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夏普“賣身”,東芝爆數百億虧損,曾經叱吒風雲的日本電子怎麼了

2016年號稱“液晶之父”的日本夏普被我國的鴻海集團收購,5500多億日元的虧損,折合人民幣330多億,東芝表示企業很有可能破產,其業務已經很難經營下去了。回顧20年前,日本150家企業進入全球五百強,

到現在只有不日20家還在五百強,且都在100名開外。

曾經叱吒風雲的日本電子行業沒落到如此地步,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們來看一下日本幾個大牌電子企業的財務報告。

2012年松下虧損64億美元,第二年又虧損了60多億美元;索尼自2008年之後連續的八年之中,

只有兩年有盈利,從2008年開始索尼的液晶電視便開始下降,八年之內失去了五分之三的市場;夏普也開始逐步下降,目前全球的液晶電視市場份額不足1%。

2011年日本的電子企業三洋被我國的海爾收購了,

2013年松下、東芝在中國的工廠徹底關閉,

2014年索尼關閉核心業務VAIO,

2015年東芝又把自己的電視和洗衣機業務賣給了創維,同年松下關閉了電視業務,退出中國市場,

2016年夏普將過半的股份賣給了我國的富士康,

同年松下宣佈徹底退出液晶電視行業。

多數倒下的日本電子巨頭是因受到臺式電腦和電視市場萎靡的影響,這麼多的日本電子業務紛紛倒下,這也代表著我國一部分電子企業的成長。現如今大部分的日本電子企業都轉型了,

又轉到重工業和社會產業系統以及通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