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已瀕臨滅絕的文化——唐代劍舞丨次元光線

大家好呀~好久不見,我是阿一,週四的視頻小夥伴們都看了麼?我們的秀姐姐是不是很美,快點皈依秀姑娘吧!說到七秀嘛,自然離不開劍舞和公孫大娘,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唐代的劍舞吧!(趕緊擼完稿子,

老娘好去打大攻防和散排JJC)

“劍”,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代表著戰爭,而“舞”最早起源於祭祀,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可以說是國家最重要的大事之一,這種重要的活動會有巫師演示神秘的巫舞,據《山海經》中記載“幹儛,用兵以禳”,

幹儛就是手拿盾牌起舞,禳是祭禱消災的意思,古人會用這種手持兵器的舞蹈來避免災禍驅除邪氣(對不起我想到了蒼雲的扭秧歌,盾盾們不要打我…)。《國語》所說“戎,必舞其舞奕奕”,武與舞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種“操干戚以舞”邊逐漸演變成了“劍舞”。

(漢代丸劍宴舞畫像磚)

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劍舞。《孔子家語》中記載:“子路戎服見孔子,拔劍而舞曰:‘古之君子,固以劍自衛乎?’”(一…一言不合就尬舞?)。漢代《史記• 項羽本紀》中記載“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這個就是鴻門宴那個故事啦,還有虞姬也是舞劍的時候自刎了)。

(虞姬)

唐代的開元、天寶年間是劍舞的黃金時代,出現了一些劍舞名家,所謂唐代三絕中也正包括裴旻劍舞(裴旻也被成為劍聖喲),另外兩絕是李白的詩歌和張旭的草書,《新唐書》中記載,張旭的草書“觀倡公孫舞劍器,得其神”,可見劍舞在唐代取得極高的藝術成就,詩人把這種特殊的文化形式用詩的形式表現出來。

(雖然我是個萬花,但我看不懂草書,我就會寫永字……

想來當初的親傳師父就是中文系學書法的…當年說好的扇面還沒給寫哼!)

在歷史上,公孫大娘是唐代最出色的舞蹈家之一,《明皇雜錄》記載:“時有公孫大娘者,善劍舞,能為《鄰里曲》、《裴將軍滿堂勢》、《西河劍器渾脫》。

”公孫大娘也被杜甫稱讚為“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七秀的不少技能也是出自杜甫的這首詩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你們的上元點贊,啊不,上元點鬟等技能出自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

(秦風秀姐真絕色)

唐代司空圖在詩《劍器》中有寫到 “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可見劍舞多為以戎裝為舞服,而杜甫對公孫大娘的描寫是“玉貌錦衣”,這說明這種女子的戎裝還是經過了藝術加工,在表演時能夠增強美感。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公孫大娘舞的是雙劍。這麼看來秀秀的設定還滿符合歷史的(但我很想吐槽一下現在成女的秋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學者認為唐代的劍舞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劍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宋代以後,劍舞就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雖然在明清的戲曲中劍舞也是一大看點,但此時所舞的劍早已不是寒光掠影的殺器,劍在這些舞蹈中已逐漸抽象化,只是道具而已了。

嘛~今天的百科就到這裡啦歡迎小夥伴們給我們留言,快來告訴阿一你們在基三經歷哪些快意恩仇吧(818我也是很想看的)!

作者:阿一

編輯:緋月

校對:次元光線找茬協會

空教女子愛軍裝”,可見劍舞多為以戎裝為舞服,而杜甫對公孫大娘的描寫是“玉貌錦衣”,這說明這種女子的戎裝還是經過了藝術加工,在表演時能夠增強美感。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公孫大娘舞的是雙劍。這麼看來秀秀的設定還滿符合歷史的(但我很想吐槽一下現在成女的秋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學者認為唐代的劍舞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劍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宋代以後,劍舞就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雖然在明清的戲曲中劍舞也是一大看點,但此時所舞的劍早已不是寒光掠影的殺器,劍在這些舞蹈中已逐漸抽象化,只是道具而已了。

嘛~今天的百科就到這裡啦歡迎小夥伴們給我們留言,快來告訴阿一你們在基三經歷哪些快意恩仇吧(818我也是很想看的)!

作者:阿一

編輯:緋月

校對:次元光線找茬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