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訪龔灘古鎮,遊烏江畫廊

從龔灘古鎮沿烏江溯水而上,經土坨子峽、白芨峽,直至荔枝峽,是烏江百里畫廊的精華,以“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廊橋、纖道、懸葬”而著稱。清代詩人梅若翁有詩讚譽龔灘古鎮·烏江畫廊:“蜀中山水奇,

應推此第一。”

清晨天濛濛亮,陽光透過窗戶已經在催促著起床,今天的天氣陰,卻給烏江百里畫廊蒙上了一層薄紗,更加充滿了神秘感。住在五哥客棧的最高層,下面就是烏江遊客服務中心,乘船很方便。

沿江邊走一走,充滿畫意的遊船停靠岸邊在等待著載遊人登船遊覽。

登上遊船,需要穿好救生衣才可以到艙外拍攝,這樣的保護措施也是必要的。

行駛在吳江之上,就如同走進了一幅大寫意、大潑墨的山水畫,對比大自然總覺得自己顯得那麼渺小。

到重慶、到酉陽、到龔灘……自駕的話你會發現要經過很多的隧道和過江大橋,這也是重慶地區山地丘陵多的地質特點。

烏江水流湍急,即使水性極好的人也是談之色變,更有無數過往船隻觸礁沉沒,千百年來造成了無數家庭悲歌。然而,這裡卻又有著極美的景色,完全沒有被工業文明破壞的自然、淳樸的民風,

以及保存了1700年之久的吊角樓群落。

行船往返約兩小時,我們在2號躉下船,深入古鎮再一次去沾一沾這龔灘給人帶來的靈氣與福氣……

眼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豆腐,金燦燦的,個很大,水好豆腐也是極棒的!~買幾塊邊走邊吃,情侶間你一口我一口~也是浪漫的……

餐廳中的小文藝,小情節也是比比皆是,迎合了年輕遊人的喜好吧,不再僅僅是需求吃一吃美食,對於環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強烈。

把你的故事留給浪花,留在龔灘吧,每到一處旅行最難得的就是發生點什麼故事,一定會讓你難忘的故事!~我想這樣的旅行才會更有意義。

走著走著,不經意間從一處吊腳樓的二層看到了木雕,走上前去欣賞,心想這裡難道藏著一位老藝人?看到門都開著,卻不見一個人,自己也就沒有深入去探秘……

下來僅需往前走,突然間一位老人正在牆邊製作木雕,向上一看也正是這座吊腳樓的下面,沒錯,這就是主人!~遠遠的我並沒有打擾他的製作,靜靜地觀察和拍攝。

這樣一包一包的掛麵和綠豆粉,以及辣醬……都是當地人自己製作的土特產,來到這裡的遊客吃完後也很喜歡隨手買幾袋帶回家分給家人和朋友吃。

西秦會館是陝西商人在龔灘所建立的,是龔灘向近代商品經濟邁進的一個標誌。因會館的建築風格和一般寺觀廟宇大致相同,紅粉塗牆,所以當地人稱之為“紅廟子”。

會管理還時常會有一些當地特色的民俗演出,是需要團體提前預定的。

《千年軼夢》是一場集民俗表演和民間絕技為一體的視角盛宴,將龔灘古鎮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獨具人文風情、獨特自然山水一一呈現。

《船工號子》《背佬二》主要以龔灘區域特徵、山高坡陡的地形特徵、水急灘險的水文特徵為背景,重現了龔灘古鎮老一輩居民的勞作方式、生活模式。

《哭嫁》展現了土家姑娘出嫁前,每至夜晚,親戚姊妹和鄰里姑娘陪同新娘聚首痛哭,歷數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僅僅代表了龔灘特色,更是土家族文化的展現。

《砂鏵》又稱下火海是儺文化中儺技的範疇,是土家人用以消災、辟邪、祈求平安的儀式,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民間絕技已瀕臨失傳。

西秦會館是古鎮最高大宏偉的建築,也是最具有明顯外來風格的建築,頗有鶴立雞群之勢。

四周圍以烽火牆,外壁朱紅粉飾,館內地面都以石板鋪就,大門臨街西開,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樑畫棟,筒瓦覆頂,古樸情致。它的建築風格充分地融入了土家的本土鹽文化,可以說沒有千年的鹽文化就沒有西秦商人的會館,也是錢龔灘的歷史再現。

白天經過這座廟我進去一探,只剩一座帶耳房的戲樓,一個看臺。但是它原始意味的神秘氛圍並沒散去,而這種氛圍會激起鄉民對神靈敬畏,產生膜拜,這就是川主廟至今猶存的神奇魅力。

吊腳樓下春草綠,

轉角店中苦蕎香。

石板街,老院牆,

一夢回首情悠揚。

眼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豆腐,金燦燦的,個很大,水好豆腐也是極棒的!~買幾塊邊走邊吃,情侶間你一口我一口~也是浪漫的……

餐廳中的小文藝,小情節也是比比皆是,迎合了年輕遊人的喜好吧,不再僅僅是需求吃一吃美食,對於環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強烈。

把你的故事留給浪花,留在龔灘吧,每到一處旅行最難得的就是發生點什麼故事,一定會讓你難忘的故事!~我想這樣的旅行才會更有意義。

走著走著,不經意間從一處吊腳樓的二層看到了木雕,走上前去欣賞,心想這裡難道藏著一位老藝人?看到門都開著,卻不見一個人,自己也就沒有深入去探秘……

下來僅需往前走,突然間一位老人正在牆邊製作木雕,向上一看也正是這座吊腳樓的下面,沒錯,這就是主人!~遠遠的我並沒有打擾他的製作,靜靜地觀察和拍攝。

這樣一包一包的掛麵和綠豆粉,以及辣醬……都是當地人自己製作的土特產,來到這裡的遊客吃完後也很喜歡隨手買幾袋帶回家分給家人和朋友吃。

西秦會館是陝西商人在龔灘所建立的,是龔灘向近代商品經濟邁進的一個標誌。因會館的建築風格和一般寺觀廟宇大致相同,紅粉塗牆,所以當地人稱之為“紅廟子”。

會管理還時常會有一些當地特色的民俗演出,是需要團體提前預定的。

《千年軼夢》是一場集民俗表演和民間絕技為一體的視角盛宴,將龔灘古鎮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獨具人文風情、獨特自然山水一一呈現。

《船工號子》《背佬二》主要以龔灘區域特徵、山高坡陡的地形特徵、水急灘險的水文特徵為背景,重現了龔灘古鎮老一輩居民的勞作方式、生活模式。

《哭嫁》展現了土家姑娘出嫁前,每至夜晚,親戚姊妹和鄰里姑娘陪同新娘聚首痛哭,歷數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僅僅代表了龔灘特色,更是土家族文化的展現。

《砂鏵》又稱下火海是儺文化中儺技的範疇,是土家人用以消災、辟邪、祈求平安的儀式,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民間絕技已瀕臨失傳。

西秦會館是古鎮最高大宏偉的建築,也是最具有明顯外來風格的建築,頗有鶴立雞群之勢。

四周圍以烽火牆,外壁朱紅粉飾,館內地面都以石板鋪就,大門臨街西開,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樑畫棟,筒瓦覆頂,古樸情致。它的建築風格充分地融入了土家的本土鹽文化,可以說沒有千年的鹽文化就沒有西秦商人的會館,也是錢龔灘的歷史再現。

白天經過這座廟我進去一探,只剩一座帶耳房的戲樓,一個看臺。但是它原始意味的神秘氛圍並沒散去,而這種氛圍會激起鄉民對神靈敬畏,產生膜拜,這就是川主廟至今猶存的神奇魅力。

吊腳樓下春草綠,

轉角店中苦蕎香。

石板街,老院牆,

一夢回首情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