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南寧騎行族:南寧大小角落我走遍,牛能走的才是騎行路

南寧的多山丘陵地形非常適合騎行,從而催生了一個數量龐大的南寧騎行圈。無論清晨或夜晚,在南寧大街小巷經常會看到騎行族破風而過。有人說騎行是沒事找虐,有人說騎行是一種生活態度,

一人一騎一風景,一身汗水一身泥......為什麼看來苦悶的騎行,卻有這麼多人喜歡呢?揭秘南寧騎行族,看看南寧友仔友女們怎麼說。(攝影:騎友作品)

南寧騎行圈有句話,“騎過白鑿山就算出師了”。因為從南寧騎行白鑿山,往返近200公里,

加上幾個數公里長的大長坡,有些路又爛,挑戰性很強。初騎白鑿山,牛二騎“崩”了,不服輸的他接下來一個月每週都騎行白鑿山,一月四進白鑿山也讓人津津樂道。“牛能走的路才是騎行路”,越是艱難,越是人跡罕至之處,越是騎行的樂途。

騎行不腐敗,

腐敗不騎行。牛二特別擅長的一點是找吃的,騎車這麼久,他對南寧的大小角落、風土人情、各地土特產和小吃尤為熟悉。牛二說,“我的原則是不搞腐敗騎行,找吃的都是本地產的,一餐一人不超過25元。一般到鄉鎮後,看本地人吃的地方多的,尤其是農村酒友聚會多的地方,還有菜市周邊的大排檔,食客多的一般經濟實惠,口味也不錯。”

小君(就職于南寧某設計院之工程師):小君屬於那種“騎行族中的稀缺物種”,美女騎手。因為在外人看來,騎行是一種苦悶的運動,一身汗水一身泥,純粹自己找罪受,女孩子很少騎車,漂亮的女孩子更少騎車。“騎行讓我感覺快樂。”通過騎行她結交了很多朋友,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除了騎行,她還喜歡打網球。

“跟著二哥,不走尋常路。”這是騎友們對二哥的評價,二哥自稱“黑二哥”,大家尊稱二哥。一輛折疊車,就是他的坐騎,作為南寧騎行圈的活躍者,二哥有高超的線路規劃和組織能力,在衛星圖上都找不到的路,當地人都不知道的路,二哥都能發現,

都能走通。每次組織騎行,從線路規劃、到前後照應、食宿安排,二哥都是無微不至。

“騎行讓我實現多年的夢想,單車把我帶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騎行進藏4次,我的心靈受到真正的洗禮,讓我看淡了塵世的喧囂和名利,到達更高的騎行境界。”

“當騎行途中面對如此壯觀、深邃而又和諧、美妙的大自然時,總能感受到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左右著這一切,這種力量應該就是自然規律吧。人也要遵循一定規則才能立足社會,這就是道德。如果真實地面對自己,一切循著內心的道德去判斷和行事,就能無憂無慮、無懼無悔。”

“就象騎車在路上,不管上坡還是下坡、公路還是石沙路、下雨還是大太陽,不管是走在隊伍的前面還是後面,只要專注於騎車,按照自已的節奏去騎,總能到達目的地。千萬別跟人和事叫勁,不要跟坡跟路過不去。人不是去征服大自然,而是去親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人不是去跟人鬥爭,而是學會跟人和諧相處。”

“我從小就喜歡騎車,喜歡放飛心情、破風而去、自由自在的感覺。”騎車不但可以減壓、磨練意志、還能鍛煉健強體魄,還認識了一批好騎友,大家互助互愛,建立純粹的團隊精神。

每次騎行,青年幾乎都是那個“包尾”的人,看到他在自己身後守護,騎友們都感到很安心。除了騎行青年最喜歡去邕江游泳,作為市冬泳協會的會員,青年水性了得,堪稱“邕江浪裡白條”。

“xx日xx時xx地偶遇騎行xx,自備工具水糧救護用品,xx時准點發車,過時不候。”這段格式文本,是南寧騎行圈騎友熟知的召喚口號。作為公路党的金茄,最喜歡環青,是個典型的環青黨。“環青黨”是指南寧騎行圈內,一群主要騎公路自行車,以青環路為主要戰場,喜歡在夜晚環青秀山飆車的騎友。

“公路黨有山地黨所沒有的一種執著,會孤獨地去做一件重複的事,能持續好幾年騎一條永不厭倦的路線。途中風景並不重要,人車合一的意境才是追求,即使騎一條沒有景色的路也能充滿歡喜。”

游龍是“騎行圈的攝影師”,一部索尼微單是他騎行的必備物,每次出車回來他都會發一堆漂亮的照片,一些圖被大家廣為傳閱。

“我喜歡騎車是因為騎車能耍酷裝逼,當然還喜歡攝影。我喜歡騎行當中騎友的個性表露,比如如何裝逼更精彩啦。騎行不是目的,在騎行中享受健康與快樂,過好每一天才是目的。”(圖為游龍攝影作品,穿越南寧三大水庫夜騎探路的情景)

蘇義是個“比賽黨”,騎行圈的另類。因為除了職業選手,一般騎友都是愛好,很少參加比賽。而蘇義作為業餘愛好者,非常喜歡去參加各類大小比賽,享受比賽的過程,在比賽中挑戰自己。

“我好像從來沒有任何事情像騎行這麼認真過,幾個月來,除了大年三十,我幾乎每天都在騎車,有時訓練感覺累了,就休息一天,我自己都覺得我瘋了,去比賽又不得名次,卻還是義無反顧的報名參賽,說不上來為什麼,就是覺得非常享受,像熱愛生命一樣......”“感覺職業道路也不可能了,年齡太大,起步晚了,做一名業餘選手吧,也許我已經走在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上,也許過一段時間就不會這樣癡迷了,也許只是傻而已。”

羽季是“騎行圈的羽毛球健將”,在一些非職業的羽毛球比賽中屢獲名次。“我騎行已經有六七個年頭了,曾經也是一個小老闆,飛在半空掉了下來,自由職業的我,因為生意和生活的失意,一度沉淪,萎靡不振中,不知不覺喜歡上了騎行,是騎行讓我走出迷茫。”

騎行者的夢想就是騎車去西藏,2015年羽季和兩條友歷時37天,跨越3700公里從南寧騎去拉薩。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騎行,用山地車去挑戰生命的極限,去看那神奇的大自然。

“一路上,在咬牙爬坡的時候、在風吹雨淋、日曬雪飄的日子,在和夥伴有分歧的時刻,我反思自己反思過往,如同電影一般歷歷在目,風光之日,失意之時,盡如冰雪消融一般,在壯麗的雪域高原中飄散而去。在路上,我悟到了,人生如同騎行,途中有萬般景色,也有無數險阻,有摔車有事故,有上坡也有下坡,每個歷程都有自己要做的事,都有自己的責任,咬牙爬坡,爬過這個山頭,又是一番風景。”

作為南寧騎行圈活躍的“綠城極限騎行群”的創建者,羽季表示,其實管理好一個騎行群並沒有什麼技巧,主要是多組織活動,依靠熱心騎友的幫助和管理,因為,大家都是因為對騎行的熱愛,才聚集到一起來的。

“當騎行途中面對如此壯觀、深邃而又和諧、美妙的大自然時,總能感受到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左右著這一切,這種力量應該就是自然規律吧。人也要遵循一定規則才能立足社會,這就是道德。如果真實地面對自己,一切循著內心的道德去判斷和行事,就能無憂無慮、無懼無悔。”

“就象騎車在路上,不管上坡還是下坡、公路還是石沙路、下雨還是大太陽,不管是走在隊伍的前面還是後面,只要專注於騎車,按照自已的節奏去騎,總能到達目的地。千萬別跟人和事叫勁,不要跟坡跟路過不去。人不是去征服大自然,而是去親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人不是去跟人鬥爭,而是學會跟人和諧相處。”

“我從小就喜歡騎車,喜歡放飛心情、破風而去、自由自在的感覺。”騎車不但可以減壓、磨練意志、還能鍛煉健強體魄,還認識了一批好騎友,大家互助互愛,建立純粹的團隊精神。

每次騎行,青年幾乎都是那個“包尾”的人,看到他在自己身後守護,騎友們都感到很安心。除了騎行青年最喜歡去邕江游泳,作為市冬泳協會的會員,青年水性了得,堪稱“邕江浪裡白條”。

“xx日xx時xx地偶遇騎行xx,自備工具水糧救護用品,xx時准點發車,過時不候。”這段格式文本,是南寧騎行圈騎友熟知的召喚口號。作為公路党的金茄,最喜歡環青,是個典型的環青黨。“環青黨”是指南寧騎行圈內,一群主要騎公路自行車,以青環路為主要戰場,喜歡在夜晚環青秀山飆車的騎友。

“公路黨有山地黨所沒有的一種執著,會孤獨地去做一件重複的事,能持續好幾年騎一條永不厭倦的路線。途中風景並不重要,人車合一的意境才是追求,即使騎一條沒有景色的路也能充滿歡喜。”

游龍是“騎行圈的攝影師”,一部索尼微單是他騎行的必備物,每次出車回來他都會發一堆漂亮的照片,一些圖被大家廣為傳閱。

“我喜歡騎車是因為騎車能耍酷裝逼,當然還喜歡攝影。我喜歡騎行當中騎友的個性表露,比如如何裝逼更精彩啦。騎行不是目的,在騎行中享受健康與快樂,過好每一天才是目的。”(圖為游龍攝影作品,穿越南寧三大水庫夜騎探路的情景)

蘇義是個“比賽黨”,騎行圈的另類。因為除了職業選手,一般騎友都是愛好,很少參加比賽。而蘇義作為業餘愛好者,非常喜歡去參加各類大小比賽,享受比賽的過程,在比賽中挑戰自己。

“我好像從來沒有任何事情像騎行這麼認真過,幾個月來,除了大年三十,我幾乎每天都在騎車,有時訓練感覺累了,就休息一天,我自己都覺得我瘋了,去比賽又不得名次,卻還是義無反顧的報名參賽,說不上來為什麼,就是覺得非常享受,像熱愛生命一樣......”“感覺職業道路也不可能了,年齡太大,起步晚了,做一名業餘選手吧,也許我已經走在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上,也許過一段時間就不會這樣癡迷了,也許只是傻而已。”

羽季是“騎行圈的羽毛球健將”,在一些非職業的羽毛球比賽中屢獲名次。“我騎行已經有六七個年頭了,曾經也是一個小老闆,飛在半空掉了下來,自由職業的我,因為生意和生活的失意,一度沉淪,萎靡不振中,不知不覺喜歡上了騎行,是騎行讓我走出迷茫。”

騎行者的夢想就是騎車去西藏,2015年羽季和兩條友歷時37天,跨越3700公里從南寧騎去拉薩。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騎行,用山地車去挑戰生命的極限,去看那神奇的大自然。

“一路上,在咬牙爬坡的時候、在風吹雨淋、日曬雪飄的日子,在和夥伴有分歧的時刻,我反思自己反思過往,如同電影一般歷歷在目,風光之日,失意之時,盡如冰雪消融一般,在壯麗的雪域高原中飄散而去。在路上,我悟到了,人生如同騎行,途中有萬般景色,也有無數險阻,有摔車有事故,有上坡也有下坡,每個歷程都有自己要做的事,都有自己的責任,咬牙爬坡,爬過這個山頭,又是一番風景。”

作為南寧騎行圈活躍的“綠城極限騎行群”的創建者,羽季表示,其實管理好一個騎行群並沒有什麼技巧,主要是多組織活動,依靠熱心騎友的幫助和管理,因為,大家都是因為對騎行的熱愛,才聚集到一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