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處斬囚犯有哪些講究?囚犯在死之前為什麼要吃頓好的呢?

清代辮子劇曾經長期活躍於電視螢幕之上,裡面動不動就是山呼萬歲亦或者是口稱奴才,想必這些對於大家來說都極為熟悉的很。當然對於這些個宮廷戲而言我們一般只當做生活樂趣,

其原因自然是其中包含的諸多歷史方面知識大多都有謬誤,例如在一些宮廷禮儀、穿衣風格、生活常識等方面就經常會鬧出不少笑話。不過今天小編不講這些,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處斬清代囚犯的程式和講究。

在電視劇裡頭我們經常會聽到“秋後問斬”這個詞,

據說這一規定早在漢朝就開始執行,至於為什麼要將行刑日期定在秋後,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因為秋冬季在古人看來是肅殺之季,萬物都將枯萎失去生機,因此這個季節問斬犯人可謂上合天意;二是因為秋冬季是農閒時節,在問斬犯人的時候可以要求四裡八鄉的百姓前來圍觀,這樣可以起到不錯的示警作用。

所以許多死刑犯在被收押之後都會在大牢裡待一陣子,如果是家資頗豐的人家還好些,使些銀子還能給大牢裡的犯案親屬捎帶一些好吃好喝的,如果是家庭貧困的話那就只能吃牢裡面最差的飯菜了,不被餓死就成。當然這些判了死刑的囚犯們也會在問斬前一夜吃頓好的,

這頓飯就叫做“辭陽飯”或“斷頭飯”,對於這頓飯獄卒們一般是不會克扣的,畢竟死者是大,對於這些獄卒們來說也想趁此機會結個善緣以防死後回來找他們。

那麼這頓飯都會有什麼呢?電視劇裡面演的都是有酒有肉,而在清朝歷史上這斷頭飯雖不至於如此豐盛,

但也會給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等,有門路的富貴人家還會給自己的親人們捎帶“鶴頂血”,這個是鶴年堂研製出來的特效麻醉劑,可以讓親屬在被問斬時少受些痛苦。

行刑之日頭前會有兵丁依仗頭前開路,中間則是囚車,

後面則是慢悠悠的監斬官,在清代問斬犯人都幾乎都在菜市口。那麼為什麼要來菜市口呢?這是因為古代人們特別講究“五行”和“五方”,他們認為菜市口在五行中屬金,在五方中屬西方白虎,因而專注刀兵殺戮,在菜市口問斬犯人可以鎮壓煞氣血氣。

此外死囚在途徑酒館的時候也可以要求喝酒,當時宣武門外有一家小酒館特意將黃酒和白酒摻在一起賣,犯人只要一碗喝下去就會腳步踉蹌,在問斬的時候多少也會少受些痛苦,並且也可以壯一下膽色。喝完之後兵丁們就會將空碗狠狠摔碎,然後再次押解犯人前往菜市口。菜市口的周圍店家商販也早就在頭一天就預備好了血食和席棚,待犯人人頭落地圍觀之人也就會慢慢散去,當然也有一些人會拿著饅頭去沾一些囚犯血液,他們認為這些血液可以治好許多疑難病症。

趙敏在斷頭臺的劇照

第二天菜市口照樣是人群熙攘,根本不會再有人關心昨日問斬的是誰,畢竟對於周圍百姓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些場面,如果不關己事也只是徒增談資而已。

此外死囚在途徑酒館的時候也可以要求喝酒,當時宣武門外有一家小酒館特意將黃酒和白酒摻在一起賣,犯人只要一碗喝下去就會腳步踉蹌,在問斬的時候多少也會少受些痛苦,並且也可以壯一下膽色。喝完之後兵丁們就會將空碗狠狠摔碎,然後再次押解犯人前往菜市口。菜市口的周圍店家商販也早就在頭一天就預備好了血食和席棚,待犯人人頭落地圍觀之人也就會慢慢散去,當然也有一些人會拿著饅頭去沾一些囚犯血液,他們認為這些血液可以治好許多疑難病症。

趙敏在斷頭臺的劇照

第二天菜市口照樣是人群熙攘,根本不會再有人關心昨日問斬的是誰,畢竟對於周圍百姓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些場面,如果不關己事也只是徒增談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