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10大名廚,你都知道嗎?

民以食為天。中國美食,舉世公認,烹調技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國歷史上出現了諸多的著名廚師,精美絕倫的肴饌豐富了祖國飲食文化的內容。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10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廚師!

1、彭祖

彭祖因為善於調製味道鮮美的雉羹(野雞湯),獻給帝堯食用,被帝 堯封于大彭(今江蘇省徐州市)。我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藝術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動我國飲食文化進步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漢代楚辭專 家王逸注曰: “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補注曰:“彭祖姓錢名鏗,

帝顓頊玄孫,善養氣, 能調鼎,進雉羹于堯,封于彭城”。 彭鏗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後子孫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稱他為彭祖,他的後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發展成為“烹飪之道”,雉羹是我國典籍中 記載最早的名饌,被譽為“天下第一羹”。中國烹飪史略9中稱彭祖“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廚師”,而且是“壽命最長的廚師”,至今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

2、伊尹

伊尹,夏末商初人,今開封杞縣人,曾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被後人尊之為中國歷史上的賢相,奉祀為“商元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人。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

2008年,成立中華伊尹飲食文化研究會,旨在弘揚中國菜,傳統健康飲食理念。

3、易牙

易牙也名狄牙,為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調味專家,製作的菜肴酸甘鹹淡都是美味可口的,得寵于齊桓公。齊桓公在春秋時是霸主之首,曾“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威名顯赫。但其晚年卻昏庸無道,吃喝玩樂無所不為。他山珍海味吃膩了,居然異想天開,竟想品賞人肉的味道,《管子.小稱》篇曾專門記載了這一事:“夫易牙以調味事公,公曰:『惟嬰兒之味未賞』。於是蒸其首而獻之公。”君王欲吃嬰兒,臣子易牙不辦,即為不忠,隨時便有殺身之禍;若辦,去找別人家的嬰兒,必是傷天害理。無奈易牙橫下心來將自己的大兒子害了。昏君齊桓公居然十分高興,
並給了易牙一定的權力。待到齊桓公病倒在床,易牙把宮門堵塞起來,並且築起高牆,把齊桓公困在宮內,活活餓死。六十七天的屍體置於床上,蛆蟲爬出宮外,卻無人問津。

4、太和公

太和公,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無錫人。精通製作水產品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尤得吳王姬僚的喜愛。吳公子姬光為了謀奪王位,拜請勇士專諸除掉姬僚。專諸得悉僚愛吃魚,便在太湖畔拜太和公為師,學做廚師,學藝3個月,終於把炙魚手藝學成。姬僚貪吃這道好菜,特來參加姬光的家宴,專諸置短劍於烤好的鯉魚腹內,借上菜之機靠近姬僚,當場把僚刺斃,專諸也被吳王衛隊亂刀殺死。太和公的超凡手藝,竟被用於宮廷之亂,這連他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

5、濁氏

西漢時專賣胃脯的濁氏,她的胃脯是用羊胃做的,常在農曆十月製作。先燒沸湯,把羊焯洗乾淨,然後在羊胃中放花椒末、生薑末等拌好的香料,放在陽光下曝曬,使其乾燥。這種胃脯可以久貯不敗,利於遠行食用,且味道很美,所以濁氏靠這銷路廣的胃脯發了大財。她是我國香肚的創始人。

6、膳祖

唐穆宗時丞相段文昌飲食很講究,曾自編《食經》五十章。因他曾被封過鄒平郡公,當世人稱此書為《鄒平郡公食憲章》。他的兒子段成式編《酉陽雜俎》記載了當時許多珍貴的名食,有許多都是記載自家的飲食。段文昌府中廚房題額叫“煉珍堂”,出差在外,住在館驛,段文昌便把供食的廚房叫“行珍館”。主持“煉珍堂”和“行珍館”日常工作的就是膳祖,每天吃何菜肴,如何修治原料,如何烹調鹹熟,都由這位“老婢”指揮,並且由這位女廚師帶徒傳藝。段府四十年間,這女廚師長從一百名女婢只選中九名傳藝,《酉陽雜俎》書中各食均出自膳祖之手。她也是有名有姓的,為了尊敬她,稱她為膳祖,說她是段府廚膳的老祖。

7、梵正

為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制"網川小祥"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濤歌。觀之,則心曠神怡,食之,則神清氣爽。可謂我國製作工藝菜的鼻祖。

8、劉娘子

南宋高宗宮中女廚,主管皇帝禦食。劉娘子手藝高超,雖宮中規定作為"五品"官的"尚食",應由男廚師擔任,但她以燒得一手皇帝喜愛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人們尊稱她為"尚食劉娘子。劉娘子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宮廷女廚師。

9、宋五嫂

南宋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舟游西湖,曾嘗其魚羹,讚不絕口,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那時從北方逃難來杭州的中原人很多,官民思鄉難歸,很想嘗點鄉味以解鄉思。宋五嫂在錢塘門外開了一家小飯店,專營魚羹,因是傳統汴京風味,頗能招徠那些異鄉之客。一日高宗趙構乘龍舟游西湖,曾嘗其魚羹,龍顏大悅,於是名聲大振,宋嫂魚羹身價倍增。“曾經禦嘗,人爭赴之”買魚羹的人越來越多,這位流落他鄉的女廚師頓時遂成富嫗,人們把她奉為“膾魚之師祖”。 經歷代廚師不斷的研製提高。宋嫂魚羹的配料更為精細講究,製成的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故有賽蟹羹之稱,是聞名遐邇的杭州傳統風味名菜。最為正宗的宋嫂魚羹要數杭州樓外樓、山外山的宋嫂魚羹。

10、董小宛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醃菜等,名傳江南。現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即她所創制。董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裡有奇異的風味就會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虎皮肉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

11、蕭美人

清朝有名的女廚師,擅長製作點心,如饅頭、糕點、餃子等。據清文學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儀真南門外蕭美人喜制點心,凡饅頭、糕餃之一類,小巧可愛,潔白如雪"。乾隆五十二年重陽節,年過七旬的袁枚,特地請人在儀真代購3000只共8種花色、由蕭美人手製作的點心,運至南京分送親友。不少文人盛讚她的傑手藝,其中吳煊賦詩:"妙手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奇珍。自從香到江南日,市上名傳蕭美人。"還有人把蕭美人製作的糕點與唐代名點紅綾餅相媲美:"紅綾捧出饒風味,可知真州獨擅長。"有的甚至把她的糕點比成與黃金一樣貴重:"改作貴比金"。

12、王小餘

清乾隆時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廚師,是一位烹飪專家,身懷技藝,有高明豐富的理論經驗。他燒的菜肴香味散發"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他對於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曾發表過一系列高見,這些技術上的真知灼見,對袁枚影響很大,《隨園食單》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餘的見解。袁枚喜歡王小余,對王的要求亦很嚴。王死後,袁枚為了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餘傳》。王小餘是我國古代唯一死後有傳的名廚師。

除此以外,做熏魚的幹嘉之時的孫春陽、做“十樣豬頭”的江鄭堂、做拌鱘蝗的江南溪、做雜錦豆腐羹的文思和尚、蕪湖做豆腐皮的敬修和尚、天津做狗不理包子的高貴友、河南做道口燒雞的張炳、禦膳房的抓炒大王王玉山等等都是歷史上的著名廚師。這些廚師的拿手菜中,你最喜歡哪一道呢?

尤以炙魚聞名天下,尤得吳王姬僚的喜愛。吳公子姬光為了謀奪王位,拜請勇士專諸除掉姬僚。專諸得悉僚愛吃魚,便在太湖畔拜太和公為師,學做廚師,學藝3個月,終於把炙魚手藝學成。姬僚貪吃這道好菜,特來參加姬光的家宴,專諸置短劍於烤好的鯉魚腹內,借上菜之機靠近姬僚,當場把僚刺斃,專諸也被吳王衛隊亂刀殺死。太和公的超凡手藝,竟被用於宮廷之亂,這連他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

5、濁氏

西漢時專賣胃脯的濁氏,她的胃脯是用羊胃做的,常在農曆十月製作。先燒沸湯,把羊焯洗乾淨,然後在羊胃中放花椒末、生薑末等拌好的香料,放在陽光下曝曬,使其乾燥。這種胃脯可以久貯不敗,利於遠行食用,且味道很美,所以濁氏靠這銷路廣的胃脯發了大財。她是我國香肚的創始人。

6、膳祖

唐穆宗時丞相段文昌飲食很講究,曾自編《食經》五十章。因他曾被封過鄒平郡公,當世人稱此書為《鄒平郡公食憲章》。他的兒子段成式編《酉陽雜俎》記載了當時許多珍貴的名食,有許多都是記載自家的飲食。段文昌府中廚房題額叫“煉珍堂”,出差在外,住在館驛,段文昌便把供食的廚房叫“行珍館”。主持“煉珍堂”和“行珍館”日常工作的就是膳祖,每天吃何菜肴,如何修治原料,如何烹調鹹熟,都由這位“老婢”指揮,並且由這位女廚師帶徒傳藝。段府四十年間,這女廚師長從一百名女婢只選中九名傳藝,《酉陽雜俎》書中各食均出自膳祖之手。她也是有名有姓的,為了尊敬她,稱她為膳祖,說她是段府廚膳的老祖。

7、梵正

為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制"網川小祥"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濤歌。觀之,則心曠神怡,食之,則神清氣爽。可謂我國製作工藝菜的鼻祖。

8、劉娘子

南宋高宗宮中女廚,主管皇帝禦食。劉娘子手藝高超,雖宮中規定作為"五品"官的"尚食",應由男廚師擔任,但她以燒得一手皇帝喜愛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人們尊稱她為"尚食劉娘子。劉娘子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宮廷女廚師。

9、宋五嫂

南宋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舟游西湖,曾嘗其魚羹,讚不絕口,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那時從北方逃難來杭州的中原人很多,官民思鄉難歸,很想嘗點鄉味以解鄉思。宋五嫂在錢塘門外開了一家小飯店,專營魚羹,因是傳統汴京風味,頗能招徠那些異鄉之客。一日高宗趙構乘龍舟游西湖,曾嘗其魚羹,龍顏大悅,於是名聲大振,宋嫂魚羹身價倍增。“曾經禦嘗,人爭赴之”買魚羹的人越來越多,這位流落他鄉的女廚師頓時遂成富嫗,人們把她奉為“膾魚之師祖”。 經歷代廚師不斷的研製提高。宋嫂魚羹的配料更為精細講究,製成的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故有賽蟹羹之稱,是聞名遐邇的杭州傳統風味名菜。最為正宗的宋嫂魚羹要數杭州樓外樓、山外山的宋嫂魚羹。

10、董小宛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醃菜等,名傳江南。現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即她所創制。董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裡有奇異的風味就會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虎皮肉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

11、蕭美人

清朝有名的女廚師,擅長製作點心,如饅頭、糕點、餃子等。據清文學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儀真南門外蕭美人喜制點心,凡饅頭、糕餃之一類,小巧可愛,潔白如雪"。乾隆五十二年重陽節,年過七旬的袁枚,特地請人在儀真代購3000只共8種花色、由蕭美人手製作的點心,運至南京分送親友。不少文人盛讚她的傑手藝,其中吳煊賦詩:"妙手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奇珍。自從香到江南日,市上名傳蕭美人。"還有人把蕭美人製作的糕點與唐代名點紅綾餅相媲美:"紅綾捧出饒風味,可知真州獨擅長。"有的甚至把她的糕點比成與黃金一樣貴重:"改作貴比金"。

12、王小餘

清乾隆時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廚師,是一位烹飪專家,身懷技藝,有高明豐富的理論經驗。他燒的菜肴香味散發"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他對於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曾發表過一系列高見,這些技術上的真知灼見,對袁枚影響很大,《隨園食單》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餘的見解。袁枚喜歡王小余,對王的要求亦很嚴。王死後,袁枚為了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餘傳》。王小餘是我國古代唯一死後有傳的名廚師。

除此以外,做熏魚的幹嘉之時的孫春陽、做“十樣豬頭”的江鄭堂、做拌鱘蝗的江南溪、做雜錦豆腐羹的文思和尚、蕪湖做豆腐皮的敬修和尚、天津做狗不理包子的高貴友、河南做道口燒雞的張炳、禦膳房的抓炒大王王玉山等等都是歷史上的著名廚師。這些廚師的拿手菜中,你最喜歡哪一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