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涼山會東治河忙:110萬尾魚苗告訴你“水清也有魚”

“這裡風景獨好,保護好水資源更顯得重要了。”在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切實推行“河長制”工作的時候,

涼山州會東縣也正積極地對“母親河”鯵魚河進行瞭解和治理,守護著這一方青山綠水。


一次投放40萬魚苗 鯵魚河迎來“新生子”

4月13日,會東縣組織相關部門第四次向鯵魚河投放鯵魚苗共計40萬尾,是迄今為止投放規模最大的一次。

“3月至4月水流變緩,水溫回升,是投放魚苗的最佳季節。”負責投放活動的綠盛源養殖公司負責人張榮富向記者表示,鯵魚對水質要求較高,所以投放時間、地點都要精心選擇。

據悉,該公司將進一步擴大投放覆蓋範圍至整條鯵魚河,今年計畫投放總數量將達110萬尾。“向鯵魚河投放魚苗可以推進水環境自然修復保護,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體淨化調節功能,

維護好生態環境。”

河流上游風光獨特 治理關係數十萬民眾

“鯵魚河是會東的母親河,其上游的管控事關下游幾十萬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地方經濟發展,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為了瞭解鯵魚沿河流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

4月21日,會東縣委副書記、鯵魚河河長劉朝榮一行先後實地察看了鯵魚河源頭、流域及各水域支流,並與鎮村負責人交流。

“鯵魚河上游污染少、複雜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要利用優勢,嚴格落實河長制工作制度,控制好水源地的開發,建設結合旅遊規劃,打造特色鄉村旅遊路線和文化旅遊的特色旅遊品牌。”

治理發展兩不誤 青山會變金山銀山

今年以來,

會東縣全面推行“河長制”,持續開展河道保潔、疏浚、清障拆違、堤岸養護、水體污染綜合防治等工作,加強河道采砂管理、漁業資源管理,推進河流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推進河道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建設,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清明節期間,會東縣本地共30萬餘人前來“鬥清明”。縣與各鄉鎮都出臺了針對野炊等活動的相關公告,實現了環保“鬥清明”、文明祭祖的盛況。

在綠色發展的理念下,會東正讓自己的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