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口南北水果市場商販“缺斤短兩”遭舉報 記者調查淨重“貓膩”

4月份正是芒果上市季節,前幾天,海口的陳先生就到南北水果市場,準備給外地的一個朋友,送去了一箱貴妃芒。可買回來準備寄出去時,陳先生發現的情況,讓他心裡堵得慌。

陳先生買是貴妃大芒果,連帶筐是60多斤,一共花了180多元。他心裡堵,是因為在購買的時候,芒果淨重為58斤,可他回家複稱,發現足足少了8斤。

為了核實情況,採訪當天,記者也來到南北水果市場的芒果銷售區域。這裡擺有幾十個檔口,大部分以銷售芒果為主,

貴妃芒、青芒等成箱售賣,生意火爆。

攤主們說,因為這裡是批發市場,從地裡收上來時就已經包括了筐和紙,所以攤位上的芒果基本都是連同筐和紙一塊成箱售賣,每斤售價3塊到4塊之間。記者注意到,有些攤位上的箱子上標明了芒果的淨重,但也有些攤位不會標注。

記者注意到,框裡的紙加起來有超過3釐米的厚度,數量有幾十張。不過,這名攤主明確表示,這箱芒果內筐和紙都已經經過稱重,

重量只有5斤多,按照58斤總重量來算,芒果淨重就是52斤左右。為了讓記者放心,她還拿出圓珠筆,在標籤寫上淨重大約52斤的字樣。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也以200元的價格,購買了這箱芒果,隨後將其送到公平秤上檢測。

經過檢測,這箱芒果總重量為28.8公斤,在將芒果全部拿出來後,紙和筐的重量為4.7公斤,這樣算下來,芒果的淨重只有僅僅48.2斤,比標注的52斤少了3斤8兩。

攤主稱靠“目測”稱重 違法銷售面臨處罰

一箱淨重52斤的芒果,整整少了3斤多,按照這個檔口當天進貨3百多箱計算,每箱要吃稱一千斤,按每斤3塊5算,商家就要多賺3500元。採訪當天,記者也將情況反映給了轄區的中山工商所,以及市場管理方——海口南北水果市場管理有限公司。

當場,執法人員再次對記者購買的芒果進行二次稱重,得到了一樣的結果。在將稱重結果反映給這名攤主後,

這名攤主是這樣回應的。

這名攤主表示,這些筐和紙,都是農戶為了防止芒果損壞自帶的,每一箱的重量都不同,他們也只是通過目測和感官去衡量大概的重量。不過,這樣的做法,也是違規。

根據規定,水果攤販在批發售賣水果前,必須經過稱重,明碼標注水果的淨重。而早在今年3月份,公司方面也按照要求,跟市場內的所有經營攤主簽訂了誠信經營協議書。根據規定,

公司方面將對這家攤位處以一萬元的誠信違約金。與此同時,工商部門也對此事做出認定。

工商部門介紹,根據消費者權益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的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服務價款的一倍。而針對是否按淨重銷售這一問題,採訪當天,執法人員又對市場內的其它攤位進行了抽檢,但並未發現有類似情況,接下來,他們也將在落實證據後,對違法的這名攤主進行處罰。

但並未發現有類似情況,接下來,他們也將在落實證據後,對違法的這名攤主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