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影像志|讓歷史文物活起來——從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說開去

作者:單霽翔

核心要點

■ 該片秉持“讓文物修復大師走到前臺、向工匠精神致敬”的理念,

傳神寫照地映射出老一輩和年輕一代文物修復師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作狀態。

■ 故宮近年來“讓歷史文物活起來”的探索,使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走向百姓、走進當代。

■ 我們有責任讓豐富的文化瑰寶活起來,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清晨,清脆悅耳的鳥鳴中,故宮博物院的朱紅大門緩緩開啟,文保科技部的閔俊嶸又開始了康熙朝皇家屏風的修復工作。仿佛魔術師一般,這些原本蒙塵、破損的歷史珍存,在他日復一日的細緻擦拭、精心修復中刮垢磨光、重煥光彩……這是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故宮博物院、杭州潛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等聯合攝製)當中的一個普通鏡頭,

也是故宮文物工作者經年累月用匠心呵護文物的縮影。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主題曲(陳粒《當我在這裡》)

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光影探幽燭微,生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該片忠實記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等領域稀世珍寶的修復過程,

集中展示了故宮殿堂級的“文物醫生”以及讓舊物重光的神奇“文物復活術”。這部片子播出後,很快就憑藉深刻的思想內涵、鮮明的藝術風格、精湛的工藝技術、高雅的文化品位,贏得了市場口碑,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掀起了持久的文物熱。

該片為人們通過故宮文物瞭解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打開了一扇門。

作為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的文物收藏十分豐富,共計184萬餘件。這些藏品從久遠的過去走來,大都需要搶救性修復。作為對院藏各類文物進行保護研究、修復和複製的部門,半個多世紀以來,故宮文保科技部搶救性保護了許多國寶。今天,故宮文物修復傳統工藝技術的門類在國內博物館界是最全的,“古書畫裝裱修復技藝”“中國青銅器傳統修復、複製技藝”“古書畫人工臨摹複製技藝”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這些技藝,都見微知著地體現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文物工作者“十年磨一劍”的心血和精神。

該片秉持“讓文物修復大師走到前臺、向工匠精神致敬”的理念,在一勾一描、一刀一刻、一修一補中,傳神寫照地映射出老一輩和年輕一代文物修復師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作狀態。

這種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的工匠精神,無疑是全片最動人的旋律。同時,電影不是通過旁白直接解說,而是以留白造境,讓觀眾在一個個鏡頭中融入切身的觀察與思考,細細感悟每個鏡頭背後的力量和溫度。這些都讓曾經“曲高和寡”的文物走出深閨,引領人們走進歷史深處,領略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旖旎風光,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滋養。

該片之所以能夠呈現出豐稔飽滿、富有創意的質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故宮近年來堅持“讓歷史文物活起來”的探索。

如今,故宮的每一項重點展覽,都要研發相應的創意產品,使每一項陳列展覽立體化,讓社會影響最大化、觀眾體驗最優化。比如,通過立體布展讓陳列展覽活起來,研發文化創意產品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借助新媒體力量讓傳播方式活起來。所有這些努力,目的是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走向百姓、走進當代。

“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故宮已經走過近600個春秋,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瑰寶。我們有責任讓這些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活起來,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作者:故宮博物院院長)

這種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的工匠精神,無疑是全片最動人的旋律。同時,電影不是通過旁白直接解說,而是以留白造境,讓觀眾在一個個鏡頭中融入切身的觀察與思考,細細感悟每個鏡頭背後的力量和溫度。這些都讓曾經“曲高和寡”的文物走出深閨,引領人們走進歷史深處,領略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旖旎風光,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滋養。

該片之所以能夠呈現出豐稔飽滿、富有創意的質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故宮近年來堅持“讓歷史文物活起來”的探索。

如今,故宮的每一項重點展覽,都要研發相應的創意產品,使每一項陳列展覽立體化,讓社會影響最大化、觀眾體驗最優化。比如,通過立體布展讓陳列展覽活起來,研發文化創意產品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借助新媒體力量讓傳播方式活起來。所有這些努力,目的是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走向百姓、走進當代。

“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故宮已經走過近600個春秋,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瑰寶。我們有責任讓這些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活起來,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作者:故宮博物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