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323”世界氣象日 新聞發佈會全程實錄

新聞發佈會現場。長城網 王瀟 攝

長城網3月16日訊(記者 劉飛 張瑞雨 馮永超 王瀟)今天上午,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3.23”世界氣象日新聞發佈會,省氣象局發言人(總工程師)張書餘出席並發佈相關資訊,河北省氣象學會秘書長李根娥一同出席並做系列活動安排介紹,全程實錄如下。

省氣象局發言人(總工程師)張書餘。

長城網 王瀟 攝

省氣象局發言人(總工程師)張書餘: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和《國際氣象組織公約》生效(1950年3月23日生效),從1961年起將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會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2017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是“觀雲識天”。

“夏時雨霖霖,冬日雪翩翩。清澤如蟬翼,厚澤染墨渲。”縱觀歷史,藝術家、詩人、音樂家、攝影師和無數雲的愛好者無不從雲身上汲取靈感,而作為農耕國家的中國,農民早就懂得根據雲的形狀、薄厚、顏色等特點判斷天氣趨勢,總結出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通過“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滿天亂飛雲,雨雪下不停”“棉花雲,雨快淋”等諺語代代流傳。經過數百年的研究,
科學家們已經瞭解到,雲在調節地球能量平衡、氣候和天氣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它們有助於驅動水迴圈和整個氣候系統。在大氣科學領域,雲的觀測對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探索大氣中水資源分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瞭解雲對於預測天氣條件、模擬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預測可用水資源極為重要。2017年世界氣象日將“觀雲識天”作為主題,旨在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迴圈中的巨大作用。

我國雲的觀測歷經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由人工目測發展到衛星觀測,邁入世界先進行列。觀測項目也由測定雲量、雲狀和雲底高度發展到測定雲頂高度、雲中溫濕度分佈和雲中水汽含量等。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A星發射升空,至此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已經達到15顆。2017年2月27日,風雲四號A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

根據國家有關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還將發射13顆與氣象事業緊密相關的衛星。雲觀測的跨越式發展,正是我國立體化綜合氣象監測網建設所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通過氣象要素觀測,掌握天氣氣候變化規律,預知未來天氣變化,並據此趨利避災,古已有之,今更勝兮。50多年來,隨著氣象服務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科學技術進步的日新月異,我國綜合氣象監測網日臻完善,實現了對大氣、海洋、水的全天候、高分辨觀測,實現天氣、氣候和水的基本觀測資料在各國和地區間共用共用,天氣氣候預報預測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氣象災害的監測水準、精度、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對主要氣象災害基本實現了測得到、報得准、發得出、用得上。

情牽風雲變幻,心系民生冷暖。觀雲識天,防禦氣象災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是氣象部門的崇高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唐山時強調,“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要著力從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完善法律法規、推進重大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設、提高城市建築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提高農村住房設防水準和抗災能力、加大災害管理培訓力度、建立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等方面進行努力。”我們在推進重大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提升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範能力的同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著力加強全社會氣象科普工作,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將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能力作為防災減災的重要工作來抓。

因此,河北省氣象局將在今年,特別是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前後,舉辦系列活動,宣傳氣象工作,傳播氣象知識,讓社會各屆更加瞭解氣象,更加支持氣象,更加廣泛參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同時也請各屆媒體,繼續關心、關注和支援氣象工作。謝謝大家。

省氣象學會秘書長李根娥。長城網 王瀟 攝

省氣象學會秘書長 李根娥:

下面我向各位媒體朋友通報一下今年省氣象局的系列活動安排。

1.開放日活動。

地點:體育南大街178號省氣象局氣象大廈

主要活動:氣象影視節目製作觀摩、參觀氣象臺瞭解天氣預報製作過程、參觀氣象應急指揮車、氣象儀器裝備展示和功能介紹、氣象科普知識宣傳品發放、氣象知識諮詢等。

2.“觀雲識天”科普報告會。

地點:省科技館4D球形多功能報告廳

3.“觀雲識天”攝影比賽

4. “魅力氣象小主播”活動。每天由一位參選的氣象小主播在河北電視臺少兒科教頻道講解一個氣象科普知識,並開設線下氣象科普課堂,舉辦氣象小主播培訓,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的有機結合,使氣象科學知識在中小學生中廣泛流行。

5.與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

主要內容:

(1)選取3所小學、3所中學、4所大學開展氣象專家講座進校園活動。

(2)舉辦小學生氣象防災避險知識趣味競賽。

(3)舉辦大學生“氣象·自然·生態·人”主題詩歌徵文活動。

(4)在河北電視臺科教頻道舉辦氣

答記者問環節:

1.在去年的“7.19”洪災中氣象預報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此次強降雨過程是我省自“96·8”暴雨以來最強的一次。全省大部地區累計降雨量達100~300毫米,太行山前贊皇、元氏、井陘、臨城、磁縣等15個網站超過600毫米。

2.我省的氣象觀測水準達到什麼樣的水準?採用哪些技術手段?準確率能達到多少?

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站網合計6868個,其中基準站4個,基本站17個,一般站121個,高空觀測站3個,新一代多普勒雷達5部,風廓線雷達6部,GNSS/MET站64部,國家級無人站10個,海上氣象浮標站1個,微波輻射計7部,區域氣象站3057個,自動土壤水分站169個,農業氣象觀測站30個,沙塵暴觀測站1個,風能資源觀測站33個,交通氣象觀測站152個,大氣電場儀30部,酸雨觀測站20個,氣溶膠站品質濃度觀測站12個,氣溶膠雷射雷達4部,小氣候站115個,與水文部門共用水文雨量站2800個,與環保部門共用環境監測站196個。為保障2022年冬奧會,我省還將在康保、圍場佈設2部新一代多普勒雷達。目前我省數值預報模式產品解析度達3公里1小時。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一般性天氣預報品質全國第七,氣候預測品質全國第八,暴雨預報品質全國第二。

3.2016年,我省天氣呈現出什麼特點?還有原來預報去年冬季會很冷,會出現幾場大雪,但是後來我們發現大雪沒下,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長期預報在預報技術方面還有很大難度,主要是採取統計學的辦法,10天內的中短期預報,是通過數值預報模式計算出來的,準確率就會比較高。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事件頻發,一種表現為極冷,比如2008年南方冰凍雨雪災害,再有就是升溫,比如夏季高溫熱浪等。去年冬季就屬於後者,全省冬季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8℃,為我省歷史第三冬季高溫年。張家口中南部、承德南部、石家莊東北部、滄州東部、衡水東北部、邯鄲西部等地區偏高2.0℃以上,武安、蔚縣、陽原偏高超過3.0℃。去年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4.0%。由於溫度偏高,導致全省一些地區雪量偏少,降雨偏多。

實現了對大氣、海洋、水的全天候、高分辨觀測,實現天氣、氣候和水的基本觀測資料在各國和地區間共用共用,天氣氣候預報預測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氣象災害的監測水準、精度、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對主要氣象災害基本實現了測得到、報得准、發得出、用得上。

情牽風雲變幻,心系民生冷暖。觀雲識天,防禦氣象災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是氣象部門的崇高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唐山時強調,“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要著力從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完善法律法規、推進重大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設、提高城市建築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提高農村住房設防水準和抗災能力、加大災害管理培訓力度、建立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等方面進行努力。”我們在推進重大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提升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範能力的同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著力加強全社會氣象科普工作,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將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能力作為防災減災的重要工作來抓。

因此,河北省氣象局將在今年,特別是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前後,舉辦系列活動,宣傳氣象工作,傳播氣象知識,讓社會各屆更加瞭解氣象,更加支持氣象,更加廣泛參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同時也請各屆媒體,繼續關心、關注和支援氣象工作。謝謝大家。

省氣象學會秘書長李根娥。長城網 王瀟 攝

省氣象學會秘書長 李根娥:

下面我向各位媒體朋友通報一下今年省氣象局的系列活動安排。

1.開放日活動。

地點:體育南大街178號省氣象局氣象大廈

主要活動:氣象影視節目製作觀摩、參觀氣象臺瞭解天氣預報製作過程、參觀氣象應急指揮車、氣象儀器裝備展示和功能介紹、氣象科普知識宣傳品發放、氣象知識諮詢等。

2.“觀雲識天”科普報告會。

地點:省科技館4D球形多功能報告廳

3.“觀雲識天”攝影比賽

4. “魅力氣象小主播”活動。每天由一位參選的氣象小主播在河北電視臺少兒科教頻道講解一個氣象科普知識,並開設線下氣象科普課堂,舉辦氣象小主播培訓,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的有機結合,使氣象科學知識在中小學生中廣泛流行。

5.與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

主要內容:

(1)選取3所小學、3所中學、4所大學開展氣象專家講座進校園活動。

(2)舉辦小學生氣象防災避險知識趣味競賽。

(3)舉辦大學生“氣象·自然·生態·人”主題詩歌徵文活動。

(4)在河北電視臺科教頻道舉辦氣

答記者問環節:

1.在去年的“7.19”洪災中氣象預報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此次強降雨過程是我省自“96·8”暴雨以來最強的一次。全省大部地區累計降雨量達100~300毫米,太行山前贊皇、元氏、井陘、臨城、磁縣等15個網站超過600毫米。

2.我省的氣象觀測水準達到什麼樣的水準?採用哪些技術手段?準確率能達到多少?

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站網合計6868個,其中基準站4個,基本站17個,一般站121個,高空觀測站3個,新一代多普勒雷達5部,風廓線雷達6部,GNSS/MET站64部,國家級無人站10個,海上氣象浮標站1個,微波輻射計7部,區域氣象站3057個,自動土壤水分站169個,農業氣象觀測站30個,沙塵暴觀測站1個,風能資源觀測站33個,交通氣象觀測站152個,大氣電場儀30部,酸雨觀測站20個,氣溶膠站品質濃度觀測站12個,氣溶膠雷射雷達4部,小氣候站115個,與水文部門共用水文雨量站2800個,與環保部門共用環境監測站196個。為保障2022年冬奧會,我省還將在康保、圍場佈設2部新一代多普勒雷達。目前我省數值預報模式產品解析度達3公里1小時。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一般性天氣預報品質全國第七,氣候預測品質全國第八,暴雨預報品質全國第二。

3.2016年,我省天氣呈現出什麼特點?還有原來預報去年冬季會很冷,會出現幾場大雪,但是後來我們發現大雪沒下,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長期預報在預報技術方面還有很大難度,主要是採取統計學的辦法,10天內的中短期預報,是通過數值預報模式計算出來的,準確率就會比較高。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事件頻發,一種表現為極冷,比如2008年南方冰凍雨雪災害,再有就是升溫,比如夏季高溫熱浪等。去年冬季就屬於後者,全省冬季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8℃,為我省歷史第三冬季高溫年。張家口中南部、承德南部、石家莊東北部、滄州東部、衡水東北部、邯鄲西部等地區偏高2.0℃以上,武安、蔚縣、陽原偏高超過3.0℃。去年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4.0%。由於溫度偏高,導致全省一些地區雪量偏少,降雨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