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中國教育的希望,在不追求榮譽和職稱的一線教師身上

導讀

我曾不只一次說過,不只在一個地方說過,教育的希望在民間,

這裡所謂的民間就是一線的教師,就是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教師,就是伴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的教師,因為民間有一批自由的教師存在。

評職稱的初衷是好的

但最後卻把教師引向教育以外的東西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的貝諾•施密德特,不久前在耶魯大學學報上公開撰文批判中國大學,他說“學者退休的意義就是告別糊口的講臺,極少數人對自己的專業還有興趣,

除非有利可圖。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真正意義上的事業。”

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從這些教師身上引起我更多的反思,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東西,有沒有背離我們初衷的地方;反思我們自以為是的工作,有沒有南轅北轍的可能。

比如為了激勵教師,各級政府評選各種級別的優秀教師、優秀園丁、優秀教育工作者;各級教育專業部門評定各種級別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人事部門會同教育部門給教師們評聘初級教師、中級教師、高級教師。

每一次評選、評定、評聘都毫無疑問的激勵了不少教師,但是我們身處其中的人也都漸漸看到,若干次評選之後,若干年評定之後,我們的這些職稱、稱號都毫不例外地貶值了。於是我們重新創造新的概念、新的榮譽稱號,君不見有教育功臣評選出現,有教授級高級教師評聘出現,
有教書育人楷模評定出現,還有一些地方將出臺由政府出面頒發的“教育家”稱號,現在據說這個計畫在批評與嘲諷之中最終夭折。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評選、評聘的初衷是好的,也是起過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評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把教師們引向教育以外的東西,

引向功利的目標,外在的功利目標會敗壞教育內在的價值目的,從而走向背離初衷,走向南轅北轍。可怕的是我們至今還有很多人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者根本就是渾然不覺! 我們為什麼不能更多地引導教師熱愛教育本身、引導教師熱愛教學本身,讓教師們熱衷於跟孩子們一起玩耍、癡迷于跟孩子們一起學習、醉心于跟孩子們一起探究,我深知這是非常不易的,
但我也深信在今天教育的土壤裡肯定有這樣的人,肯定有這樣的學校,肯定有這樣的事件、事實、細節,我也堅信當功利主義走到極點的時候,人們更多地會反思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才能真正使人幸福快樂,教育究竟應該如何才能造就人才,教師究竟應該成為怎樣的教師。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自由的教師

今天的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所以我們寄希望于理想的教師。

我心中的理想教師,就是一種我稱之為自由教師的人。自由是這些教師身上的本質屬性,就是不受社會的各種誘惑所影響,不受各種功利的目的所左右,他們就是因為熱愛教育本身,就是熱愛學科教學本身,他們就是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喜歡按照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按照孩子們自身成長的規律,盡自己所能幫著孩子們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熱愛學習,喜歡靜靜地看著孩子們慢慢成長,成長為一個好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好人。

除此之外,別無想法,更別無追求。為了這樣單純的目的,他們享受這個過程,喜歡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喜歡看著同行們開心的樣子,自己因此而開心,這是一種由衷的快樂。

他們超越了許多羈絆,許多誘惑,許多束縛,許多誤導,盡享教育本身的樂趣,這種趣味是一種文化能力和審美品質,它訴諸判斷和決定,它對世界的興趣是“超越功利的”,它凝聚為有教養的個人的精神氣質,他們的心是安靜的,目光是向內的,目標是單純的,知道要做好教師的工作就得最大限度發掘自己的潛能,保持對教育的虔誠。

教育的希望在民間

在於那些沒有榮譽稱號的一線教師

也許讀者會以為我所說的自由教師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根本就是我的一廂情願,根本就是教育的烏托邦。

恰恰相反,理想的自由教師在今天的土壤裡確實存在。從教30年,我走過成百上千所學校,我見過成千上萬個教師,發現了如星星閃爍一般自由美麗的教師。我曾不只一次說過,不只在一個地方說過,教育的希望在民間,這裡所謂的民間就是一線的教師,就是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教師,就是伴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的教師,因為民間有一批自由的教師存在。

有一位教師,他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是讓我感佩的理由,在他身上洋溢著一種自由情懷,他對於資訊技術這門學科的由衷熱愛,對資訊技術學科教學的由衷熱愛,他的興趣點在於把孩子們領進科學的大門,讓孩子們學會研究,讓孩子們享受發現的快樂,體驗研究的成功,感受科學的魅力,這就是他最大的快樂,這就是他的興奮點,這就是他的幸福之處。 除此之外他一概沒有興趣:他對家教沒有興趣,從來沒有帶過一個家教;他對所謂的課題研究沒有興趣,他沒有申報過一個課題;他對撰寫論文沒有興趣,除了被逼無奈寫過一篇文章發表之外,再沒有第二篇文章發表;他對出版專著沒有興趣,他從來沒有計劃出版一本個人專著,更不會把時間花在東拼西湊複製粘貼上;他對評選優秀教師沒有興趣,你們愛評誰就評誰;他對申報特級教師沒有興趣,誰想申報誰申報,他沒有時間去準備繁瑣的申報材料。 凡資訊技術學科教學以外的東西,凡教育以外的東西與他無關!他只對教育本身有興趣,所謂的教育本身,就是他喜歡他的學科,因此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他就是喜歡學生跟著他一起玩資訊技術科學,一起玩研究,或者說是在科學中玩耍,在研究中玩耍,在發現中玩耍,一種非常原始的、單純的教育。

在這位老師身上有一種非常純粹的東西,他培養孩子對科學單純的熱愛,而不是附加在競賽上面諸如保送、加分的功利。所以這位老師,這個所謂的奧賽金牌教練呼籲將奧賽熱降溫,這個看似矛盾的地方,恰恰說明他對回歸科學研究原初意義或者叫本體意義的追求。呼籲奧賽降溫,就是希望學生、家長去掉對偽科學或者對科學外在的糖衣的熱愛和追求,真正回歸學習的本真狀態。

作者:程紅兵(特級教師、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所以我們寄希望于理想的教師。

我心中的理想教師,就是一種我稱之為自由教師的人。自由是這些教師身上的本質屬性,就是不受社會的各種誘惑所影響,不受各種功利的目的所左右,他們就是因為熱愛教育本身,就是熱愛學科教學本身,他們就是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喜歡按照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按照孩子們自身成長的規律,盡自己所能幫著孩子們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熱愛學習,喜歡靜靜地看著孩子們慢慢成長,成長為一個好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好人。

除此之外,別無想法,更別無追求。為了這樣單純的目的,他們享受這個過程,喜歡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喜歡看著同行們開心的樣子,自己因此而開心,這是一種由衷的快樂。

他們超越了許多羈絆,許多誘惑,許多束縛,許多誤導,盡享教育本身的樂趣,這種趣味是一種文化能力和審美品質,它訴諸判斷和決定,它對世界的興趣是“超越功利的”,它凝聚為有教養的個人的精神氣質,他們的心是安靜的,目光是向內的,目標是單純的,知道要做好教師的工作就得最大限度發掘自己的潛能,保持對教育的虔誠。

教育的希望在民間

在於那些沒有榮譽稱號的一線教師

也許讀者會以為我所說的自由教師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根本就是我的一廂情願,根本就是教育的烏托邦。

恰恰相反,理想的自由教師在今天的土壤裡確實存在。從教30年,我走過成百上千所學校,我見過成千上萬個教師,發現了如星星閃爍一般自由美麗的教師。我曾不只一次說過,不只在一個地方說過,教育的希望在民間,這裡所謂的民間就是一線的教師,就是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教師,就是伴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的教師,因為民間有一批自由的教師存在。

有一位教師,他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是讓我感佩的理由,在他身上洋溢著一種自由情懷,他對於資訊技術這門學科的由衷熱愛,對資訊技術學科教學的由衷熱愛,他的興趣點在於把孩子們領進科學的大門,讓孩子們學會研究,讓孩子們享受發現的快樂,體驗研究的成功,感受科學的魅力,這就是他最大的快樂,這就是他的興奮點,這就是他的幸福之處。 除此之外他一概沒有興趣:他對家教沒有興趣,從來沒有帶過一個家教;他對所謂的課題研究沒有興趣,他沒有申報過一個課題;他對撰寫論文沒有興趣,除了被逼無奈寫過一篇文章發表之外,再沒有第二篇文章發表;他對出版專著沒有興趣,他從來沒有計劃出版一本個人專著,更不會把時間花在東拼西湊複製粘貼上;他對評選優秀教師沒有興趣,你們愛評誰就評誰;他對申報特級教師沒有興趣,誰想申報誰申報,他沒有時間去準備繁瑣的申報材料。 凡資訊技術學科教學以外的東西,凡教育以外的東西與他無關!他只對教育本身有興趣,所謂的教育本身,就是他喜歡他的學科,因此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他就是喜歡學生跟著他一起玩資訊技術科學,一起玩研究,或者說是在科學中玩耍,在研究中玩耍,在發現中玩耍,一種非常原始的、單純的教育。

在這位老師身上有一種非常純粹的東西,他培養孩子對科學單純的熱愛,而不是附加在競賽上面諸如保送、加分的功利。所以這位老師,這個所謂的奧賽金牌教練呼籲將奧賽熱降溫,這個看似矛盾的地方,恰恰說明他對回歸科學研究原初意義或者叫本體意義的追求。呼籲奧賽降溫,就是希望學生、家長去掉對偽科學或者對科學外在的糖衣的熱愛和追求,真正回歸學習的本真狀態。

作者:程紅兵(特級教師、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