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瞭解胰島素嗎?家有糖尿病人,使用胰島素時一定要知道這6點!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脊髓損傷、腦癱、骨折術後、頸肩腰腿痛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9講】糖尿病人的治療藥物層出不窮,

如何科學選擇藥物尤為重要。目前糖尿病人的治療藥物包括口服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昨天小編說了口服降糖藥(《關於口服降糖藥的5個知識,值得您知道!|居家康復第8講》),那麼接著昨天的話題,今天來說一下胰島素。

一、什麼是胰島素?常用的胰島素製劑有哪些?

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同時可以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胰島素參與調節糖代謝,控制血糖平衡,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胰島素是指胰島素製劑,如牛胰島素、豬胰島素、人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可分為短效、中效、長效胰島素。

二、使用胰島素有什麼好處?

胰島素確實會給患者帶來很大好處,首先,能使患者的病情獲得最好的控制,維持糖、蛋白、脂肪、水、鹽及酸堿代謝平衡正常,防止或延緩糖尿病急性和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使患者維持良好的體力及精神狀態,維持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其次,從嚴格意義來說,胰島素並不是藥物,而是人體自身分泌的一種維持血糖水準的生理激素,

因此胰島素治療是一種最生理的療法,對肝、腎、胃、腸影響最小的糖尿病治療方式,是一種副作用小的治療。再次,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更需要適時啟動胰島素治療,這是因為中國人群的飲食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餐後血糖升高明顯,2型糖尿病人群的β細胞缺陷相對明顯,胰島素分泌儲備能力低,早相減退更嚴重,體重指數相對較低,糖脂毒性及氧化應激等對β細胞的不良作用更明顯。
最後,隨著口服降糖藥價格的猛漲,胰島素的治療花費已經相對較低。

三、什麼樣的糖尿病患者要用胰島素治療?

以下情況是胰島素治療的適應症:1、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依賴型),這種類型的糖尿病人不用胰島素就很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而危機生命;2、經飲食及口服降糖藥治療,

未獲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者。這類患者不打胰島素就難以控制血糖,時間一長就容易發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3、有嚴重的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者,如糖尿病合併感染、肺結核等、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以及內外婦兒科急症、外傷、手術等;4、有較重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者,如視網膜病變、腎病、神經病變、腦卒中等;5、糖尿病合併妊娠和分娩者或妊娠糖尿病患者;6、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繼發性糖尿病。

四、如何注射胰島素?有哪些常用的注射部位?

注射胰島素的步驟:1、注射胰島素前要要用70%的酒精消毒,不能使用碘酒等含碘的消毒劑(易產生皮膚損傷);2、選擇好部位,消毒後將皮膚捏起,另一隻手持注射器,使注射器與皮膚的角度在45~90°,很快用力將針頭刺入皮膚,試著抽吸一下針芯,在肯定沒有回血後,將胰島素注入皮下,一邊注射一邊逐漸拔出針頭;3、用消毒棉球壓針刺口,以防止針刺口有出血。

胰島素的常用的注射部位:腹部、上臂外側、(三角肌處)、大腿前部或大腿外部等都可選擇,但胰島素是皮下注射,應該經常更換。

五、如何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品種、注射次數?

影響胰島素發揮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因此要知道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品種、注射次數,以確保血糖能夠更好的控制。

因初始劑量會比實際劑量要小,故在注射數日後需要進行劑量調整,患者本人有自行加減2個單位胰島素的權力。調整胰島素的劑量的方法如下:1、先調整飲食及體力活動,待血糖穩定後再考慮胰島素的劑量;2、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調整胰島素用量的最好指標,通常可按每個(+)號加減2個單位胰島素來調整,但每天不宜超過8個單位,尤其是1型糖尿病更應謹慎;3、每次調整後,一般應觀察3~5日,血糖及尿糖穩定後,再做下一次調整,應適當延長觀察時間,以免引起低血糖症;4、尿糖陰性、血糖偏低者應及時減少胰島素的劑量。

一般來說,胰島素的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使用技巧,因此在胰島素效果不佳時,應首先考慮其他因素影響及注射技巧的改進,如果沒有問題,再考慮從普通胰島素改為高純品、從豬胰島素改為人胰島素以及從國產改為進口。另外,應先使用短效胰島素多次注射,當使用短效胰島素控制滿意後,再改用或加用長效胰島素使用。

六、胰島素有什麼副作用?

胰島素治療副作用有1、低血糖反應,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重者可致昏迷死亡;2、胰島素水腫:部分患者可出現水腫,多見於面部及四肢;3、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紫癜、皮膚黏膜水腫、胃腸道反應、支氣管哮喘甚至急性肺水腫、過敏性休克等,但出現上述過敏反應時應及時採取措施;4、屈光不正:表現為視物模糊、遠視,當血糖控制穩定後,症狀迅速消失。

四、如何注射胰島素?有哪些常用的注射部位?

注射胰島素的步驟:1、注射胰島素前要要用70%的酒精消毒,不能使用碘酒等含碘的消毒劑(易產生皮膚損傷);2、選擇好部位,消毒後將皮膚捏起,另一隻手持注射器,使注射器與皮膚的角度在45~90°,很快用力將針頭刺入皮膚,試著抽吸一下針芯,在肯定沒有回血後,將胰島素注入皮下,一邊注射一邊逐漸拔出針頭;3、用消毒棉球壓針刺口,以防止針刺口有出血。

胰島素的常用的注射部位:腹部、上臂外側、(三角肌處)、大腿前部或大腿外部等都可選擇,但胰島素是皮下注射,應該經常更換。

五、如何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品種、注射次數?

影響胰島素發揮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因此要知道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品種、注射次數,以確保血糖能夠更好的控制。

因初始劑量會比實際劑量要小,故在注射數日後需要進行劑量調整,患者本人有自行加減2個單位胰島素的權力。調整胰島素的劑量的方法如下:1、先調整飲食及體力活動,待血糖穩定後再考慮胰島素的劑量;2、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調整胰島素用量的最好指標,通常可按每個(+)號加減2個單位胰島素來調整,但每天不宜超過8個單位,尤其是1型糖尿病更應謹慎;3、每次調整後,一般應觀察3~5日,血糖及尿糖穩定後,再做下一次調整,應適當延長觀察時間,以免引起低血糖症;4、尿糖陰性、血糖偏低者應及時減少胰島素的劑量。

一般來說,胰島素的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使用技巧,因此在胰島素效果不佳時,應首先考慮其他因素影響及注射技巧的改進,如果沒有問題,再考慮從普通胰島素改為高純品、從豬胰島素改為人胰島素以及從國產改為進口。另外,應先使用短效胰島素多次注射,當使用短效胰島素控制滿意後,再改用或加用長效胰島素使用。

六、胰島素有什麼副作用?

胰島素治療副作用有1、低血糖反應,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重者可致昏迷死亡;2、胰島素水腫:部分患者可出現水腫,多見於面部及四肢;3、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紫癜、皮膚黏膜水腫、胃腸道反應、支氣管哮喘甚至急性肺水腫、過敏性休克等,但出現上述過敏反應時應及時採取措施;4、屈光不正:表現為視物模糊、遠視,當血糖控制穩定後,症狀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