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聞發佈會|一年一度的潛江龍蝦節又要來了!潛江龍蝦背後的這些事,你知道嗎?

導讀

在湖北,“小龍蝦”這個詞和潛江市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潛江的龍蝦產業、蝦稻產業全國聞名,潛江市更是連續7年舉辦了“中國湖北(潛江)龍蝦節”。在一年一度吃蝦季的開端,2017年首屆中國(潛江)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湖北(潛江)龍蝦節也要來啦!

今年,除了傳統龍蝦節,首屆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成為了節會的一個新亮點。那麼,本次節會具體包含哪些內容,潛江小龍蝦背後又有著怎樣的產業故事,請跟隨小布走近本次“首屆中國(潛江)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新聞發佈會”尋找答案。

首先,讓我們來瞭解一下活動時間及活動內容:

舉辦時間

活動內容

首屆中國(潛江)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

稻田生態綜合種養高峰論壇

中烹協系列活動(潛江美食節、首屆國際龍蝦蝦王烹飪大賽、小龍蝦餐飲展示展銷活動、潛江龍蝦高級烹飪研修班)

“潛江龍蝦之夜”系列群眾文化活動

“游水鄉、品龍蝦”鄉村旅遊活動

潛江龍蝦走進武漢、北京、上海、成都活動

閉幕式

總結表彰大會

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下面幾個問題來瞭解節會準備及龍蝦產業背後的故事~

Q

&

A

小龍蝦產業給潛江帶來了什麼?

至2016年底,潛江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65萬畝,(其中2016年新增20萬畝)。年產小龍蝦7.35萬噸;小龍蝦系列產品出口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匯1.1億美元。小龍蝦的養殖規模、加工能力、出口創匯連續10多年位居全省、全國第一。

潛江市“蝦稻共作”面積達60萬畝,蝦稻產量33萬噸。潛江蝦-稻產業綜合產值突破了180億元,

帶動就業超過了10萬人,龍蝦養殖戶戶平增收16000元,帶動全省養殖小龍蝦387萬畝。

潛江先後成功註冊“潛江龍蝦”“潛江蝦稻”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打造出“良仁”“楚玉”等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叫得響、過得硬、佔有率高的小龍蝦加工品牌,孵化出“水鄉蝦稻”“蝦鄉稻”等一批享譽全國的蝦稻大米品牌。

今年為何要舉辦首屆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湖北(潛江)龍蝦節,

而不是單一的湖北(潛江)龍蝦節?

首屆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湖北(潛江)龍蝦節將是一次“提檔升格”的“一會一節”,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的現實需要。潛江要借舉辦“一會一節”的契機,進一步推動蝦-稻產業升級發展,進一步擴大潛江蝦-稻的影響力和覆蓋面,進一步鞏固潛江蝦-稻產業在全國的龍頭地位,著力打造全國蝦-稻產業第一市,確保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一會一節”也是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培育龍蝦產業文化,突破性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現實需要。

首屆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有何亮點?

本次博覽會通過邀請在龍蝦全產業鏈上具有影響力的國內外著名企業參展,對龍蝦養殖、選育、運輸、餐飲、電商、深加工到產業文化進行一次全面的大展示、大聚會、大合作。

此次“一會一節”邀請了大量國際國內頂尖的龍蝦行業專家帶來一系列新思路、新方向、新舉措。通過舉辦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推進龍蝦產品、技術的交流,拓寬蝦—稻產業發展視野,通過開展稻田生態綜合種養高峰論壇,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理念、先進模式,深化“蝦稻共作”模式,創新潛江市農業結構調整思路;通過開展龍蝦烹飪爭霸賽系列活動,提升龍蝦烹飪水準,不斷開發新產品,鞏固龍蝦烹飪水準全國領先地位;通過開展“游水鄉、品龍蝦”鄉村旅遊活動,把產業發展與文化旅遊有機結合,以產促游,以遊帶產,推進潛江市旅遊服務業改進提升,進一步增強潛江市旅遊產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潛江市政府如何引導支持蝦稻產業發展?

(一)潛江市自2007年起,就對“蝦稻共作”模式養殖戶給予資金補貼和獎勵。

(二)潛江是全國率先開展龍蝦苗種人工繁育並取得成功的縣市,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龍蝦工廠化育苗基地。

(三)潛江在龍蝦養殖、繁育、加工、餐飲上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實力和技術優勢,獲得多項技術成果。

(四) 潛江創建了我國目前唯一一所專門從事龍蝦產業的職業技術學院--潛江龍蝦職業學院。

(五)加強了“潛江龍蝦”鮮活品牌、“良仁”、“楚玉”小龍蝦加工品牌、“蝦鄉稻”優質大米等品牌的培育、認定、宣傳、保護和推廣,培育了一批國內外市場叫得響、過得硬、佔有率高的精品名牌。

“蝦稻共作”模式如何更好地成為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成功典範?

近年來,省政府、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省農業廳相繼在潛江召開了稻田綜合種養、一二三產業融合等現場觀摩會,其目的就是把這一“穩糧增收”的“潛江模式”推向全省,輻射全國,已經形成了“全國學湖北、湖北看潛江”的氛圍。蝦稻產業已成為了潛江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

中央、省委一號檔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這條主線,“十三五”期間,要按照“穩糧、優經”的基本思路,在全省糧食主產區全域推進“蝦稻共作”模式,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標準生產、規模經營,進一步完善《蝦稻共作水稻標準化生產規程和蝦稻共作龍蝦標準化養殖規程》,完善蝦稻共作基地農產品品質安全可追溯平臺建設,推進“互聯網+蝦稻”行動,同時積極爭取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真正構建全省區域一體、技術集成、規模經營的蝦稻產業新格局,讓“潛江模式”在全省走得更遠,紅遍全國。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

確保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一會一節”也是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培育龍蝦產業文化,突破性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現實需要。

首屆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有何亮點?

本次博覽會通過邀請在龍蝦全產業鏈上具有影響力的國內外著名企業參展,對龍蝦養殖、選育、運輸、餐飲、電商、深加工到產業文化進行一次全面的大展示、大聚會、大合作。

此次“一會一節”邀請了大量國際國內頂尖的龍蝦行業專家帶來一系列新思路、新方向、新舉措。通過舉辦國際龍蝦蝦稻產業博覽會,推進龍蝦產品、技術的交流,拓寬蝦—稻產業發展視野,通過開展稻田生態綜合種養高峰論壇,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理念、先進模式,深化“蝦稻共作”模式,創新潛江市農業結構調整思路;通過開展龍蝦烹飪爭霸賽系列活動,提升龍蝦烹飪水準,不斷開發新產品,鞏固龍蝦烹飪水準全國領先地位;通過開展“游水鄉、品龍蝦”鄉村旅遊活動,把產業發展與文化旅遊有機結合,以產促游,以遊帶產,推進潛江市旅遊服務業改進提升,進一步增強潛江市旅遊產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潛江市政府如何引導支持蝦稻產業發展?

(一)潛江市自2007年起,就對“蝦稻共作”模式養殖戶給予資金補貼和獎勵。

(二)潛江是全國率先開展龍蝦苗種人工繁育並取得成功的縣市,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龍蝦工廠化育苗基地。

(三)潛江在龍蝦養殖、繁育、加工、餐飲上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實力和技術優勢,獲得多項技術成果。

(四) 潛江創建了我國目前唯一一所專門從事龍蝦產業的職業技術學院--潛江龍蝦職業學院。

(五)加強了“潛江龍蝦”鮮活品牌、“良仁”、“楚玉”小龍蝦加工品牌、“蝦鄉稻”優質大米等品牌的培育、認定、宣傳、保護和推廣,培育了一批國內外市場叫得響、過得硬、佔有率高的精品名牌。

“蝦稻共作”模式如何更好地成為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成功典範?

近年來,省政府、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省農業廳相繼在潛江召開了稻田綜合種養、一二三產業融合等現場觀摩會,其目的就是把這一“穩糧增收”的“潛江模式”推向全省,輻射全國,已經形成了“全國學湖北、湖北看潛江”的氛圍。蝦稻產業已成為了潛江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

中央、省委一號檔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這條主線,“十三五”期間,要按照“穩糧、優經”的基本思路,在全省糧食主產區全域推進“蝦稻共作”模式,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標準生產、規模經營,進一步完善《蝦稻共作水稻標準化生產規程和蝦稻共作龍蝦標準化養殖規程》,完善蝦稻共作基地農產品品質安全可追溯平臺建設,推進“互聯網+蝦稻”行動,同時積極爭取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真正構建全省區域一體、技術集成、規模經營的蝦稻產業新格局,讓“潛江模式”在全省走得更遠,紅遍全國。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