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常“走神” 家長可要注意了!

(資料圖)

杭州網訊寶寶的第一次微笑、爬行、發出聲音……,

寶寶所有的第一次對於寶爸寶媽來說都是滿心歡喜的,最近,杭州7個月大的男寶飛飛長出了第一顆牙齒,爸爸媽媽高興了半天,但就在前幾日,飛飛出現了人生的第一次“走神”,這一舉動把家裡人嚇壞了。

7個月大的寶寶玩著玩著突然就不“動”了

上週末,飛飛和往常一樣,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玩起了他最喜歡毛絨玩具。飛飛的爸爸陳先生拿起手機,給兒子拍起了小視頻,飛飛在鏡頭前虎頭頭腦很是可愛,

突然間,飛飛的動作靜止了下來。

“大概有10秒左右的時間吧。”陳先生回憶說,這是我一次看到飛飛“走神”的樣子,起初,我還以為是兒子玩累了,所以也沒太在意。

但是,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飛飛經常莫名其妙陷入了“平靜”當中,每天3、4次,持續時間都在10秒以上。陳先生這才意識到情形不對,於是立即帶飛飛找到了浙大兒院神經內科主任高峰主任醫師看診。

高主任給飛飛做完一系列檢查後,告訴陳先生,飛飛患上了“小兒癲癇”,他的間歇性“失神”屬於癲癇持續狀態。如果不及時治療,可發生不可逆的腦損傷,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

陳先生蒙了,兒子平時不怎麼生病,怎麼好好的突然就癲癇了?

高主任解釋道,大家普遍認為癲癇的表現是雙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動。但實際並非全然雷同:“在我們臨床中癲癇發作有許多表現形式,

因為孩子不會表達,或者孩子自己也覺察不到,有些異常發作容易被家長忽視或沒被發現。”

作為神經系統患病率第二高的常見疾病,高主任說,美國2011年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在各年齡段中,0-4歲的癲癇發病率為每年每十萬人口中就有162例新發現患者,2歲以前的兒童是高發人群。

導致嬰幼兒癲癇的原因是什麼?

“癲癇的發病原因很複雜,按照ILAE的最新病因學分類,將癲癇的病因分為遺傳性、結構性、代謝性、免疫性、感染性等幾大類,

而嬰幼兒發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先天性及圍產期損傷、遺傳代謝疾病、皮質發育畸形、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 高主任還說。

目前,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生酮飲食、激素治療等其他治療,為癲癇病的主要治療方式。

“癲癇一經診斷,多數情況下需要藥物治療,藥物的選擇應該結合患者的發作類型、年齡、性別、肝腎功能等綜合考慮。

”高主任說,對於藥物難以控制的癲癇可以採用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兩大類。根據致癇灶大小的不同,根治性手術又包括立體定向下射頻熱凝術、病灶切除術、前顳葉切除術、腦葉切除術、多腦葉切除術乃至大腦半球切除術等不同的手術方式。

孩子睡夢中常出現手划船樣、腳蹬車樣動作,家長可要注意了

門診中,我們經常聽到癲癇患兒的父母說,孩子除了“走神”以外,在睡夢中也常常伴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動作,像是手划船,或者腳蹬車這樣的動作。

高主任還介紹了一些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抽搐發作表現形式:

1、點頭樣發作。有些嬰兒出現成串發作的點頭,同時伴四肢上抬樣動作,伴哭吵,這種表現可能是嬰兒痙攣的表現,嬰兒痙攣是一種難治性癲癇,不及時治療對小孩的影響也很大。

2、“走神”。患兒表現為雙眼發呆,持續時間較短,數秒鐘至數十秒鐘緩解,患兒自已往往意識不到,如果家長不注意這種發作非常容易被忽視,經常被當做是走神而忽略,而這種“走神”也是癲癇的一種表現形式,叫失神發作。

3、肌陣攣發作。患兒表現為肢體快速抖動,累及下肢的可出現突然跌倒,這種發作也容易被家長忽視,發現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予腦電圖檢查來協助診斷。

4、失張力發作。患兒可能出現突然跌倒或全身無力發作,發作短暫的僅1秒鐘左右,長時間的發作可持續數分鐘,診斷也需要腦電圖的檢查。

5、癡笑性發作。患兒可表現為不自然的癡笑,持續數秒鐘,也有些患兒的發笑看似正常,容易被忽視。這種發作有可能為下丘腦錯構瘤引起癲癇發作。需進一步予頭顱MRI檢查。

6、局部運動性發作。患兒有的表現為發作性姿勢異常,有的表現為口部進食性自動症(咂嘴、咀嚼、吞咽、流延、舔唇等)、手的無目的刻板重複動作(如摸索衣服、解扣子等),有的表現為軀幹及四肢大幅度不規則的運動,在上肢可表現為划船樣或投擲樣舞動,下肢可為蹬車樣交替劃圈或亂蹬亂伸,常在睡眠中發作,易被當做為夜驚而忽視。

高主任最後提醒,當家長在生活中發現這些疑似癲癇發作表現時,應及時至醫院找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就診,進一步予腦電圖等檢查來明確。

孩子除了“走神”以外,在睡夢中也常常伴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動作,像是手划船,或者腳蹬車這樣的動作。

高主任還介紹了一些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抽搐發作表現形式:

1、點頭樣發作。有些嬰兒出現成串發作的點頭,同時伴四肢上抬樣動作,伴哭吵,這種表現可能是嬰兒痙攣的表現,嬰兒痙攣是一種難治性癲癇,不及時治療對小孩的影響也很大。

2、“走神”。患兒表現為雙眼發呆,持續時間較短,數秒鐘至數十秒鐘緩解,患兒自已往往意識不到,如果家長不注意這種發作非常容易被忽視,經常被當做是走神而忽略,而這種“走神”也是癲癇的一種表現形式,叫失神發作。

3、肌陣攣發作。患兒表現為肢體快速抖動,累及下肢的可出現突然跌倒,這種發作也容易被家長忽視,發現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予腦電圖檢查來協助診斷。

4、失張力發作。患兒可能出現突然跌倒或全身無力發作,發作短暫的僅1秒鐘左右,長時間的發作可持續數分鐘,診斷也需要腦電圖的檢查。

5、癡笑性發作。患兒可表現為不自然的癡笑,持續數秒鐘,也有些患兒的發笑看似正常,容易被忽視。這種發作有可能為下丘腦錯構瘤引起癲癇發作。需進一步予頭顱MRI檢查。

6、局部運動性發作。患兒有的表現為發作性姿勢異常,有的表現為口部進食性自動症(咂嘴、咀嚼、吞咽、流延、舔唇等)、手的無目的刻板重複動作(如摸索衣服、解扣子等),有的表現為軀幹及四肢大幅度不規則的運動,在上肢可表現為划船樣或投擲樣舞動,下肢可為蹬車樣交替劃圈或亂蹬亂伸,常在睡眠中發作,易被當做為夜驚而忽視。

高主任最後提醒,當家長在生活中發現這些疑似癲癇發作表現時,應及時至醫院找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就診,進一步予腦電圖等檢查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