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本周日,跟著東方“印第安·鐘斯”穿越絲綢之路

如果你是小說《鬼吹燈》的死忠粉,或者對精絕古城抱有太多的好奇,肯定不會對來自精絕古城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感到陌生。在成都博物館的絲綢之路特展上,這件護膊的複製品和“千秋萬歲宜子孫”錦枕正在負一樓展廳展出。

19號下午,參與發掘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被譽為東方“印第安·鐘斯”的考古學大咖齊東方教授,將做客成都博物館,帶來講座《海上黎明——沉船考古新世界》。他將為大家介紹最近非常火的沉船考古,

分享那些深藏在海下的故事,帶領觀眾翻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傳奇:

東方發掘“東方”護膊

1995年10月,由北大齊東方教授帶隊的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精絕國故址——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的一處古墓中發現了一件漢代蜀錦織錦護臂,

上面清楚地織有上下兩行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後來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發現之一。

這八個字最早出自《史記·天宮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巧合的是,此時的齊教授恰好隨身帶著一面五星紅旗,再聯想到齊教授的名字“東方”,不僅讓人覺得冥冥中自有天意,而這次巧合,也成了考古史上一段著名的佳話。

講述:

海上絲路的神秘故事

齊東方教授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歷史系,1992年獲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唐時期的考古、歷史、文物、美術的教學與研究,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專案“絲綢之路考古”負責人。他曾有一句名言:“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這句話激勵無數的學生和後輩,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前行。

作為“絲綢之路考古”的負責人,齊東方不僅對陸上絲綢之路的瞭若指掌,對海上絲綢之路也有深入的研究。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一直都是眾說紛紜,能夠復原這段歷史的有利證物也都是零零碎碎,仿佛這樣一條神秘的航線僅存於古籍之中。1987年,著名的“南海一號”被發現,

2007年,這艘運送瓷器的宋代沉船出水,才使那段歷史在世人眼前揭開了神秘的面紗。19日下午,齊東方將為大家分享那些深藏在海下的故事。

亮寶:

千年古物完好如初

回顧齊老師的傳奇經歷,想必大家都會“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蜀錦護臂非常興趣,而這件文物的複製品現在就在成博展出,大家可以去展廳一睹芳容。

此外,現藏于廣州絲綢之路博物館的“宋德化窯青白釉印花雙系罐”,就是南海一號出水的文物,目前正好也在成博負一樓展出。此罐斂口,弧腹,平底,造型秀美,胎釉溫潤,光照見影,工藝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觀眾聽完講座之後可以到館參觀,說不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成博供圖

此外,現藏于廣州絲綢之路博物館的“宋德化窯青白釉印花雙系罐”,就是南海一號出水的文物,目前正好也在成博負一樓展出。此罐斂口,弧腹,平底,造型秀美,胎釉溫潤,光照見影,工藝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觀眾聽完講座之後可以到館參觀,說不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成博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