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一歐洲小國,希特勒軍隊寧可繞道而行也不敢侵犯它

二戰初期的德國,可謂打遍歐洲無敵手,可就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上,有一個小國居然可以讓希特勒繞道而行,不敢侵犯,它就是被稱為“歐洲屋脊”的瑞士。我們都知道瑞士是永久中立國家,

不參與任何對外軍事行動,而且自十三世紀瑞士建國以來,在地圖上位置幾乎沒有變動過。不過二戰時期中立國並不只有瑞士一個,像挪威、荷蘭、比利時等都曾是中立國,只是在希特勒的眼裡管你中立不中立,只要我需要就全部攻下。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羊入虎口,瑞士四周不是納粹就是被納粹攻佔的領土。可希特勒對於這塊“嘴邊肉”寧可繞道而行也不大舉入侵,這又是為何呢,難道希特勒還怕一個小小的瑞士不成?

希特勒的進攻名單裡也有瑞士

1940年,希特勒的情報小組就曾派出大量間諜潛伏瑞士搜集情報。當然,間諜想進入瑞士本土並非難事,據一位曾掌管德國在瑞士間諜網的頭目描述,這些間諜多配備精良的設備,

在掌握一定的情報後,蓋世太保進入該國,

伺機挑釁滋事,以方便德軍有藉口派軍進入瑞士。

不過瑞士雖然是中立,但是也有自己的情報部門,瑞士情報科海森上校對症下藥,制定反間諜計畫,抓捕大量德國間諜,努力遏制住蓋世太保在瑞士的行動。眼看間諜計畫泡了湯,1941年7月中旬,希特勒在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後,

曾為瑞士“量身定制”了“冷山行動”,指派梅森上校6個師的兵力駐紮瑞士邊境,隨時準備入侵瑞士。

萬事俱備,希特勒為何猶豫不決?

可真要讓希特勒進攻瑞士,他卻有點猶豫了。當時德國與義大利在瑞士有一處用於輸送物資的通道——聖哥達和辛普隆隧道。

據德國情報部門傳來的消息,瑞士已經在隧道附近埋下大量炸藥,只要德軍一腳跨入瑞士,瑞士立馬引爆炸彈。這樣一來,德、意之間的運輸必然大受影響。前線物資不能及時補給,戰線隨便會崩潰。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希特勒當然不想做這種虧本買賣。

此外,瑞士歷來是德國最大的交易夥伴,二戰時期的瑞士一直與德國保持金融貿易關係。而且瑞士銀行可以為任何存款者保密,很顯然這種制度為納粹提供了便捷,大量通過戰爭搶奪來的財富被存入瑞士銀行。連當時德國帝國銀行的副行長都承認:瑞士允許自由外匯交易意義非凡,這也是我們一直讓他保持中立的一個根本原因。

希特勒做最壞的打算,為自己留條後路?

當然這些還都不是讓希特勒完全放棄攻打瑞士的原因。希特勒最為顧慮的是,在這個人口只有500萬的國家裡奉行“對外和平中立,對內全民皆兵,武裝中立”的政策,數小時之內便可動員50萬人的大軍。而且根據在瑞士的德國間諜的回饋,瑞士建有大量的戰時之需的工事,德國一旦踏入,至少要付出100萬精兵強將,這無疑會放慢希特勒進攻英國、蘇聯的速度。再者當時希特勒基本上是與世界為敵,哪天德國戰敗了,估計也沒有哪國願意收留他,而瑞士的中立恰恰可以作為他在戰敗後的一條退路,加上瑞士銀行存放的掠奪來的財物,或許能東山再起。

至於希特勒在柏林被攻佔前有沒有想過去瑞士躲難,也許只有歷史才知道吧!

此外,瑞士歷來是德國最大的交易夥伴,二戰時期的瑞士一直與德國保持金融貿易關係。而且瑞士銀行可以為任何存款者保密,很顯然這種制度為納粹提供了便捷,大量通過戰爭搶奪來的財富被存入瑞士銀行。連當時德國帝國銀行的副行長都承認:瑞士允許自由外匯交易意義非凡,這也是我們一直讓他保持中立的一個根本原因。

希特勒做最壞的打算,為自己留條後路?

當然這些還都不是讓希特勒完全放棄攻打瑞士的原因。希特勒最為顧慮的是,在這個人口只有500萬的國家裡奉行“對外和平中立,對內全民皆兵,武裝中立”的政策,數小時之內便可動員50萬人的大軍。而且根據在瑞士的德國間諜的回饋,瑞士建有大量的戰時之需的工事,德國一旦踏入,至少要付出100萬精兵強將,這無疑會放慢希特勒進攻英國、蘇聯的速度。再者當時希特勒基本上是與世界為敵,哪天德國戰敗了,估計也沒有哪國願意收留他,而瑞士的中立恰恰可以作為他在戰敗後的一條退路,加上瑞士銀行存放的掠奪來的財物,或許能東山再起。

至於希特勒在柏林被攻佔前有沒有想過去瑞士躲難,也許只有歷史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