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9歲真是英雄坎,看看那些39歲就猝然早逝的中外歷史名人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抗日名將趙登禹將軍的文章,趙將軍英年早逝,年僅39歲殉國。

趙登禹,點擊圖片可閱讀前文

縱觀中外歷史中無意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名人,包括那些曾經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的豪傑,或是風神俊逸、文采斐然的文人,我們在為他們的歷史事蹟大發感慨,對他們的英年早逝扼腕歎息之時,不經意間會發現這些應了“不許人間見白頭”的名人們,他們中不少人往往不約而同都在39歲這一奇怪的年齡猝然早逝。

如此奇怪的巧合,我們除了大歎天意弄人之外,應該是沒有辦法說清的,又或者暫且宿命般的認為39歲對於一些大人物來說是一個難過的坎吧…

以下是我收錄的這類歷史人物,他們早逝的年齡為實歲39或虛歲39(即38歲),考慮到人物要較為出名,所以有不少未錄入,暫且錄入以下,也希望其它看官能補充錄入一些。

三國兩晉南北朝

張飛

三國名將呂布,39歲;

三國名臣陳登,39歲;

三國名將張飛,39歲;

曹丕妻甄後(182-221年),39歲;魏文帝曹丕(187-226年),39歲;

三國名將馬謖(190-228年),39歲;

魏國奇才嵇康(223-262年),39歲;

魏國大將鐘會(225-264年),39歲;

北魏道武帝拓拔珪,371年-409年

唐朝—宋朝

楊貴妃墓前雕像

唐朝楊貴妃(718-756年),39歲;

周世宗柴榮(921-959),39歲;

金海陵王完顏亮,1122年-1161年,39歲。

元睿宗拖雷,1193年-1232年,39歲。

南宋名將岳飛(1103-1142年),39歲;

明朝

鄭成功

明初名將常遇春(1330-1369年),39歲;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39歲;

明末將領盧象升(1600-1639年),39歲;

高啟,1336年-1374年,38歲。

張溥,1602年-1641年,39歲。

明末起義領袖李自成(1606-1645年),39歲;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1624-1662年),39歲;鄭成功之子鄭經(1642-1681年),39歲;

清朝

多爾袞

豪格,1609年-1648年,39歲。

清初元勳多爾袞(1612-1650年),

39歲。

民國

抗日愛國名將吉鴻昌(1895-1934年),

臺灣作曲家鄧雨顯(1906-1944年),39歲;

北京同仁堂董事長張生瑜(1969-2008年)。

抗日名將趙登禹(1898年-1937年7月28日)

國外

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中的蕭邦墓

德國音樂家孟德爾松(1809-1847),39歲;

波蘭音樂家蕭邦(1810-1849),39歲;

日本作家太宰治(1909-1948年);

英國詩人狄倫·湯瑪斯(1914-1953年);

美豔星安娜·妮可·史密斯(1968-2007年);

我總認為,39歲也是人生的一個大坎,而且是最早的一個大坎,從青年到中年的一個關鍵過渡年份;有人甚至把39歲稱為男性的“更年期”。許多中外歷史名人,由於各種原因,其生命就是十分可惜地夭折在39歲上。而且39正是西方忌諱數字13的3倍,不知其中有無玄機?

這些中外歷史名人,他們雖然只活了短短的39歲,卻一生叱吒風雲,勝過許多人平平淡淡、平平庸庸活了一百歲。

美豔星安娜·妮可·史密斯(1968-2007年);

我總認為,39歲也是人生的一個大坎,而且是最早的一個大坎,從青年到中年的一個關鍵過渡年份;有人甚至把39歲稱為男性的“更年期”。許多中外歷史名人,由於各種原因,其生命就是十分可惜地夭折在39歲上。而且39正是西方忌諱數字13的3倍,不知其中有無玄機?

這些中外歷史名人,他們雖然只活了短短的39歲,卻一生叱吒風雲,勝過許多人平平淡淡、平平庸庸活了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