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知識創業,一個理工男的成功逆襲

長沙沃特電氣公司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超高壓電力設備檢測服務。

4月21日,沃特技術人員在雲南新松8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檢測。

平日裡,公路旁高高聳立的高壓線塔並不太惹眼,但它們是否能夠正常運轉,卻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安全息息相關。一座500千伏的超高壓線塔,便能夠負擔起整個長沙城的用電需求。


羅威,湖南大學電氣學院研究生畢業,一個永遠掛著真誠憨厚微笑的典型的“理工男”。畢業20多年來,就一直在與超高壓電纜打交道,默默充當著“超高壓電力運輸通道保障者”的角色。他創立的長沙沃特電氣公司自主研發的超高壓檢測儀器,已遠銷日本、韓國、德國、美國、埃及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以其創新的檢測技術和過硬品質贏得了世界的掌聲。就在前幾天,他又接到一個古巴訂單,

將於6月份帶領技術團隊前往哈瓦那,為一座145千伏變電站進行技術檢測服務。

一個不善言談的“理工男”,至今公司都沒有專門的行銷團隊,卻在這個小而專的技術領域,成功逆襲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國家“750輸變電工程”一戰成名

即將亮相的長沙第一高樓九龍倉國金中心,剛剛完成了大樓供電系統的線路檢測,這項工作便是由羅威和他的團隊共同協作完成的。

據羅威介紹,他們使用公司自主研發的超高壓電纜檢測設備,採用耐受兩倍加壓的技術手段,能夠用較短時間安全判斷出正在使用的電纜的好壞和壽命。目前,這種採用局部放電的超高壓電纜檢測技術手段,在行業內處於世界先進水準。

像九龍倉供電系統這樣的超高壓檢測項目,自2002年沃特電氣公司成立以來,已經完成太多了,甚至一些國家重點工程,

都能看到羅威和他的團隊身影。

2006年9月,我國首次進行750 千伏輸變電示範工程系統帶電150萬千伏安滿負荷試驗。這是當時國內最高電壓等級的輸變電工程升級改造專案,是我國電力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在這次試驗中,羅威帶著自己多年攻關研發的新型電力檢測設備,與西北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進行業務合作,承擔了“750工程”變壓器等檢測工作,

對確保試驗的順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真是一戰成名!”羅威至今回憶都十分自豪。“那段時期,大家每天都捏一把汗,就怕萬一失誤。”還好,他的設備和技術團隊經歷了重重考驗,圓滿完成檢測任務。

“成名戰”讓他和他自主研發的超高壓電纜檢測器,得到了電力系統國家級相關機構的肯定,業內的口碑讓他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春天。此後,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電力保障、2009年湖北荊門世界上首個特高壓現場檢測、2010年山東鄒縣電廠中國第一台100萬伏發電機檢測等等,羅威都以自己的技術實力躋身專案之中。

憑過硬品質遠銷海外,贏得掌聲

“目前我國在電壓等級、製造能力、技術能力等方面,都是世界第一,這讓我們做技術的在海外市場也能驕傲地挺起腰杆。”說到這裡,羅威字字鏗鏘,頗有信心。

2007年,臺灣大同電力公司慕名而來,在公司考察後購買了他們的檢測設備,“這是我們的產品第一次走出大陸市場。”羅威表示。

隨著業務範圍越做越廣,這個沒有銷售和業務員,沒有海外事業部的湖南本土民營企業,名氣卻在海外和國際市場上慢慢大了起來。

2009年,對細節頗為講究的日本客戶前往公司視察並與羅威簽訂合作協定。在這次合作的過程中,日本人對產品的精益求精讓羅威受益匪淺,這位一直推崇實幹精神的“技術控”也意識到,產品除實用功能外,外觀細節同樣重要。他不斷升級改進產品,力求每個方面都能做到盡善盡美。

4月19日,記者在沃特電氣位於長沙麓谷科技園區的廠房內看到,數台超高壓電纜檢測器正在組裝,部分正在進行大功率變頻測試。在這些橙白相間,高達2米的“神奇盒子”裡,整齊的排列組裝了數萬個電子元件,精美得像一件工藝品。“我們的產品重要零件幾乎實現了全進口材料,連散熱的風扇,甚至某些螺絲釘,都是德國進口。”

正因為如此,目前沃特電氣製造的檢測儀已成功銷往美國、俄羅斯、西班牙、德國、日本、巴西、菲律賓、埃及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不到四年的海外業務,2016年盈利已占公司的一半。

從設備研發生產轉型高端技術服務

2002年,羅威從湖南省超高壓管理局辭職下海,放棄了人人豔羨的金飯碗,頭也不回地走上了“理工男”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

創業初期,條件自然艱苦,場地、經費都是問題。用羅威的話來說,簡直就是“只空有技術,吃飯都靠蹭。”那個時候,每天工作超過18小時,“站著都能睡著”。

即使這樣,從拿到安徽省電力研究院的第一筆訂單,到自己研發設計、生產組裝第一台超高壓電纜檢測儀器,羅威整整打磨了一年。正是這樣不斷打磨,成就了羅威過硬的行業技術本領。讓羅威頗為自豪的是,當初那台“首秀產品”已服役14年,目前仍完好地跟隨他們戰鬥在技術檢測現場。

近幾年,由於公司的局部放電檢測技術,以及自主研發的檢測設備始終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客戶購買產品後,常常會有相關技術培訓、服務等需求。羅威不經意間成了空中飛人,他發現自己的工作重心已從設備研發生產,開始慢慢轉向高端技術服務,為了就近為客戶解決技術難題,他在廣東、貴州、香港等地開設了好幾家子公司。前不久,他專門成立了國智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開展特高壓電力檢測服務。如今,他和他的公司已經成為國電、華電等大型央企的技術服務專家和技術服務商。

要建湖南第一個民營國家級實驗室

隨著國家電力事業快速跨越式發展和電力行業改革步伐的加大,過去長期被壟斷的電力技術服務領域,正逐步對民營技術力量放開,特高壓電力檢測行業技術服務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

看准了這一市場的羅威,作出了一個大膽的計畫。他在望城經開區買下20多畝土地,準備在這裡打造湖南第一個民營國家級特高壓電力檢測技術實驗室。建成後,將能夠為電力行業的相關檢測提供技術、設備等各方面的力量和支援。而這,也是羅威為日後佈局電力技術檢測服務的重要一環。

對此,羅威認為,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供電的電壓塔電壓等級也將不斷升高,對電子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和干擾隨之增強,這不僅加大了施工技術的難度,也對檢測設備的品質和穩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將是企業從設備研發生產朝技術服務轉型的良機。我之所以下定決心做湖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想利用自己的國家級實驗室,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題,贏得更多的市場先機。”羅威說。

創客說

知識創業更能實現人生價值

說起自主研發的超高壓檢測設備,羅威頗為自豪。

創業成功的羅威,回憶起這些年的經歷,記憶最深的卻是當年碩士畢業前往工作單位報到時,只顧著帶上五大袋子專業書,卻忘了被褥床單的尷尬場景。正是那份對專業技術的執著,才有了後來依靠自身技術實力來創業的底氣。

和人們印象中的“理工男”別無二致,這麼多年來,羅威並沒有過多的業餘愛好,工作之餘仍然將一門心思全放在了專業學習、技術試驗和發明創新上。

“在我的創業過程中,當年學校60多門專業課程知識都用上了。”談到自己的創業經驗,作為過來人的羅威反復強調,工科學生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與其在學校裡就想著畢業後靠開飯店、賣服飾等服務行業創業謀生,不如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將自身專業學好學精。在當下,依靠知識、技術去創辦新企業,開創新行業,更能實現人生價值,擁有更加廣闊的前途!”

的確,回望這個典型的“技術控”過去十餘年的創業之路,其實就是國家創新戰略下的知識創業之路:

2006年國家“750工程”啟動之時,他已對自主研發產品打磨了3年,做好了“大展拳腳”的技術準備。2014年,羅威又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先後將產品和技術服務賣到了菲律賓、塔吉克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國。

很多人羡慕羅威運氣好,每一步都踩得那麼准。而其實,這並非是上天對“理工男”的特別眷顧,更多的是羅威專業的積累、嚴謹的規劃和對技術創新的堅持不懈。

羅威都以自己的技術實力躋身專案之中。

憑過硬品質遠銷海外,贏得掌聲

“目前我國在電壓等級、製造能力、技術能力等方面,都是世界第一,這讓我們做技術的在海外市場也能驕傲地挺起腰杆。”說到這裡,羅威字字鏗鏘,頗有信心。

2007年,臺灣大同電力公司慕名而來,在公司考察後購買了他們的檢測設備,“這是我們的產品第一次走出大陸市場。”羅威表示。

隨著業務範圍越做越廣,這個沒有銷售和業務員,沒有海外事業部的湖南本土民營企業,名氣卻在海外和國際市場上慢慢大了起來。

2009年,對細節頗為講究的日本客戶前往公司視察並與羅威簽訂合作協定。在這次合作的過程中,日本人對產品的精益求精讓羅威受益匪淺,這位一直推崇實幹精神的“技術控”也意識到,產品除實用功能外,外觀細節同樣重要。他不斷升級改進產品,力求每個方面都能做到盡善盡美。

4月19日,記者在沃特電氣位於長沙麓谷科技園區的廠房內看到,數台超高壓電纜檢測器正在組裝,部分正在進行大功率變頻測試。在這些橙白相間,高達2米的“神奇盒子”裡,整齊的排列組裝了數萬個電子元件,精美得像一件工藝品。“我們的產品重要零件幾乎實現了全進口材料,連散熱的風扇,甚至某些螺絲釘,都是德國進口。”

正因為如此,目前沃特電氣製造的檢測儀已成功銷往美國、俄羅斯、西班牙、德國、日本、巴西、菲律賓、埃及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不到四年的海外業務,2016年盈利已占公司的一半。

從設備研發生產轉型高端技術服務

2002年,羅威從湖南省超高壓管理局辭職下海,放棄了人人豔羨的金飯碗,頭也不回地走上了“理工男”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

創業初期,條件自然艱苦,場地、經費都是問題。用羅威的話來說,簡直就是“只空有技術,吃飯都靠蹭。”那個時候,每天工作超過18小時,“站著都能睡著”。

即使這樣,從拿到安徽省電力研究院的第一筆訂單,到自己研發設計、生產組裝第一台超高壓電纜檢測儀器,羅威整整打磨了一年。正是這樣不斷打磨,成就了羅威過硬的行業技術本領。讓羅威頗為自豪的是,當初那台“首秀產品”已服役14年,目前仍完好地跟隨他們戰鬥在技術檢測現場。

近幾年,由於公司的局部放電檢測技術,以及自主研發的檢測設備始終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客戶購買產品後,常常會有相關技術培訓、服務等需求。羅威不經意間成了空中飛人,他發現自己的工作重心已從設備研發生產,開始慢慢轉向高端技術服務,為了就近為客戶解決技術難題,他在廣東、貴州、香港等地開設了好幾家子公司。前不久,他專門成立了國智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開展特高壓電力檢測服務。如今,他和他的公司已經成為國電、華電等大型央企的技術服務專家和技術服務商。

要建湖南第一個民營國家級實驗室

隨著國家電力事業快速跨越式發展和電力行業改革步伐的加大,過去長期被壟斷的電力技術服務領域,正逐步對民營技術力量放開,特高壓電力檢測行業技術服務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

看准了這一市場的羅威,作出了一個大膽的計畫。他在望城經開區買下20多畝土地,準備在這裡打造湖南第一個民營國家級特高壓電力檢測技術實驗室。建成後,將能夠為電力行業的相關檢測提供技術、設備等各方面的力量和支援。而這,也是羅威為日後佈局電力技術檢測服務的重要一環。

對此,羅威認為,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供電的電壓塔電壓等級也將不斷升高,對電子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和干擾隨之增強,這不僅加大了施工技術的難度,也對檢測設備的品質和穩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將是企業從設備研發生產朝技術服務轉型的良機。我之所以下定決心做湖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想利用自己的國家級實驗室,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題,贏得更多的市場先機。”羅威說。

創客說

知識創業更能實現人生價值

說起自主研發的超高壓檢測設備,羅威頗為自豪。

創業成功的羅威,回憶起這些年的經歷,記憶最深的卻是當年碩士畢業前往工作單位報到時,只顧著帶上五大袋子專業書,卻忘了被褥床單的尷尬場景。正是那份對專業技術的執著,才有了後來依靠自身技術實力來創業的底氣。

和人們印象中的“理工男”別無二致,這麼多年來,羅威並沒有過多的業餘愛好,工作之餘仍然將一門心思全放在了專業學習、技術試驗和發明創新上。

“在我的創業過程中,當年學校60多門專業課程知識都用上了。”談到自己的創業經驗,作為過來人的羅威反復強調,工科學生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與其在學校裡就想著畢業後靠開飯店、賣服飾等服務行業創業謀生,不如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將自身專業學好學精。在當下,依靠知識、技術去創辦新企業,開創新行業,更能實現人生價值,擁有更加廣闊的前途!”

的確,回望這個典型的“技術控”過去十餘年的創業之路,其實就是國家創新戰略下的知識創業之路:

2006年國家“750工程”啟動之時,他已對自主研發產品打磨了3年,做好了“大展拳腳”的技術準備。2014年,羅威又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先後將產品和技術服務賣到了菲律賓、塔吉克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國。

很多人羡慕羅威運氣好,每一步都踩得那麼准。而其實,這並非是上天對“理工男”的特別眷顧,更多的是羅威專業的積累、嚴謹的規劃和對技術創新的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