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校園落葉不掃“撩”出情懷

■“落葉不掃”折射的是學校善於選擇教育時機,善用身邊的教育資源。

資料圖

■延奎小學校園裡鋪滿落葉。

日前,泉州七中“落葉不掃”的活動引來了大量關注。學校發出倡議,在七天裡校內“只撿垃圾,

不掃落葉”,讓師生可以信步于樹葉鋪成的地毯之上,聆聽腳下的聲音,細細體會人與自然融洽的浪漫。

此舉一出,不少在校師生、畢業校友紛紛走進校園,掏出手機拍下美景,也有不少人發文讚歎。就連孫紹振、葉開等名家也撰文熱議,稱讚“落葉不掃”巧妙地透露出學校的審美高度。

每年暮春,廈門也會出現“落葉繽紛”的美景。廈門的中小學校園裡是否也有“不掃的落葉”?這種將生活與自然融入教育的情懷,

我們是否也有?

記者 郭文娟 林珊 實習生 張林

【調查】

多數校園每天都打掃 難覓滿地落葉的場景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多所中小學校園,基本上見不到落葉滿地的場景。很多校園在晨間就打掃得乾乾淨淨,只有部分角落有被風吹落的樹葉。

記者走進大同中學前埔校區,一陣風吹過,樹葉簌簌而下。剛下過雨不久,操場邊還有一些小水窪,

上面散落著一些樹葉,像“枯葉船”,倒也不失為一道風景。大同中學老師介紹,學校的操場緊挨著人行道,圍牆外就是大樹,每年這個季節常有落葉。清潔人員每天都會清掃,地上有落葉只是暫時的。

受訪的學校均表示,為了方便師生活動,學校每天都會打掃落葉,不過他們也不否認,“落英繽紛”也點綴了校園的美。

華僑中學4號樓前,風吹過,香樟樹就下起了“黃花雨”。樹底有一些木椅,

上面滿是香樟樹花,新花、舊花、幹花、濕花混合著,淩亂中又有一種自然美。午間,學生在乒乓球桌前打球,一旁的樹葉隨風飄落,無形中繪出一幅動人的畫面。

【探因】

校園活動空間有限 落葉堆積造成不便

去年4月,延奎小學校長易增加在校園裡看到落葉滿地的畫面,趕緊掏出手機拍下來,朋友圈。“太美了!”易增加說,看到校園裡鋪滿落葉,那個畫面真的很打動人。他說,

學校的公共活動區域平日都是學生輪流打掃,那幾天剛好放假,才有難得一見的落葉滿地。雖說美景動人,卻不得不清掃掉。“學校的主幹道、操場等活動區域不掃不行,每天那麼多師生進進出出,還要開展體鍛等活動,如果落葉不掃,會造成很多不便。”

這也是校長們的普遍心聲。採訪中,多所學校校長表示,校園活動空間有限,每天都要開展體鍛,落葉堆積存在安全隱患。如果遇上下雨,還有可能造成下水道堵塞。

雙十中學校長助理黃強說,在一些特定區域,可以嘗試不掃落葉,讓學生感受這種自然美景。不過,這些區域應該是不影響校園功能的區域。比如,雙十中學高中部圖書館前有一片綠地,那裡的落葉就沒有打掃,因為那些落葉不影響學生活動,還可以變成養料。學生也可以通過落葉感悟生命,學會發現身邊的美。

【觀點】

善於選擇教育時機

這種行為值得點贊

為何要推出“落葉不掃”活動?泉州七中校長陳龍斌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人文精神,人的心智成長,不全在於課堂,不全在於書頁,還在於生活與自然,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生活與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財富的寶庫。我們的學生不能只有教材、題海、分數和網路,還要有情懷。如果落葉不掃“撩”出來的情懷,能直入人心而永遠記取,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廈門教育界很多同行看來,一周時間裡整個校園不掃落葉不大可行;不過,他們也認為,泉州七中“落葉不掃”折射的是學校善於選擇教育時機,善用身邊的教育資源,這種行為值得點贊。

生活與自然中的事物

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

“很多生活中、自然中的事物,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檳榔中學教師陳鋒說,2014年,他去臺灣關渡自然公園看到,當地有一種環保活動為“樹葉紙藝”,是將落葉收集起來,做成環保紙。回到廈門後,他就讓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把家鄉的不同樹葉製成再生紙。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動手學到了知識,還解了鄉愁,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東渡幼稚園園長李如英介紹,幼稚園的塗鴉牆底下放著一些長樹幹,專門用於給孩子們塗鴉。平時,老師會在幼稚園或社區撿來樹枝,給孩子作畫。去年“莫蘭蒂”颱風過後,幼稚園裡倒下的樹幹被做成了木凳,還畫上畫,然後放在室外供人休憩。

李如英說,這些自然中的“廢物利用”,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還有可能造成下水道堵塞。

雙十中學校長助理黃強說,在一些特定區域,可以嘗試不掃落葉,讓學生感受這種自然美景。不過,這些區域應該是不影響校園功能的區域。比如,雙十中學高中部圖書館前有一片綠地,那裡的落葉就沒有打掃,因為那些落葉不影響學生活動,還可以變成養料。學生也可以通過落葉感悟生命,學會發現身邊的美。

【觀點】

善於選擇教育時機

這種行為值得點贊

為何要推出“落葉不掃”活動?泉州七中校長陳龍斌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人文精神,人的心智成長,不全在於課堂,不全在於書頁,還在於生活與自然,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生活與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財富的寶庫。我們的學生不能只有教材、題海、分數和網路,還要有情懷。如果落葉不掃“撩”出來的情懷,能直入人心而永遠記取,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廈門教育界很多同行看來,一周時間裡整個校園不掃落葉不大可行;不過,他們也認為,泉州七中“落葉不掃”折射的是學校善於選擇教育時機,善用身邊的教育資源,這種行為值得點贊。

生活與自然中的事物

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

“很多生活中、自然中的事物,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檳榔中學教師陳鋒說,2014年,他去臺灣關渡自然公園看到,當地有一種環保活動為“樹葉紙藝”,是將落葉收集起來,做成環保紙。回到廈門後,他就讓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把家鄉的不同樹葉製成再生紙。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動手學到了知識,還解了鄉愁,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東渡幼稚園園長李如英介紹,幼稚園的塗鴉牆底下放著一些長樹幹,專門用於給孩子們塗鴉。平時,老師會在幼稚園或社區撿來樹枝,給孩子作畫。去年“莫蘭蒂”颱風過後,幼稚園裡倒下的樹幹被做成了木凳,還畫上畫,然後放在室外供人休憩。

李如英說,這些自然中的“廢物利用”,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