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還沒看《速8》?不如先看看上世紀的復古跑車!

隨著速度與激情8的上映,國內4月電影檔可以說迎來新一輪的高峰,

三天12億的票房更是讓這部以汽車為主題的系列電影成為如今電影圈中最具影響力的大IP。而作為一部出自好萊塢的大製作電影,其主旋律也理所當然地被放在美國車身上。無論是電影開頭的Dodge Challenger還是Don在結尾時開的黑色改裝Ford Mustang都在為美國這種標誌性粗曠的汽車文化所做宣傳。

當我們回望如今的汽車競賽文化,有如F1這種象徵著汽車工業最高水準的“技術性”比賽,也有如“勒芒24小時”這種在速度和耐力性上併發的長途賽。而在美國這個神奇的國度,坐擁著當今世上規模最大的幾個汽車集團,自然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比賽。

但與歐洲的F1、勒芒這種講究技術和精准度所不同的是,美國的賽車文化則顯得更加的簡單粗暴。無論是舉世聞名的NASCAR還是美國人民喜聞樂見的直線加速賽,比賽的輸贏直接取決於加速的能力。

美國 來自工人階層的速度與暴力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

隨著二戰的陰霾逐漸散去,作為戰勝國之一的美國國力也開始恢復。而美國汽車工業作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自然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時,一種名為Drag Racing(1/4英里或1/8英里直線加速賽,通常只允許兩輛賽車參賽)的汽車比賽在美國日趨流行起來。

在這種大環境下,一種擁有大馬力、大扭矩的美式性能車——肌肉車,也開始流行起來。當人們對汽車的需求不斷被滿足,汽車之於美國人民來說身份也開始發生逆轉,逐漸從工具轉變為一種擁有生命力般的文化象徵。

說到肌肉車,不得不提的就是來自美國的三巨頭,福特的野馬,道奇的挑戰者和雪佛蘭的科邁羅,這三款車型幾乎就代表著整個美國性能車文化的所有。與身處歐洲高高在上的超級跑車不同,肌肉車的誕生本來面對的就是藍領工人階級,沒有酷炫的外形,沒有滿滿空氣動力學的科技含量,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大排量自然吸氣V8發動機爆發出最原始的動力。

這種肌肉車的產生不僅反映了當時美國的汽車文化,更加向全世界展現了美國人熱情奔放、嚮往自由、崇尚個性的民族精神。

但隨著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的爆發,這些大排量的“油老虎”逐漸開始被法規所限制著,這也讓這種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產物逐漸退出主流舞臺。

但是,肌肉車文化到如今依然深植到美國人心中,與麥當勞、星巴克一樣成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歐洲 力量與美學並駕的跑車文化

同樣的60年代,歐洲大陸卻呈現出另外一番跟美國肌肉車文化不同的情景。相比於美國,歐洲擁有更加深厚的汽車文化歷史,歐洲人對汽車的理解不止於枯燥的資料,對於他們來說汽車在造型上的美與性能同樣重要。

Alfa Romeo Spider, 1966

1962年法拉利發佈了經典的250gto,這台賽車先後在全球各地壟斷了當初幾乎所有比賽的冠軍。

傲人的性能加上這美輪美奐的外形設計讓這台世存僅39台的傳奇賽車,在50年後的今天以超過3.8億的拍賣價成為有史以來最為昂貴的汽車。

而在同一時期,身處大不列顛的Jaguar發佈了一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跑車E-Type。除了亮眼的賽道戰績外,這輛E-Type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是那一氣呵成的流線型設計。

這台被法拉利的創始人Enzo Ferrari稱為“有史以來最美的汽車”的E-type可以說是汽車設計史上的一顆明珠。扁平的車身沒有過多的線條,整體輪廓帶有一種節制的律動感,能做到如此極致的設計,恐怕只能用“驚世之美”來形容這樣的一件作品。

除此之外,六十年代的歐洲還誕生了如蘭博基尼的Miura、阿爾法羅密歐的Spider、阿斯頓馬丁的DB5這種為後人津津樂道的經典車型。

Lamborghini Miura, 1968

這些代表著精緻的歐洲Sportcar的作品除了在性能上有著工程師般的執著外,在外觀上還帶有一絲藝術家的癲狂和浪漫。

Aston Martin DB5, 1963

這種追求極致的造車理念顯然也不是為大眾所服務,更多的是一種statement、一種向世界顯示功力的證明。而這,也與美國“接地氣”的肌肉車文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帶有強烈未來主義色彩的Lamborghini Countach

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是美國粗暴簡單的肌肉車還是歐洲極致優雅的超級跑車如今都已經淪為小眾。在汽車行業整體趨向成熟理性的同時,這種不同地區文化給我們帶來產品上的差異也越來越少。儘管如此,美國的肌肉三巨頭也並無停止對肌肉車文化的延續。雖然這些車型如今已經難以成氣候,但是在它們的身上依然充滿著對產品的執念以及對美好過去的一種緬懷和致敬。

這種肌肉車的產生不僅反映了當時美國的汽車文化,更加向全世界展現了美國人熱情奔放、嚮往自由、崇尚個性的民族精神。

但隨著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的爆發,這些大排量的“油老虎”逐漸開始被法規所限制著,這也讓這種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產物逐漸退出主流舞臺。

但是,肌肉車文化到如今依然深植到美國人心中,與麥當勞、星巴克一樣成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歐洲 力量與美學並駕的跑車文化

同樣的60年代,歐洲大陸卻呈現出另外一番跟美國肌肉車文化不同的情景。相比於美國,歐洲擁有更加深厚的汽車文化歷史,歐洲人對汽車的理解不止於枯燥的資料,對於他們來說汽車在造型上的美與性能同樣重要。

Alfa Romeo Spider, 1966

1962年法拉利發佈了經典的250gto,這台賽車先後在全球各地壟斷了當初幾乎所有比賽的冠軍。

傲人的性能加上這美輪美奐的外形設計讓這台世存僅39台的傳奇賽車,在50年後的今天以超過3.8億的拍賣價成為有史以來最為昂貴的汽車。

而在同一時期,身處大不列顛的Jaguar發佈了一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跑車E-Type。除了亮眼的賽道戰績外,這輛E-Type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是那一氣呵成的流線型設計。

這台被法拉利的創始人Enzo Ferrari稱為“有史以來最美的汽車”的E-type可以說是汽車設計史上的一顆明珠。扁平的車身沒有過多的線條,整體輪廓帶有一種節制的律動感,能做到如此極致的設計,恐怕只能用“驚世之美”來形容這樣的一件作品。

除此之外,六十年代的歐洲還誕生了如蘭博基尼的Miura、阿爾法羅密歐的Spider、阿斯頓馬丁的DB5這種為後人津津樂道的經典車型。

Lamborghini Miura, 1968

這些代表著精緻的歐洲Sportcar的作品除了在性能上有著工程師般的執著外,在外觀上還帶有一絲藝術家的癲狂和浪漫。

Aston Martin DB5, 1963

這種追求極致的造車理念顯然也不是為大眾所服務,更多的是一種statement、一種向世界顯示功力的證明。而這,也與美國“接地氣”的肌肉車文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帶有強烈未來主義色彩的Lamborghini Countach

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是美國粗暴簡單的肌肉車還是歐洲極致優雅的超級跑車如今都已經淪為小眾。在汽車行業整體趨向成熟理性的同時,這種不同地區文化給我們帶來產品上的差異也越來越少。儘管如此,美國的肌肉三巨頭也並無停止對肌肉車文化的延續。雖然這些車型如今已經難以成氣候,但是在它們的身上依然充滿著對產品的執念以及對美好過去的一種緬懷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