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除了創新,我們還應該向華為學什麼?

說起華為的創新,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而且隨手就能舉出一系列的例子,比如,在2016年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中,華為是唯一入選的本土企業,要知道,一起入榜的都是3M、通用電氣、穀歌、蘋果這樣的公司。

再如,華為每年研發經費已超過500億元,而且還在不斷增長。2016年6月,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歐洲創新日演講中說,華為每年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00億-200億美元。

在創新方面的投入及取得的成果,成為華為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的制勝法寶。不過,華為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可不僅僅是創新。

近日,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在長沙召開,記者去現場觀摩時看到,

在展廳的LOGO牆上,有神州數碼這樣的民營企業,有微軟這樣的外資企業,還有中國電科這樣的國有企業。

在主論壇演講環節,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說,華為企業BG成立6年以來,前三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8%,最近三年平均增長率則達到了45%,2016年,來自于合作夥伴貢獻的收入占比已經提升到76%。閻力大還特別強調,這個比例是華為企業BG全球的占比,中國區的占比還要更多。

這不禁讓記者想起了淮海戰役之後,

陳毅將軍講的那句有名的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那麼,華為是如何“發動”合作夥伴,取得“革命”勝利的呢?記者替華為總結了三點經驗,以供央企借鑒。

第一

認清趨勢

從趨勢上看,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生物識別等一系列新技術不斷融入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之中,人類社會溝通方式、組織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

新一代ICT技術正在進行數位化重構。

列舉兩組數字作為佐證:波士頓諮詢預測,到2035年,我國數位經濟規模將從2015年的1.4萬億美元增長到16萬億美元,GDP滲透率也將從13%增長到48%,數字經濟將是一片新藍海。

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2017年全球排名前1000位的企業中,將有67%會把數位化轉型作為核心戰略選擇;在中國的1000強企業中,也將有50%做出同樣的選擇。

那麼,對於上述形勢,華為是如何認識的呢?

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說,

數位化時代,每個企業首先需要是一家數位化企業。如果說資訊化是企業對業務流程的一種優化,那麼數位化轉型則是利用ICT技術對企業業務的重新定義,進行360度的數位化重構。ICT技術將從企業的支撐系統向生產系統、決策系統延伸,企業的資訊化部門也將從企業的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

蔡英華還說,差異化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平臺將成為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時代的制勝法寶,

而未來真正的平臺公司不會超過3家,華為要做其中的NO.1。

第二

找准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

早在2011年華為成立企業BG時,就確立了被集成戰略。用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的話來說,就是華為公司的定位是做一個產品提供商,由合作夥伴去完成面向客戶的交易。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

今天回過頭來看,華為的這一定位是準確的。堅持被集成戰略幾年來,華為合作夥伴隊伍快速發展,徐直軍給出了一組數位:到2016年,中國企業產單合作夥伴數量達6000家,2016年銷售額超過1億人民幣的合作夥伴有34家。

如今,華為的這一被集成戰略,又有了新的演進,也就是閻力大說的,華為的定位是數字社會和智慧社會發展進程的推動者。閻力大還說,華為的業務邊界也非常清晰,就是ICT基礎設施,以這樣的業務邊界為基礎,構建一個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

今年大會名稱的變更,也體現了華為認識上的變化。閻力大說,最早這個大會叫管道大會,後來改名叫合作夥伴大會,今年叫生態夥伴大會,這種改變正是因為我們把生態上升到了戰略層面。

展廳的佈置也印證了閻力大的說法。今年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的展示區,創記錄地達到了7000平方米,但華為LOGO的露出率卻很少,就展示內容看,除了“ICT基礎設施平臺”是華為自身技術價值的展示,其餘部分皆為合作夥伴的“貢獻”,充分體現了“生態”理念。

那麼,對於華為的這一“生態”理念,合作夥伴怎麼看?

太極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許詩軍說,華為將合作夥伴大會更名為生態夥伴大會,絕對不是文字上的東西。第一,合作更多是點對點,一對一,生態則是一對多,多對多,是生態內的交互合作。第二,之所以叫生態,體現了對合作夥伴價值的新認識。“在座的合作夥伴和華為一起,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和合作,而今天我們發現,每一個合作夥伴,每一個企業,在整個市場中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第三

充分重視合作夥伴需求,在激勵機制方面不斷完善

在主論壇演講環節,徐直軍有一番懇切的表述。徐直軍說,為進一步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使得我們與合作夥伴的合作更簡單、更高效,我們在2016年聘請協力廠商機構進行了合作夥伴滿意度調查。

對於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徐直軍直言不諱: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與歸納,發現有幾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概括為:在總代方面,利益少,權力小;在一級代理、金牌代理方面,存在新老矛盾和跨區域矛盾;在ISV方面,存在把技術型夥伴等同商業型夥伴管理的問題;在分銷方面,所有從事華為產品的經銷商要賺錢非常困難,且市場秩序不健康。

針對以上問題, 徐直軍作了表態:

第一,我們要和總代一起討論,優化總代的職責,使總代的獲利與職責相匹配。在2017年,我們暫不發展新的總代,並對現有總代優勝劣汰。

第二,對合作夥伴的發展不是以追求數量為中心,而是以追求品質為中心,我們要的是品質而不是數量。

第三,結合ISV特點,構建相應組織結構、政策和機制。

第四,進一步優化分銷的盈利空間,並且整頓市場秩序。

在調查中,華為的合作夥伴對解決方案開發同樣提出了很多訴求。為此,華為P&S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和他的團隊進行了非常認真的學習和研討,瞭解到了合作夥伴聯合創新的需求。“大家共同的心聲是,希望和華為一起,打造出創新的、差異化的、更有價值的、能夠解決客戶問題的、有針對性和有競爭力的方案。”

那麼,如何説明合作夥伴實現上述目標呢?華為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準備:

第一是打造ICT能力開放平臺。

第二,在能力開放基礎上,將承載能力的平臺升級到雲化平臺。

第三是HDG華為開發者匯,就是幫助應用開發者使用平臺和提升能力。

第四是OpenLab。

張順茂說,OpenLab有一個很強的功能就是遠端接入,即使在當地城市沒有這樣一個物理的OpenLab,也可以享受到同樣的體驗。

張順茂還介紹說,如今已經有合作夥伴享受到了上述舉措的益處。比如國泰新點,就是基於華為雲平臺開發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基於雲平臺的新能力,國泰新點在兩個月時間內,很容易地把所有的應用開發出來了,系統上線後,實現了政務“一窗式”辦理,市民不用排隊了,政府也很滿意。

第四

向華為學習生態圈建設

閻力大說,最近幾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企業越來越多地選擇華為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合作夥伴。據華為統計,在財富500強中有172家,100強中有43家選擇了華為,這些商業成功的背後,其實都離不開合作夥伴的支持。

而伴隨著業務的增長,華為在行業裡的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斷提升。根據全球最知名品牌研究機構Interbrand的最新統計,2016年,華為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排名從88位提升到72位。同時,全球最大的市場研究公司IPSOS在2016年品牌調研結果中表示,華為“有發展潛力的”、“活力的”、“創新的”以及“不斷進步的”的形象感知更加明顯。

前面說過,2016年,華為企業BG來自于合作夥伴貢獻的收入,已經提升到76%。而在中國區,這一比例是87%。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的展示區

所以,除了創新,央企還應該向華為學習生態圈建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五次提及“一帶一路”,李克強總理在介紹“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要求,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

央企可以借鑒華為的生態圈建設經驗,認清趨勢,找准定位,並在具體合作過程中,不斷優化對於合作夥伴的激勵措施,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一帶一路”倡議中所說的“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也就不難實現了。

近期熱門文章

回復以下關鍵字

給您曾經錯過或忘卻的精彩

中國黃金 / 誠通 / 市值管理 / 華生 / 曹鳳岐 / 創新 / 宋志平 / 鋼鐵 / 去產能 / 員工持股 / 人才 / 科茲 / 三菱 / 投資運營公司 / 湖北 / 廣東 / 國家電投 / 航太科技 / 中車 / 核潛艇 / 中國節能 / 李曙光 / 國新 / 神華 / 國家電網 / 顛覆央企 / 馬澤華 / 甯高甯 / 劉德樹 / 中興 / 海康威視 / 中石化 / 十大新聞 / 深圳 / 國投 / 羅鉀 / 2016會 / 通號 / 私有化 / 混改 / 張卓元 / 弘毅 / 國藥 / 雙創 / 電科 / 穩增長 / 王忠禹 / 供給側 / 胡鞍鋼 / 中交建 / 劉起濤 / 建設科技集團 / 境外國資 / 一帶一路 / 新加坡 / 新興際華 / 熊貓 / 紀委 / 中冶 / 德國經濟 / 央企重組 / 中遠 / 央企級別 / 負責人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

今天回過頭來看,華為的這一定位是準確的。堅持被集成戰略幾年來,華為合作夥伴隊伍快速發展,徐直軍給出了一組數位:到2016年,中國企業產單合作夥伴數量達6000家,2016年銷售額超過1億人民幣的合作夥伴有34家。

如今,華為的這一被集成戰略,又有了新的演進,也就是閻力大說的,華為的定位是數字社會和智慧社會發展進程的推動者。閻力大還說,華為的業務邊界也非常清晰,就是ICT基礎設施,以這樣的業務邊界為基礎,構建一個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

今年大會名稱的變更,也體現了華為認識上的變化。閻力大說,最早這個大會叫管道大會,後來改名叫合作夥伴大會,今年叫生態夥伴大會,這種改變正是因為我們把生態上升到了戰略層面。

展廳的佈置也印證了閻力大的說法。今年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的展示區,創記錄地達到了7000平方米,但華為LOGO的露出率卻很少,就展示內容看,除了“ICT基礎設施平臺”是華為自身技術價值的展示,其餘部分皆為合作夥伴的“貢獻”,充分體現了“生態”理念。

那麼,對於華為的這一“生態”理念,合作夥伴怎麼看?

太極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許詩軍說,華為將合作夥伴大會更名為生態夥伴大會,絕對不是文字上的東西。第一,合作更多是點對點,一對一,生態則是一對多,多對多,是生態內的交互合作。第二,之所以叫生態,體現了對合作夥伴價值的新認識。“在座的合作夥伴和華為一起,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和合作,而今天我們發現,每一個合作夥伴,每一個企業,在整個市場中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第三

充分重視合作夥伴需求,在激勵機制方面不斷完善

在主論壇演講環節,徐直軍有一番懇切的表述。徐直軍說,為進一步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使得我們與合作夥伴的合作更簡單、更高效,我們在2016年聘請協力廠商機構進行了合作夥伴滿意度調查。

對於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徐直軍直言不諱: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與歸納,發現有幾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概括為:在總代方面,利益少,權力小;在一級代理、金牌代理方面,存在新老矛盾和跨區域矛盾;在ISV方面,存在把技術型夥伴等同商業型夥伴管理的問題;在分銷方面,所有從事華為產品的經銷商要賺錢非常困難,且市場秩序不健康。

針對以上問題, 徐直軍作了表態:

第一,我們要和總代一起討論,優化總代的職責,使總代的獲利與職責相匹配。在2017年,我們暫不發展新的總代,並對現有總代優勝劣汰。

第二,對合作夥伴的發展不是以追求數量為中心,而是以追求品質為中心,我們要的是品質而不是數量。

第三,結合ISV特點,構建相應組織結構、政策和機制。

第四,進一步優化分銷的盈利空間,並且整頓市場秩序。

在調查中,華為的合作夥伴對解決方案開發同樣提出了很多訴求。為此,華為P&S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和他的團隊進行了非常認真的學習和研討,瞭解到了合作夥伴聯合創新的需求。“大家共同的心聲是,希望和華為一起,打造出創新的、差異化的、更有價值的、能夠解決客戶問題的、有針對性和有競爭力的方案。”

那麼,如何説明合作夥伴實現上述目標呢?華為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準備:

第一是打造ICT能力開放平臺。

第二,在能力開放基礎上,將承載能力的平臺升級到雲化平臺。

第三是HDG華為開發者匯,就是幫助應用開發者使用平臺和提升能力。

第四是OpenLab。

張順茂說,OpenLab有一個很強的功能就是遠端接入,即使在當地城市沒有這樣一個物理的OpenLab,也可以享受到同樣的體驗。

張順茂還介紹說,如今已經有合作夥伴享受到了上述舉措的益處。比如國泰新點,就是基於華為雲平臺開發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基於雲平臺的新能力,國泰新點在兩個月時間內,很容易地把所有的應用開發出來了,系統上線後,實現了政務“一窗式”辦理,市民不用排隊了,政府也很滿意。

第四

向華為學習生態圈建設

閻力大說,最近幾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企業越來越多地選擇華為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合作夥伴。據華為統計,在財富500強中有172家,100強中有43家選擇了華為,這些商業成功的背後,其實都離不開合作夥伴的支持。

而伴隨著業務的增長,華為在行業裡的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斷提升。根據全球最知名品牌研究機構Interbrand的最新統計,2016年,華為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排名從88位提升到72位。同時,全球最大的市場研究公司IPSOS在2016年品牌調研結果中表示,華為“有發展潛力的”、“活力的”、“創新的”以及“不斷進步的”的形象感知更加明顯。

前面說過,2016年,華為企業BG來自于合作夥伴貢獻的收入,已經提升到76%。而在中國區,這一比例是87%。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的展示區

所以,除了創新,央企還應該向華為學習生態圈建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五次提及“一帶一路”,李克強總理在介紹“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要求,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

央企可以借鑒華為的生態圈建設經驗,認清趨勢,找准定位,並在具體合作過程中,不斷優化對於合作夥伴的激勵措施,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一帶一路”倡議中所說的“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也就不難實現了。

近期熱門文章

回復以下關鍵字

給您曾經錯過或忘卻的精彩

中國黃金 / 誠通 / 市值管理 / 華生 / 曹鳳岐 / 創新 / 宋志平 / 鋼鐵 / 去產能 / 員工持股 / 人才 / 科茲 / 三菱 / 投資運營公司 / 湖北 / 廣東 / 國家電投 / 航太科技 / 中車 / 核潛艇 / 中國節能 / 李曙光 / 國新 / 神華 / 國家電網 / 顛覆央企 / 馬澤華 / 甯高甯 / 劉德樹 / 中興 / 海康威視 / 中石化 / 十大新聞 / 深圳 / 國投 / 羅鉀 / 2016會 / 通號 / 私有化 / 混改 / 張卓元 / 弘毅 / 國藥 / 雙創 / 電科 / 穩增長 / 王忠禹 / 供給側 / 胡鞍鋼 / 中交建 / 劉起濤 / 建設科技集團 / 境外國資 / 一帶一路 / 新加坡 / 新興際華 / 熊貓 / 紀委 / 中冶 / 德國經濟 / 央企重組 / 中遠 / 央企級別 / 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