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性工作者退休後如何活得體面而瀟灑

這是一所只收留老年性工作者的養老院,女人們在這裡避免了內心最深的恐懼——像老鼠一樣死在街上。

在這裡,她們意識到,自己可以像所有人一樣保有尊嚴。

文|顧玥

編輯|趙涵漠

圖片編輯|劉星雨

一間自己的屋子

墨西哥人都知道,在塔皮托區,除了尊嚴以外,人們什麼都賣。性☆禁☆交易在墨西哥政府嚴格的調控下是合法的。塔皮托盛產毒販和拳擊冠軍。教堂林立,外邊是不見盡頭的黑市。這兒有整個拉丁美洲最大的露天妓院,

隔壁則是全拉丁美洲唯一一所收留老年性工作者的養老院。

2006年,卡門·穆尼奧茲(Carmen Muñoz)創立了蘇凱琪特莎之家(CasaXochiquetzal)養老院。初衷是讓老年性工作者能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遮風擋雨,一個安全的地方來存放她們為數不多的個人財產。年過65歲、不再從事任何性☆禁☆交易、沒有接受任何社會援助的性工作者可以申請入住。運營蘇凱琪特莎之家的日常費用由政府撥款和社會捐助提供。

卡門自己也是個性工作者,

她在養老院附近的洛雷托廣場工作了40年。在廣場上,有些性工作者還是孩子,另一些則老得能當奶奶了。12歲時,卡門嫁給了一個大她10歲的男人,14歲時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丈夫毆打她,虐待她,用煙頭燙她,把家裡的錢全花在賭博和買酒上。22歲時,卡門決定離開丈夫。但她不識字,有7個孩子要養活,其中一個還沒斷奶。

卡門先找到洛雷托廣場上的一處教堂,

想求得一份清潔工的工作。神父卻對她說,滾出去,外面有成千上萬件事兒可以做。「我坐地大哭,因為我沒法想像神父會這樣說話。」卡門向BBC回憶,這時有個女人走過來安慰她,對她說有人願意出1000比索跟她睡覺。

根據現在的匯率,1000舊比索相當於5美分。但對於卡門來說,這已經是一大筆錢,「我說,『我從沒見過1000比索長什麼樣,我該跟他去哪兒?』」一切就這麼開始了。因為卡門看起來太絕望,

那男人什麼都沒做,就把1000比索塞給了她。第二天,卡門又回到了洛雷托廣場同一個角落,心裡想著,從現在開始,孩子們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40年中,卡門忍受了數不盡的虐待和性騷擾,還要交錢給當局和皮條客。她開始酗酒,並染上了毒癮。一天,卡門在路邊發現一張骯髒的塑膠布在緩緩移動,她揭開來想看看底下是不是有被遺棄的孩子,卻發現了三個上了年紀的女人蜷縮在一起取暖,

卡門認出了她們,這是她的同行們。

卡門扶起了她們,給她們買了熱咖啡,並把她們帶到了一個廉價旅社。這件事讓她想到了廣場上的很多年紀大的同行。「這打心眼裡刺痛了我。今天是她們流落街頭,明天就可能是我。」當性工作者不再年輕,貧窮就成了不可抵抗的宿命。卡門決定為此做些什麼。

自那以後,她用了20年遊說當地政府和社會組織支援開設這處性工作者養老院。2006年,墨西哥市政府終於騰出了一處18世紀的磚石建築。奇妙的是,這裡離洛雷托廣場只有幾個街區。當卡門帶著女人們第一次走進這扇大門時,她們的快樂無法言說。「我們哭了,又笑了。所有人都在尖叫,『我們有個家了!』」 卡門對BBC說。

2013年6月14日,維多利亞和葛羅瑞亞在看電視。

她們不是受害者,而是倖存者

2008年,法國攝影師本尼迪克特·德呂(Bénédicte Desrus)女士受一本雜誌的委託來到養老院採訪卡門,她立刻被這裡吸引住了。「我在那兒待了3個小時,看到的一切都太不可思議了。」本尼迪克特在回復《人物》的採訪郵件中寫到。當時養老院裡居住著26個退休了的性工作者。女人們橫眉豎目,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年輕外國女人充滿敵意。她們大聲咒駡著,把本尼迪克特攔在自己的房間外。

「我想瞭解這些女人,想知道她們的故事。」一周後,她決定重返這裡,與居民們建立關係,記錄她們的生活。這一項計畫一做就做了10年。

10年裡的大多數時間,本尼迪克特沒有拍照,只是單純地與女人們相處,直到她們接納她成為自己人。她住在養老院裡,每天與女人們一同早起,然後在公共大廳中開始一天的休閒生活。她在這裡學會了西班牙語,並熟練掌握了其中最粗俗的一些表達。有時她與女人們大聲討論電視劇的劇情,但更多的時候,本尼迪克特不發一語,只是陪伴女人們度過看不到盡頭的時光。「我與她們共同生活,分享一切,並表達我的尊重。」她通過重複露面來與這些女人們建立關係,如果因工作要離開這裡,她總會在工作完成後再次返回,這讓女人們感到安全。

「她們看見了我確實會回來,」本尼迪克特說,「你真得跟她們住在一起,因為她們今天告訴你一個故事,明天會告訴你另一個故事,後天告訴你的才是事實。」

本尼迪克特只在獲得允許的情況下拍照,並會將沖印出來的照片送給她們。女人們常問她,為什麼要拍她們。「我很有禮貌的,」本尼迪克特說,她很愛開玩笑,「我會說,『因為你又老又醜。』」

年輕時,她們從街上拉客,在汽車旅店中工作。等到年老色衰,大多數性工作者就只能露宿街頭。蘇凱琪特莎之家的女人們卻逃脫了她們最恐懼的命運——死在街上,無人相識,草草收屍。「如今她們都可以看向未來,只想要一個平靜的晚年。」本尼迪克特說。

這裡的大部分日常生活和普通養老院沒什麼不同。居住守則很簡單——每晚有人查房,每週有探視時間,每個人需要負責自己房間和公共空間的清潔工作。不能帶男人和毒☆禁☆品回來。所有人都必須尊重彼此過去的經歷。

天井是蘇凱琪特莎之家最重要的公共活動區,所有住戶輪值負責這裡的清潔工作。

養老院的一位居民正在裝飾自己的房間。

社工會説明女人們申請身份證,公益組織為她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開設工作坊。女人們可以學習人權知識,治療心理創傷。有一組理髮師會不定期造訪,給她們剪髮、美甲、化妝。女人們可以發展文娛愛好——插花、畫畫、唱歌,經營一些自己的小生意。有些人選擇繼續她們在街上的工作,她們的工作地點離養老院不遠,大家都管那兒叫「辦公室」。

2013年7月1日,諾瑪躺在她臥室的床上。當諾瑪身體好的時候,她經常去聖費爾南多公園「工作」,那兒有很多人認識她。

年輕一點的女人必須照顧年紀大一點的女人,比如督促她們服藥,協助她們洗澡或者餵飯等等。但想要教會這些女人們尊重彼此,在同一屋簷下和平共處並不輕鬆。

從事性☆禁☆交易的女人們過去的經歷多種多樣:年少懷孕、離家出走、雙親死亡、遭受性侵犯等等。「我們被利用、虐待、毆打,無視,我們時刻準備伸出指甲,反擊所有攻擊我們的人。」卡門曾說。不幸的童年經歷和過去幾十年在街頭討生活的經驗告訴蘇凱琪特莎之家的老人們,信任代表軟弱。想要生存下來,只有變得強悍而冷酷。

「她們都很有領地意識。」本尼迪克特說。她們曾搶奪彼此顧客,儘管相識十多年,她們以前從不是朋友。即便現在在同一屋簷下一起生活,鬥毆事件也時有發生。這兒有很多秘密和流言,人們暗自結盟偷偷樹敵。「有時她們是朋友,接著打上一架,過幾天又成了朋友。」但是人們很快意識到,友好相處是最好的出路,畢竟她們要在這裡相伴老去。

在蘇凱琪特莎之家,友誼是稀缺物品之一。分享同一屋簷的女人們過去都是街頭上的競爭對手。

儘管經歷了如此多的痛苦,這些女人都很有創造力。有人寫詩,有人作畫,有人練瑜伽。這裡有製作首飾和花藝的課程,烘焙的香味永遠飄散空中。白天總有人在院子裡曬太陽,或者跟著黑白電視機裡的音樂輕輕歌唱。天氣好的時候,她們會聊起自己的童年。

一位住戶收集的各種骷髏頭。很多女人都會在路邊攤販售自己收藏和製作的小玩意。

索尼婭今年63歲了,14歲時,她在一次聚會上被強☆禁☆姦,腦袋還中了一槍。自此以後,她左半身偏癱。當她在飯館當服務員時,所有人都問她能不能提供性服務。「有一天我決定,既然人們就想要這個,那我不如靠此賺點錢。」從此她賣淫為生。如今她自信又活潑,輕浮又瀟灑。

阿瑪莉婭是這裡的第一批住戶之一,她患精神分裂症22年,但一直努力地與他人溝通。現在,66歲的阿瑪莉婭愛唱歌,並交往了一個32歲的男朋友。他們一起經營著一個販售服裝的小攤子,並通過回收塑膠瓶掙一點點零花錢。

阿瑪莉亞正戴著頭套吃飯。她是個樂觀的女人,嘴裡總哼著歌。

瑪利亞的房間裡都是書,她最喜歡的作家是聶魯達、托爾斯泰和卡夫卡。「從9歲開始,文學就是我的避難所。」她說。那一年,她不堪親生父親長達一年的性侵離家出走。此後她幸運地遇到了自己的養母,然而就在瑪利亞快要完成學業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養母去世了。 16歲的瑪利亞發現想要靠自己支付房租和學費是不可能的。於是她開始賣身,「我別無選擇。」

「她們不會用一種誇張或是悲傷的語氣跟你講這些事。儘管歷經種種磨難,她們不是受害者,而是倖存者。」本尼迪克特說。

在見到她們之前,本尼迪克特從未想過上了年紀的性工作者是什麼樣子。「見到她們之後,我發現這是一群堅強獨立的女人。她們的故事往往充滿了暴力和無邊的勇氣。她們從不放棄,她們聰明有趣,誰也別想玩弄她們。」

2013年9月6日,維多利亞在阿卡普爾科的海灘上抽煙。她81歲,是養老院最年長的居民。

2013年9月6日,葛羅瑞亞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享受海灘之旅。

一個女人即使身敗名裂也可以保有尊嚴

對於本尼迪克特來說,進行這一項目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奪人眼球,她想知道在這樣特殊而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女性是怎麼認知自己的。「對她們來說,人生並沒有什麼戲劇化。她們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並因此倖存下來。」這是本尼迪克特的答案。

女人們不後悔,她們知道當時的處境下,為了喂飽孩子,別無選擇。大多數女人都有孩子——當她們發現自己懷孕時,因為宗教信仰,幾乎沒有人考慮過墮胎。她們明白自己所做的事不是壞事,她們不是壞人。「她們的自尊仍是完整的,她們活在當下。」本尼迪克特說。但是家人往往看不起她們的工作,現在大多數人的子女和親戚們都不會來探望她們。有人被自己的兒子扔出家門,因為兒媳婦不想和「妓☆禁☆女」住在一起。兒子選了妻子,拋棄了母親。

維多利亞在墨西哥帕丘卡市看望她的女兒。養老院裡的很多女人都被自己的子女拋棄了,維多利亞是其中幸運的一個。

瑪利亞供養了她的3個孩子上學。女兒在青春期時死于白血病,一度讓她陷入深度抑鬱。剩下的孩子知道瑪利亞在做什麼時就離開了她。「他們從沒想過我是從哪兒搞到錢喂飽他們,供他們上學。他們只知道索取。」孩子們已經不再跟她說話了。

如今瑪利亞在養老院附近的市場裡賣自己做的首飾。「這裡教會了我,生活很有意義,我和其他人一樣有尊嚴。一個女人即使身敗名裂也可以保有尊嚴。」瑪利亞的本子上寫滿了詩。在詩歌中,她寫到為人母和養育子女,寫到變老和女兒的死亡,寫到愛,以及愛之艱難。

瑪利亞在她的臥室裡。瑪利亞喜歡好看的布料和花裙子。她收集詩,也寫詩。

瑪利亞的詩

10年中,已經有300多位性工作者註冊入住,這其中有人重回街頭,有人不告而別,有人死亡。

本尼迪克特曾經目睹一個患癌的女人在自己面前痛苦地死去,她舉起相機,有人上前阻止她。「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向女人們坦然地解釋,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

死亡是女人們最深的恐懼——同行像老鼠一樣死在街上,有人的孩子死在懷裡。在步入老年後,她們的夢想很簡單——與家人和解。當她們在蘇凱琪特莎之家瀕臨死亡時,大多數人想要再見孩子們一面,但很多人的願望都無法實現。

一個女人向人展示她珍藏的一張家庭照片。在這裡,住戶們最珍貴的財產就是她們的回憶。

然而,就算最終她們的家人沒有來,這裡每人都會有一個體面的葬禮,所有的住戶都要出席。本尼迪克特說,因為這處家園,「女人們知道她們不會孤獨終老了,這對她們至關重要。」

一晃10年過去,如今本尼迪克特造訪養老院時,大家都會愉快地跟她打招呼,另外一些笑著咒駡她和她的相機,本尼迪克特也會用她法國口音的西班牙語罵回去。去年,本尼迪克特懷孕了。女人們恭喜她,關懷她,她們愛憐地撫摸著她的肚子,與她一起見證著小生命的成長。現在兒子5個月了,本尼迪克特帶著孩子一起回養老院。女人們成了一群喜滋滋的奶奶,爭相逗著小嬰兒,開心極了。

攝影師本尼迪克特為她的書《艱難的愛》拍攝的封面。

(實習生黎詩韻對本文亦有貢獻)

2006年,墨西哥市政府終於騰出了一處18世紀的磚石建築。奇妙的是,這裡離洛雷托廣場只有幾個街區。當卡門帶著女人們第一次走進這扇大門時,她們的快樂無法言說。「我們哭了,又笑了。所有人都在尖叫,『我們有個家了!』」 卡門對BBC說。

2013年6月14日,維多利亞和葛羅瑞亞在看電視。

她們不是受害者,而是倖存者

2008年,法國攝影師本尼迪克特·德呂(Bénédicte Desrus)女士受一本雜誌的委託來到養老院採訪卡門,她立刻被這裡吸引住了。「我在那兒待了3個小時,看到的一切都太不可思議了。」本尼迪克特在回復《人物》的採訪郵件中寫到。當時養老院裡居住著26個退休了的性工作者。女人們橫眉豎目,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年輕外國女人充滿敵意。她們大聲咒駡著,把本尼迪克特攔在自己的房間外。

「我想瞭解這些女人,想知道她們的故事。」一周後,她決定重返這裡,與居民們建立關係,記錄她們的生活。這一項計畫一做就做了10年。

10年裡的大多數時間,本尼迪克特沒有拍照,只是單純地與女人們相處,直到她們接納她成為自己人。她住在養老院裡,每天與女人們一同早起,然後在公共大廳中開始一天的休閒生活。她在這裡學會了西班牙語,並熟練掌握了其中最粗俗的一些表達。有時她與女人們大聲討論電視劇的劇情,但更多的時候,本尼迪克特不發一語,只是陪伴女人們度過看不到盡頭的時光。「我與她們共同生活,分享一切,並表達我的尊重。」她通過重複露面來與這些女人們建立關係,如果因工作要離開這裡,她總會在工作完成後再次返回,這讓女人們感到安全。

「她們看見了我確實會回來,」本尼迪克特說,「你真得跟她們住在一起,因為她們今天告訴你一個故事,明天會告訴你另一個故事,後天告訴你的才是事實。」

本尼迪克特只在獲得允許的情況下拍照,並會將沖印出來的照片送給她們。女人們常問她,為什麼要拍她們。「我很有禮貌的,」本尼迪克特說,她很愛開玩笑,「我會說,『因為你又老又醜。』」

年輕時,她們從街上拉客,在汽車旅店中工作。等到年老色衰,大多數性工作者就只能露宿街頭。蘇凱琪特莎之家的女人們卻逃脫了她們最恐懼的命運——死在街上,無人相識,草草收屍。「如今她們都可以看向未來,只想要一個平靜的晚年。」本尼迪克特說。

這裡的大部分日常生活和普通養老院沒什麼不同。居住守則很簡單——每晚有人查房,每週有探視時間,每個人需要負責自己房間和公共空間的清潔工作。不能帶男人和毒☆禁☆品回來。所有人都必須尊重彼此過去的經歷。

天井是蘇凱琪特莎之家最重要的公共活動區,所有住戶輪值負責這裡的清潔工作。

養老院的一位居民正在裝飾自己的房間。

社工會説明女人們申請身份證,公益組織為她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開設工作坊。女人們可以學習人權知識,治療心理創傷。有一組理髮師會不定期造訪,給她們剪髮、美甲、化妝。女人們可以發展文娛愛好——插花、畫畫、唱歌,經營一些自己的小生意。有些人選擇繼續她們在街上的工作,她們的工作地點離養老院不遠,大家都管那兒叫「辦公室」。

2013年7月1日,諾瑪躺在她臥室的床上。當諾瑪身體好的時候,她經常去聖費爾南多公園「工作」,那兒有很多人認識她。

年輕一點的女人必須照顧年紀大一點的女人,比如督促她們服藥,協助她們洗澡或者餵飯等等。但想要教會這些女人們尊重彼此,在同一屋簷下和平共處並不輕鬆。

從事性☆禁☆交易的女人們過去的經歷多種多樣:年少懷孕、離家出走、雙親死亡、遭受性侵犯等等。「我們被利用、虐待、毆打,無視,我們時刻準備伸出指甲,反擊所有攻擊我們的人。」卡門曾說。不幸的童年經歷和過去幾十年在街頭討生活的經驗告訴蘇凱琪特莎之家的老人們,信任代表軟弱。想要生存下來,只有變得強悍而冷酷。

「她們都很有領地意識。」本尼迪克特說。她們曾搶奪彼此顧客,儘管相識十多年,她們以前從不是朋友。即便現在在同一屋簷下一起生活,鬥毆事件也時有發生。這兒有很多秘密和流言,人們暗自結盟偷偷樹敵。「有時她們是朋友,接著打上一架,過幾天又成了朋友。」但是人們很快意識到,友好相處是最好的出路,畢竟她們要在這裡相伴老去。

在蘇凱琪特莎之家,友誼是稀缺物品之一。分享同一屋簷的女人們過去都是街頭上的競爭對手。

儘管經歷了如此多的痛苦,這些女人都很有創造力。有人寫詩,有人作畫,有人練瑜伽。這裡有製作首飾和花藝的課程,烘焙的香味永遠飄散空中。白天總有人在院子裡曬太陽,或者跟著黑白電視機裡的音樂輕輕歌唱。天氣好的時候,她們會聊起自己的童年。

一位住戶收集的各種骷髏頭。很多女人都會在路邊攤販售自己收藏和製作的小玩意。

索尼婭今年63歲了,14歲時,她在一次聚會上被強☆禁☆姦,腦袋還中了一槍。自此以後,她左半身偏癱。當她在飯館當服務員時,所有人都問她能不能提供性服務。「有一天我決定,既然人們就想要這個,那我不如靠此賺點錢。」從此她賣淫為生。如今她自信又活潑,輕浮又瀟灑。

阿瑪莉婭是這裡的第一批住戶之一,她患精神分裂症22年,但一直努力地與他人溝通。現在,66歲的阿瑪莉婭愛唱歌,並交往了一個32歲的男朋友。他們一起經營著一個販售服裝的小攤子,並通過回收塑膠瓶掙一點點零花錢。

阿瑪莉亞正戴著頭套吃飯。她是個樂觀的女人,嘴裡總哼著歌。

瑪利亞的房間裡都是書,她最喜歡的作家是聶魯達、托爾斯泰和卡夫卡。「從9歲開始,文學就是我的避難所。」她說。那一年,她不堪親生父親長達一年的性侵離家出走。此後她幸運地遇到了自己的養母,然而就在瑪利亞快要完成學業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養母去世了。 16歲的瑪利亞發現想要靠自己支付房租和學費是不可能的。於是她開始賣身,「我別無選擇。」

「她們不會用一種誇張或是悲傷的語氣跟你講這些事。儘管歷經種種磨難,她們不是受害者,而是倖存者。」本尼迪克特說。

在見到她們之前,本尼迪克特從未想過上了年紀的性工作者是什麼樣子。「見到她們之後,我發現這是一群堅強獨立的女人。她們的故事往往充滿了暴力和無邊的勇氣。她們從不放棄,她們聰明有趣,誰也別想玩弄她們。」

2013年9月6日,維多利亞在阿卡普爾科的海灘上抽煙。她81歲,是養老院最年長的居民。

2013年9月6日,葛羅瑞亞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享受海灘之旅。

一個女人即使身敗名裂也可以保有尊嚴

對於本尼迪克特來說,進行這一項目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奪人眼球,她想知道在這樣特殊而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女性是怎麼認知自己的。「對她們來說,人生並沒有什麼戲劇化。她們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並因此倖存下來。」這是本尼迪克特的答案。

女人們不後悔,她們知道當時的處境下,為了喂飽孩子,別無選擇。大多數女人都有孩子——當她們發現自己懷孕時,因為宗教信仰,幾乎沒有人考慮過墮胎。她們明白自己所做的事不是壞事,她們不是壞人。「她們的自尊仍是完整的,她們活在當下。」本尼迪克特說。但是家人往往看不起她們的工作,現在大多數人的子女和親戚們都不會來探望她們。有人被自己的兒子扔出家門,因為兒媳婦不想和「妓☆禁☆女」住在一起。兒子選了妻子,拋棄了母親。

維多利亞在墨西哥帕丘卡市看望她的女兒。養老院裡的很多女人都被自己的子女拋棄了,維多利亞是其中幸運的一個。

瑪利亞供養了她的3個孩子上學。女兒在青春期時死于白血病,一度讓她陷入深度抑鬱。剩下的孩子知道瑪利亞在做什麼時就離開了她。「他們從沒想過我是從哪兒搞到錢喂飽他們,供他們上學。他們只知道索取。」孩子們已經不再跟她說話了。

如今瑪利亞在養老院附近的市場裡賣自己做的首飾。「這裡教會了我,生活很有意義,我和其他人一樣有尊嚴。一個女人即使身敗名裂也可以保有尊嚴。」瑪利亞的本子上寫滿了詩。在詩歌中,她寫到為人母和養育子女,寫到變老和女兒的死亡,寫到愛,以及愛之艱難。

瑪利亞在她的臥室裡。瑪利亞喜歡好看的布料和花裙子。她收集詩,也寫詩。

瑪利亞的詩

10年中,已經有300多位性工作者註冊入住,這其中有人重回街頭,有人不告而別,有人死亡。

本尼迪克特曾經目睹一個患癌的女人在自己面前痛苦地死去,她舉起相機,有人上前阻止她。「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向女人們坦然地解釋,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

死亡是女人們最深的恐懼——同行像老鼠一樣死在街上,有人的孩子死在懷裡。在步入老年後,她們的夢想很簡單——與家人和解。當她們在蘇凱琪特莎之家瀕臨死亡時,大多數人想要再見孩子們一面,但很多人的願望都無法實現。

一個女人向人展示她珍藏的一張家庭照片。在這裡,住戶們最珍貴的財產就是她們的回憶。

然而,就算最終她們的家人沒有來,這裡每人都會有一個體面的葬禮,所有的住戶都要出席。本尼迪克特說,因為這處家園,「女人們知道她們不會孤獨終老了,這對她們至關重要。」

一晃10年過去,如今本尼迪克特造訪養老院時,大家都會愉快地跟她打招呼,另外一些笑著咒駡她和她的相機,本尼迪克特也會用她法國口音的西班牙語罵回去。去年,本尼迪克特懷孕了。女人們恭喜她,關懷她,她們愛憐地撫摸著她的肚子,與她一起見證著小生命的成長。現在兒子5個月了,本尼迪克特帶著孩子一起回養老院。女人們成了一群喜滋滋的奶奶,爭相逗著小嬰兒,開心極了。

攝影師本尼迪克特為她的書《艱難的愛》拍攝的封面。

(實習生黎詩韻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