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塘廈“好姨”29年免費傳授茶果手工藝 以茶果之道教育子女

好姨茶果做得好,還義務傳授製作茶果的手工藝 (通訊員 唐小寶 攝)

未進其門,先聞其香。還沒踏進好姨的家門,茶果的香味就撲鼻而來,讓人不由自主地隨著那股清香味越走越近……

在塘廈鎮石潭埔社區有這麼一位製作了近30年茶果的阿姨——岑多好。由於岑多好不僅茶果做得好,還長年義務傳授製作茶果的工藝,因此在石潭埔社區說起她,幾乎無人不曉。

為了將塘廈的民間手工藝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近日記者對岑多好進行深入採訪。

好姨的茶果情緣

岑多好,人稱“好姨”或者“炳嫂”,不僅是塘廈鎮石潭埔社區的媳婦,還是塘廈傳統小吃——茶果的傳播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茶果僅僅是用於逢年過節的時候鄰里之間的來往,並沒有投入到市面上。當年的塘廈,家家戶戶的婦女對於茶果這些傳統小吃的製作無人不會,好姨也不例外。一開始的好姨只會簡單的製作,嫁入塘廈之後,由於家婆的離世,

這個製作的角色就由自己來擔任,一做就是29年。

好姨因為要照顧家庭,並沒有打算要進行大規模的製作,只做一些給小孩當零食,送一些給鄰里。但是,由於這門手藝越來越少人傳承,自己會製作茶果的事情又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紅”了,慕名而來的人也絡繹不絕。為了不讓那些慕名者失望,為了不想這門手藝失傳,也為了讓退休生活有意義,好姨便開始一心一意投入到茶果的製作中去。

以茶果之道教育子女

好姨有一兒二女,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好姨就會帶動他們一起來幫忙,清洗蕉葉並剪裁成正方形、調餡料、揉糯米團,每個步驟都手把手地教。一來是為了可以讓孩子們學會這門手藝,讓茶果手藝可以繼續下去;二來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生活不容易,明白“要吃就得做”這個道理,珍惜自己得到的東西。特別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吃上自己和母親一起做的茶果。

一切都是為了傳播

現在好姨的幾個孩子都成家立室了,孫子孫女也長大了,她也有更多的時間去鑽研茶果等特色小吃。這麼多年來,好姨每天都要早上5點起床開始一天的“製作茶果之旅”,一天至少要做200個,最多的時候一天完成2000個。去年,她也曾想過不做了,可是她深知如果自己不繼續做,

這項傳統小吃手藝就很難傳承下去,所以她說“做到我做不動為止。”

好姨不僅自己做,還敞開大門,歡迎大家去學習,有問必答,有教無類。她總是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前去學習的人怎麼和糯米粉,怎麼調餡才可以咸淡適中,怎麼樣才可以讓茶果吃起來更有質感。在採訪過程中,不時會有一些人因為被茶果的清香味吸引而過來觀看,好姨都會大方地告訴大家製作方法。

不僅免費“開班授課”,每次塘廈鎮有關傳統美食的宣傳,義賣等活動,好姨都會加入其中。這就不奇怪,好姨對於茶果這項傳統美食的傳播口號就是“一切都是為了傳播,越多人學會越好”。

“一斤豆要四兩糖,一斤花生半斤白糖。”這是好姨製作茶果的配方。她叮囑記者要向讀者公佈出去,讓更多的人都能自己做正宗的茶果,到時候家家戶戶都能吃上了,讓子子孫孫都可以嘗到了。

每次塘廈鎮有關傳統美食的宣傳,義賣等活動,好姨都會加入其中。這就不奇怪,好姨對於茶果這項傳統美食的傳播口號就是“一切都是為了傳播,越多人學會越好”。

“一斤豆要四兩糖,一斤花生半斤白糖。”這是好姨製作茶果的配方。她叮囑記者要向讀者公佈出去,讓更多的人都能自己做正宗的茶果,到時候家家戶戶都能吃上了,讓子子孫孫都可以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