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生銀行被曝“30億元假理財” 被查如何避免買到“假理財”?

30億、“假理財”、女行長被調查……近日,民生銀行北京管理部(分行)航太橋支行引發關注:百餘名投資人在該支行購買的理財產品,系支行行長張穎等人偽造,張穎和副行長肖野及其他3名員工先後被警方帶走調查。

該支行至今已有6人因涉案被調查。目前,該案仍在調查中。

涉案金額還沒有權威數字

由於此案目前還在調查中,涉案金額及客戶人數等具體案情目前還沒有權威方面的確認。

根據投資人的登記,該支行鯨鑽高爾夫俱樂部100多位私人銀行(面向高淨值人群,

為其提供財產投資與管理等服務的金融機構)客戶購買了虛構的假理財產品,投資金額普遍均在千萬以上,多者高達6000-8000萬元;還有一些沒有達到私行標準的高端客戶也購買了這一號稱投資起點在600萬元以上的產品,投資額多在100-300萬元。

有分析稱資金窟窿或不到30億

此前投資者們估計這次涉案金額應該在30億元以上,而據媒體報導,涉案金額剛好與該支行30億元的票據窟窿對應上,

投資人的資金應被用來填了窟窿。

但也有內部人士分析,航太橋支行作為一家支行,按許可權範圍,不可能在票據業務上形成如此大的資金窟窿,涉案金額也應沒有30億元。這些資金最終流向何方還需要警方最終查明真相。

如何避免買到“假理財”?

背靠銀行的好信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直是風險偏好較低的普通老百姓的投資理財首選。

那麼,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理財”呢?以下幾個注意事項可以幫到你。

注意1:銀行理財產品除自營的還有代銷的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並不都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銀行也會幫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等賣產品。而新聞中出現的投資者遭遇的“飛單”,指的是銀行員工私自與協力廠商理財公司“勾結”,以產品高收益為誘餌,私自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銀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定的協力廠商機構理財產品。

銀行賣的自家理財產品,在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有銀行公章。若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發行機構會在委託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加蓋公章,銀行則會在匯款等業務憑證上加蓋公章。

此外,按銀監會要求,銀行要在代銷產品宣傳資料首頁顯著位置標明合作機構名稱,並配備文字說明:“本產品由XX機構(合作機構)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注意2:銀行理財產品都可查詢真假

凡是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均具有唯一的產品登記編碼,並可以用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n)查詢到產品資訊。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資訊登記系統給每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具有惟一性,一般個人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以字母“C”開頭的14位元編碼。

此外,通過中國理財網,投資者還可以查看在售、存續的一般個人類理財產品資訊並進行產品對比,也可輸入完整精確的產品登記編碼或產品名稱查詢私人銀行專屬、機構專屬和銀行同業專屬理財產品。如果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則可通過銀行公示的代銷產品清單查詢。

凡是無法通過中國理財網、公示代銷清單查詢到的產品,那麼就要當心了。

注意3:是否有“雙錄”,是否在專區銷售

在銀行網點銷售的理財產品,無論是銀行自己發行還是代銷的,都必須在專門區域進行,還要進行“雙錄”。

所謂“雙錄”,是指按照銀監會的規定,銀行需要在銷售專區內配備錄音錄影系統,對自有理財和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影,完整客觀記錄產品行銷推介、相關風險和關鍵資訊提示、消費者確認和回饋等重點銷售環節。

此外,銀行應該在網點設立專門區域進行自有理財及代銷產品銷售,所有自有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必須在專區銷售。所以,在銷售專區以外的區域售賣的理財產品,千萬不要輕信。

注意4: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偏好匹配

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每一款銀行理財產品都要有相應的風險等級,並與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具體來說,理財產品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個等級,雖然各家銀行各家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採用了不同的符號,但一般數位越高的就代表風險越大。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的權威統計,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而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量不足1%。而“飛單”往往收益大幅高於正規銀行理財產品。

此外,如果購買的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由於這類產品掛鉤股指、股票、匯率、黃金等高風險標的,收益率是一個區間,要參考標的資產的表現而定,收益為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具有惟一性,一般個人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以字母“C”開頭的14位元編碼。

此外,通過中國理財網,投資者還可以查看在售、存續的一般個人類理財產品資訊並進行產品對比,也可輸入完整精確的產品登記編碼或產品名稱查詢私人銀行專屬、機構專屬和銀行同業專屬理財產品。如果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則可通過銀行公示的代銷產品清單查詢。

凡是無法通過中國理財網、公示代銷清單查詢到的產品,那麼就要當心了。

注意3:是否有“雙錄”,是否在專區銷售

在銀行網點銷售的理財產品,無論是銀行自己發行還是代銷的,都必須在專門區域進行,還要進行“雙錄”。

所謂“雙錄”,是指按照銀監會的規定,銀行需要在銷售專區內配備錄音錄影系統,對自有理財和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影,完整客觀記錄產品行銷推介、相關風險和關鍵資訊提示、消費者確認和回饋等重點銷售環節。

此外,銀行應該在網點設立專門區域進行自有理財及代銷產品銷售,所有自有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必須在專區銷售。所以,在銷售專區以外的區域售賣的理財產品,千萬不要輕信。

注意4: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偏好匹配

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每一款銀行理財產品都要有相應的風險等級,並與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具體來說,理財產品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個等級,雖然各家銀行各家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採用了不同的符號,但一般數位越高的就代表風險越大。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的權威統計,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而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量不足1%。而“飛單”往往收益大幅高於正規銀行理財產品。

此外,如果購買的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由於這類產品掛鉤股指、股票、匯率、黃金等高風險標的,收益率是一個區間,要參考標的資產的表現而定,收益為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