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豆瓣9.0+的5部神作,提升逼格就靠它了

沒錯,這5部9.0+的電影都是好看得要命的紀錄神片。從自然到人文,從日常生活到震驚全國大事件,帶給你全方位超強體驗。

1.《海豚灣》2009

導演: 路易·西霍尤斯

豆瓣評分:9.3

《海豚灣》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它是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日本南部的一個小漁鎮拍攝而來的。

這個小鎮表面上處處和諧,到處都有微笑的海豚的模型,甚至有專門供奉海豚的寺廟。

然而這和諧的背後,卻暗藏一場觸目驚心的殺戮。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是當地的捕鯨季節。

馴養師會和當地漁民一起,挑選適合表演的海豚留下來,而剩下的則流向了人們的餐桌。

這段時間裡,海灣會變成血紅色,裡面浸滿一具具海豚的屍體,到處都是海豚們痛苦的呻吟。

然而,當地政府不僅對這種行為坐視不管,

為了所謂的“經濟效益”,他們甚至鼓勵這種捕殺行為。

於是,這個現象在海豚灣愈演愈烈,每年都會有超過20000頭海豚被屠殺。

這部紀錄片一問世,立刻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巨大討論。

雖然有一小部分人評價它過於主觀和煽情,但毫無疑問的是,

它喚起了人類對生命的悲憫。

2.《辛普森:美國製造》2016

導演: 伊斯拉·埃德爾曼

豆瓣評分:9.5

《辛普森:美國製造》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中拿下了最佳紀錄片獎。

這個故事不需要用戲劇加工,本身已經足夠震撼。

O·J·辛普森,美國橄欖球職業比賽史上的最佳跑衛,在橄欖球職業聯盟起步緩慢後來逐漸功成名就。

他在最巔峰的時代還拍攝電影,代言,講解體育,一時風光無限。

而一場“辛普森殺妻疑案”讓他徹徹底底跌落神壇。

它看似一場謀殺案件,背後卻與美國數百年來的種族矛盾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辛普森是個黑人,但他對贊助貧民區毫無興趣,他一生都在致力於躋身白人世界:

結交白人的社會名流,娶白人女子為妻。

然而諷刺的是,殺妻案件發生後,拯救他的又恰恰是他的“黑人”的身份。

對辛普森的這一場審判被稱為“世紀大審判”,辛普森的“夢幻律師團隊”大打“種族牌”,最後,戲劇性的獲得了勝利。

直到現在,大部分人堅信辛普森是兇手,但沒有人否認這是一場司法程式公正獲得的重大勝利。

這部紀錄片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值得推敲,遠遠不止小編介紹的這些。

在他的身上,甚至濃縮了美國的一個時代的歷史。

而片名辛普森後面打上美國製造的標籤,應該是美國人一直在提醒自己,在美國夢的洪流中,曾有過這樣的故事。

3.《旅行到宇宙邊緣》2008

導演: Yavar Abbas

豆瓣評分:9.3

《旅行到宇宙邊緣》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好看的宇宙科普紀錄片”。

它以第一視角,從月球出發,經過火星,太陽系,銀河系,最後到達人類認識的宇宙的“邊緣”。

影單貓看時,被片中呈現的無與倫比的宇宙奇觀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燦爛的星雲:

孤獨的彗星:

最後,一切都回歸到那場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歸到宇宙的本源。

片中呈現的畫面全都是在哈勃望遠鏡素材的基礎上,通過CG技術將製作出來的。

它呈現出不加修飾的真實宇宙的樣子。

觀看過程中,你會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與偉大,重拾對世界的敬畏。

4.《家園》2009

導演: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

豆瓣評分:9.2

本片歷時15年,跨越50個國家進行拍攝。它的內容跟它的名字一樣龐大。

影片的開始是地球最初的模樣,水,陸地緊密相連。

然後,漸漸有了各種生物,它們一直遵循著各自的規律成長、進化,大自然相安無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誕生了。

他們學會了塑造土地,改造工具,他們帶來了農業革命,又帶來了城市和文明。

它們以驚人的速度征服了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的地方;而我們唯一的家園,也正因此而改變。

影片幾乎所有視角都是俯瞰,從最美的北極、西伯利亞、南極、到迪拜、洛杉磯、上海的上空。

用極致詩意化的語言,描述了人類是如何逐漸打破完美的生態平衡的,給我們的家園造成傷害的。

氣勢恢宏,場面絕美,同時又發人深省,這種片實在是太難得了。

5.《我在故宮修文物》2016

導演: 葉君 / 蕭寒

豆瓣評分:9.3

去年,有一部不太起眼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路上意外走紅。

小編按捺不住好奇心也去瞅了兩眼,結果看得根本停不下來!

這不是第一部關於故宮的紀錄片,卻是第一個將這個“高大上”的地方拍得如此接地氣的。

片中,一群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每天早上八點,會準時來到故宮一側的矮房子裡,開始了一天的敲敲打打工作。

從書畫、青銅器到宮廷織繡,就算是特別不起眼的地方,他們也要反復琢磨,讓它們呈現出更好的面貌。

與其說他們在修文物,他們更像是在小心翼翼的傳遞一份承載千年的文明,看得人心生敬畏。

而除了這些修復工作,影片還穿插了這些“匠人”們的日常生活。

老師傅總是雲淡風輕的說一句“走,去慈甯宮。”隨意得就像是到哪個鄰居家串門一樣。

小姑娘喜歡在週一閉館時,慢悠悠的騎著自行車在太和殿門口晃晃——第一次做這個事的人還是末代皇帝溥儀。

總之,在被商業爛片們轟炸之後,一個人坐在電腦看這部紀錄片,真的非常舒適。

最後,戲劇性的獲得了勝利。

直到現在,大部分人堅信辛普森是兇手,但沒有人否認這是一場司法程式公正獲得的重大勝利。

這部紀錄片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值得推敲,遠遠不止小編介紹的這些。

在他的身上,甚至濃縮了美國的一個時代的歷史。

而片名辛普森後面打上美國製造的標籤,應該是美國人一直在提醒自己,在美國夢的洪流中,曾有過這樣的故事。

3.《旅行到宇宙邊緣》2008

導演: Yavar Abbas

豆瓣評分:9.3

《旅行到宇宙邊緣》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好看的宇宙科普紀錄片”。

它以第一視角,從月球出發,經過火星,太陽系,銀河系,最後到達人類認識的宇宙的“邊緣”。

影單貓看時,被片中呈現的無與倫比的宇宙奇觀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燦爛的星雲:

孤獨的彗星:

最後,一切都回歸到那場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歸到宇宙的本源。

片中呈現的畫面全都是在哈勃望遠鏡素材的基礎上,通過CG技術將製作出來的。

它呈現出不加修飾的真實宇宙的樣子。

觀看過程中,你會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與偉大,重拾對世界的敬畏。

4.《家園》2009

導演: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

豆瓣評分:9.2

本片歷時15年,跨越50個國家進行拍攝。它的內容跟它的名字一樣龐大。

影片的開始是地球最初的模樣,水,陸地緊密相連。

然後,漸漸有了各種生物,它們一直遵循著各自的規律成長、進化,大自然相安無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誕生了。

他們學會了塑造土地,改造工具,他們帶來了農業革命,又帶來了城市和文明。

它們以驚人的速度征服了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的地方;而我們唯一的家園,也正因此而改變。

影片幾乎所有視角都是俯瞰,從最美的北極、西伯利亞、南極、到迪拜、洛杉磯、上海的上空。

用極致詩意化的語言,描述了人類是如何逐漸打破完美的生態平衡的,給我們的家園造成傷害的。

氣勢恢宏,場面絕美,同時又發人深省,這種片實在是太難得了。

5.《我在故宮修文物》2016

導演: 葉君 / 蕭寒

豆瓣評分:9.3

去年,有一部不太起眼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路上意外走紅。

小編按捺不住好奇心也去瞅了兩眼,結果看得根本停不下來!

這不是第一部關於故宮的紀錄片,卻是第一個將這個“高大上”的地方拍得如此接地氣的。

片中,一群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每天早上八點,會準時來到故宮一側的矮房子裡,開始了一天的敲敲打打工作。

從書畫、青銅器到宮廷織繡,就算是特別不起眼的地方,他們也要反復琢磨,讓它們呈現出更好的面貌。

與其說他們在修文物,他們更像是在小心翼翼的傳遞一份承載千年的文明,看得人心生敬畏。

而除了這些修復工作,影片還穿插了這些“匠人”們的日常生活。

老師傅總是雲淡風輕的說一句“走,去慈甯宮。”隨意得就像是到哪個鄰居家串門一樣。

小姑娘喜歡在週一閉館時,慢悠悠的騎著自行車在太和殿門口晃晃——第一次做這個事的人還是末代皇帝溥儀。

總之,在被商業爛片們轟炸之後,一個人坐在電腦看這部紀錄片,真的非常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