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鴻章最對不起的人,醒悟後將小女許配於他

1884年中法戰爭,法國在越南觀音橋被清兵打敗。法國內閣派海軍中將孤拔為艦隊司令,從北部灣率艦北上,要奪取福州、基隆作為抵押品,向清政府索取戰爭賠款。中國沿海形勢變得緊張起來,

清政府命張佩綸為三品海疆大臣,到福州馬尾部署沿海備戰。

那時的張佩綸正值盛年,血氣方剛又有些書生意氣,自命不凡。面對法國艦隊停泊馬江,沿江防禦形同虛設的局面(兩岸炮臺炮口向外,打不到後面的法國軍艦),也積極調兵遣將,

緊張備戰。他曾六次上書,發電報向清廷請求“先發制人”,“關門打狗”。但當時的決策人物慈禧太后及李鴻章力主和平談判,告誡福州官員,不准先下手,否則“雖勝亦斬”。李鴻章甚至要張佩綸先炸毀船廠,以免資敵,但張佩綸沒有執行。張佩綸連續幾次碰釘子,銳氣以盡,一味聽命于李鴻章,戰前不作充分準備,迷信和談,加之科學落後、裝備差,船艦多木殼,沒有魚雷,機關槍,造成被動挨打。

光緒十七年七月初三日(1884年8月23日),法國艦隊在馬尾發動突然襲擊。法國艦隊採用奇襲的辦法,配合魚雷艇的出動,不費吹灰之力就炸毀了清軍主力艦“楊武號”。更在半小時內將馬江參戰的11艘清水師戰艦全部擊沉。全賴岸上士兵抵抗頑強,才使法軍無法佔領馬江,

並於初五日撤出。

清水師大敗,張佩綸驚魂未定,數日後才回衙門辦公。後因閩省人不斷告發,朝廷才認真起來,把他充公到張家口。三年後,李鴻章把張佩綸要回衙中,更將小女嫁給他。許多人不解,手握重權的李鴻章為什麼如此重視張佩綸。


原來,李鴻章生來愛才,不念舊惡。在馬江之戰中,張佩綸力求主戰,因為聽了李鴻章的話,才落得身敗名裂,張佩綸的苦果有很大部分是李鴻章造成的。李鴻章捫心自問,應該愧對斯人,才給他許多關照,更將小女許配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