]:我覺得那個還是稍微簡單一點,好的早期教育對父母來說,成功的早期教育一定有三個支撐點,一個就是專業機構,因為父母不是專門做這件事情的,所以一定要得到專業機構的系統支援。接下來一定要以家庭作為另外一個支點,家長說我沒有這樣的東西怎麼辦,那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家庭的早教產品,還有一個就是社會。 所以社會、專業機構和家庭構成了一個孩子早期教育的鐵三角,我們東方愛嬰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支點是機構,我們有超過400家中心,接近12年的早教歷史,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 另外我們開發了一個抱抱熊產品,這是一個早教產品,我們在中國隔代教育是個很大的現實狀況,70%的媽媽需要上班,帶孩子的工作交給了老人或者阿姨,怎麼樣讓這些人用一個同樣的教育標準,在每個家庭有困惑。抱抱熊是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讓家裡人得到一個系統的教育,有很多的工具,希望在家裡得到專業機構的配合。

[主持人(曹菊華1)]:可能父母在這個階段也比較茫然,在家裡不知道怎麼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賈老師有沒有好的推薦方式呢?比如說做一些親子遊戲,和孩子互動什麼的。

[嘉賓(賈軍老師)]:你試一下,出生五天的孩子跟他目光對視他會看你,你打哈欠他會一直觀察,甚至他會張開嘴巴啊,你跟他啊,他也會啊,只不過不出聲,嘴形有。 可能出生五天的孩子看圖片也能看得很認真,五天的孩子,你逗他的時候他會目光注視你的眼睛,手會跟你交流,其實一個孩子出生,我們叫生而會學,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需要你創造所有的環境,哪怕幾天的孩子,我們很多人講說,一個孩子出生三天沒有接受教育已經晚了三天。十一年做下來我覺得早期教育本身一個神秘化的東西,我們做的所有的工作就是孩子有這樣的本領,我怎麼創設環境讓這個本領發揮出來,就像一個孩子出生以後,上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我們把任務給了學校,老師按照學校的提示,配合學校的教育。零到三歲呢?我們過去沒有意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了,他們走進早教課堂,找到了專業的人士幫助他,小孩從出生開始就有階段性的各種能力,和應該給他創造各種教育,所以早期教育不僅僅是孩子,是兩個,父母和孩子。

[主持人(曹菊華1)]:家長覺得說了孩子也沒有反應或者不明白。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可以不開始早教,或者這麼小怎麼教育他。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知道對寶寶的早期教育,零到三歲比較重要,可以說零到一歲的孩子,認知性並不是很強,這個階段家長如果要做早期教育應該做什麼方面的引導比較合適。

[嘉賓(賈軍老師)]:多數寶寶應該在五到六個月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準備。

[主持人(曹菊華1)]:寶寶大概幾個月的時候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爬行訓練。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通常要去觀察這個孩子學會很好撐起自己的上肢,可以在床上打轉,甚至爬在床上,肚子貼著床面像飛機一樣飛,這時候就具備了訓練的基本要素。訓練爬行的時候有幾個方式,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爸爸媽媽兩個人配合,右胳膊左腿,左胳膊右腿,前面拉後面推,這樣先給他一個被動的。然後要輔助很多訓練,比如下肢的力量,當然有些孩子比較胖,媽媽可以用大毛巾把他小肚子兜起來,先讓他移動,甚至可以買一些大的球,讓他爬在球上,他如果想控制自己不掉下來,本能的就需要協調自己的控制能力,爬行對一個孩子真的非常重要,因為孩子一旦爬行,就改變了他認知世界的方式,過去是完全依靠大人,學會爬行就可以獨立做了,孩子學會爬行之後,如果一個小孩子從來沒有爬過,他對空間的廣度和深度沒有那麼深。爬行過的孩子見到一塊空的玻璃就不敢去,沒有學過爬行的孩子一下就下去了。如果桌子放在這兒,沒有學過爬行的孩子就下去了,學過的就會猶豫一下。 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2000年的時候有個孩子來我們這兒上課19個月,他從來沒有爬行過,我們的中心裡面上課是用軟墊,孩子19個月,不會爬行,不會站,每次上完課媽媽不幫忙他就在那兒哭,後來我跟他媽媽聊天,他說我孩子從來沒有學過爬行,從19個月開始,差不多練了一個月,孩子怎麼知道從墊上站起來,一旦學會爬行,他媽媽就告訴我孩子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以前不獨立,自從有了這個本領以後變得特別快樂,做很多事情變得特別自信,所以我們生活當中的例子也是提示我們有小寶寶的網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爬行能力的訓練。

[主持人(曹菊華1)]:應該怎麼訓練?

[嘉賓(賈軍老師)]:應該還沒有科研表明孩子爬的快慢和聰明程度有什麼差異,但是爬行這個能力需要訓練。

[主持人(曹菊華1)]:在這五項能力當中,其中有一項是運動能力,因為我看到有些媽媽有疑惑,他的寶寶爬行會比其他寶寶慢,聽說爬的快的寶寶將來長大會比較聰明,有這樣的說法嗎?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通常不把藝術能力獨立出來,因為藝術是綜合的表現形式,對孩子的想像、創造、動手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表現,未來可能會變成藝術的審美、欣賞能力。 小孩子可能從出生開始,都在給孩子一種美的薰陶,從出生開始讓他欣賞不同的圖片,這也是一種借鑒的過程,兩歲孩子開始塗鴉,可以創造,比如他玩兒積木,積木是一種建構過程,這也是藝術想像或者加工過程。同樣架構幾塊積木,他會說媽媽,這是城堡,他也可以自己畫一些。小孩子可能不在於他畫什麼,所以我們講藝術的能力是綜合的,我們會通過日常環境,通過塗鴉、繪畫、音樂等遊戲,綜合的東西來培養。

[主持人(曹菊華1)]:我想知道在這五項能力當中其中有一項是藝術能力,現在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因為從小進行早期教育就是希望將來孩子能夠比其他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或者更多的技能,他們在進行藝術能力的培養,比如聽音樂或者是給他看一些早期教育的書,賈老師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嘉賓(賈軍老師)]:三到四歲的孩子,五個能力還要繼續走,但是這時候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慢慢會越來越豐富。

[主持人(曹菊華1)]:三到四歲的寶寶呢?

[嘉賓(賈軍老師)]:手部的動作很重要,小孩一歲左右你會發現他每天最喜歡幹的是什麼,幹什麼都是拍,什麼事情都要模仿。模仿你做事,這時候他想成為一個小大人,自己能幹自己想幹的活兒,這個階段渴望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所以一到兩歲語言動作都非常重要。基本上一個小孩兩三歲的時候,他很多的行為習慣需要特別注意,比如他的秩序,社會規則,這個階段是最關鍵的。 零到兩歲是接受大量資訊,兩到三歲要對資訊加工整理變成自己的,比如過去他知道這叫花兒,但是今天他知道這是粉色或者紫色的花了,會進行細的描述,這就是他的進化,有了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會把過去獲得的經驗和資訊、知識,在這裡進行加工整理,通過過去的感官,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要把資訊加工,變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持人(曹菊華1)]:動作是?

[嘉賓(賈軍老師)]:語言和動作。

[主持人(曹菊華1)]:零到一歲寶寶運動能力比較重要,一到兩歲是語言能力比較重要嗎?

[嘉賓(賈軍老師)]:非常正常,多數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在兩歲或者兩歲半,突然你會發現他會說很多詞了,也會表達很多。

[主持人(曹菊華1)]:這是很正常的?

[嘉賓(賈軍老師)]: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一歲左右的孩子能說爸爸媽媽已經很好了。 一歲半說三到五個詞都很正常,語言的發展個體差異非常大,我們需要做的是觀察他能不能表達理解,因為語言的規律是先理解再表達。比如一歲左右,他能夠說出爸爸媽媽,大概到一歲三個月左右三到五個詞,一歲半左右三到五個詞。會說爸爸媽媽哥哥。

[主持人(曹菊華1)]:很多媽媽關心自己的寶寶大概一歲左右了,說話比較少,所以她非常擔心是不是寶寶將來長大以後語言能力會有問題。

[嘉賓(賈軍老師)]:頭頸部運動,整個上半身的能力。頭到腰這一段能夠自如,或者說我們放大一點,零到一歲這個能力都最為重要。其他幾個方面也很重要,只不過這個是需要著重關注的。 它在五個能力裡邊也有一些不均衡性,一到兩歲是語言發展的最關鍵階段。 [14:20][主持人(曹菊華1)]:哪些運動能力在這個階段重要呢?

[嘉賓(賈軍老師)]:也是看年齡段,小孩在零到三這個階段五個能力要均衡發展,但是零到六個月重要的是運動能力,因為只要有了運動能力,其他的就會跟著上。

[主持人(曹菊華1)]:五項能力當中哪項對孩子影響最大?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可以分步走,因為多數中國媽媽在上班,教育孩子沒有專業背景,要成為高手很難,我做了十餘年早教下來有一個建議,第一個,媽媽一定要找到師傅,比如我可以看說明書,或者請專業人士請教,你需要瞭解孩子最主要的每個階段的大的里程碑,比如我們在零到三歲可以把孩子分成幾個段落。比如出生到六個月,要幫他建立安全感,這個世界是安全充滿愛的,然後和父母之間彼此可以溝通。 孩子從半歲到一歲半最大的是好奇探索,家裡電門不能摸我非要摸,廁所廚房不能去我非要去。從一歲半到兩歲,很多是渴望溝通和交流,要和小朋友在一起,經常還打架。這是希望和周圍的環境溝通互動。 再大一點的時候需要自己變得獨立,自己解決問題,一個兩歲半到三歲的孩子幹什麼可能就要自己來,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忙。 再接下來,每個規律下,瞭解孩子關鍵性的里程碑,比如說安全這個階段,我們還需要關注什麼里程碑?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從大運動來說頭頸部訓練是重點,慢慢能夠獨立坐在那兒,就是一個關鍵里程碑。語言商來說,從最早的喉音,到發音,可以變各種調子,這都是里程碑。

[主持人(曹菊華1)]:您剛才介紹了這五種能力,作為家長,怎麼樣根據這五項能力對零到三歲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呢。 [14:17][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問題有點大,其實我們講邏輯思維能力是循序漸進的,比如說可能我們今天放了一個花在這裡,最早小孩只是知道花,他可能不大明白這個花裡邊外邊各是什麼顏色。隨著年齡增長他知道和花裡邊的心是什麼顏色,邊上是什麼顏色的,其實從裡到外就是一個邏輯,是要通過一段一段變得有邏輯。 比如小孩最早五個手指伸出來,知道有長的有短的,他慢慢就知道中指最長,大拇指最短。這個最長和最短就是個邏輯的概念了,可能把大拇指小拇指數一圈,順序也是一種邏輯,它是一點點加工合成的。

[主持人(曹菊華1)]:我想問一下零到三歲的孩子,很小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通常把運動能力分為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大運動會遵循從頭到腳,最早孩子是脖子豎起來,然後移動身體,爬行、直立行走,同時還遵循從中央到兩邊,孩子大動作是從一點點開始,大運動尤其在零到一歲的寶寶非常重要,因為大運動的發展會改變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他可以扭動身體,180度、270度看世界,看世界的方式可以改變了。他能行走了之後會有更大的好奇心去探索,所以你會發現運動半徑的增大,認知水準也在提高,探索欲望也在大大加強。 還有一種能力是小孩子的認知,所謂的認知能力,就是指孩子來到世界上,他對世界的認識,加工資訊變成自己的本領,我們也可以換個方式理解。

主持人(曹菊華1)]:語言是人和人交流的重要工具。除了語言能力呢?還有什麼其他能力對孩子成長比較重要?

[嘉賓(賈軍老師)]:我想給大家說說語言這樣一種能力,語言是一種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語言這個工具以後,會發現孩子認知的事物可以更好表達了,過去可能不會表達,知道這是燈,這是電腦,今天有了這種能力他就會去描述,就豐富了很多內容,思維也會加快,所以小孩的語言發展也有自己的規律,語言的發展會經歷先去感知語言,基本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六個月是感知語言的最佳時期,會透過你的聲音,肢體語言,可以感知。 接下來要慢慢理解語言,很多孩子從六個月到一歲半之間,他聽懂了,十個月的孩子問他燈在哪他就會指,媽媽在哪他也會指,說再見他也會搖搖手。他可以理解了。 接下來一到三歲多數孩子都能學會表達語言,學會大量的口語,你會發現一個孩子從出生咿咿呀呀,簡單的喉部語言,到一歲左右,會說,到三歲左右變得能說會道,會經歷這樣的過程。語言這樣的一種能力對孩子社會性發展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語言,我們現在就少了一種重要工具。

[主持人(曹菊華1)]:剛才賈老師講到的是五項能力中的其中一項,您能接著為我們介紹下一項能力嗎?

[嘉賓(賈軍老師)]:比如說孩子害羞有很多原因,一種就是父母遺傳基因,我們講遺傳不是說生那一刻的影響,而是父母創造這個環境,如果父母特別內向,不善於表達,如果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讓你的孩子去表達,他沒有習得這樣的本領。如果小孩很少接觸外面的社會和外面的孩子,他可能就會變得膽小、內斂,那我們可能創造的外部環境少了一點。 所以第一要瞭解產生害羞的原因,首先這種情況很正常,只不過程度不一樣,我們需要做的是瞭解產生害羞或者膽怯的原因是什麼,接下來重要的一點,找到原因針對性地創設它,讓他變得大膽。鼓勵孩子去說,比如今天拿了一個杯子,你問寶寶這是杯子嗎?他只能說是或者不是。你如果說寶寶猜猜這是什麼?這杯子怎麼做的?杯子裡有什麼啊,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表達,時間久了就會思考問題,也會表達了。 同樣有的孩子生活的環境比較單一,我們就鼓勵從小的時候進入早期教育的機構,和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有分享交流的機會,人多了,經歷了這樣的環境,或者有了大量的生活體驗,遇到這種情況就變得很自信了。

[主持人(曹菊華1)]: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

[嘉賓(賈軍老師)]:不能這樣講,小孩有害怕的情緒很正常,沒有見過這個人,他抱我就緊張,這是很正常的,七八個月,媽媽要走他就會哭。這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多數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害羞、自我的驕傲、自信這種情緒就會表現出來。那麼我們怎麼做呢?這需要花一點時間。

[主持人(曹菊華1)]:我想問一下,因為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可能是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之間會有一些羞怯,對別的孩子感到害怕,這是不是表示他的社交能力比較差?

[嘉賓(賈軍老師)]:家長常常會關心孩子的社會性,社會行為,我們說一個小孩從他出生的時候,可能一出生他就有各種各樣的表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孩子就會表現出對自我情緒的認知,一個小寶寶大概百天到四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有了自己豐富的表情,而這種能力是透過父母的觀察。隨著孩子到一歲左右,孩子基本上能瞬間轉換自己的情緒,一到兩歲的孩子情緒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觀察,並且模仿,慢慢自己知道、學會最初的情緒的表達。比如開心、快樂,不高興等等,都會有自己的情緒表達,當然這時候表達並不充分,多數孩子到三歲左右的時候就慢慢學會了,我不但要知道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或者慢慢習得一種管理情緒的本領,最為重要的也是看看別人的情緒怎麼回事,他慢慢知道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還有其他的周圍的人。所以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是認識情緒,瞭解情緒,然後學會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下一個層次就是把自己的情緒和周圍的環境和事物發生關聯。

[主持人(曹菊華1)]:能不能具體分析一下五項能力呢?

[嘉賓(賈軍老師)]: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影響孩子一生的五大能力,我們講到底是五個能力呢?一個孩子的健康教育應該是全面的,包括運動、語言、認知、情緒社會性。 一個孩子的運動能力從出生開始,從抬頭挺胸到直立行走,所有這些可以幫助他瞭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得到很多的自信,和他更好地探知世界的本領。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心靈手巧,手部的運動通常是指孩子的動手能力,手和眼睛的協調能力,以及由手帶來的更多的思維能力,這個能力其實做了十一年早教下來,因為我們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樣一種能力比起十年前的結果下來分值不是高了,反而下降了。 還有一種能力是孩子的認知,孩子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觀察這個世界,從各種現象中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傳統的考量因素,小孩聰不聰明很多時候就是看認知能力。 還有一種能力是語言,語言是一種工具,是溝通和交流用的,當然語言也在影響我們很多的社會性。 最後就是孩子的情緒和社會性。 [14:04][主持人(曹菊華1)]:賈軍老師是東方愛嬰創始人、拉瑪澤國際認證分娩導師(LCCE)、PAT國際認證愛嬰導師。1998年創立東方愛嬰,11年來,帶領東方愛嬰成為中國早期教育領導品牌。主編《中國父母親職教育大全》、《和抱抱熊一起玩》系列叢書,説明中國父母在家庭中實施早期教育。今天我們訪談的主題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五項能力。分別是哪五項能力呢?他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產生什麼影響?下面請賈老師給我們講解一下.

[嘉賓(賈軍老師)]:您好。

[主持人(曹菊華1)]:各位可愛的媽媽爸爸,網友朋友們大家好。探討育兒理念,解決育兒問題,做智慧快樂的父母。歡迎來到媽媽說作客,歡迎關注我們的媽媽說視頻訪談。 初為人母,對孩子在能力品質的教育方面,怎樣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是許多爸爸媽媽們比較困惑的事情。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如何發現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哪些能力將會影響和決定孩子的一生,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請賈老師為我們的爸爸媽媽詳細的講一講。 賈老師您好。]

我們提到的是音樂的感受,對音樂的表達能力,要學會聽各種風格,各種民族,甚至是爵士音樂,你都可以讓他欣賞,先輸入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接下來在輸入音樂風格上怎麼結合音樂基本元素,比如說音樂的節奏、節拍,然後怎麼讓他理解音樂基本的元素,音樂的風格,在這個裡面要融入進去。 比如東方愛嬰課堂裡面從一歲三個月就有完整的音樂課,比如我們會讓你知道怎麼聽音樂,接受音樂的聲音,瞭解音樂的長音短音。可能一個敲門的動作,如果長的和短的,他聽到的都不一樣。同樣什麼叫重音樂什麼叫輕音樂呢,我們讓孩子模仿大象怎麼走,怎麼輕呢?我們看小鳥怎麼飛,我們可以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來訓練,如果有你可以找找東方愛嬰中心的老師們,他們可能會給你更加詳細的建議,從出生一直到四歲以前,我們會有完整的系統,將會給孩子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的欣賞,有一個完整的體系。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接著看,這位也是剛剛提過問題的寶貝媽媽,她說寶貝一歲三個月左右,愛聽音樂,平時跟著音樂節奏會做一些自創的舞蹈動作,散步的時候走到放音樂的店門口寶寶會扭屁股,家裡有電子琴寶寶也愛談,我們應該引導嗎?在什麼年齡段比較合適?

[嘉賓(賈軍老師)]:如果協調性比較差選擇一些跟運動有關的,比如有些輪滑,女孩可以學一些舞蹈,早期的嬰兒芭蕾,都是好的選擇。 另外其他的學習的特長,其實媽媽們常常在四五歲的時候有很多困惑,到底讓他學什麼,中國整個的教育體制裡邊,你現在的選擇會關係到他未來,如果又選音樂又選繪畫,又選舞蹈,到小學以後幾乎沒有時間幹別的了,所以現在重點選擇兩項左右的項目,才能堅持下來,否則你也很累,孩子也堅持不了,過兩天誰也不高興就把這個興趣班結束了,因為我兒子九歲半,我經歷過這樣的路徑。所以小孩子要不要學鋼琴,要不要學游泳啊,最後我發現可能能夠堅持下來的,因為最後還要回到學校的教育,我覺得時間已經排滿了,不可能安排太多,如果排了一大堆,我真的擔心未來有沒有時間把興趣堅持下來。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是大豆的媽媽,寶寶五歲了,現在學什麼特長比較好呢?因為她的協調能力很差,想培養動作的協調性。

[嘉賓(賈軍老師)]:一個小孩子如果這麼小就迷戀電腦遊戲的話最簡單的就是你預備環境的時候就沒有讓他打遊戲的機會,家裡電腦就沒有裝就不必為這件事情苦惱,你要戒掉他這個毛病就別讓他有這個機會。 另外還有一點,你回來之後其實七歲的小孩子,很重要的是媽媽,你要陪同他,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的習慣。你在什麼時間必須幹什麼事情,時間規則要制定好,如果一開始沒有制訂好規則,未來就沒有用了,因為七歲的孩子,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他有很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了,這時候你需要引導他,拿出時間陪同他,第三要設定好你的家規和遊戲規則,至於遊戲的事情,把電腦裡面刪掉這個遊戲,我想矛盾就會減少很多。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繼續看,這位網友是濤濤媽媽,她說兒子七歲了,爺爺奶奶管不住了,爸爸又不怎麼會管孩子,管教的重擔落在我身上了,我又要上班,只有晚上能陪他,真不知道怎麼制止他迷戀電腦遊戲,現在一跟他提學習的事就沒有精神,一玩兒電腦就生龍活虎。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什麼叫跳躍性思維,如果說跳躍性的思維的話這個孩子動作快啊,怎麼會接受能力慢呢。思維活躍的孩子語速也快,回答問題也快,加工資訊的速度也快,應該不會在接受能力上慢。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香香媽媽,她說孩子三歲了,上周老師說她跳躍性思維非常強,接受能力就會非常慢,我不知道怎麼辦。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媽媽如果孩子五歲話還是說不清楚,我建議你到當地找專門的機構做一次智商發育的測評,觀察一下。因為媽媽描述的情況,你只是說話說不清楚,但是我不知道能說多少,句子能說多長,說不清楚和能說多少是兩個問題,說不清楚可能跟舌頭發育、牙齒發育有關係,這個我比較建議先去就近找一家專業的能夠提供各種測試的機構做測評,看看他的五個能力,智商分在什麼程度上,如果都合格了,都在正常範圍,你不需要再緊張。 同時你不要太強調一個孩子,這個說不清楚,讓他再說一遍,再說一遍孩子就會很緊張,如果話還說不清楚我建議你去看看跟他本身生理有沒有什麼關係。當然如果一個孩子話都說不清楚,長期是這樣對他上學一定會有影響,先去做一個測量吧,評估一下。

[主持人(曹菊華1)]:大豆媽媽問,孩子五歲了還說不清楚話,教他的時候咬字不清楚,而且不是能很好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候對他感興趣的東西總是在不斷重複,來引起注意,才能表達清楚。別人家的孩子五歲已經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了,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這樣也許會對他上學造成影響,很著急,應該怎麼辦呢?

[嘉賓(賈軍老師)]:第一個是媽媽心態的問題,首先我們不能認為,你的小孩子一定比別人慢,然後媽媽也有了壓力,所以要讓他跟別人差不多。首先媽媽的心態,你的心態實際上是有壓力的,這個壓力會換個方式傳遞給孩子,孩子就要被迫做,這個從邏輯上來講對孩子是不公平的,首先你要先調整心態,第二個看看我們的孩子在什麼程度上,從那個程度上開始,你給他訓練,你如果設一個他根本夠不著的目標逼著他做他可能沒有興趣,相反折紙,別的小朋友折三角形,你的孩子折長方形,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幫他,從一到二再到三,一步一步過渡,你的孩子在從每一個小目標的設定變成一個大目標的完成。 我覺得媽媽首先是改變心態,第二是看看孩子實際的水準,然後你配合他,跟他共同成長,從小目標到大目標, [15:26][主持人(曹菊華1)]:接著看,這位網友說,我家孩子快五歲了,但動手能力很差,畫畫都比其他小朋友慢,對於動手做事從來不主動自覺,必須大人逼著做,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是影響很大,有什麼方法?

[嘉賓(賈軍老師)]:媽媽要求有點高,這個跟鈣沒有關係,三歲讓寶寶複述故事是很挑戰的,小孩最重要的是媽媽講故事,甚至一個晚上講五遍,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就是要把你的知識變成他自己的,所以他讓你一遍遍講故事的目的是他要記得,沒有必要讓他複述,但是你可以換個方式,比如講了五個故事,有五個人物,上一次講的白雪公主,可不可以說你幫我創編一個故事,白雪公主到了動物園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呢,你可以開一個頭,白雪公主來到動物園,你想想一下最先會看到什麼動物呢,小孩給你講,那你講講和馬有什麼關係啊,他會開始說。複述故事是四歲半左右的孩子,才有興趣給你說一點點,說一半的故事還不一定完整。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是張子宣的媽媽,她說寶寶說話晚,現在給他講故事讓他複述都講不出來,才四五句話而已,他一直沒有補過鈣,補充一下,他三歲了。

[嘉賓(賈軍老師)]:一歲三個月的寶寶還是比較好奇,小石子等東西,他都有興趣去看,這裡的問題反映出來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的觀察、好奇和他本能的探索欲望,你比如說奶奶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你是不是可以看看院子裡有花,讓他看看,地面上的葉子可以看一看,他可能不一定會放到嘴巴裡,而是把葉子拿過來,把不同的葉子分類,不同顏色進行排序,或者把葉子剪成不同的片,枝杈有不同的粗細,你要引導他主動探知和觀察,如果你不引導,孩子就自己去看,或者對周圍的環境熟視無睹,葉子每天都看但是從來沒有觀察有多少葉子,如果你引導他,下次找的可能就不是煙頭了,是各種各樣的樹葉,當然他知道樹葉不可以吃,你要告訴他樹葉有什麼好的玩法。 如果他找石頭子,你可以告訴他怎麼玩兒,你發現石頭子和樹葉除了放嘴巴裡面還有更好的方法,他還會放到嘴巴裡面嗎?他一定不會,讓他發現比吃更好玩兒的他就會放棄吃。煙頭他吃一兩次肯定不會吃了,因為沒什麼好吃的。 所以你要找到主題,今天是葉子明天是花兒,後天是石頭子,再後天可能是一群小朋友有什麼不同,衣著有什麼不同。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是寶貝的媽媽,她說我家寶貝一歲三個月左右,最近奶奶帶著在社區玩兒,發現很喜歡揀石子等小東西,還會放到嘴裡,不讓玩兒就會強嘴,如何引導。

[嘉賓(賈軍老師)]:如果是在睡覺,困了,累了,特別需求的情況下咬嘴唇,你就不要太在意,就像每個孩子都需要找一個依戀物,有些孩子咬嘴唇、咬手指,這些都很正常,媽媽不要刻意強調,你越強調他越有壓力,越緊張,如果僅僅睡覺,或者困了的時候才咬,你就不要干涉他。孩子年齡增長了就會慢慢消除掉。 另外小孩遇到問題,喜歡扔玩具,不順心的時候,他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不高興的情緒,那他怎麼辦呢?他會發現有一天我躺地上媽媽就關心我,或者我哭了媽媽關心我,或者扔一個玩具媽媽會關心我。實際上孩子在示範,當我不高興的時候用什麼方式表達,所以重要的還是要告訴孩子,對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不但要說給他聽,最關鍵的要做給他看。要創造環境給他。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優優媽,她說我寶寶25個月了,最近如果不順他的意思會把玩具弄地上去,打他也不怕,使勁哭,直到哭累了才好,還有一個問題,他自從一歲禁奶以後開始,開始咬下嘴唇,怎麼說都不行。

[嘉賓(賈軍老師)]:讀書也非常講究知識,小嬰兒讀書的方式常常是什麼?字在他眼前,爬在那裡,或者抱著他在二十五米的範圍內看。再大一點的時候,學步兒的讀書,孩子最喜歡運動,讀書姿勢建議兩個位置,一個是寶寶坐在媽媽一條側腿上,用手攬著腰,面對面讀。還有一種是讓孩子站在你的邊上。 閱讀的時候也有一個注意事項,千萬不要強調每次閱讀孩子都把書讀完,關鍵是他哪怕讀三頁,他只要是認真讀完就可以。

[嘉賓(賈軍老師)]:當然可以了,我們主張小寶寶的閱讀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孩子出生以後可以讓他看圖片,那是最早期的閱讀,所以一歲一定是可以培養的,怎麼培養呢?第一個呢,閱讀第一你要確定時間,我們建議孩子清醒的狀態,然後又不是特別興奮的狀態,比如說你早期,那個時間,或者晚上睡覺之前,可能那個時候他狀態不錯,又不那麼興奮。如果他在玩兒的特別高興的時候讓他讀書根本不可能。 所以要選擇孩子相對安靜的時候,但是狀態還比較好的時候。 第二就是要選擇好閱讀的圖書,尤其零到三歲孩子的閱讀一定不要想像父母一樣讀一本書,對孩子來說書更多的是一種玩具,也是你教育孩子的媒介,可以教會他們的行為,一個習慣。這時候閱讀書的選擇非常重要。我們會說零到六個月的書都是媽媽跟孩子共讀的書。這時候建議選擇大的硬紙版書,圖片最好是真實的,因為零到六個月需要看到真實世界的東西。第一個月從點線面開始,到三個月彩色畫面,到五個月簡單的動物圖片。六個月到一歲的時候孩子主動會玩兒書,所以書分為兩類,一種是父母孩子一起讀,還有一種是孩子玩兒的,孩子玩兒的在七八釐米大小,孩子可以去咬,可以去翻,一到兩歲的孩子讀書最好有一個簡單情節,二到三歲最好有簡單故事,這樣的書給孩子讀。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繼續看下一位網友,甯甯媽,寶寶一歲了,是否可以培養閱讀能力了?怎麼培養?

[嘉賓(賈軍老師)]:我不知道這個孩子現在有多大,我覺得應該至少一歲半到兩歲半之間,也可以問一下這個媽媽,問完以後我再回答他,因為小孩攻擊性一歲和兩歲不一樣。多數孩子一歲到兩歲半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形成他會用肢體語言表達意願,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別人來搶他的東西的時候,因為這時候小孩有一個特點叫做所有權,說這個杯子不管是誰的,我拿到了就是我的,所以孩子的本能就是見到別人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所有權的概念,完了才會認識什麼東西真正是我的,我的自我意識才會形成。你要説明他認識這個東西是別人的,這個東西是我的,運用輪流的概念。 不能講這個孩子有缺陷,完全不可以這麼定義,他有一定的身體的小的攻擊性是非常正常的,三歲之前,這種能力非常正常,他本能的就會用這種方式表現。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看下一位網友,奇奇媽,她說有一個問題,我家寶寶有一點小的攻擊性,不會主動攻擊,但是別人搶他的東西他會抓人,這是性格缺陷嗎?其他孩子不會這樣。

[嘉賓(賈軍老師)]:一個七歲的小孩子,時間的概念,規則的意識你要制定標準,我兒子現在九歲半,他曾經也有這樣的情況,你要引導孩子說出承諾就要兌現,比如說你可以跟孩子商量,遊戲我們講說你在什麼時間可以玩兒,比如說上學,你規定他,可能週一到週五不可以玩兒,週六周日,七歲下孩子已經認識鐘錶了,就玩兒二十分鐘,你要引導他,玩兒遊戲有規則,規則一,每週六玩兒二十分鐘,這些規則你列好,最後問他你同意嗎?媽媽就要讓他簽字,下次再玩兒的時候,問他遊戲規則是什麼?你提醒他,如果今天是週三你問他可以玩兒嗎?孩子說規則裡面沒有,沒有當然就不能玩兒了,因為你自己做出了承諾,你簽了名字,為什麼還要玩兒呢,所以你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只要他承諾你,當然你規則開始建立的時候孩子可能需要適應,學會兌現承諾,如果沒有你要提醒他,時間久了他一定會知道兌現承諾。

[主持人(曹菊華1)]:這位網友說兒子七歲了,九月一號進入小學一年級,可是他總是喜歡玩兒電腦上的小遊戲,每天都要引開他的注意力,不能讓他老是盯著電腦,請問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制止他玩兒遊戲嗎?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寶寶一歲半有這種情況很正常,有些孩子前後會差異一兩個月的時候,有一種膽小害羞的情緒出現,常常在兩歲左右,有些還是一歲半也會有。需要怎麼改善呢?一種可能你就要媽媽陪同,開始可以找一些比他大一點的孩子,因為小朋友喜歡比他略大一點的孩子,邀請他去你的家,先讓他們倆有熟悉,有了小的半徑,下次再多邀請兩個小朋友,因為家裡他是熟悉的。 再接下來你可能就需要帶著他到樓下,帶著他跟別的小朋友玩兒。還有一種是你可以設置一些活動或者遊戲,拿一個小球下樓到廣場,你在中間,你家的寶寶可能在前面,你可以穿球,這個過程中跟陌生人玩兒就不會緊張。可以做一些輪流的遊戲緩解他的壓力。

[主持人(曹菊華1)]:繼續看,魯魯媽媽說寶寶一歲半了,最近一個多月出去玩兒的時候只要碰見小朋友,不管年齡大小,都會非常緊張,表現出很害怕的感覺,在家裡又十分開朗,這是為什麼?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

[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問題比較泛,我們講脾氣和孩子的性格一定是有關聯的,壞脾氣的寶寶不代表他一定有壞性格,壞脾氣不知道家長怎麼定義的,重要一點就是你要看如何把脾氣用什麼方式表達出來。如果他的脾氣表達的方式是符合我們的主流文化的,你比如說當我們成人不高興的時候會說我不高興,我會用肢體的動作表現出來。 當把不高興情緒表達出去的時候就意味著情緒過渡掉了,所以這兩者的關聯性是有的。 當然這個問題跟西西媽媽的問題有共性的地方,你要瞭解發脾氣的原因,做五六種的引導方法,重要的一點,媽媽做示範,不要遇到事情一點火就著,你不鎮定他一定不會很鎮定地面對。

[主持人(曹菊華1)]:這由網友是可欣的媽媽,她說對脾氣很大的寶寶,要注意怎麼樣的教育和培養性格呢?

[嘉賓(賈軍老師)]:四個半月是很正常的,我相信這個媽媽帶的比較多,當然他會依戀你,四個半月的時候陌生人多起來,這時候他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你不用擔心。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西西媽媽,她說我家寶寶四個半月,晚上會認生。別人抱會哭,這樣會對寶寶的社交有影響嗎?這樣好不好。

[嘉賓(賈軍老師)]:第三最好把他帶離發脾氣的現場,第四觀察這個小孩子脾氣還是很大,你讓他獨自待一會兒,然後再帶離現場。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是避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跟他嘮叨,所有的嘮叨都是多餘的,馬上你事情過後再嘮叨,比如今天女兒有一個壞脾氣,我女兒三歲半了,她說媽咪我要吃餃子不放蔥,已經做完了,她說我不吃了,我就不願意了。只要不願意就不離你們了。我的方式就是先不理她,等她過來,你抱著她,從沙發裡面把她拖出來,然後說發脾氣要用嘴巴說,用你的聲音說,而不是躲起來。別人猜不出來你到底想幹嗎,兩三天之後我就提醒她,文明的孩子該怎麼著?她就說媽咪我沒有發脾氣,我跟你說。這樣她有了一個情緒的表達方式。所以要教會她學會怎麼表達情緒,搖頭、跺腳,一定要讓脾氣發洩出來。

[嘉賓(賈軍老師)]:接下來讓寶寶試試看,試完再給他一些適當的幫助。 媽媽還問這個寶寶脾氣大怎麼辦,我們講說一歲半到兩歲三個月的寶寶有脾氣很正常,我們要分析寶寶產生脾氣的原因,通常一個小孩發脾氣有幾種現象,一種就是生理上不舒服,比如沒睡好覺,第二種是由於成長過程中的壓力,比如說可能桌子上放了一個糖,我想去夠,可是我夠不著。或者搬個凳子才可以夠著,他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常常會有壓力,這種壓力就會變成一種脾氣。遇到這樣的壓力我建議媽媽們給他以即時的幫助,看看他為什麼。 成長中有脾氣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種脾氣說因為孩子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比如說家裡搬家了,換阿姨了,他也會有脾氣,所以第一步還是要分清楚脾氣產生的原因。 最難判斷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脾氣,我想說一個話媽媽聽不懂,怎麼辦呢?當孩子發脾氣第一你要做的是你自己深吸一口氣,別你自己也攏不住火,如果你火一著,孩子也學會了,爆脾氣。所以你要自己默默在心裡數一到十,發脾氣的時候給寶寶一個大大的擁抱,擁抱是非常管用的,比如夫妻吵了抱一下馬上會安靜。小孩也是這樣。

[嘉賓(賈軍老師)]:第一個問題是愛發脾氣怎麼辦,然後愛弄壞東西,兩歲左右的孩子,尤其男孩子,他琢磨的不是玩具怎麼玩兒,而是如何拆,兩歲左右的孩子最大的是想瞭解事物的屬性,這個事物的形狀我想知道怎麼做的,什麼材質的,他會對事物的細節進行追究,所以就會把玩具拆裝。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引導他如何拆裝,有些能拆有些不能拆,比如你拿了一個本身就是拆裝的玩具,就可以引導他,如何用手擰,如何用扳手擰,遇到這樣的東西要正確引導他,讓他把內在需求得到滿足,可以買一些擰的玩具,這時候有一個細節,如果做直徑小於五釐米的玩具一定要有家長陪同。第二個拿來新的玩具要示範,有些孩子把玩具摔壞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麼玩兒,你需要按照說明書給孩子示範,他才知道這是一個拆裝玩具,我可以轉動,可以重新拆裝,我甚至可以讓它運動,你可以給孩子示範,讓孩子覺得有興趣。

[主持人(曹菊華1)]:新新媽媽說寶寶現在兩歲了,不讓做什麼事偏做,愛發脾氣,有什麼辦法改變?

[嘉賓(賈軍老師)]:十一個月的寶寶脾氣大還早一點,他十一個月慢慢知道自己的各種情緒了,不高興知道發脾氣來表達,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他正在看某一個東西,你要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剛才看小狗很有興趣,突然打一個噴嚏,他可能就轉到一朵花上了。所以這個階段要引導孩子觀察各種環境用什麼情緒表達。 第二當你不想讓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過渡,給孩子一個轉移,讓他適應內心的好奇。比如你可以說這兒有個杯子,我們玩兒杯子好不好,孩子就會轉移,避免對孩子情緒的正面衝突。

[主持人(曹菊華1)]:下一位網友是子涵媽媽,寶寶十一個月了,脾氣很壞,不順著他就會鬧,到外面玩兒會抱著離開他玩兒的東西會大鬧,現在這個階段可以打嗎?和他說話可以懂嗎?

[嘉賓(賈軍老師)]:當然了,會爬的寶寶聰明是有科學依據的,剛才也有提到,會爬的寶寶是因為看世界範圍更大了,這意味著他探索世界的本領提高了,靠自己的本領可以去到他想去的地方,比媽媽抱著的半徑更大了,空間更大了,探索世界的本領增強了,還有一個是他全身的協調能力增強了,第三個是他認識空間的知覺也會好一點。

[嘉賓(賈軍老師)]:當然了,會爬的寶寶聰明是有科學依據的,剛才也有提到,會爬的寶寶是因為看世界範圍更大了,這意味著他探索世界的本領提高了,靠自己的本領可以去到他想去的地方,比媽媽抱著的半徑更大了,空間更大了,探索世界的本領增強了,還有一個是他全身的協調能力增強了,第三個是他認識空間的知覺也會好一點。

[主持人(曹菊華1)]:歡迎大家再次來到媽媽說視頻訪談,剛才賈軍老師跟我們聊了很多關於影響孩子一生的五項能力的話題,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網友朋友們都有什麼問題希望賈軍老師給予指導和幫助。 第一位網友,辰辰媽媽,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聽說會爬的寶寶特別聰明,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主持人(曹菊華1)]:非常感謝賈老師跟我們網友朋友們分享了賈老師十一年的寶貴經驗,不知不覺訪談節目已經進行了一半,讓我們稍微休息一下,下半場賈老師會針對網友的提問一一做答。十分鐘後精彩繼續,大家一定要回來。 [14:40][嘉賓(賈軍老師)]:邏輯創造能力就是認知的能力,我們剛才提到了一個大的概念,隨著孩子認知以及他經驗的增多,這樣一種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他就會變得越來越獨立,自己可以解決問題。

[主持人(曹菊華1)]:這五項能力當中,社會交往能力剛才我們有聊到,還有就是邏輯創造能力,賈老師能夠幫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嗎?

[嘉賓(賈軍老師)]:我覺得最為關鍵的幾個,第一家長首先要有意識,教育一定要五個方面均衡,第二要找出一個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里程碑,第三個找到專業機構給你去示範如何實現每個階段的里程碑,第四個,找到家庭使用的工具,然後變成一個有效的整體,合在一起,可能機構、家庭、社會,讓我們去培養健康、快樂、自信的寶寶,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主持人(曹菊華1)]:如 果有這樣一套東西家長進行早期教育就有目的性了,不會像之前那樣茫然。今天賈老師能不能系統對家長建議一下,在家裡如何對那幾項能力,家長應該怎麼在零到三歲寶寶進行引導。

[嘉賓(賈軍老師)]:這裡面有兩樣東西,一個叫做媽媽的書,每個月會有一套。第一個東西給媽媽,讓你知道這一個月的孩子的發展里程碑是什麼,第二我們提供一個DVD,是媽媽和孩子共同使用,有一部分是給孩子,跟著DVD裡面的抱抱熊進行學習,一部分是做給媽媽,DVD指導媽媽。當然還有一個CD,晨起的音樂到搖籃曲,一天的音樂遊戲編輯在裡面。 第四有個寶寶的書,書是孩子終身受用的,書是一種工具,有時候是玩具,有時候可以學習一些行為。 第五個是每個月給寶寶找一款經典玩具。 第六個是給一個測評工具,可以在網上做記錄,記錄寶寶整個成長的過程,當然這裡面就有六樣東西了。

[主持人(曹菊華1)]:剛才您提到了抱抱熊,這個抱抱熊包含什麼東西呢?裡面有什麼樣的工具來幫助家長在家庭裡面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嘉賓(賈軍老師)]:我覺得那個還是稍微簡單一點,好的早期教育對父母來說,成功的早期教育一定有三個支撐點,一個就是專業機構,因為父母不是專門做這件事情的,所以一定要得到專業機構的系統支援。接下來一定要以家庭作為另外一個支點,家長說我沒有這樣的東西怎麼辦,那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家庭的早教產品,還有一個就是社會。 所以社會、專業機構和家庭構成了一個孩子早期教育的鐵三角,我們東方愛嬰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支點是機構,我們有超過400家中心,接近12年的早教歷史,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 另外我們開發了一個抱抱熊產品,這是一個早教產品,我們在中國隔代教育是個很大的現實狀況,70%的媽媽需要上班,帶孩子的工作交給了老人或者阿姨,怎麼樣讓這些人用一個同樣的教育標準,在每個家庭有困惑。抱抱熊是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讓家裡人得到一個系統的教育,有很多的工具,希望在家裡得到專業機構的配合。

[主持人(曹菊華1)]:可能父母在這個階段也比較茫然,在家裡不知道怎麼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賈老師有沒有好的推薦方式呢?比如說做一些親子遊戲,和孩子互動什麼的。

[嘉賓(賈軍老師)]:你試一下,出生五天的孩子跟他目光對視他會看你,你打哈欠他會一直觀察,甚至他會張開嘴巴啊,你跟他啊,他也會啊,只不過不出聲,嘴形有。 可能出生五天的孩子看圖片也能看得很認真,五天的孩子,你逗他的時候他會目光注視你的眼睛,手會跟你交流,其實一個孩子出生,我們叫生而會學,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需要你創造所有的環境,哪怕幾天的孩子,我們很多人講說,一個孩子出生三天沒有接受教育已經晚了三天。十一年做下來我覺得早期教育本身一個神秘化的東西,我們做的所有的工作就是孩子有這樣的本領,我怎麼創設環境讓這個本領發揮出來,就像一個孩子出生以後,上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我們把任務給了學校,老師按照學校的提示,配合學校的教育。零到三歲呢?我們過去沒有意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了,他們走進早教課堂,找到了專業的人士幫助他,小孩從出生開始就有階段性的各種能力,和應該給他創造各種教育,所以早期教育不僅僅是孩子,是兩個,父母和孩子。

[主持人(曹菊華1)]:家長覺得說了孩子也沒有反應或者不明白。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可以不開始早教,或者這麼小怎麼教育他。

[主持人(曹菊華1)]:我們知道對寶寶的早期教育,零到三歲比較重要,可以說零到一歲的孩子,認知性並不是很強,這個階段家長如果要做早期教育應該做什麼方面的引導比較合適。

[嘉賓(賈軍老師)]:多數寶寶應該在五到六個月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準備。

[主持人(曹菊華1)]:寶寶大概幾個月的時候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爬行訓練。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通常要去觀察這個孩子學會很好撐起自己的上肢,可以在床上打轉,甚至爬在床上,肚子貼著床面像飛機一樣飛,這時候就具備了訓練的基本要素。訓練爬行的時候有幾個方式,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爸爸媽媽兩個人配合,右胳膊左腿,左胳膊右腿,前面拉後面推,這樣先給他一個被動的。然後要輔助很多訓練,比如下肢的力量,當然有些孩子比較胖,媽媽可以用大毛巾把他小肚子兜起來,先讓他移動,甚至可以買一些大的球,讓他爬在球上,他如果想控制自己不掉下來,本能的就需要協調自己的控制能力,爬行對一個孩子真的非常重要,因為孩子一旦爬行,就改變了他認知世界的方式,過去是完全依靠大人,學會爬行就可以獨立做了,孩子學會爬行之後,如果一個小孩子從來沒有爬過,他對空間的廣度和深度沒有那麼深。爬行過的孩子見到一塊空的玻璃就不敢去,沒有學過爬行的孩子一下就下去了。如果桌子放在這兒,沒有學過爬行的孩子就下去了,學過的就會猶豫一下。 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2000年的時候有個孩子來我們這兒上課19個月,他從來沒有爬行過,我們的中心裡面上課是用軟墊,孩子19個月,不會爬行,不會站,每次上完課媽媽不幫忙他就在那兒哭,後來我跟他媽媽聊天,他說我孩子從來沒有學過爬行,從19個月開始,差不多練了一個月,孩子怎麼知道從墊上站起來,一旦學會爬行,他媽媽就告訴我孩子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以前不獨立,自從有了這個本領以後變得特別快樂,做很多事情變得特別自信,所以我們生活當中的例子也是提示我們有小寶寶的網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爬行能力的訓練。

[主持人(曹菊華1)]:應該怎麼訓練?

[嘉賓(賈軍老師)]:應該還沒有科研表明孩子爬的快慢和聰明程度有什麼差異,但是爬行這個能力需要訓練。

[主持人(曹菊華1)]:在這五項能力當中,其中有一項是運動能力,因為我看到有些媽媽有疑惑,他的寶寶爬行會比其他寶寶慢,聽說爬的快的寶寶將來長大會比較聰明,有這樣的說法嗎?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通常不把藝術能力獨立出來,因為藝術是綜合的表現形式,對孩子的想像、創造、動手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表現,未來可能會變成藝術的審美、欣賞能力。 小孩子可能從出生開始,都在給孩子一種美的薰陶,從出生開始讓他欣賞不同的圖片,這也是一種借鑒的過程,兩歲孩子開始塗鴉,可以創造,比如他玩兒積木,積木是一種建構過程,這也是藝術想像或者加工過程。同樣架構幾塊積木,他會說媽媽,這是城堡,他也可以自己畫一些。小孩子可能不在於他畫什麼,所以我們講藝術的能力是綜合的,我們會通過日常環境,通過塗鴉、繪畫、音樂等遊戲,綜合的東西來培養。

[主持人(曹菊華1)]:我想知道在這五項能力當中其中有一項是藝術能力,現在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因為從小進行早期教育就是希望將來孩子能夠比其他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或者更多的技能,他們在進行藝術能力的培養,比如聽音樂或者是給他看一些早期教育的書,賈老師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嘉賓(賈軍老師)]:三到四歲的孩子,五個能力還要繼續走,但是這時候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慢慢會越來越豐富。

[主持人(曹菊華1)]:三到四歲的寶寶呢?

[嘉賓(賈軍老師)]:手部的動作很重要,小孩一歲左右你會發現他每天最喜歡幹的是什麼,幹什麼都是拍,什麼事情都要模仿。模仿你做事,這時候他想成為一個小大人,自己能幹自己想幹的活兒,這個階段渴望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所以一到兩歲語言動作都非常重要。基本上一個小孩兩三歲的時候,他很多的行為習慣需要特別注意,比如他的秩序,社會規則,這個階段是最關鍵的。 零到兩歲是接受大量資訊,兩到三歲要對資訊加工整理變成自己的,比如過去他知道這叫花兒,但是今天他知道這是粉色或者紫色的花了,會進行細的描述,這就是他的進化,有了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會把過去獲得的經驗和資訊、知識,在這裡進行加工整理,通過過去的感官,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要把資訊加工,變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持人(曹菊華1)]:動作是?

[嘉賓(賈軍老師)]:語言和動作。

[主持人(曹菊華1)]:零到一歲寶寶運動能力比較重要,一到兩歲是語言能力比較重要嗎?

[嘉賓(賈軍老師)]:非常正常,多數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在兩歲或者兩歲半,突然你會發現他會說很多詞了,也會表達很多。

[主持人(曹菊華1)]:這是很正常的?

[嘉賓(賈軍老師)]: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一歲左右的孩子能說爸爸媽媽已經很好了。 一歲半說三到五個詞都很正常,語言的發展個體差異非常大,我們需要做的是觀察他能不能表達理解,因為語言的規律是先理解再表達。比如一歲左右,他能夠說出爸爸媽媽,大概到一歲三個月左右三到五個詞,一歲半左右三到五個詞。會說爸爸媽媽哥哥。

[主持人(曹菊華1)]:很多媽媽關心自己的寶寶大概一歲左右了,說話比較少,所以她非常擔心是不是寶寶將來長大以後語言能力會有問題。

[嘉賓(賈軍老師)]:頭頸部運動,整個上半身的能力。頭到腰這一段能夠自如,或者說我們放大一點,零到一歲這個能力都最為重要。其他幾個方面也很重要,只不過這個是需要著重關注的。 它在五個能力裡邊也有一些不均衡性,一到兩歲是語言發展的最關鍵階段。 [14:20][主持人(曹菊華1)]:哪些運動能力在這個階段重要呢?

[嘉賓(賈軍老師)]:也是看年齡段,小孩在零到三這個階段五個能力要均衡發展,但是零到六個月重要的是運動能力,因為只要有了運動能力,其他的就會跟著上。

[主持人(曹菊華1)]:五項能力當中哪項對孩子影響最大?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可以分步走,因為多數中國媽媽在上班,教育孩子沒有專業背景,要成為高手很難,我做了十餘年早教下來有一個建議,第一個,媽媽一定要找到師傅,比如我可以看說明書,或者請專業人士請教,你需要瞭解孩子最主要的每個階段的大的里程碑,比如我們在零到三歲可以把孩子分成幾個段落。比如出生到六個月,要幫他建立安全感,這個世界是安全充滿愛的,然後和父母之間彼此可以溝通。 孩子從半歲到一歲半最大的是好奇探索,家裡電門不能摸我非要摸,廁所廚房不能去我非要去。從一歲半到兩歲,很多是渴望溝通和交流,要和小朋友在一起,經常還打架。這是希望和周圍的環境溝通互動。 再大一點的時候需要自己變得獨立,自己解決問題,一個兩歲半到三歲的孩子幹什麼可能就要自己來,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忙。 再接下來,每個規律下,瞭解孩子關鍵性的里程碑,比如說安全這個階段,我們還需要關注什麼里程碑?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從大運動來說頭頸部訓練是重點,慢慢能夠獨立坐在那兒,就是一個關鍵里程碑。語言商來說,從最早的喉音,到發音,可以變各種調子,這都是里程碑。

[主持人(曹菊華1)]:您剛才介紹了這五種能力,作為家長,怎麼樣根據這五項能力對零到三歲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呢。 [14:17][嘉賓(賈軍老師)]:這個問題有點大,其實我們講邏輯思維能力是循序漸進的,比如說可能我們今天放了一個花在這裡,最早小孩只是知道花,他可能不大明白這個花裡邊外邊各是什麼顏色。隨著年齡增長他知道和花裡邊的心是什麼顏色,邊上是什麼顏色的,其實從裡到外就是一個邏輯,是要通過一段一段變得有邏輯。 比如小孩最早五個手指伸出來,知道有長的有短的,他慢慢就知道中指最長,大拇指最短。這個最長和最短就是個邏輯的概念了,可能把大拇指小拇指數一圈,順序也是一種邏輯,它是一點點加工合成的。

[主持人(曹菊華1)]:我想問一下零到三歲的孩子,很小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嘉賓(賈軍老師)]:我們通常把運動能力分為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大運動會遵循從頭到腳,最早孩子是脖子豎起來,然後移動身體,爬行、直立行走,同時還遵循從中央到兩邊,孩子大動作是從一點點開始,大運動尤其在零到一歲的寶寶非常重要,因為大運動的發展會改變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他可以扭動身體,180度、270度看世界,看世界的方式可以改變了。他能行走了之後會有更大的好奇心去探索,所以你會發現運動半徑的增大,認知水準也在提高,探索欲望也在大大加強。 還有一種能力是小孩子的認知,所謂的認知能力,就是指孩子來到世界上,他對世界的認識,加工資訊變成自己的本領,我們也可以換個方式理解。

主持人(曹菊華1)]:語言是人和人交流的重要工具。除了語言能力呢?還有什麼其他能力對孩子成長比較重要?

[嘉賓(賈軍老師)]:我想給大家說說語言這樣一種能力,語言是一種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語言這個工具以後,會發現孩子認知的事物可以更好表達了,過去可能不會表達,知道這是燈,這是電腦,今天有了這種能力他就會去描述,就豐富了很多內容,思維也會加快,所以小孩的語言發展也有自己的規律,語言的發展會經歷先去感知語言,基本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六個月是感知語言的最佳時期,會透過你的聲音,肢體語言,可以感知。 接下來要慢慢理解語言,很多孩子從六個月到一歲半之間,他聽懂了,十個月的孩子問他燈在哪他就會指,媽媽在哪他也會指,說再見他也會搖搖手。他可以理解了。 接下來一到三歲多數孩子都能學會表達語言,學會大量的口語,你會發現一個孩子從出生咿咿呀呀,簡單的喉部語言,到一歲左右,會說,到三歲左右變得能說會道,會經歷這樣的過程。語言這樣的一種能力對孩子社會性發展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語言,我們現在就少了一種重要工具。

[主持人(曹菊華1)]:剛才賈老師講到的是五項能力中的其中一項,您能接著為我們介紹下一項能力嗎?

[嘉賓(賈軍老師)]:比如說孩子害羞有很多原因,一種就是父母遺傳基因,我們講遺傳不是說生那一刻的影響,而是父母創造這個環境,如果父母特別內向,不善於表達,如果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讓你的孩子去表達,他沒有習得這樣的本領。如果小孩很少接觸外面的社會和外面的孩子,他可能就會變得膽小、內斂,那我們可能創造的外部環境少了一點。 所以第一要瞭解產生害羞的原因,首先這種情況很正常,只不過程度不一樣,我們需要做的是瞭解產生害羞或者膽怯的原因是什麼,接下來重要的一點,找到原因針對性地創設它,讓他變得大膽。鼓勵孩子去說,比如今天拿了一個杯子,你問寶寶這是杯子嗎?他只能說是或者不是。你如果說寶寶猜猜這是什麼?這杯子怎麼做的?杯子裡有什麼啊,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表達,時間久了就會思考問題,也會表達了。 同樣有的孩子生活的環境比較單一,我們就鼓勵從小的時候進入早期教育的機構,和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有分享交流的機會,人多了,經歷了這樣的環境,或者有了大量的生活體驗,遇到這種情況就變得很自信了。

[主持人(曹菊華1)]: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

[嘉賓(賈軍老師)]:不能這樣講,小孩有害怕的情緒很正常,沒有見過這個人,他抱我就緊張,這是很正常的,七八個月,媽媽要走他就會哭。這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多數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害羞、自我的驕傲、自信這種情緒就會表現出來。那麼我們怎麼做呢?這需要花一點時間。

[主持人(曹菊華1)]:我想問一下,因為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可能是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之間會有一些羞怯,對別的孩子感到害怕,這是不是表示他的社交能力比較差?

[嘉賓(賈軍老師)]:家長常常會關心孩子的社會性,社會行為,我們說一個小孩從他出生的時候,可能一出生他就有各種各樣的表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孩子就會表現出對自我情緒的認知,一個小寶寶大概百天到四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有了自己豐富的表情,而這種能力是透過父母的觀察。隨著孩子到一歲左右,孩子基本上能瞬間轉換自己的情緒,一到兩歲的孩子情緒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觀察,並且模仿,慢慢自己知道、學會最初的情緒的表達。比如開心、快樂,不高興等等,都會有自己的情緒表達,當然這時候表達並不充分,多數孩子到三歲左右的時候就慢慢學會了,我不但要知道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或者慢慢習得一種管理情緒的本領,最為重要的也是看看別人的情緒怎麼回事,他慢慢知道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還有其他的周圍的人。所以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是認識情緒,瞭解情緒,然後學會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下一個層次就是把自己的情緒和周圍的環境和事物發生關聯。

[主持人(曹菊華1)]:能不能具體分析一下五項能力呢?

[嘉賓(賈軍老師)]: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影響孩子一生的五大能力,我們講到底是五個能力呢?一個孩子的健康教育應該是全面的,包括運動、語言、認知、情緒社會性。 一個孩子的運動能力從出生開始,從抬頭挺胸到直立行走,所有這些可以幫助他瞭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得到很多的自信,和他更好地探知世界的本領。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心靈手巧,手部的運動通常是指孩子的動手能力,手和眼睛的協調能力,以及由手帶來的更多的思維能力,這個能力其實做了十一年早教下來,因為我們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樣一種能力比起十年前的結果下來分值不是高了,反而下降了。 還有一種能力是孩子的認知,孩子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觀察這個世界,從各種現象中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傳統的考量因素,小孩聰不聰明很多時候就是看認知能力。 還有一種能力是語言,語言是一種工具,是溝通和交流用的,當然語言也在影響我們很多的社會性。 最後就是孩子的情緒和社會性。 [14:04][主持人(曹菊華1)]:賈軍老師是東方愛嬰創始人、拉瑪澤國際認證分娩導師(LCCE)、PAT國際認證愛嬰導師。1998年創立東方愛嬰,11年來,帶領東方愛嬰成為中國早期教育領導品牌。主編《中國父母親職教育大全》、《和抱抱熊一起玩》系列叢書,説明中國父母在家庭中實施早期教育。今天我們訪談的主題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五項能力。分別是哪五項能力呢?他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產生什麼影響?下面請賈老師給我們講解一下.

[嘉賓(賈軍老師)]:您好。

[主持人(曹菊華1)]:各位可愛的媽媽爸爸,網友朋友們大家好。探討育兒理念,解決育兒問題,做智慧快樂的父母。歡迎來到媽媽說作客,歡迎關注我們的媽媽說視頻訪談。 初為人母,對孩子在能力品質的教育方面,怎樣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是許多爸爸媽媽們比較困惑的事情。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如何發現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哪些能力將會影響和決定孩子的一生,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請賈老師為我們的爸爸媽媽詳細的講一講。 賈老師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